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精選14篇)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篇1
教學目標:基礎知識了 解與元謀人相關的基本知識
掌握有關北京人、山頂洞人的歷史基礎知識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觀察比較古猿、北京人和山頂洞人(或現代人)的頭部有什么區別
想象描述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樣生活的
思考比較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那些進
情感態度:價值觀愛國情感中國是人類的起源地之一,值得熱愛
思想意識周口店古人類遺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應該珍惜它
教學重點:北京人和山頂洞人
教學難點:歷史年代距今久遠,需要科學推斷和合理想象這些較高層次的思維活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結合“導入框”內容放映有關傳說的錄像,激發學生興趣。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我國最早的人類 教師根據幻燈片簡介1965年在云南元謀盆地的發現,強調指出:
1、“距今約170萬年”這個數據經科學測定出來,是我國考古學界一致公認的研究成果。但是近來不斷有新的考古發現,其中有兩處可能比元謀人更早。一個是重慶巫山龍骨坡的“巫山人”,另一個是山西芮(ruì)城縣的西侯度文化。因此,究竟誰是我國境內最早的居民,學術界未有一致的定論。說不定在座的同學中,將來有人會探究出新的成果,為我國歷史科學的殿堂添磚加瓦,使它更加燦爛輝煌。
2、遺存中的牙齒是人類的,而且有幾件打制的石器,說明元謀人已會制造和使用工具,炭屑和燒骨則證明他們已知道用火了。
北京人 教師簡介1929年以來,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發現,強調
1、裴文中發現北京人第一塊頭蓋骨。
2、迄今已出土的北京人化石,包括6件頭蓋骨、15件下頜骨、157枚牙齒以及大量骨骼碎塊,代表40多個北京人個體。
3、洞內還發現近10萬件石器。由此可見,北京人遺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類遺骨和生活痕跡最豐富的遺址。
結合教材內容放映有關“北京人”的錄像,設置歷史情境,引導學生體驗和探究。
1、頭部特征:放映三幅人物頭像幻燈片以及相關表格,讓學生對比古猿、北京人、現代人的頭部區別,得出結論——北京人的頭部特征與古猿區別不大,與現代人區別卻很大。
項目前額眉脊骨顴骨吻部下頜
古猿低平粗壯高突前伸很不明顯
北京人低平粗壯高突前伸很不明顯
現代人高聳細柔低突后斂明顯
2、打制石器:指導閱讀課本第5頁的“自由閱讀卡”,學生討論:“打制石器與天然石塊有什么不同?”接著指導閱讀同頁的“活動與探究”2,組織學生討論(題目如書)。
3、用天然火:指導閱讀課本第3頁的“閱讀文字”(介紹北京人遺址的灰燼堆),學生討論:“北京人遺址里為什么會留下這么多的灰燼堆?”(他們只能使用天然火,需要保留火種。)
4、群居生活:指導閱讀課本第2頁的“文獻資料欄:《韓非子》語句”,觀察彩色插圖1《北京人的生活》,學生想象并描述:“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樣生活的?”
山頂洞人
結合課文放映有關“山頂洞人”的錄像,設置歷史情境,引導學生探究、比較、辯論。
1、頭部特征:放映北京人、山頂洞人、現代人的頭部區別,得出結論:山頂洞人的模樣和現代人基本相同。
2、生產生活水平:指導閱讀4—5頁有關山頂洞人的“正文”和“閱讀文字”,組織學生活動。
a.問:“山頂洞人的遺址里還有沒有大量的灰燼堆?這是為什么?”(已能人工取火,不必刻意保存火種了。)
b.放映《山頂洞人的裝飾品》幻燈片,學生“動腦筋”并辯論(見教材第5頁)。
c.放映第5頁“活動與探究”1的幻燈片,學生先思考:“應從哪些方面比較?”接著放映《北京人與山頂洞人的比較表》幻燈片標題行,然后隨著學生的回答出現各項答案。
代表文化距今時間體質形態工具制造用火水平生產觀念社會組織
北京人約70~20萬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用天然火采集、
狩獵原始人群
山頂洞人約180XX年和現代人基本相同開始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人工取火采集、
漁獵懂得
愛美氏族公社
d.教師通俗地解釋“氏族公社”里血緣紐帶、財產公有、平等相處等情況。
如時間許可,鞏固小結(運用幻燈片提問并對照答案)
1、《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講到了三種代表。其中, 元謀人 被稱為“我國最早的人類”, 北京人遺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類遺骨和生活痕跡最豐富的遺址, 山頂洞人的模樣已經同現代人沒有什么區別了。
2、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距今年代分別是 約170萬年 、 約70萬到20萬年、 約18000萬年。
3、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進步?(分組填《北京人與山頂洞人的比較表》)
4、對各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提醒預習第2課《原始的農耕生活》。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篇2
新課標人教版歷史歷史七年級上冊教案(全冊)
第一單元 中華文明的起源(1—4課)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為對學生
應掌握知識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正確認識人類歷史的起源;
2、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 我國的原始人類
[難點]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系。
[課時]5課時
[課型]新授課、活動課、講評課
[方式與方法]綜合啟發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我國原始人類相關多媒體、考古新發現圖
第 1 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人類歷史的起源;(2)掌握我國主要的遠古居民元謀猿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生產、生活情況、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點。(3)培養學生的讀圖和識圖能力、比較分析歷史事物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總結出我國主要的遠古居民的代表,讀懂圖表、文字材料并從中總結規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強民族自豪感。(2)正確認識人類歷史的起源。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我國最早的人類、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生活和生產狀況
難點:遠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學法]應用多媒體課件,運用啟發式和問題目標教學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地圖冊、我國原始人類相關多媒體、考古新發現圖
板書設計:
第1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一、元謀猿人:最早、170萬年
二、北京人:時間:70---20萬年
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發展水平:用天然火
三、山頂洞人:時間:1.8萬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進步
發展水平:人工取火
[授課過程]
教學內容 教法、學法
導入新課:
1、 我國最早的人類
元謀人 距今170萬年 中國最早的人類 多媒體展示女媧造人的民間故事,詢問學生:誰能講一講民間故事女媧造人的傳說,以此導入?蓡枌W生:西方人類起源的傳說。
展示多媒體圖片:閱讀教材第一段,同學們得到了哪些歷史信息?材料中提到了什么人、什么時間、什么證據?
鼓動學生爭先回答,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集體回答還是單人回答。
簡單介紹考古的一些知識,如化石、定年方法等。
教學內容 教法、學法
2、 北京人
發現時間:1929年
發現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
生存年代:20—70萬年
體貌特征:手腳分工明顯、殘留猿的某些特征
生活狀況:群居生活
生產水平: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
3、 山頂洞人:
時間:1.8萬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進步
發展水平:人工取火
小結:總結本節課學習的三個遠古居民的代表。
鞏固練習:(見課件)
作業:(見課件) 多媒體展示北京人頭部復原圖和思考題:讀課文找一找北京人發現的時間、地點、生存年代、體貌特征。
學生共同回答時間、地點、年代,分組討論根據頭部復原圖得出的體貌特征。
多媒體展示北京人生活想象圖和閱讀要求:北京人過怎樣的生活?為什么?要求學生分組討論。
多媒體展示問題: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樣生活的?提示可以按時間順序,也可以按衣、食、住、行的順序。
多媒體展示問題: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樣得到火的?
