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辛亥革命 教案
第13課辛亥革命
課標要求:
簡述辛亥革命的過程,認識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中華民國的歷史意義。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興中會與同盟會的成立;武昌起義;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臨時約法;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的活動;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通過分析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興起的背景和條件,培養學生從政治、經濟、階級等角度完整認識歷史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歷史材料設置問題,循循善誘,促使學生思考問題,探究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辛亥革命進行中的復雜性和艱巨性,使學生認識到革命成果來之不易,應珍惜時間,勤奮學習。
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打開了中國社會進步的閘門,是20世紀初中國社會的一次巨變。
通過學習孫中山在辛亥革命時期的思想和表現,教育學生為實現祖國騰飛大業而努力學習。
重點難點:
重點分析:
武昌起義的爆發與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
臨時約法的評價。
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
難點分析:
認識和理解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和教訓
師:同學們,人們對孫中山的一生給予了高度評價。
毛澤東說:“孫中山先生之所以偉大,不但因為他領導了偉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為他能夠‘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對三民主義作了新的解釋,提出了新三民主義;晚年有個偉大轉變”。
魯迅說:“中山先生,生來[站出世間來]就是革命,失敗了還是革命;中華民國成立之后,也沒有滿足過,沒有安逸過,仍然繼續著近乎完全的革命工作。”
在先生誕辰140年的時候,社會各界都舉辦了紀念活動,先生畢生從事民主革命,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先行者]。他為追求民族獨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師:欲學習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緬懷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就必須了解先生的革命事跡。其在1894-19xx年革命活動主要是為了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今天就以先生這段時間內的重大活動為線索,一起來學習《辛亥革命》。
[推進新課]
1.醞釀和爆發
合作探究: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太平天國運動》,知道太平天國運動揭開了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序幕。當序幕拉開后,首先登上近代中國民主革命舞臺的是誰呢?
生:是孫中山和與他志同道合的資產階級革命黨人。
師: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為什么會在20世紀初扛起中國民主革命的大旗呢?課本不是講到了,清朝在20世紀初不是實行了“新政”和“預備立憲”來緩和國內階級矛盾嗎?怎么社會形勢仍然朝著革命的方向發展呢?
(下面結合如下兩個材料認識這個問題)
材料一:為了……緩和同民族資產階級的矛盾,慈禧太后感到再也不能照舊樣式統治下去了……19xx年,清政府宣布實行“新政”,內容有獎勵實業;興辦新學堂,派遣留學生;改革舊軍制,編練新軍等。……“新政”過程中,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稅,加重剝削人民。
材料二:為了遏制蓬勃發展的革命形勢,維護風雨飄搖的封建統治,清政府決定實行“預備立憲”。……
19xx年,清政府在立憲派一再要求下,裁撤軍機處,設立責任內閣,慶親王奕劻為內閣總理大臣。在13個內閣成員中,皇族占7人,被稱為“皇族內閣”。“預備立憲”實際是一個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