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公車上書”揭開了變法運動的序幕。
2.掌握康有為、梁啟超等對維新變法的宣傳,包括創辦的報紙、成立的團體等。
3.了解百日維新的內容。
4.掌握戊戌六君子。
能力目標
1.結合課文,利用新聞報道、文件奏折、宣傳畫照片等各種歷史資料培養學生的歷史想像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從中找出維新變法運動發生的社會原因、政治原因及經濟原因。
2.通過本課的學習,結合自己平時的知識積累,分析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
德育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戊戌變法人士的進步立場,激發其熱愛祖國、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感。
2.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戊戌變法失敗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是因為頑固派的鎮壓。從而認識社會的進步靠的是無數仁人志士的汗水甚至鮮血澆灌的結果。
●教學重點
1.公車上書和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
2.百日維新。
●教學難點
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
●教學方法
1.多重導入法。對于戊戌變法,這方面資料較多,可用不同方法導入。
2.討論法。對于“公車上書”一目,可由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討論。
3.講述法。對于一些課本上內容過于簡單的地方,應采用這種方法。
4.表格法。對戊戌變法政令的內容可采用此法。(也可不用)
5.提問引導法。通過提問題引導學生一步步了解政令內容的真實含義。
●教具準備
投影儀及相關的圖片、文字材料。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語例示一]
同學們請看一組投影:
[投影顯示]
(一)“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二)“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三)“頸血模糊似未干,中藏耿耿寸心丹,樅\篋深韜襲,留付松陰后輩看!
同學們這三首詩,前兩首是一個叫譚嗣同的人寫的。第一首寫于甲午戰爭中國失敗后,民族危機日亟,譚嗣同極感痛苦,作《有感》詩一首。第二首是譚嗣同在戊戌政變后于獄中所寫的絕命詩。第三首是近代詩人黃遵憲吊譚嗣同的詩。那么,譚嗣同又是什么人?戊戌政變是怎么一回事,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就來解決這些問題。
[導入語例示二]
同學們看課本導入框中的內容: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門外菜市口刑場上,一位男子大義凜然地向監斬官高喊:“你過來,我有話說!”監斬官不敢理睬,示意劊子手立即行刑。這名男子面對觀眾,大聲說道:“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隨后就倒在屠刀下。這個人叫譚嗣同,跟他一起就義的還有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康廣仁。后人稱他們為“戊戌六君子!弊T嗣同等人的死是怎么回事?后人為什么稱他們為“戊戌六君子”?通過本課的學習,這些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了。下面我們來看具體內容。
[導入語例示三]
同學們請聽一副對聯,上聯是:“賣康梁而寵幸位,撫山東,督保定,直入內閣,幾十年頂天立地,居然豪杰,誰不說龍騰滄!;下聯是:“抗孫黃以作總統,先臨時,后正式,旋改國號,一片聲稱皇呼帝,忽焉取消,我也笑鰲入泥沙”。同學們,這個對聯寫的是袁世凱,上聯里的“賣康梁而寵幸位”說的是袁世凱在戊戌政變中出賣了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受到了慈禧太后的賞識,從此青云直上,地位益寵。那么,康梁是什么人?戊戌政變又是怎么回事?下面我們來看具體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