問:讀第5頁小字,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多媒體展示:我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的分布圖。說明了什么問題?學生回答。
讀第5頁最后一段,找出山頂洞人的生存年代和體貌特征。學生回答。
多媒體展示:山頂洞人的頭部復原圖和北京人的頭部復原圖,比較兩種居民的差別。
讀第6頁第一、二段,多媒體展示:山頂洞人的生活復原圖及其使用的骨針和裝飾品。分析山頂洞人的生產和生活情況。學生回答。
多媒體展示問題:動腦筋,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頂洞人人的洞穴中發現海蚶殼說明了什么問題?你是怎樣看的?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
多媒體展示:本節課的主要知識點。以此為本節課的板書設計。在展示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共同回答。
多媒體展示:設計的練習題,可以采取分組搶答的形式。
多媒體展示,鼓勵學生自己動手。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篇3
。ǹ偟 課時 .。
【學習目標】:知道祖國境內的三個遠古居民代表、了解遠古居民的生活狀況
【學習重點】:北京人、山頂洞人
【學習難點】:對本課基本內容的理解需要科學合理的推斷和想象
【學習過程】:認真閱讀第一課課文,完成下面的填空,請認真書寫。
一、元謀人
1.發現地點; 省 縣
2.距今年代:生活在距今約 年,是我國境內已知的 人類。
3.生產生活:會制造 和知道
二、北京人
1.發現地點;北京西南 的山洞里 2.距今年代:距今約 年至 年
3.體質特征:保留了 的某些特征, 分工明顯
4. 生產生活:
(1)工具:能夠 和 工具,(2)用火:會使用 ,會
5.社會關系:共同勞動,過著 生活,形成了早期的 。
三、山頂洞人
1.發現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 的洞穴內 2.距今年代:距今約 年
3.體質特征:模樣和 基本相同
4. 生產:(1)工具:仍用 ,已掌握 和 技術,
。2)用火:會 ,(3)靠 、 為生,還會
5.生活:
。1)原始人群之間出現 的交換 。2)用 縫制衣服,懂得
項目 北京人 山頂洞人
生活時期
體質特征
勞動工具
取火方式
生產活動
社會組織
思想觀念
。3)山頂洞人死后要
6.社會關系: (1)組織:按 關系結合成
。2)特點:使用公有 , 勞動,共同分配 ,沒有 的差別。
【系統總結】:請試著用表格總結本課知識點
圖說“人類起源與發展”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篇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1)了解人類歷史的起源。(2)掌握我國主要的遠古居民元謀猿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生產、生活情況、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點。(3)了解一些簡單的考古知識。(4)培養學生的讀圖和識圖能力、比較分析歷史事物的能力。(5)引導學生分析現實生活與原始居民的巨大反差,了解人類歷史是從低級到高級不斷演化的。
2、過程與方法:總結出我國主要的遠古居民的代表,讀懂圖表、文字材料并從中總結規律,分組討論山頂洞人和北京人的差別,針對教材提供的圖表自主提出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強民族自豪感。(2)正確認識人類歷史的起源。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我國最早的人類、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生活和生產狀況
難點:遠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三、教法、學法:應用多媒體課件,運用啟發式和問題目標教學法。
四、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五、板書設計:
第1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一、元謀猿人:最早、170萬年
二、北京人:時間:70---20萬年生活方式:群居生活發展水平:用天然火
三、山頂洞人:時間:1.8萬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進步發展水平:人工取火
六、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法、學法
導入新課:
一、我國最早的人類
元謀人 距今170萬年 中國最早的人類
多媒體展示女媧造人的民間故事,詢問學生:誰能講一講民間故事女媧造人的傳說,以此導入?蓡枌W生:西方人類起源的傳說。
展示多媒體圖片:閱讀教材第一段,同學們得到了哪些歷史信息?材料中提到了什么人、什么時間、什么證據?
鼓動學生爭先回答,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集體回答還是單人回答。
簡單介紹考古的一些知識,如化石、定年方法等。
教學內容
教法、學法
二、北京人
發現時間:1929年
發現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
生存年代:20—70萬年
體貌特征:手腳分工明顯、殘留猿的某些特征
生活狀況:群居生活
生產水平: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
三、山頂洞人:
時間:1.8萬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進步
發展水平:人工取火
小結:總結本節課學習的三個遠古居民的代表。
多媒體展示北京人頭部復原圖和思考題:讀課文找一找北京人發現的時間、地點、生存年代、體貌特征。
學生共同回答時間、地點、年代,分組討論根據頭部復原圖得出的體貌特征。
多媒體展示北京人生活想象圖和閱讀要求:北京人過怎樣的生活?為什么?要求學生分組討論。
多媒體展示問題: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樣生活的?提示可以按時間順序,也可以按衣、食、住、行的順序。
多媒體展示問題: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樣得到火的?
問:讀第5頁小字,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多媒體展示:我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的分布圖。說明了什么問題?學生回答。
讀第5頁最后一段,找出山頂洞人的生存年代和體貌特征。學生回答。
多媒體展示:山頂洞人的頭部復原圖和北京人的頭部復原圖,比較兩種居民的差別。
讀第6頁第一、二段,多媒體展示:山頂洞人的生活復原圖及其使用的骨針和裝飾品。分析山頂洞人的生產和生活情況。學生回答。
多媒體展示:比較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生活水平的差異和原因。學生分組,一組扮演北京人,一組扮演山頂洞人,各自說一說自己的生活,然后學生回答。
多媒體展示問題:動腦筋,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頂洞人的洞穴中發現海蚶殼說明了什么問題?你是怎樣看的?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
多媒體展示:本節課的主要知識點。以此為本節課的板書設計。在展示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共同回答。
鞏固練習:(見課件)
作業:(見課件)
多媒體展示:設計的練習題,可以采取分組搶答的形式。
多媒體展示,鼓勵學生自己動手。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篇5
活動目的:
通過本課的探索與活動,讓學生了解北京人、山頂洞人的生活狀況;樹立“勞動創造人”的觀念,理解“適者生存”的道理;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及活動中的協作能力。
活動準備:
學生:1.所帶工具:小鏡子,各種類型的小石頭,小樹枝,水果,食物,針,布
2.活動前預習:預習本課內容,初步了解北京人、山頂洞人社會生產生活狀況
3.通過各種途徑查閱有關北京人、山頂洞人的相關資料,充實教材內容
教師:搜集相關資料
活動步驟:
第一步:對著鏡子里的自我像與古猿、北京人頭部復原像對比,找出頭部的不同特征。帶著現代人與遠古人類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區別,原因是什么等疑問進入下一步活動。
第二步:閱讀課文、資料,分小組接力表演。通過表演,幫助學生論證“勞動創造人”、適者生存的觀念。同時也了解掌握了遠古人類的生活狀況。
第三步: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各自發表見解,談談在以后的生活學習中如何適應新的環境。并當場整理成文。
活動過程:
教師:“同學們,我們先做個小游戲。請拿出你們自帶的小鏡子,對著鏡子觀察自己頭像,然后與書中的古猿頭像、北京人頭部復原像對比,有什么不同?”
學生甲:“古人的嘴巴比我們突出!
學生動:“他們的眉骨粗大。而且他們身上還有長毛!
學生丙:“古猿和北京人的頭都向前傾,并且有點駝背!
教師:“剛才,大家找出了多處不同的地方。那有沒有相似之處?”
學生甲答:“三者大體相似,但一個比一個漂亮!
教師:“一個比一個漂亮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是什么呢?你們知道嗎?下面請同學們自由組合,分成三個小組,根據老師所發材料及課本內容,接力表演。請同學們邊觀看邊仔細思考,每個小組的表演說明了什么?”
學生經過認真準備,分小組接力表演,教師串詞。
第一小組:(道具布景:將水果、食物等放置在場地由近及遠處。)森林古猿因森林遭毀不得不在平地上爬行,四處尋找食物,但由于四肢著地爬行,視力范圍受到局限,看不清遠處的食物,覓食較少。無意中,有一只古猿艱難地把身體慢慢直立起來,突然看見遠處的食物,興奮不已,急忙爬過去取到了食物。古猿們于是在以后的覓食過程中,逐漸直立起來。
。ㄅ园祝弘S著時間推移,古猿不斷進化。距今約20萬~70萬年,在中國北京周口店龍骨山上生活著這么一群遠古人類。
第二小組:(道具布景:桶表示河流,凳子表示樹木,兩張桌子表示山洞的門戶,小樹枝表示木棒,小石頭表示石器,粉筆表示火堆)女人在樹上采集果實,一部分男人在河邊捕魚,另一部分則追趕野獸。采集漁獵完畢后,回到山洞平分食物。晚上睡在山洞,洞口有一火堆取暖。
。ㄅ园祝捍蠹s在180XX年前,在同樣的地域又生活著這么一群遠古人。
第三小組:(道具布景:桶表示河流,凳子表示樹木,兩張桌子表示山洞的門戶,小樹枝表示木棒,小石頭表示石器,粉筆表示火堆)幾個老人和小孩在山洞里用骨針縫獸皮,女人在樹上采集果實,大部分男人拿著木棒追趕野獸和捕魚,一個男人正在人工取火,另一個男人則在敲打石器,制造工具。回到山洞平分食物(有燒烤動作),晚上睡在山洞,洞口有一火堆取暖。
學生表演完畢后,教師針對表演過程中學生所顯現的不足加以說明。如:第二小組沒表現出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天然火種的收藏,吃熟食,以及北京人不捕魚。第三小組沒表現出山頂洞人使用裝飾品等。進而讓學生加深對北京人、山頂洞人的基本知識的了解。然后提問:“剛才大家生動逼真的表演分別說明了什么?”讓每組學生代表回答本組情況。
第一小組代表:“本組表演說明古猿為了生存,逐漸直立行走,解放了前肢!
