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自測題(通用2篇)
第一單元自測題 篇1
一、選擇題
1.隋朝統一全國是在( )。
a.581年 b.589年 c.681年 d.6XX年
2.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是哪個朝代開通的?( )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3.我國古代科舉制度正式形成于( )。
a.隋文帝時b.隋煬帝時c.唐太宗時d.唐玄宗時
4.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是( )。
a.安史之亂 b.朋黨之爭 c.藩鎮割據 d.宦官專政
5.光耀千古的唐代文壇,最為光彩奪目的是( )。
a.散文 b.傳奇 c.戲劇 d.詩歌
6.唐太宗時期的著名大臣有( )。
①魏征 ②張玄素 ③姚崇 ④房玄齡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唐朝農民創制的一種新的灌溉工具是( )。
a.筒車 b.翻車 c.耬車 d.曲轅犁
8.唐玄宗統治前期,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之為( )。
a.文景之治 b.開皇之治 c.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
9.7世紀前期,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定都( )。
a.日喀則 b.上京 c.興慶 d.邏些
10.隋唐時期最著名的石窟藝術是( )。
a.敦煌莫高窟 b.龍門石窟 c.云岡石窟 d.大足石刻
11.藏族的祖先是( )。
a.吐蕃 b.六詔 c.回紇 d.突厥
12.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是( )。
a.趙州橋 b.寶帶橋 c.玉帶橋 d.盧溝橋
13.唐朝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 )。
a.成都 b.長安 c.洛陽 d.建康
14.繼王羲之之后,我國書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書法家是( )。
a.柳公權 b.顏真卿 c.歐陽詢 d.張旭
15.世界上現存最早、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
a.《金剛經》 b.《法華經》 c.《古蘭經》 d.《木蘭辭》
16.玄奘西行天竺是下列哪部小說的素材?( )
a.《西游記》 b.《紅樓夢》 c.《水滸傳》 d.《西廂記》
17.唐朝時,有“海東盛國”之稱的政權是( )。
a.粟末靺鞨 b.新羅 c.日本 d.回鶻
18.今天的印度半島,唐朝時稱為( )。
a.波斯 b.天竺 c.大食 d.羅馬
19.被北方少數民族尊為“天可汗”的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唐玄宗
20.我國唐朝創制且聞名于世的陶器藝術珍品是( )。
a.青瓷 b.青花瓷 c.白瓷 d.唐三彩
二、連線題
詩仙 吳道子 吐蕃 懷仁可汗
藥王 李白 回紇 云南王
畫圣 杜甫 南詔 渤海郡王
詩圣 孫思邈 粟末靺鞨 尺帶珠丹
三、列舉題
唐太宗常說:“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結合所學知識,舉出我國歷史上“載舟”、“覆舟”的朝代,概述它們的興亡。
四、材料解析題
出玉門關后,向導借故離他而去,他只好孤身一人騎馬穿越莫賀延磧(今安西到哈密的沙漠地帶)。莫賀延磧長八百余里,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黃沙漫漫,無邊無際。他只得追尋路上的白骨和駝馬糞的蹤跡前行。一天,他迷失了方向,身體又極度困乏,便下馬取皮囊飲水,不料一時失手,一皮囊的水全部傾覆,這是無可補償的損失。他懊喪無奈,只得往回取水,東行了十余里,忽然想:“我曾發誓,若不到天竺,決不向東后退一步,寧可西進而死,決不東歸以生。”于是,他立刻勒轉馬頭西行,一連走了五天四夜,終因眼枯唇焦、喉痛腹燥,人馬一齊倒臥在沙石上。半夜蘇醒后,幸得識途的老馬把他帶到池塘邊,才擺脫了險境。出了大沙漠,他經過伊吾(今哈密)、高昌國(今吐魯番)、阿耆尼(焉耆)、層支(庫車),經凌山(今天山山脈的騰格里山穆素爾嶺)轉道中亞地區,再翻越大雪山(今阿富汗的興都庫什山)、黑嶺(又名黑山,泛指興都庫什山南面的大嶺),終于進入北印度。此時,他離開長安長途跋涉已將近一年。
請回答:(1)上述材料中的“他”是誰?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2)他以自己的經歷寫成了哪部書?這部書有什么研究價值?
