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辛亥革命 教案
2.中華民國的成立
討論交流:
師:隨著清政府統治的瓦解,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任務也就擺上了革命黨人的議事日程。聽說革命成功后,孫中山立馬回國,12底到了南京,受到了各方面的熱烈歡迎,此時,他威望高。19xx年元旦,中華民國宣告成立,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領導的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一項最重要的法令,這就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這項法律文件的內容和意義。
(歷史劇表演)劇名:《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大家談。扮演者:一名同學扮演進步的讀書人;兩名同學分別扮演平民甲與平民乙;一名同學扮演清朝遺少。背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公布后,人們在街頭巷尾議論紛紛。一日上午,某茶館來了一位讀書人和一位蓄著辮子的清朝遺少,把他們二位拉來的黃包車夫平民甲與平民乙在一邊候著。
讀書人:咦,我說這位先生,你怎么還留著辮子呢?你不知道中華民國禁止蓄辮嗎?
清朝遺少:你管得著嗎?我高興留辮子,怎么樣?要是在大清時期,你,還有你們(兩個黃包車夫),都得叫我“老爺”,都得給我規矩一點。
讀書人:喲,你還在懷念過去的生活,這能成嗎?現在是中華民國了,一切都變了。臨時政府不是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嗎?我勸你回去好好看看,弄明白現在社會與以前不同了。
平民甲、平民乙:是呀,我們也聽說有這么一部法律。據說,以后再也沒有皇帝了,當官的要通過什么選舉來產生。
清朝遺少:你們放屁,不要皇帝不就亂套了嗎?這么大的國家,誰來管理?
讀書人:你對人家放尊重一點。我告訴你,人人平等,言論自由,這也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所規定的。沒有皇帝就亂了套嗎?我看不會。當今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沒有皇帝,國家富強,老百姓安居樂業。如美利堅、法蘭西、英吉利等。
平民甲、平民乙:先生(讀書人),你懂得真多。你講講,現在與以前有哪些區別?
讀書人:簡單講,有以下幾個方面不同:第一,國家主權屬于全體國民的,而不再像以前那樣是皇帝一個人的;大家都一律平等;不管你干什么職業,只要是國民,都可以選舉別人做官,別人也可以選舉你做官,這也與以前“老爺”們才有當官資格不同。第二,大家可以自由地說話,自由居住,自由集會,只要不違反規定,沒有人干涉你們的生活。第三,國家不再要皇帝,以前由皇帝一個人統管大權,現在分給三個部門去管理,叫三權分立。第四,國家最高長官叫總統,但他不是皇帝,他要受到各方面限制。處理日常行政事務的有內閣及內閣總理,內閣總理也不是原來的宰相。
清朝遺少:變了,一切都變了。
師:同學們,從以上歷史短劇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1:中國的國體和政體都變了。民主共和與三權分立,給中國的政治帶來巨大變化。
生2:中國的平民百姓獲得了一些民主權利,如言論自由和選舉權與被選舉權。
生3:《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反映了中國資產階級的政治愿望,有利于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具有進步意義。
生4:南京臨時政府采取的諸如禁止蓄辮等改革措施,有利于社會風氣的進步。
師:(小結)綜合大家的意見,我得出如下結論:第一,《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具有反封建的進步作用。第二,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的一系列法令和措施,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社會生活上有利于中國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第三,盡管南京臨時政府內部混進了一些立憲派和舊官僚,但它仍是以資產階級革命派為主體的革命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