第二小組代表:“本組表演說明了北京人的生活狀況。他們通過不斷勞動,與各種天敵做斗爭!
第三小組代表:“本組表演說明了山頂洞人的生活狀況比北京人稍好,工具更先進。”
學生回答后,教師進一步總結,幫助學生得出森林古猿在適應環境中優勝劣汰,通過勞動一步步進化成人。
得出此結論后,進化活動延伸:作為剛剛進入七年級學習的學生,告別了一個熟悉的環境,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環境,為了更好地學習與生活,應如何去面對,才能順利地完成三年的學業?
學生自行討論,談自己的見解與觀點,然后當場整理成文。
學生天地:
道具:鏡子、水果、食物、針、線、小石頭、小樹枝、布、桌子、凳子、桶、粉筆
場地:課前學生分坐于教室四周,將中間清空
資料:森林古猿,原生活于森林之中,由于森林被毀,不得不在平地中生活,逐漸解放前肢,直立行走,擴大視力可視范圍。通過簡單勞動,與惡劣的環境做斗爭,優勝劣汰,不斷進化。
背景資料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周口店位于北京西南50公里、房山城西5公里,地處山區和平原的銜接地帶。周口店遺址在周口店鎮以西的龍骨山上,遺址面積2平方公里。周口店遺址是我國出土古人類化石、文化遺物和古動物化石的考古遺址,內涵極為豐富,出土了大量的古人類化石、文化遺物和哺乳動物化石。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掘,先后發現埋藏著不同時期的各類化石的地點7處,即第1、第3、第4、第13、第15、第22地點和山頂洞人遺址。地質時代從上早新世至晚更新世,年代范圍從五百萬年前到距今一萬多年前為止。北京人頭蓋骨的發現,使周口店成為世界聞名的早期人類發祥地。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這里曾生活著距今70萬年至20萬年的北京人、距今10萬年左右的新洞人、距今1.8萬年的山頂洞人。1961年3月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1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1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簽發證書,把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與長城、故宮、秦陵、敦煌一起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清單。周口店北京人遺址1921年開始發掘,1929年12月著名的古人類學家裴文中在周口店第一地點即猿人洞,挖掘出北京人第一具頭蓋骨充分證實了周口店確曾是遠古人類的發祥地,從而確立了周口店在古人類發展史上的地位和古人類研究上的地位。到目前為止,共發現完整的和比較完整的頭蓋骨六個,頭骨破片12件,下額骨15件,牙齒157個,股骨斷片7件,脛骨1件,肱骨3件,鎖骨1件,月骨1件。全部骨骼分屬40個男女老少不同的個體。根據這些骨骼化石可以了解到北京人在體態上的一個突出現象是肢骨比頭骨進步,肢骨很像現代人,頭骨則保留著很多原始性,如額骨低平,明顯后傾;眉脊骨粗壯而且向前突出;面部較短,吻部前伸;下頜骨前部向后方傾斜。北京人的腦容量比現代人小,它的腦容量平均只有1059毫升,而現代人的腦容量則有1400毫升。根據推算,北京人男性身高約為1.56米,女性身高1.44米。北京人還保留著猿的特征,他們是從古猿類進化到現代人過程中的一個中間環節。北京人的生命是相當短的,據古人類專家估計,68.2%的人死在14歲之前,超過50歲的人僅占4.5%。北京人遺址還出土了97種哺乳動物化石和上萬件石器。“灰燼層”的發現,說明北京人已經能夠使用火。山頂洞人是1930年被發現的。在1933年、1934年進行了系統發掘。出土的有3具古人類的頭蓋骨,還有盆骨和股骨等等。與古人類同時出土的還有:25件石器,磨光了的鹿角、140多件裝飾品,如骨針,穿孔的貝殼、動物牙齒、河卵石;還有石珠和骨雕制品;以及33種哺乳動物的化石。在古人類學分期中,山頂洞人屬晚期智人階段,在體質特征上基本和現代人一樣,腦容量約1300至1500毫升,正在現代人的腦容量變化范圍內。男性身高1.74米、女性1.59米,也和現代人相當。研究表明,山頂洞人為原始的蒙古人種。第4地點即新洞,此洞位于第1地點南約70米,1973年開始發掘,該地點發現了古人類的左上第一前臼齒,屬早期智人,介于北京人與山頂洞人之間。與新洞人同時出土的還有少量石器,40多種哺乳動物化石。第15地點,位于新洞東側,相距10米,它是1932年被發現的,在1934至1937年期間被發掘。該地點出土了石器約1萬件,哺乳動物化石達33種。
學生活動作業
適者生存──永存的真理
今天我學習了入初中以來的第一節歷史課。翻開歷史書頭幾頁,有這樣一段話:“北京人將石塊敲成粗糙的石器,把樹枝砍成木棒,憑著極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進行艱苦的斗爭。”這些使我突然想起一個詞──適者生存!
古往今來,何不是這樣?人遇天災是難免的,面對當事之局,人們不都是在一邊想著法子生存,一邊愁著改善現狀的嗎?在人們不能改善現狀的情況下,面對與適應者生,叛逆與躲避者亡。這是自然法規中,用濃墨重筆書寫的準則!我掩卷深思。想想我們如今是剛入初中的一名“初行者”呀。從小學到初中是一級高高的臺階──常聽“過來人”們講。而我們這些初行者是否也應該遵守自然法規中的“適者生存”之真理呢?進入初中,有考試成績、學習態度等千萬條條條框框來套上你,使你怎么也無法逃脫。若叛逆者,將不僅撞破頭皮且被警惕的老師與家長套得更嚴了。若面對者,則能在雖小卻規范的框中,成長得茁壯健康。同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也納入自然法則之中。老師頻繁地考,若你松懈了,你將被老師、同學在不知不覺中淘汰。在這頻繁的考試之中,“艱苦的斗爭”成為一座獨木橋!
相信吧!適者才能生存!面對“初一的高高臺階”只要你勇于攀登,愈挫愈勇,定能升入臺階頂層,做一個善于適應社會的堅強巨人!
尋古,感悟
我不是一個失魂落魄的難民,不是一個為生活所迫的乞丐,更不是一個除了死亡或進化就別無選擇的猿人。只是一個整天自以為“大難臨頭”的初中生。
盡管我們的壓力及困難十分微薄,可就是負擔不起自以為強大的“重荷”。直到有一天……
手捧那本歷史書,我身臨其境地體驗到了那群猿人為了生存下來而經歷的種種艱辛。他們每天都在饑寒交迫中生活著。忍饑挨餓已是家常便飯。為了爭取到一點點食物,甚至不惜生命的代價。流亡中,還會時時遭到失去家人的凄楚。他們并不知道什么“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大道理,只是為了那么個求生的念頭而迸發出強悍的鉆勁兒。硬是要跟命運進行賽跑,躲避死神的追擊!他們中當然也有放棄的,可我瞧不起他們!他們遭的罪雖然比別人少,可他們的精神是懦弱的,逃避的,不堪一擊的!我要向其中敢于拼搏的致敬!
我如夢初醒地回到現實,不禁發問:那么我呢?我能對自己所做的發出一句問心無愧的坦言嗎?我對困難采取的恐怕也只有逃避手段了。我的做法對嗎?一定不對,為什么?在困難面前一試還有一線生機,不試就什么都沒有了。如此以來還敢順其自然甚至蒙混過關嗎?
感謝你,歷史──偉大的學科!你是我在迷茫中的指路明燈,是帶我走向成功之路的基石,是幫我打開智慧之門的金鑰匙。從今天起,我要堅信“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篇6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
同學們,這節課是大家進入初中以來的第一節歷史課,對于歷史,大家并不陌生 通過書籍和影視劇我們了解了許多歷史知識和歷史故事,下面請大家說說你知道的歷史知識、歷史故事、歷史人物。
自從有了人,就有了人類歷史。誰能告訴大家 最早的人類產生在什么地方,又是怎么樣產生的呢? 請 大家看“導入框”中的內容。
那么,人類是怎樣誕生的?歷史又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
關于人類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許多美麗的神話傳說,同學們知道哪些關于人類起源的神話傳說呢。誰能為大家講述一下?
