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改革的全面推進教學設計
第16課 改革的全面推進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思路
播放視頻,設置問題導入新課,教師講解框架學生自學為主。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我國法律體系初步形成的過程和863計劃制定的過程;掌握憲法頒布、科教興國戰略實施、最高科學技術獎設立的時間;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鄧小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科學論斷以及“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題詞的學習,樹立科教興國意識。認識到教育和掌握科學技術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科教興國和“863計劃”
教學難點
分析恢復高考的意義
教學方法
講述方法
小組討論方法
教學媒體
視頻,圖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結構與過程
【新課導入】
進入新時期后,我國的民主和法制建設不斷加強,教育和科技事業快速發展。它們在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不斷地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那么,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教育和科技事業發生了哪些巨大的變化呢?
第16課 改革的全面推進(板書)
【講授新課】
一、民主與法制建設(板書)
播放視頻《走向法制》、《興國之本》。
學生講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和法制遭到踐踏,造成社會秩序、黨內民主的混亂的有關史實,交流收集一些課本上或周圍守法和違法的事例,認識民主與法制建設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對我們的生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意義)。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取得 重大進展。
1982年12月4日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從歷史上看,1949年新中國成立來我國共頒布了4部憲法:1954年憲法、1975年 憲法、1978年憲法和1982年頒布的現行憲法。現行憲法是在1975年和1978年憲法撥亂反正基礎上,更多地借鑒了1954年憲法制定的。1954年憲法是新中國的第一部憲法,這部憲法對于國家權力的配制和對于公民權利的規定都比較詳備。1975和1978年憲法,由于當時正值文化大革命時期,它們對于1954年憲法中所規定的國家制度都有一些破壞性的規定。
投影《憲法》內容的目錄,憲法規定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依法治國成為國家的基本方略。國家逐步建立健全基層民主制度,投影村委會選舉的有關圖片,學生談一下自己看到的村鎮或者社區的選舉。(教師總結)
二、九年義務教育和科教興國戰略(板書)
播放視 頻《科教興國》,投影鄧小平的關于“四個現代化”的講話,指導學生閱讀課本109頁小字內容,學生回答:
1.我國高考時從那一年開始的?為什么會引起巨大的反響?(學生回答完畢,教師講解我國恢復高考的背景過程 ,講述恢復高考受益者文科狀元劉學紅的故事,學生自由討論自己的志向。)
2.九年義務制教育是什么時候提出的?什么是九年義務制教育?
3.解釋“科教興國”。
三、 863計劃和最高科學技術獎(板書)
學生閱讀課本111頁內容,回答:
1.“863計劃”又叫什么?( 《高新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
2.為什么被稱為“863計劃”?(“86”指1986年,“3”指當年3 月。那時王淦昌、王大衍、楊嘉墀、陳芳允四位老科學家向黨中央提出了跟蹤世界戰略性高科技發展的建議,鄧小平批示“此事宜速作決斷”,所以稱作“863”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