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課 辛亥革命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來,有些學者注重從現代化角度研究中國近代史,認為中國的現代化就是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轉變,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來中國錯綜復雜的歷史,可以用“從傳統到現代”這一思路作解釋。
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來研究中國近代史,可能會對1840—19xx年間的哪些重要事件評價較高?(3分)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評價辛亥革命。(5分)
(3)綜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觀點,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的影響。(6分)
參考答案:
(1)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爭。
(2)①政治:打擊了帝國主義,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使人民獲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
②經濟: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③思想文化: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習;④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在推動現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
(3)新中國的建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標志著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的完成,為現代化開辟了廣闊的道路。①政治: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進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時代,建立了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②經濟:建立了新的經濟制度,為新民主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實現國家繁榮和人民共同富裕創造了必要的前提;③思想文化:確立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思想,為社會主義文化的全面繁榮提供了必要條件。
【課時訓練】
一、單選題:
1.(海南歷史卷)19xx年,五色旗被定為中華民國國旗。五色旗的寓意是
a.天下為公,共建民國 b.弘揚傳統,共創共和
c.民族團結,實現共和 d.各界聯合,維護民國
2.(全國文綜一)甲午戰爭后,清政府開始組建新軍。新軍的主要特點是
a.仿效近代軍制編練 b.最早配備近代先進武器
c.大量征召有先進思想的青年 d.多以文人充任高級官吏
3.(四川文綜)在近代中國,系統的出現闡釋了民生思想并把它作為綱領的政治派別是
a.地主階級洋務派 b.資產階級維新派 c.資產階級立憲派 d.資產階級革命派
4.(上海歷史)“新禮服興,翎頂補服滅;剪發興,辮子滅;愛國帽興,瓜皮帽滅;天足興,纖足滅;陽歷興,陰歷滅;鞠躬禮興,跪拜禮滅……”這首民謠反映了某個重大歷史事件引起的社會風貌的變化。這一事件是
a.戊戌變法 b. 洋務運動 c.辛亥革命 d.護法運動
5.(08全國卷ⅱ,15)在清末,革命派與維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a.對西方列強的態度 b.是否實行“平均地權”
c.政體變革的方式和目標 d.應否推行議會制度
6.(08全國卷ⅱ,16)列寧在評論近代中國的某一事件時指出,標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歐洲資產階級國家,并沒有支持中國的革命運動;相反,這一運動激起了他們“掠奪中國”的欲望,為此還與中國的落后勢力“實行聯盟”。列寧所指的事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