有關人類起源,無論西方的上帝造人還是中國的女媧摶土造人都是神話傳說,那么人類到底是怎樣誕生的呢?人類社會的最初階段到底是怎樣的?我國的歷史 究竟可以追溯到什么時候?誰是祖國境內最早的居民呢?他們又是怎樣生活的?今天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一起走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 相信我們會找到答案的。
請同學們看 課本第1頁上“元謀人的牙齒”圖。這是1965年5月在云南元謀縣上那蚌村 發現的, 元謀人化石包括兩顆上門齒,同屬一個成年人,根據考古研究判斷,這兩顆牙齒的特征,近似于現代蒙古人種。元謀人出土的有七件石器,經考古學家斷定,石器是打制而成的。在化石地層中,后來又發現了動、植物化石、大量炭屑和燒骨。經考證認為,這是當時人類用火的遺跡。中國地質科學院用古地磁方法測定,元謀人生活在距今約170萬年。 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
那就讓我們穿越時空隧道,看看古猿是怎樣演變成人的?古猿生活在森林里 。 生活在這里的古猿 逐漸演變為現代的猿類。而那些失去了森林的古猿不得不從樹上來到地面,開始過著陸地生活。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有些古猿不適應環境變化死去了, 活著的古猿為了適應新的環境,逐漸學會了利用前肢來采集果實、捕捉動物、折樹枝和抓取石塊當作武器,以抵御野獸的侵襲,這樣后肢主要用來支撐身體和行走。于是,前肢和后肢的分工逐漸出現了。這種分工導致了前肢的進一步發展和后肢的直立行走。而直立行走和手腳分工又引起了整個身體結構的變化。 在長期的演進過程中,大腦有了意識,希望把看到的事物和行為表達出來。因此有了呼叫、手勢表達、發出聲音,語言產生了 。 經過漫長的過程,這些古猿在勞動中進化為人類。
我們穿越時空隧道,回到了遠古時代,親歷了由猿到人的過程。使我們對古人類的產生有了初步了解。 那么,早期的人類是怎樣生活的呢 ?
古人類文化遺址中,北京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北京人遺址位于北京西南 周口店龍骨山。最早是20世紀開始發現的, 我國考古工作者裴文中 ,發現了第一個完整的頭蓋骨化石。 以后又發現了五個比較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化石。 迄今為止,北京人遺址共發現頭蓋骨6個,下頜骨15件,牙齒157枚,以及其他的遺骨化石,共屬于40多個個體。還有石器和經過打擊的石片、灰燼層、燒過的土塊、石塊等。這些發現證明北京人已經使用火。北京人使用 石器和火遺跡的發現, 為從猿到人演變提供了有力證據。
經過碳素斷代和古地磁斷代、樹木年輪斷代等科學技術的測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七十萬至二十萬年之間。
北京人是怎樣生活的呢?請大家看第2頁“北京人”的內容。思考以下問題:1、北京人使用什么工具?有什么特征?說明了什么問題?2、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組織形式有什么特點?是由什么決定的?3、,北京人已學會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對北京人來說有什么作用?在人類歷史發展中有什么意義?想像一下,北京人是怎么樣取得天然火的?
大家的想象很豐富,既然我們知道了北京人已經會制造簡單的工具,過著群居生活,會使用自然火,那么,我們再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樣生活的?
大家回答了有關北京人的一些問題,對北京人的生活有了基本了解。其實,在古人類文化遺址中,除元謀人、北京人之外,祖國境內的原始人類活動遺址還分布著許多,距今一萬八千年的山頂洞人就是其中之一。大家看課本3—4頁有關山頂洞人的內容,然后議一議,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進步?
:1、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明顯的進步、表現在哪些方面?同學們應該從體質特征、制造工具的技術、人工取火、社會組織等方面進行比較。2、同學們可以看課本中“山頂洞人的骨針和裝飾品”圖畫 ,思考:山頂洞人會制造骨針,有了裝飾品,這說明什么?
誰能為大家就你了解的有關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情況,用不同形式向大家展示, 以便 使同學們對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生活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
剛才我們通過填表把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生活作了一個比較。大家是否發現山頂洞人和北京人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 這就是課本上提到的氏族,是由血緣關系結合起來的集體。 氏族是一種組織形式,就像我們前面所講到的北京人生活的原始人群。氏族的形成與當時的婚姻狀況有關,在原始人群階段,由于剛剛由猿轉化而來,因此彼此之間沒有婚姻觀念。屬于群婚 狀況,也就是沒有固定的婚配對象,而且沒有輩份觀念。到了山頂洞人時期,由于社會的發展,在婚姻形態上比原來進了一大步。盡管還屬于群婚的性質,但已經有了初步的家庭觀念。這個時候的婚姻狀況屬于族外群婚 ,就是兩個集體之間的男女可以通婚,但沒有固定的婚配對象,所以很難確定后代的身份,后代只能按母親的血統把有血緣關系的人集合在一起,組成的集體,就是氏族。我們一定要明確氏族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沒有私有財產、共同勞動、共同消費的群體。
《西游記》、姜子牙、曹操、康熙等
學生看書、討論
學生1:上帝用泥土創造出世上第一個男人亞當,后又取其肋骨創造了女人夏娃,讓二人結為夫妻,他們成了人類的始祖,他們生活在伊甸園,生活美滿幸福,后來,受到一條蛇引誘他們偷吃了樹上的禁果,懂得了愛情、羞恥、心明眼亮、聰明起來。但是這受到了上帝的懲罰,被趕出了伊甸園,到了人間,他們就成了人類的祖先。
學生2:盤古把宇宙分成天和地兩部分,但沒有人類存在。有個女神叫女媧把泥土揉到一塊,捏成了一個個小人,吹口氣,人就活了,后來,女媧累了, 便用一根藤條從泥中一抽。甩出許多泥點,泥點變成了一個個小人,這樣就有了人類。
學生3:人是由古猿變來的 。
學生1:北京人使用的工具非常簡單,是將石塊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樹枝砍成木棒,依靠原始而簡陋的工具同大自然進行斗爭。
教師引導:說明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
學生2:北京人過的是群居生活,他們往往幾十個人在一起,共同勞動,共同分享勞動果實。構成了早期的原始社會。
師:北京人為什么以這種方式生活?為什么不像我們今天一家一戶生活?
這種生活方式是由生產力水平極端低下、環境惡劣、生產工具極其簡單決定的。因為在這種條件下,依靠個人的力量是無法生存下去,只有靠集體的力量才能同大自然斗爭,才有生存的可能。
學生3 :北京人可以用火來嚇跑野獸、燒烤食物、照明、防寒。
師:北京人用火燒烤食物,吃了熟食,縮短了消化過程,減少了疾病,促進了體質的發展,這一切使北京人又向前大大邁進了一步;鸬氖褂,增強了人們適應自然的能力,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大進步。
學生4 :是在下雨打雷時引發森林大火,北京人從森林里撿到了燒熟的動物的尸體,從而知道了熟食的味道更加鮮美,把火種保留了下來。
學生5 :天氣炎熱干燥,森林草木自然起火,北京人保存了火種。
學生6:露天煤的自然起火,給北京人提供了火種。
學生7:北京人在制造工具時,石塊碰撞摩擦起火。
學生看書、討論……
學生:天亮以后,北京人開始成群結隊往外走,男子去狩獵,女子去采集,傍晚時,采集狩獵回來后,他們把采集到的野果分給大家。男子把打到的獵物剝皮,把肉割開,放在洞口的火堆上燒烤。燒熟后,分配給大家。當人們吃飽肚子后,就又進入夢鄉,由于洞口的火堆整夜不熄,遠處的野獸自然也不敢靠近山洞。
學生看書,討論……
山頂洞人的模樣與現代人基本相同。山頂洞人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了磨光和鉆孔技術,這從山頂洞人使用的骨針可以看得出來。他們靠采集狩獵為生,還會捕魚。山頂洞人已經開始佩帶裝飾品,這說明他們已經懂得愛美。山頂洞人已開始進入氏族生活。
“氏族”一詞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因此必須詳細講述,這有利于學生對此之前之后原始社會組織結構的了解。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有關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的歷史基礎知識。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比古猿、北京人和現代人的頭部有什么區別”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樣生活的”,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通過思考、探究“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進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進行比較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閱讀、識圖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中國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北京人
難點:本課所講內容距今久遠,只有依據考古發掘成果進行科學推斷并結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課所講內容。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導入:同學們,這節課是大家進入初中以來的第一節歷史課,對于歷史,大家并不陌生,小學的社會課本和日常的電視劇向我們講述了許多歷史知識和歷史故事,下面請大家結合自己所接觸的歷史知識,談談:什么是歷史(歷史指的是什么)?
