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辛亥革命 教案
生3:革命黨人在經濟上主張“平均地權”,此即孫中山的民生主義。“平均地權”具有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意義,反映了資產階級的經濟利益。
師:(小結)正是由于三民主義表達了資產階級在政治上、經濟上的利益和要求,所以它才成為革命黨人都接受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但是,我們也要看到三民主義的歷史局限性:第一,它沒有明確提出反帝要求;第二,它沒有完全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內容。
師:盡管三民主義有歷史局限性,但這并不妨礙中國同盟會對民主革命的推動作用。人們常說中國同盟會的成立,使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這一說法有何根據?請大家探討。
學生探究路徑參考:
生1:從地域上講,中國同盟會是第一個統一的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政黨,它地方性革命團體都聯合起來,有利于革命力量的進一步發展。
生2:從革命領導機構的角度講,中國同盟會選舉了一個統一的領導機構,孫中山為總理,黃興為執行部庶務,從而增強了對全國民主革命的統一領導,增強了革命勝利的可靠性。
生3:從革命綱領上講,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的革命思想,使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黨人擁有了一個明確的革命奮斗目標,這有利于民主革命的進一步發展。
師:剛才同學們從三個角度對中國同盟會成立的意義進行了深入探討,方法對頭,思路清晰。在中國同盟會成立后,革命黨人發動了一系列武裝起義,盡管都失敗了,但他們仍然不屈不撓地堅持斗爭。多少次挫折,多少次磨難,最終換來了19xx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的成功。請問,武昌起義成功的秘訣在哪里?
資本主義--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組織準備
革命前,武漢地區,洋務企業和外資企業很多,資本主義經濟成長很快;有一個強大的知識分子群體,革命思想傳播的很好;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天津條約》開放的十口中最西邊的一個就漢口,這說明這里也是資本主義入侵最早的地區,人民反抗也早,群眾基礎好;此外更重要的是
由于革命黨人在此做了長期組織準備,尤其是在湖北新軍中做革命宣傳工作,說服了許多士兵參加革命,成為革命的主力,從而為武昌起義的成功提供了條件。
[湖北革命團體文學社和共進會長期在武昌策劃起義,盡管領導機構后來遭到清軍的破壞,但長期形成的良好起義基礎仍在。這也是武昌起義成功的條件之一。]此外一個客觀因數就是此時湖北防務空虛,清軍入川鎮壓四川保路運動去了。
革命的到來是這樣的,革命黨人在俄國租界內研制炸彈,不慎爆炸,引來了外國巡撲,搜查去了革命黨人的花名冊,交給當局,于是當局按圖索驥去抓人,形勢緊張。于是,1911、10、10,新軍工程營革命黨人熊秉坤、金兆龍率先明槍起義,新軍工程營士兵攻占了楚望臺軍械庫,當天占了武昌,兩天后,武漢三鎮全部解放。這一年是農歷辛亥年,武昌起義就被稱為辛亥革命。不過,要注意的是,這是辛亥革命的狹義概念;廣義概念是指這一時期以孫為首革命黨人為建立共和國,推翻清朝所進行的一系列努力。
師:武昌起義的成功,成立了湖北軍政府,黎元洪被推為都督。事實是當時群龍無首不成,孫和黃興不在國內,孫還在美國旅行途中。革命黨人用槍逼著黎元洪當都督,黎元洪說“莫害我!”。此后,像星星之火,點燃了全國各地革命烈火,各地革命黨人紛紛起義。到11月下旬,全國有十幾個省區宣布獨立。這一形勢表明,一方面,清政府的統治已處于土崩瓦解之中;另一方面,大多數省份政權落入舊官僚和立憲派手中,革命從一開始就潛伏著失敗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