第四單元《祖國統一大業》教學設計:
點擊::第一范文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熟記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史實;了解“一國兩制”政策的形成過程和中國臺灣社會現狀;理解“一國兩制”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通過理解圖片、分析材料、觀看視頻、自由發言等方式鍛煉學生積極參與、相互合作的精神,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歷史聯系現實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港澳臺問題的歷史回顧,讓學生再一次體會“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志向;而香港、澳門問題的解決正是祖國綜合國力提高的體現,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通過對中國臺灣現狀的分析,讓學生明白分子的真面目,不得人心,祖國統一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二、教學方法:
“導學—設疑—討論—總結”法
三、教學重點:
1.一國兩制的形成以及含義
2.有利于中國臺灣回國的因素和阻礙中國臺灣回歸的因素
四、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導入新課
師: 有一個夢想我們不曾遺忘,有一種情感我們不曾割舍,有一首歌曲我們曾經耳熟能詳,這首歌曲就是《七子之歌》
你可知“macau ”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母親!我要回來,母親!母親!
生: 齊唱歌曲,探究問題
1、這首歌曲是根據誰的詩譜寫的?
2、你知道七子組詩中的七子分別指的是什么?
3、這首歌曲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二)問題探究
師: 香港、澳門、中國臺灣的回歸是中華民族幾個世紀的夢想,今天就讓我們再次踏上這段尋夢之旅,《兩岸關系論壇──昨天\今天\明天》
環節一:昨天的大陸與中國臺灣
師:中國臺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國大陸與中國臺灣是同根、同源\同文\同種\,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大陸與中國臺灣隔海想望卻不能想見,近在咫尺卻遠在天涯,就讓我們回顧一下昨天的大陸與中國臺灣.
探究(一)思考我們了解的中國臺灣問題的由來?
生:
1895年,日本侵占中國臺灣
1945年,國民政府代表中國收回中國臺灣
1949年,國民政府敗退中國臺灣
師: 昨天的中國人用不屈的斗志趕走了來犯的敵人,今天的中國人必定用赤誠之心迎接中國臺灣的回歸,下面讓我們感受一下今天的大陸與中國臺灣.
環節二:今天的大陸與中國臺灣
探究(二): 有哪些有利于中國臺灣回歸的因素?
圖片一:一國兩制科學構想
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只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祖國統一后,中國臺灣特別行政區可以有自己的獨立性,可以實行同大陸不同的制度。司法獨立,終審權不須到北京。中國臺灣還可以有自己的軍隊,只是不能構成對大陸的威脅。
──選自《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學生探究
1.一國兩制的含義?
2.同是“一國兩制”,政府在港澳和中國臺灣的具體應用上有什么不同?
3.“一國兩制” 的形成過程?
圖片二:臺灣同胞拜謁黃帝陵
播放視頻 學生欣賞《鄉愁》
小時侯/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后來呵/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母親呵在里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