學生討論,自由發言。(教師提示關鍵詞語:過去、現在、將來)
師生共同歸納:歷史指的是人類社會過去發生的事情。(強調重點詞語:人類、過去)
問:那么,人類是怎樣誕生的?歷史又是從何時開始的呢?我國的歷史最早又是由誰創造的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一.人類的誕生
1.關于人類的起源
古今中外有許多美麗的神話傳說,同學們知道哪些關于人類起源的神話傳說呢。能為大家講述一下嗎?
學生積極踴躍的講述人類起源的神話傳說。(西方上帝造人傳說、中國的女媧摶土造人、盤古開天辟地等等。)
師:關于人類起源,無論西方的上帝造人還是中國的女媧摶土造人都是神話傳說,并不真實可靠,那么人類到底是怎樣誕生的呢?
2.勞動創造人
師講述:馬克思曾說過:“勞動創造了人本身!”經科學考證證明:人類是由類人猿經過漫長的勞動演變、進化而來的。
問:我國境內最早的人類是誰呢?
生:讀課文回答:元謀人
二、我國最早的人類──元謀人
問:元謀人作為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已有多少年的歷史?并要求識圖《我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的分布》圖,指出:元謀人生活的地區。
生答:170萬年,云南省的元謀縣(長江流域)。
師歸納:距今170萬年的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它的發現揭開了祖國大地歷史的新篇章,使我國成為一個歷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國。
問:請同學們據《我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的分布》圖指出,除元謀人外,我國境內還有哪些遠古人類遺址?
生識圖回答:北京人、山頂洞人遺址。
問:北京人、山頂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歷史,生活在什么地區呢?
(開展競賽活動:迅速閱讀看誰回答的即快又準)
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萬──20萬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山頂洞人/3萬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師歸納:除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外,我國境內的遠古人類遺址從南到北,分布很廣。我國是世界上發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
問: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又是怎樣生活的呢,下面讓我們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頂洞人!
三.北京人
1.北京人的體貌特征
投放古猿、北京人、現代人頭像幻燈片,要求:比較三者的頭部有什么區別,指出北京人同現代人相比,有什么特點?
生識圖后自由發言。
師生歸納:北京人保留著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腳分工明顯。
問:北京人既然保留著猿的特征,但我們已經稱之為人了,這是為什么呢,它又說明了什么問題呢?
(教師提示:指出人和猿/動物的根本區別──會不會制造工具)
生答:說明北京人已經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了。
2.北京人制造和使用的生產工具
(1)問:北京人使用哪些生產工具呢?
生讀課文后回答:石器、木棒、天然火
師投放北京人制造的石器和天然石塊,讓學生加以區別以加深印象理解。
問:北京人又是怎樣制造石器和木棒的呢?并請同學們分析:北京人制造的工具有什么特點?
生答:用石塊敲打而成;把樹枝砍成木棒。
特點:簡單、原始、粗糙
師強調指出:打制石器。并指導學生閱讀課后知識卡。
(2)天然火
教師首先解釋何為“天然火”:自然界中自然生成的火種。
問:請同學們想象,天然火生成的方式或來源有哪些?(結合文中動腦筋:北京人是怎樣得到火種的?)
生思考討論后自由回答。
問:請同學們結合現實生活想象一下,北京人可以用火干什么呢?
生想象后回答:照明、防寒,燒烤食物,驅趕野獸。
師投放“北京人用火追逐野獸”幻燈片,歸納指出:火的使用,增強了人們適應自然的能力,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大進步。
3、北京人的群居生活
投放《北京人的生活》和《北京人生活時期的動物》圖片,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樣生活的?(問題分解:北京人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之下,他們的事物來源有哪些,他們又是如何獲取食物的?)
學生想象討論,自由發言。
師生共同歸納:環境險惡、工具簡單粗糙,靠采集、狩獵為生,依靠集體的力量生存下來。過著群居生活。
師:我們的祖先北京人正是在險惡的環境里,憑著極原始的工具同自然進行著艱苦的斗爭,不斷進化、進步。那么,十幾萬年之后的山頂洞人的生產生活狀況又是怎樣的呢?
四.山頂洞人
投放“山頂洞人頭部復原像”、“山頂洞人的骨針和裝飾品”、“山頂洞人的生活”圖片,要求學生結合圖片自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指出: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進步?
1.結合山頂洞人頭部復原像指出,山頂洞人在體質特征方面有什么變化?(模樣同現代人基本相同)
2.識“山頂洞人的骨針和裝飾品”圖,說明山頂洞人在制造工具方面掌握了哪些先進技術?并舉例說明(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例骨針)
3.在用火方面,山頂洞人獲取火種的方法同北京人有什么不同?(會人工取火)
4.識“山頂洞人的生活”圖,說明山頂洞人生活的集體是怎樣形成的?(按血緣關系結合的氏族)
學生閱讀課文自由回答,然后師生共同訂正歸納總結,填寫圖表。
課堂總結、鞏固:
同學們,大家通過今天的學習,了解到我國歷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依據板書圖表提問、鞏固強化。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篇8
《歷史課程標準》中提倡:“應有利于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鼓勵教師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因此本節課主要采用小組討論、探究、推理活動與教師講述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師生互動中,凸顯學生的主體作用。
本節課的課堂教學設計以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為主,對學生的要求很高,既要有較強的自學能力,還要具備一定的分析、歸納、語言表達及小組合作能力,同時還必須有較為豐富的歷史課外知識量的儲備及一定的歷史知識遷移能力、想象能力及推理能力等。
本節課是學生們學習歷史的第一課,在學習上多少有一些不適應;本課的學習內容距離今天的學生生活實際非常遙遠,學生們難以建構。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時,要注意結合學生實際水平調整教學策略,注意充分發揮歷史圖片等媒體素材的作用,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合理推測,對學生的表現也要給予及時肯定。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篇9
在導入《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人類的起源時,本來設想先從傳說入手,問道:“自從有了人類,就有了人類的歷史,那么人是怎么來的呢?”學生立刻回答:“人是由猿猴變來的!”我有些高興,學生有知識基礎,又有些疑問,他們這樣肯定,是怎樣知道的?
我接著問:“從古猿到我們現代人的進化經歷了哪些過程?”
學生起嘴八舌的回答:“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現代人。”
“完全正確,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小學科學課學過。”
“學過的同學舉手。”結果全班學生都舉起手來,太意外了,學生的知識真是很豐富,人的進化階段這些知識在講世界史時才會講到。我立刻鼓勵他們:“大家能把學過的知識記住,并能用到,說明大家很會學習。”
課程還要繼續,我不想失去這堂課人文的色彩,于是我說:“同學們已經揭去了人類起源的神秘面紗,有了科學的知識,但在我國和西方,對于人類的起源,也有著美好的傳說,有誰知道?”學生講了女媧造人的傳說,對于西方的“亞當、夏娃”的故事比較陌生,學生很驚奇,配合著演示文稿的使用,從學生的神態可以判斷出,很感興趣。
傳說雖動人,但畢竟不是事實,人類經過從猿到人的演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中國什么時候有古人類居住,是考古學家一直關注的問題,考古學家的發現證明,中國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在中國大地上,廣泛分布著我們遠古祖先的遺跡,我打出《我國境內主要遠古人類遺址分布示意圖》,開始轉入正題。
學生的生活各不相同,事實說明,不能輕視學生的知識資源,但怎樣開發學生的資源,真正讓學生參與、神入學習,需要在教學中,了解學生,做好備課,并在教學過程中靈活應變。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篇10
第1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教師寄語:尋找人類起源,我們鍥而不舍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1)了解人類歷史的起源。(2)掌握我國主要的遠古居民元謀猿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生產、生活情況、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點。(3)了解一些簡單的考古知識。(4)培養學生的讀圖和識圖能力、比較分析歷史事物的能力。(5)引導學生分析現實生活與原始居民的巨大反差,了解人類歷史是從低級到高級不斷演化的。
2、過程與方法:總結 出我國主要的遠古居民的代表,讀懂圖表、文字材料并從中總結規律,分組討論山頂洞人和北京人的差別,針對教材提供的圖表自主提出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強民族自豪感。(2)正確認識人類歷史的起源。
二、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我國最早的人類、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生活和生產狀況
難點:遠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學習過程
一、我國最早的人類
基礎填充:
1、在云南省 ,我國科學家發現了 ,這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距今 。
2、 ,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
3、西周晚期,有人將文字統一整理成一種樣式,這種字體稱為“ ”。
4、戰國時期,人們用毛筆蘸墨,在 或 上寫字,隨著書寫工 具的變化,字體也發生了變化。
自主探究:
1、動腦筋: 你知道右圖是什么嗎?能大家介紹一下吧!
