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教學目標:基礎知識了 解與元謀人相關的基本知識
掌握有關北京人、山頂洞人的歷史基礎知識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觀察比較古猿、北京人和山頂洞人(或現代人)的頭部有什么區別
想象描述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樣生活的
思考比較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那些進
情感態度:價值觀愛國情感中國是人類的起源地之一,值得熱愛
思想意識周口店古人類遺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應該珍惜它
教學重點:北京人和山頂洞人
教學難點:歷史年代距今久遠,需要科學推斷和合理想象這些較高層次的思維活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結合“導入框”內容放映有關傳說的錄像,激發學生興趣。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我國最早的人類 教師根據幻燈片簡介1965年在云南元謀盆地的發現,強調指出:
1、“距今約170萬年”這個數據經科學測定出來,是我國考古學界一致公認的研究成果。但是近來不斷有新的考古發現,其中有兩處可能比元謀人更早。一個是重慶巫山龍骨坡的“巫山人”,另一個是山西芮(ruì)城縣的西侯度文化。因此,究竟誰是我國境內最早的居民,學術界未有一致的定論。說不定在座的同學中,將來有人會探究出新的成果,為我國歷史科學的殿堂添磚加瓦,使它更加燦爛輝煌。
2、遺存中的牙齒是人類的,而且有幾件打制的石器,說明元謀人已會制造和使用工具,炭屑和燒骨則證明他們已知道用火了。
北京人 教師簡介1929年以來,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發現,強調
1、裴文中發現北京人第一塊頭蓋骨。
2、迄今已出土的北京人化石,包括6件頭蓋骨、15件下頜骨、157枚牙齒以及大量骨骼碎塊,代表40多個北京人個體。
3、洞內還發現近10萬件石器。由此可見,北京人遺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類遺骨和生活痕跡最豐富的遺址。
結合教材內容放映有關“北京人”的錄像,設置歷史情境,引導學生體驗和探究。
1、頭部特征:放映三幅人物頭像幻燈片以及相關表格,讓學生對比古猿、北京人、現代人的頭部區別,得出結論——北京人的頭部特征與古猿區別不大,與現代人區別卻很大。
項目前額眉脊骨顴骨吻部下頜
古猿低平粗壯高突前伸很不明顯
北京人低平粗壯高突前伸很不明顯
現代人高聳細柔低突后斂明顯
2、打制石器:指導閱讀課本第5頁的“自由閱讀卡”,學生討論:“打制石器與天然石塊有什么不同?”接著指導閱讀同頁的“活動與探究”2,組織學生討論(題目如書)。
3、用天然火:指導閱讀課本第3頁的“閱讀文字”(介紹北京人遺址的灰燼堆),學生討論:“北京人遺址里為什么會留下這么多的灰燼堆?”(他們只能使用天然火,需要保留火種。)
4、群居生活:指導閱讀課本第2頁的“文獻資料欄:《韓非子》語句”,觀察彩色插圖1《北京人的生活》,學生想象并描述:“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樣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