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課 辛亥革命
——陳獨秀《偶像破壞論》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無所逃于天地之間! ——《河南程氏遺書》
(3)據以上材料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國人對皇帝的看法,發生了什么變化?(2分)
材料三 “皇帝,該算是至高無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還有什么陳腐的東西不可以懷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閘門一經打開,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騰向前,不可阻擋了。盡管辛亥革命后,一時看來政治形勢還十分險惡,但人們又大膽地尋求新的救中國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聲一響和中國工人階級力量的發展,不久便迎來了五四運動,開始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沒有辛亥革命,就沒有五四運動。”
(4)依據材料三分析說明,為什么說沒有辛亥革命,就沒有五四運動?(2分)
(5)綜合以上分析,指出辛亥革命的偉大歷史意義。(4分)
22.民國初期學生心目中的偉人
19xx年對300名中小學生的調查顯示,他們崇拜的人物依次為:孔子、孟子、孫中山、
顏淵、諸葛亮、范促淹、岳飛、王陽明、黎元洪、華盛頓。
研究性學習的重要一環是提出課題。某中學歷史學習小組針對以上材料展開討論:
甲:中小學生崇拜孫中山、華盛頓,說明辛亥革命后社會發生了很大變化。
乙:你看這些學生崇拜的仍是孔孟,說明辛亥革命后社會變化不大。
丙:沒那么簡單。他們為什么既崇拜孫中山、華盛頓又崇拜孔孟呢?
請回答問題:(6分)
(1)你如何理解甲、乙的說法?丙為什么說“沒那么簡單”?(4分)
(2)根據上面的討論,為他們的研究擬定一個題目。(2分)
第15課 辛亥革命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10.cadcc bcacc 11-20. cacdd abdca
2.a.新軍之“新”就在于改習洋操,按照西方軍制進行編練。其主要目的是為維護清王朝統治。b項“最早”與題干不符,c項與組建新軍目的不符。
4.c.從民謠辮子滅,跪拜禮滅可以看出這是辛亥革命之后才有的風俗。
5.c.在中國近代化運動中,革命派與維新派都追求民主政治,要求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沒有根本分歧,而分歧主要在于實現民主政治的手段和目標上,即暴力與改良,民主共和與君主立憲。選項ad為兩派共同點,b為革命派主張,維新派沒有提及,答案選c。申明,題干用“根本”一詞本人認為不妥,改為“主要”較宜。
6.b.材料表明中國的革命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選項abd符合,向西方學習的“自由民主共和”等革命目標,排除a項,講話的人是列寧,1924年逝世,d排除。
7.c.立憲派是20世紀初,隨著“新政”和“預備立憲”而崛起的資產階級上層及其政治代表所組成的政治派別。代表人物:國內為從事實業的大資本家和紳士(如張謇),國外為已淪為;逝傻目涤袨,梁啟超;局鲝垼赫匍_議會,建立責任內閣,以便上層民族資產階級參政。同時當時康有為和梁啟超在戊戌政變后逃亡日本,也希望學習日本的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故當時立憲派希望日勝俄敗,正確答案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