二、北京人
基礎填充:
1、1929年,我國考古工作者發現了名震世界的 ,他們生活在距今約
年。
2、北京人使用粗糙的 ,把樹枝砍成 ,同大自 然進行斗爭。
3、北京人幾十個人在一起,共同勞動,共同分享勞動果實,過著群居生活。這就形成了 早期的 。
4、北京人已經會使用 ,還會保存火種。
5、除 、 外,我國境內原始人類活動遺址從南到北,分布很廣。我國是世界上發現 最多的國家。
看誰找得快
北京人火的用途和使用火的意義是什么?
三、山頂洞人
基礎填充:
1、山頂洞人距今約 ,居住在 。
2、山頂洞人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 。他們已會 。
3、山頂洞人生活的集體,是由 結合起來的 。他們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沒有 的差別。
六、學習小結學了這節課,你的收獲是:
課堂練習(展示真我的風采)
基礎鞏固
1、一般認為祖國境內最早的人類生活在:( 。
a、距今 70萬年至20萬年前 b、距今170萬年 c、200XX年前 d、距今180XX年
2、下列遠古居民中,最早開始懂得使用火的是:( )
a、山頂洞人 b、北京人 c、元謀人 d、藍田人
3、( )是世界上發現遠古居民遺址最多的國家。
a、美國 b、中國 c、日本 d、 法國 4、( )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
a、使用工具 b、使用火 c、保存火種 d、制造工具
5、 生活在距今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他們保留了某些猿的特征。他們已經會使用 ,還會保存 。
6、山頂洞人生活在距今約 年 ,他們已經懂得掌握 和 技術,還會 取火。
【歷史想象】
7、北京人的一天
建議:根據教材對北京人生活環境和勞動生活情況的介紹,從春夏秋冬四季選擇一天,想象北京人從早到晚的生活和勞動情況。
參考答案:
1、b2、b3、b4、d
5、北京人 ;天然火 ;火種。
6、三萬;磨光 和打鉆孔;人工。
7、略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篇11
【學習目標】
1.知道祖國境內的三個遠古居民代表 、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了解遠古居民的生活狀況。
2.通過觀察古猿、北京人、山頂洞人的頭部復原像,說一說他們的區別,理解人類的進化。
3.認識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學習重點】北京人和山頂洞人。
【學習難點】對本課基本內容的理解需要科學合理的推斷和想象。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用15分鐘時間閱讀課文,找出下列問題并記憶。)
。ㄒ唬┪覈钤绲娜祟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 ;距今時間: ;地點: 。
2、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 。
(二)北京人
1、距今時間: ;地點 。
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類進步的重要標志。北京人使用工具: ;使用火: 。
3、北京人的生活: 。
4、世界上出土古人類遺骨和遺跡最豐富的遺址: ;世界上發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 。
(三)山頂洞人
1、距今時間: ;地點 。
2、山頂洞人的生活與北京人相比,其進步之處:體質特征 ;制造工具的技術: ;火的使用:
二、合作探究
1、你同意教材中“會不會制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這一看法嗎?
2、打制石器和天然石塊有何區別?
3、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進步?
三、精講點撥
1、“遠古社會”指的是原始社會;“傳說時代”大體上是指人類進入氏族公社時期以來的原始社會時期。遠古社會也可以稱為遠古時代,與傳說時代沒有明顯的界限,兩者都屬于模糊的時間概念,泛指原始社會。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都屬于“遠古社會”。
2、氏族公社的特點:有血緣關系(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結成的群體);財產共有(沒有私有財產);地位平等(共同勞動,共同消費食物)。
3、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進步之處:
類別 北京人 山頂洞人
體質特征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模樣和現代人基本相同
使用工具 使用打制石器 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
火的使用 天然火 會人工取火
社會組織 原始群 氏族公社
四、歌訣總結:
一百七十萬年前,云南“元謀人”出現,
會造工具能用火,人與動物分界線。
北京人在周口店,打制石器已出現,
群居生活天然火,原始社會已顯見。
山頂洞人周口店,距今整整三萬年,
磨光鉆孔新技術,人工取火史無前,
血緣關系成氏族,沒有貧富和貴賤。
五、達標訓練:
1.如果你到北京去旅游,除了登長城、看故宮外,你還能( )
a.參觀山頂洞人洞穴 b.參觀半坡遺址
c.參觀大汶口遺址 d.參觀元謀人遺址
2.北京周口店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主要是因為( )
a.在這里發現了中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原始人類的化石
b.在這里發現了人類最早使用的石器
c.北京人和山頂洞人曾在這里生活過
d.這一遺址在我國首都北京境內
3.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是( )
a.人工取火 b.制造工具 c.使用工具 d.從事勞動
4.火的使用,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大進步,下列有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元煤人已經知道用火 b. 北京人已會人工取火
c.山頂洞人已會人工取火 d. 北京人已會保存火種
5.骨針是下列哪一遠古居民曾使用過的工具( )
a.元煤人 b. 北京人 c. 山頂洞人 d. 藍田人
6.愛美之心遠古就有之,下列我國遠古人類當中,懂得愛美的人是( )
a. 北京人 b.山頂洞人 c. 元煤人 d.藍田人
7.下列有關氏族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是按血緣關系組織起來的 b.氏族成員多勞多得
c.氏族成員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 d.氏族內部沒有貧富差別
8.據考古報道,安徽發現的繁昌人距今有180萬年。如果這是真實的那么我國人類的歷史又向前推進了( )年
a.10萬年 b.20萬 c.100萬年 d.180萬年
9.下列不符合“北京人”生產和生活狀況的一項是( )
a.群居生活 b.制造和使用簡單的勞動工具
c.人工取火 d.使用簡單的語言
10.山頂洞人已經進入氏族公社時期的主要標志是( )
a.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 b. 按血緣關系結合在一起
c.居住在一起 d. 他們的模樣同現代人基本相同
11.我們的祖先很早就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有一種遠古人類,已經懂得人工取火,會制作裝飾品,過著氏族公社的生活。請你判斷這種遠古人類是( )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藍田人
12.假如有一天山頂洞人遇到了北京人,他們可能會認為北京人( )
a.長相像猿,比較丑陋 b.會做項鏈,懂得愛美
c.會縫制衣服,比較文明 d.用人工取火,比較先進
13.根據片斷聯想:①發現于周口店的龍骨山 ②能夠直立行走,但還保留著猿的體質特征 ③使用天然火 ④過著群居生活,題中所述的這一遠古人類是( )
a.元謀人 b.北京人 c. 藍田人 d. 山頂洞人
14.下列關于北京人和山頂洞人不同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①居住地區不同 ②體質特征不同 ③取火方式不同 ④裝飾品不同 ( )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5.在下列遠古人類中,使用打制石器,并已經懂得磨光和鉆孔技術的是( )
a.元謀人 b.北京人 c. 山頂洞人 d.半坡人
1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京人生活環境險惡,工具簡單粗糙,只靠個人力量,他們無法生活下去,于是就幾十個人在一起,共同勞動,分享勞動成果,過著群居的生活。
材料二:山頂洞人生活的集體是按血緣關系結合起來的,由共同的祖先繁衍的,他們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居住在一起,他們的生活很艱苦。
請回答:
(1)根據材料歸納出北京人與山頂洞人在生活方面的共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2)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說明山頂洞人比北京人進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學后反思】 :談談本節課的收獲和不足。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篇12
第1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學習目標】
1、元謀人、北京人(∨)
【知識梳理】
一、我國最早的人類
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 人發現于____________省____________縣,距今大約___________年,會制造 和使用 火。
二、北京人
北京人發現于北京西南的 龍骨山洞穴里。距今大約 _________年,已經學會使用____________火。
三、山頂洞人
山頂洞人發現于北京西南的_________龍骨山山頂洞穴里,距今大________年,已經學會使用____________火,用__________針縫制衣服。
【自主檢測】
一、選擇題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 ( )
a.北京人 b.元謀人 c.藍田人 d.山頂洞人
2、生活在距今約70—20萬年前的是 。ā )
a.北京人 b.元謀人 c.藍田人 d.山頂洞人
3、下列遠古遺址屬于長江流域的是 ( )
a.北京人 b.元謀人 c.半坡人 d.山頂洞人
4、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發現于 ( )
a.云南省 b.陜西省 c.北京 d.河南省
5.國慶十一長假,小明高興地到了元謀人遺址地去參觀,元謀人遺址在我國的 ( )
a.云南省 b.貴州省 c.浙江省 d.陜西省
6.XX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最后一天的第一站設在北京市房山區的周口店,原因是這里曾有中國早期人類居住,請問曾在周口店居住的早期人類是 ( )
a.元謀人 b. 河姆渡人 c.北京人 d.半坡人
二、非選擇題
1、將下列對應的知識正確連線
遠古人類 距今時間 生活特性
元謀人 約70—20萬年 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
山頂洞人 約170萬年 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種
北京人 約3萬年 懂得人工取火和縫制衣服
2、閱讀《我國遠古人類遺址分布圖》,回答問題。
、旁趫D中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在 處。
⑵圖中b.處的遠古人類是生活在距今70-20萬年前,他們是 人。
、菆D中最早學會人工取火的遠古人在 處。
【拓展視野】
1.(08南京卷)考古人員在北京人遺址中發現了大量木炭和幾處較大的灰燼堆。這說明北京人 ( )
a.會建造房屋 b.會使用天然火 c.會制造彩陶 d.會種植水稻
2.(湖南常德卷)某同學利用暑假準備實地考察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遺址,他應該( )
a.陜西省 b.北京市 c.云南省 d.浙江省
第1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知識梳理】
一:元謀、云南、元謀、170萬、工具、天然火
二:周口店、70-20萬、天然火
三:周口店、3萬、人工取火、骨
【自主檢測】
選擇題:b.a.b.a.a.c.
