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輔導 第13課 辛亥革命
第13課 辛亥革命
★思維視角
●20世紀初,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階級為什么選擇革命作為救國道路?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并不強,但卻創造了推翻清朝、建立民國的大業,是什么原因?
●許多人認為,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走的是“美國人的路”,你如何看?
●歷史學家認為,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敗的。請結合史實對這一觀點進行說明。
●中國國民黨為什么稱孫中山為“國父”?
★圖片說明
◆章炳麟
章炳麟(1869~1936年)初名學乘,字枚叔,后更名絳,號太炎,后又改名炳麟,浙江余杭人。1936年病逝,國民政府令以國葬,葬杭州西湖畔張蒼水墓側。
他出身于一個世代書香門第而后又遭敗落的家庭,一生經歷了戊戌維新改良運動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兩個歷史時期,走過曲折的道路,是我國近代杰出的資產階級革命家和著名的學者(國學大師)。魯迅先生曾十分推崇他那“英雄一入獄,天地亦悲秋”的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七被追捕,三入牢獄,而革命之志,終不屈撓”的豪杰精神,并譽之為“后生的楷范”。辛亥革命后,他退居書齋,鉆研學問,成為一代儒宗。在學術上,他涉獵甚廣,經學、哲學、文學、語言學,文字學、音韻學、邏輯學等方面都有所建樹。一生著述頗豐,文字較古奧難懂。主要著作由后人編入《章氏叢書》、《章氏叢書續編》和《章氏叢書三編》,自1982年起上海人民出版社陸續出版《章太炎全集》,網羅繁富,有中國文化百科全書之稱。
◆鄒容
鄒容(1885~1905),民主革命家,民主革命烈士。四川省重慶巴縣人。
19xx年赴日本留學,投身民主革命,是與秋瑾齊名的著名革命演說家。19xx年,以“革命軍中馬前卒”之名寫成《革命軍》一書,旗幟鮮明、通俗易懂地回答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基本問題,特別是提出了“中華共和國”二十五政綱,系統地闡發了建立民國的設想。中國資產階級革命理論經歷了孫中山提出—鄒容發展—同盟會政綱確立的發展軌跡,這是鄒容對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重大貢獻。
19xx年,章太炎因“蘇報案”被捕,鄒容慷慨入獄。19xx年4月3日死于上海獄中。
辛亥革命成功以后,孫中山追贈鄒容為“陸軍大將軍”榮銜,崇祀宗烈祠。無產階級革命家吳玉章題詩贊曰:“少年壯志掃胡塵,叱咤風云‘革命軍’。號角一聲驚睡夢,英雄四起挽沉淪!边@是對鄒容及其《革命軍》的中肯而確切的評價。
為紀念鄒容,在出生地重慶和就義地上海都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鄒容路。
◆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
圖為后人根據歷史資料繪制的油畫。
19xx年8月20日,中國同盟會在東京召開成立大會,到會者約有100人,除甘肅尚未派留日學生外,其余關內17省均有人參加。
大會通過孫中山起草的《同盟會宣言》和《同盟會對外宣言》以及黃興起草的會章。經大會討論通過的章程規定,以東京為本部所在地,總理以下分設執行、評議、司法3部;在國內外分設9個支部(國內有東、西、南、北、中5個支部,國外有南洋、歐洲、美洲、檀香山4個支部),并在各省區成立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