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課 辛亥革命
第15課 辛亥革命
【課程標準】
簡述辛亥革命的主要過程,認識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中華民國的歷史意義。
【課標解讀】
辛亥革命有廣義、狹義兩個概念,廣義的理解一般指資產階級革命派為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國進行的一系列活動。所以應掌握革命黨的建立、武裝起義、思想宣傳、武昌起義。通過輕敵推諉,中華民國的建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內容、意義,認識中華民國成立的意義。
【考試大綱】
辛亥革命
【知識梳理】
一、背景
1.原因:
① 失敗后,帝國主義列強加緊了對中國的控制和掠奪;
②清政府內外交困,試圖通過 來挽救統治危機。
2.條件:
(1)組織基礎:中國同盟會的成立;
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黨人成立 等革命團體,決心推翻清王朝,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19xx年,第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在東京成立。
①性質:
②綱領:
(2)思想基礎:三民主義
同盟會成立后,同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 圍繞要不要 ,
要不要 等問題展開思想論戰,大力宣傳其政治綱領----三民主義。
(3)軍事準備:革命黨人在宣傳 的同時,還多次發動 。其中19xx年 發動的 起義最為有名。
思考1:同盟會成立的條件和性質是什么?
二、經過
1.爆發:武昌首義
(1)概況: 年10月10日, 和 率先發難,武昌起義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