非選擇題:1、元謀人—約170萬年—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
山頂洞人—約3萬年—懂得人工取火和縫制衣服
北京人—約70—20萬年—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種
2、⑴a ⑵北京人⑶c
【拓展視野】 b c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篇13
教學目標
掌握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的歷史基礎知識,了解中國境內原始人類的文化遺存。
通過“火的使用”、“原始人的生活”等問題,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激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以及獨立思考和進行比較的能力。
讓學生了解中國是人類遠古遺址最多的國家,是人類的起源地之一,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培養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的不同之處。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在很久很久以前,人類就出現在地球上,并成為萬物的主宰,關于人類是怎樣產生的,古今中外有著許多神話傳說,哪位同學能給我們講一講你所知道的故事呢?
生:女媧造人、亞當夏娃等故事
展示:女媧造人的圖片
師:這位同學講的太好了,大家掌聲鼓勵一下。(學生鼓掌)這些神話傳說反映出人類對自身來源的困惑,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知道人類是由古猿進化而來的。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
展示:古猿圖片
師:在漫長的歲月過程中,古猿通過勞動,逐步演變、進化成人。那么,在遠古時期,我國境內有哪些遠古居民呢?學完今天這一課,大家就會了解啦。
板書:課題
(二) 教師引導,自學探究:
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一小節,找出我國最早的遠古居民,以及他們的相關信息。
生:(閱讀課本后答)元謀人,云南省元謀縣,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
師:同學們都很會讀書,找的非常的準確。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我們的科學家們是通過什么判斷出他們的生活時期的呢?
展示:元謀人牙齒化石圖片
生:化石(如果學生不知道,師可以直接為學生拓展)
展示:【社會廣角】化石是埋藏在地層里的古代生物的遺物。在化石中含有一定量的14C,隨著時間的流逝,14C的量也以一定的比例減少,所以通過測出化石中14C減少的程度,就可以推算出化石的年代。(如果學生知道相關知識可直接由學生講述)
師:在原始人類進化的過程中,勞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會制造工具,會勞動,是人類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漫長的歲月時光中,原始人類在不斷的勞動,也在不斷的進化,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另一遠古居民——北京人。
展示:播放視頻資料剪輯《發現北京人》
師:同學們可以從視頻中獲取北京人的哪些信息呢?(可先在小組里互相交流,合作歸納)
生:北京周口店,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群居生活,用火
師:同學們觀察的十分仔細,并且能夠彼此間合作互助,非常好,希望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繼續保持。
展示:北京人頭骨、北京人復原像、教師的個人照片
師:學習要有張有弛,下面我們來做個活動。對比一下,北京人和老師的圖像,或是和身邊的同學做比較,看一看遠古居民和現代人在相貌上都有哪些區別?
生:(小組合作探究)眉骨突出、顴骨突出、嘴巴突出、下巴不明顯等。
師:北京人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和更久遠的元謀人相比較他們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北京人過著群居的生活,并且他們已經學會使用天然火。
展示:【集思廣益】猜一猜,遠古居民有可能是通過什么途徑得到火的?
生:(小組討論)雷電森林起火、草木自燃、偶然磨蹭起火、露天煤炭自燃(這一情況學生很少知道,可結合本地煤炭資源拓展)。
師:大家的想象力都非常豐富,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有張開合理想象的翅膀,才能夠在知識的海洋中翱翔。(結合實況點評學生)
師:遠古居民在沒有火之前是如何生活的?有了火之后會給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生:(如需要可討論)沒有火之前茹毛飲血,非常艱苦;有了火之后,可以吃熟食、照明、防寒、驅獸等。
師: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火的使用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大進步。
師:遠古居民在不斷的演變、進化,我們今天所掌握的遠古居民的信息,除了通過化石研究,還和考古工作者們辛勤的科研考察密不可分。比如北京人的發現。
展示: 【歷史典故】 1927年,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的發掘工作開始了。經過兩年的艱苦發掘,在1929年的一個冬日,工作人員發現了一個小洞,洞口的裂隙窄得只容一人出入。為了探明虛實,裴文中來到洞里,仔細一看,高興極了,原來在這里意外地發現了許多動物化石。他顧不得寒冷,決定把挖掘工作繼續下去。到12月2日下午四點,已經日落西山,洞外天色漸漸暗下來,呼嘯的寒風在山野吹著,洞里覺得更冷了,但人們依舊在昏黃的蠟燭光下聚精會神地工作。*
突然,裴文中高興地喊叫起來:“是猿人!”大家圍攏過來,果真發現一個猿人的頭蓋骨,一半已露出地面,另一半還埋在硬土里。人們興奮極了,目不轉睛地盯著。這時天色越來越黑了,但大家的心情已經急不可耐。裴文中毅然決定,繼續挖下去,一直到把這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完全出土為止。(發現北京人的小故事如果有學生知道可直接由學生講述)
師:正是由于考古工作者的努力,才使更多的遠古居民為我們所了解,比如山頂洞人。
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結合投影展示的山頂洞人的相關圖片信息,看一看,和北京人相比較,山頂洞人的進步表現在哪些方面?
展示:山頂洞人復原頭像、骨針、裝飾品
生:(可從形態方面、工具方面、生活方面歸納)
師:正如恩格斯所說“勞動創造了人”,從簡單的打制石器到復雜的磨制石器,通過勞動,原始人類不斷進化,社會在不斷的進步。
師:我們今天一天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在遠古時期的原始居民們,他們一天的生活會是怎樣呢?展開你想象的翅膀,穿越歷史時空,再現原始人的生活吧。
展示:【歷史再現】原始人采集圖、原始人捕獵圖、原始人生活圖
生:(根據展示圖提示,選取某一角度,可用多種形式再現場景)
師:(根據學生的再現實況,師生共評)
(三) 課堂小結,提煉升華:
師:我們這節課介紹了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了解了遠古居民的生活信息,除了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之外,我國還有許多遠古居民。
展示:《中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
師:我國是世界上發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我們為此感到自豪,也更應該珍惜和保護好這些歷史文化遺產。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篇14
第一范文23
教學難點:由于所學內容距今久遠,學生不易理解掌握,充分利用一些圖片,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遠古居民的生活。
教學方法:講述法、討論法、觀察比較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歷史這門學科我們主要學習人類的歷史,自從有了人,就開始了人類歷史。人類社會經歷了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那么人類是怎樣產生的呢?我國最早的人類生活在哪里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來了解相關的內容。
新課:
師:我國是世界上發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可以說是滿天星斗、星羅棋布。出示遠古人類遺址分布圖并提問:原始人類的分布特點是什么?為什么會分布在這些地方呢?
遠古人類遺址分布圖
生答后師總結:遠古人類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我國的遠古人類主要集中分布在長江黃河流域,這也就是今天為什么把長江黃河稱為母親河的原因,因為在這些地區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更適合人類生存。今天這節課我們主要來學習三個典型的遠古人類。元謀人(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北京人(世界上出土古人類遺骨和遺跡最豐富的遺址)、山頂洞人。
一、元謀人
人類是從一種近似于人的古猿——類人猿進化而來的,這種觀點是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的。恩格斯的《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而且達到這樣的程度,以致我們在某種意義上不得不說:勞動創造了人本身”。因此可以這樣說是勞動讓猿變成了人。下面就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根據老師的描述想象一下猿是怎樣變成人的?
