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辛亥革命 教案
正方4:對方辯友說辛亥革命沒有從根本上觸動中國社會,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盡管后來出現了封建復辟現象,但都是曇花一現;《臨時約法》頒布,讓人民獲得一定的民主權利;臨時政府頒布的法令和措施,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引起了中國社會風氣的變革。這些就是辛亥革命對中國社會的根本觸動。
反方4:我方不贊同對方觀點。讓我們用史實看看辛亥革命后中國混亂的政局吧:袁世凱上臺、刺殺宋教仁、破壞責任內閣制、廢除《臨時約法》、復辟帝制。這些現象的出現,說明辛亥革命所建立的民主共和只不過是一塊“空招牌”,根本就沒有成為當時中國政治生活中的主流。至于對方說辛亥革命后中國社會風氣有了進步,這也是局部現象,廣大農村幾乎沒有什么變化。
師:(小結)剛才正反雙方的辯論,非常精彩。根據大家的辯論,我把辛亥革命的意義和歷史局限性歸納如下: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權利。第二,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第三,為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條件。第四,推動了近代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第五,辛亥革命并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
啟示:20世紀初,中國革命要取得勝利的因素:要有徹底的反帝綱領;要有徹底的反封建綱領,要取得農民的支持;要有堅強的革命政黨;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軍隊]。這幾方面辛亥革命均有嚴重的缺陷和不足,故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在中國不能取得勝利,根本原因在于資產階級自身的局限性[軟弱妥協];盡而要說明共和國道路在中國走不 通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