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民報》發(fā)刊詞 推翻清朝統(tǒng)治,解除民族壓迫 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民國政府;國民一律平等,總統(tǒng)和國會議員由選舉產生 通過改革土地制度,解脫勞動者的貧困,做到“家給人足”
小結、過渡:兩者沒有實質上的不同,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對原來同盟會的綱領加以闡述和完善而已。這樣的革命綱領適應當時的歷史潮流,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擁護,已經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成了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后來,就是在三民主義的鼓舞下發(fā)生了武昌起義,并取得初步的勝利。
二、武昌起義
1、武昌起義爆發(fā)情況怎樣?(可啟發(fā)學生回答——時間:19xx年10月10日;重要人物:金兆龍等革命黨人;重要地點:楚望臺軍械庫→武昌→漢口→漢陽→全國十幾個省)
2、中華民國成立時,已經具備哪些歷史條件?(提示從政治、思想、組織三個方面分析:
a.政治基礎——武昌起義勝利,全國10多省獨立,清政府統(tǒng)治已經崩潰。
b.思想基礎——三民主義給了革命黨人舍生忘死、前仆后繼進行斗爭的巨大精神力量。
c.組織基礎——獨立各省的代表聚會南京,孫中山被選舉為臨時大總統(tǒng)。
最后要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歸納——中華民國是一個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為主體的政府,它的建立標志著資產階級舊民主革命達到了高潮,這是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果。)
三、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如何評價辛亥革命?(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教材p34頁內容,從革命的積極性和局限性進行分析——
1.積極性
a.革命性質:是中國近代史上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b.革命目標:推翻清朝的統(tǒng)治,結束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c.直接結果: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2.局限性
但是卻讓袁世凱竊取了勝利果實,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還沒有完成。
(因此,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敗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預習提綱】
一、辛亥革命的醞釀
1、興中會的成立:1894年,建立第一個____________ 團體----興中會(性質)
2、同盟會的成立:_____年,日本東京。 →性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革命綱領:驅除韃虜,____________,建立民國,平均地權
機關報:《____________》
影響:大大推動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的發(fā)展
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
三民主義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成為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二、武昌起義(1911.10.10)
1、組織機構: ____________、共進會
2.主力軍:湖北新軍
3.結果:占領武昌,成立湖北軍政府,推舉黎元洪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
4.影響:各省紛紛響應,清朝統(tǒng)治土崩瓦解
5.中華民國的建立(1912、1、1)
①首都:____________
②臨時大總統(tǒng):____________
③國旗:五色旗
④紀年:改用公歷,以中華民國紀年(19xx年為中華民國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