“大約在二三百萬年以前,由于宇宙星球的變化,地球內部的巖漿發生劇烈變化,引起了地殼的異常變動,有些海洋在隆起,有的陸地在沉淪,火山在噴射,風雪在呼嘯。一片片森林在毀滅,一群群動物在奔逃……后來,地球又經歷了一個冰川橫行的時期,從兩極而來的冰流以排山倒海之勢向赤道沖去,淹沒了大塊森林和陸地,但在行進中又遇到了重重阻力,未能到達亞熱帶地區。自然界的變化,改變了古猿的生存環境。
古猿是在森林里生活的動物。有些地區的森林沒有遭受到這場“自然災害”,生活在這里的古猿繼續沿著猿的方向緩慢地向前發展,逐漸演變為現代的猿類。那些喪失了森林的古猿不得不從樹上來到地面,開始過著流浪生活。在艱難的生活道路上,有些古猿死去了,活著的古猿為了適應新的環境,逐漸學會了利用前肢來采集動物和捕捉動物,并用前肢來折樹枝和選取石塊作武器,以抵御野獸的侵襲,這就要求用后肢來支撐身體和行走。于是,前肢和后肢的分工逐漸出現了。這種分工導致了前肢的進一步解放和后肢的直立行走。而直立行走和手腳分工又引起了整個身體結構的變化。肉食促進了大腦的發育。在長期的演進過程中,慢慢地大腦產生了初級的意識,要求把看到的事物和聯合行動的愿望表達出來。經過簡單呼叫,手勢表達的長期演進,逐漸地發出一個個清晰的音節,從而由一定的音節和一定的內容相結合的語言產生。語言在勞動之時并與勞動一起出現,成熟,成為由猿到人這一根本變化的推動力。經過漫長的過程,這些古猿在勞動中進化為人類。(描述完后,稍等一會再讓學生睜開眼睛,給學生一個想象余地)
但是遠古人類生活的時代距今年代久遠,我們怎樣來了解這個時期的情況呢?(遺跡、遺物)那就讓我們來做小小考古家先到云南元謀縣看一看。元謀人,1965年5月,發現于云南元謀縣上那蚌村附近,出示元謀人遺址并提問:在這兒有什么發現呢?這些發現說明了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下列圖片)
元謀人牙齒化石 元謀人使用的石器 元謀人化石層中發現的炭屑
生回答后師小結:中國地質科學院用古地磁方法測定,元謀猿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約有170萬年,發現的兩顆門齒化石,經過研究,確定這是一個成年人的牙齒。隨后又發現了一些粗糙的石器,這些石器是打制而成的,后來又發現大量的炭屑、小塊的燒骨。這些表明元謀人已經能夠使用和制造工具,并通過狩獵勞動獲取生存所需的食物,而且還懂得火的使用。會不會制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由此看來,生活在距今一百七十萬年的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了。
二、北京人
師:了解了元謀人的情況后,我們來再看一下北京人的情況:
“北京人”遺址,是1921年由瑞典學者安特生首先發現的,此后又有多名學者對其進行了發掘。1927年加拿大學者步達生對周口店遺址進行正式發掘,并將周口店發現的三枚人的牙齒正式命名為“中國猿人北京種”。1929年我國考古學者裴文中在發掘中出土了“北京人”第一個頭蓋骨,轟動了世界。此后,在周口店地區先后又發現了五個比較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骨髂化石,還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共十萬件以上。北京人遺址是世界上出土人類遺骨和遺跡最豐富的遺址,于1987年12月入選《世界遺產名錄》。經過碳素斷代和古地磁斷代、樹木年輪斷代等科學技術的測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七十萬至二十萬年之間。同學們看一下,考古工作者在這里都有什么發現呢?這些發現說明了什么?
。1)頭蓋骨
考古工作者對頭蓋骨化石進行了復原,看下圖,同學們對比一下,古猿、北京人、現代人的頭部有什么區別?(提示:從前額、眉脊骨、顴骨、嘴部、下頦幾處比較)
猿人 北京人復原像 現代人
前額
眉脊骨
顴骨
嘴部
下頦
古猿
低平向后傾斜
粗壯
高突
前伸
無下頦
北京人
低平
較粗壯
較為突出
微縮
無明顯下頦
現代人
平滑
薄平
平滑
平整
下頦明顯
通過這些比較,你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呢?(北京人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2)打制石器
這些發現說明北京人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了,但是北京人使用的工具非常簡單,只是將石塊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樹枝砍成木棒,憑著極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進行艱苦的斗爭,同時也說明了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低下。
(3)在遺址中,還發現了大量的木炭和幾處較大的灰燼堆,還有在火中燒過的石塊、獸骨和樹子等。
灰燼 火燒過的石頭
這些發現說明了什么?(這些說明北京人已經會使用天然火,還會保存火種)同時思考一個問題,北京人是怎樣得到火的呢?(雷電生火、森林草木自燃生火、煤的自燃、偶然碰撞生火|)北京人用火來做什么呢?(燒烤食物、照明、御寒、驅趕野獸)火的使用有什么樣的意義呢?(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促進了體質的發展和腦的進化)
師:
。4)在遺址中,還發現了虎、豹、熊、鹿、野豬等許多獸骨化石。在這樣的環境中,北京人怎樣生存下去呢?看圖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
師小結:由于環境惡劣,只靠單個人的力量,無法生活下去,只有許多人在一起,共同勞動,共同分享勞動果實,過群居生活,才能生存下去,這種生活方式是由生產力水平極端低下,生產工具極其簡陋決定的。因為在這種條件下,依靠個人的力量無法生存下去,只有依靠集體的力量才能同大自然斗爭,從而獲得生存的機會。同時靠采集和狩獵為生。
三、山頂洞人
師:1933年,在北京人居住的龍骨山頂的洞穴里,考古學家又發現了一群古人,因為是在山頂洞里發現的,因此把他們稱為山頂洞人。山頂洞人生活在大約一萬八千年前。出示山頂洞人遺址圖,提問,在這兒有什么發現呢?
。1)山頂洞人頭蓋骨
科學家對它進行了復原,同學們看下圖,比較一下山頂洞人與現代人。(山頂洞人和現代人模樣基本相同)。
山頂洞人復原像
(2)骨針
考古發現山頂洞人遺址里有一枚骨針,長82厘米,火柴棍粗細,一頭鋒利而尖,一頭有針眼,骨針光滑,以此可推知山頂洞人掌握磨制和鉆孔技術,用骨針縫制衣服,懂得愛美,死后還要埋葬。
(3)在山頂洞人的洞的穴里,還發現了魚骨和海蚶殼,這說明了什么?
。4)同學們看山頂洞人的生活想象圖,想象山頂洞人一天的生活。
。ㄌ崾荆鹤屑氂^察圖中的每個人)
師:從圖中可以看出,山頂洞人已會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獵和捕魚為生。人們進行狩獵活動,特別是捕獲大而兇猛的動物,必須具有機智、勇敢和較強的組織性。這比采集活動復雜,是以前那種比較松散的群體難以應付的。這就要求有一個比較大而又穩定的團體,以便更好地互相協作,更有效地組織生產活動。因此山頂洞人生活的集體,不是簡單的組合,而是由血緣關系結合起來的氏族。氏族是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來。他們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沒有貧富貴貴賤的差別。怎么樣理解這句話呢?氏族是一種組織形式,就像我們前面所講到的北京人生活的原始人群。氏族的形成與當時的婚姻狀況有關,在原始人群階段,由于剛剛由猿轉化而來,因此彼此之間沒有倫理觀念。屬于群婚性質,也就是不僅沒有固定的婚配對象,而且沒有輩份觀念,也即任何一對異性都可以婚配。到了山頂洞人時期,由于社會的發展,在婚姻形態上比原來進了一大步。盡管還屬于群婚的性質,但已經有了初步的家庭倫理觀念。這個時候的婚姻形態屬于族外群婚,即兩個集體之間的青年男女可以通婚,由于還沒有固定的婚配對象,所以很難確定后代的身份,所以只能按照母親方面的血統把有血緣關系的人集合在一起,構成一個集體,這就是氏族。我們同學只要抓住六個字即“血緣”(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結成的群體)、“公有”(沒有私有財產)、“平等”(共同勞動、共同消費)即可。
四、總結本課所學內容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祖國境內的三個典型原始人類遺址, 我們一塊復習一下。
發現地點
距今時間
體質特征
工具制造
用火情況
生產活動
社會組織
元謀人
————
————
北京人
山頂洞人
五、課后作業
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進步?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