(3)上述材料反映“他”具有什么樣的優秀品質?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五、簡答題
1.有的歷史學家說:“在中國歷史上,隋朝雖然是個短命的王朝,但它卻有許多制度創新。其歷史地位舉足輕重。”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
2.李白、杜甫、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的不同時期,他們的詩歌風格也大不相同。請試著分析不同社會生活背景對他們詩歌創作的影響,列出他們的代表作品。
3.隋唐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大量的文化遺存。你最感興趣的有哪些?請簡單介紹一下。
第一單元自測題 篇2
一、選擇題
1.下列選項中,哪一項是引發二月革命爆發的直接原因?
a.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俄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
b.沙皇專制統治對廣大人民的殘酷剝削壓榨
c.布爾什維克黨提出了武裝起義的計劃
d.協約國支持德國對俄國的武裝干涉
2.俄國二月革命后成立的政府是。
a.沙皇專制政府 b.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c.人民委員會 d.工兵代表蘇維埃
3.促成布爾什維克黨提出用武裝起義推翻臨時政府的原因是。
a.列寧回到彼得格勒 b.臨時政府對外奉行投降政策
c.臨時政府繼續戰爭 d.臨時政府拒絕給農民土地
4.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蘇維埃政權的領導機構是。
a.臨時政府 b.人民委員會
c.士兵委員會 d.起義指揮部
5.俄國十月革命就其斗爭形式而言,其基本形式是。
a.暴力基礎上和平交權 b.以武力奪權
c.從農村到城市的奪權 d.和平奪權
6.下列十月革命后新政府采取的政策中,最受農民歡迎的是。
a.將工廠企業收歸國有 b.頒布《土地法令》
c.實行“余糧收集制” d.實行農業集體化
7.蘇維埃俄國遷都莫斯科是在。
a. 1917年3月 b. 1917年11月
c. 1918年3月 d. 1918年11月
8.蘇俄國內戰爭結束后,蘇維埃政府面臨的首要任務是。
a.向協約國索取戰爭補償 b.與德國簽署停戰協定
c.恢復被戰爭破壞了的經濟 d.大力發展商品經濟
9.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新經濟政策內容的是。
a.允許多種經濟存在 b.大力發展商品經濟
c.對中小企業實行國有化 d.允許私人經營一些中小型企業
10.新經濟政策取代“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最能表明。
a.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暫時放棄了共產主義原則
b.蘇維埃政府開始從國情出發,探索本國社會主義道路
c.蘇維埃政府缺乏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經驗
d.蘇俄政權向社會主義過渡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
11.蘇聯前兩個五年計劃取得的成績是。
a.形成了部門齊全的工農業生產體系
b.實現了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
c.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僅次于美國
d.廣泛吸收外資,投資能源建設
12.俄國工業總產值躍居世界第二位是在。
a. 1928年 b. 1936年 c. 1937年 d. 1940年
13.列寧說:“我們計劃……用無產階級國家直接下命令的辦法在一個小農國家里按共產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產品生產和分配。現實生活說明我們錯了。”列寧所說的“辦法”是指。
a.沒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給農民 b.將大企業和工廠全部收歸國有
c.無代價地征收農民的糧食 d.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14.“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標志是。
a. 1922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成立
b. 1936年,蘇聯新憲法的制定
c. 1937年,蘇聯全國完成了農業集體化
d. 1940年,蘇聯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
15.關于斯大林創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①基本上適應了蘇聯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②有嚴重的缺點和弊病③后來對蘇聯國民經濟發展起了阻礙作用④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曾經采用其方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填空題
1.十月革命后,列寧擔任了世界第一個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政府──“ ”的主席;俄國正式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標志是與 和 議和。
2.蘇俄“新經濟政策”與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最大的不同點,是允許 經濟并存,大力發展 經濟。最終,它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3.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勝利的 革命。蘇聯從傳統的 轉化成強盛的 是在 五年計劃期間完成的。
三、材料解析題
材料一 1918年,列寧說:“在一個遭受帝國主義戰爭破壞的國家里,實行余糧收集制,禁止自由貿易……不僅是維持生活和對付戰爭,已經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務,而是共產主義的任務,是推進社會主義的主要門徑。”
材料二 1921年,列寧說:“目前已經很清楚,我們用沖擊的辦法,即用簡捷、迅速、直接的辦法實行社會主義生產和分配的原則的嘗試已經失敗了……政治形勢向我們表明,在許多問題上,必須退到國家資本主義上去,從沖擊轉到圍攻的方法上去。”
請回答:
(1)十月革命后,蘇維埃政府為什么要實行“余糧收集制”?
(2)為了“退到國家資本主義上去”,蘇俄實行了什么經濟政策?其主要內容是什么?
(3)蘇俄為什么要實行這種經濟政策的調整?
四、簡答題
十月革命能夠取得勝利的歷史條件是什么?它有何偉大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