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
甲午戰后,帝國主義逐步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德國強租膠州灣,把山東劃為勢力范圍。緊接著俄國強租旅順、大連,把長城以北和新疆劃為勢力范圍。法國強租廣州灣,把兩廣和云南劃為勢力范圍。英國強租新界和威海衛,把長江流域和云南、廣東的一部分劃為勢力范圍。日本除割占中國臺灣和澎湖列島外,又把福建劃為勢力范圍。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在這種情況下,資產階級維新派把發展資本主義與救亡圖存有機地結合起來,掀起了一場變法維新運動。
也可以用另外一種形式來表示當時的危機。
[投影顯示]
以上是一幅《時局圖》,是當時一位愛國者所畫,其中從畫上可以反映出雄踞東北三省的大黑熊代表俄國,橫臥長江流域的老虎代表英國,盤踞山東省的腸子代表德國,俯臥兩廣和云南的青蛙代表法國,東方的太陽代表日本,從太平洋上飛來的禿鷹代表美國也即將對中國提出領土要求。下面的牛鬼蛇神代表其他列強國家,它們也對中國虎視眈眈。這一幅《時局圖》“不言而喻,一目了然”,使我們認識到19世紀末的中國處在各列強瓜分狂潮中。具體情況同學們可看多媒體顯示。(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在華劃分的“租借地”示意圖,同時參照教材“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劃分的勢力范圍”簡表)
國別 割占和強迫租借的地區 “勢力范圍”
德國 強迫租借膠州灣 山東
俄國 旅順和大連地區 長城以北和新疆
法國 廣州灣 廣東、廣西、云南
英國 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區和附近島嶼(今統稱“新界”)、威海衛 長江流域、云南、廣東
日本 割占中國臺灣、澎湖列島 福建
1895年的公車上書揭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在這次上書中,康有為等人把“拒和、遷都、練兵、變法”作為救國方案提了出來。在全國引起了很大的轟動。這就是我們講到的公車上書的背景和內容。
[板書]1.公車上書的背景及內容。
[教師過渡]公車上書雖然沒有達到目的,但在朝野影響不小。此后,康梁等人繼續宣傳維新思想,使維新運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板書]2.維新思想的傳播和維新團體的形成。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課本中相關內容,找出有關促進維新思想傳播的內容。
[學生看書]……
[學生回答]公車上書失敗后,康有為、梁啟超創辦《萬國公報》,通過介紹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經濟情況,繼續宣傳維新變法。不久,他們聯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組織強學會,定期集會演講。隨后,他們又把《萬國公報》改名為《中外紀聞》,作為強學會的機關報發行。維新派的政治團體形成了。
[教師講述]強學會為清末維新派的政治團體。1895年,康有為發起“公車上書”后,維新成為全國性的政治運動。帝黨想利用這個運動向后黨奪權(這里教師要解釋帝黨和后黨的概念),開始和運動結合。8月,在帝黨翁同 、孫家鼐的支持下,由康有為發起,侍讀學士文廷式出面組織強學會。入會者數千人,康有為梁
啟超等為會中主要分子。康有為作《強學會序》,痛陳民族危機空前嚴重,號召發憤圖強。學會每10日集會一次,每次都有人發表演說。又附設強學書局,刊行《中外紀聞》,翻譯西方和日本書籍,宣傳維新主張。《中外紀聞》為雙日刊。初名《萬國公報》,從46期改名為《中外紀聞》,1895年7月,康有為在北京組織強學會時和他的弟子們自己出錢所辦。梁啟超、麥孟華任編輯,介紹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情況,宣傳變法維新,同時轉載上海廣學會《萬國公報》中政治新聞。每期都印千余份,免費分送達官貴人,以開闊官僚士大夫的眼界,爭取他們對變法的支持,對維新運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強學會的聲勢,吸引了一部分官僚,他們紛紛表示“贊助”,想趁機擴大自己的勢力。張之洞、劉坤一、袁世凱等都捐銀入會。李鴻章也愿捐銀兩千兩入會,因簽訂《馬關條約》名聲太臭,遭到拒絕。英國人李提摩太等也加入,并成為學會的指導者。不久,康有為又組織上海強學會,吸收黃遵憲、汪康年等數十人為會員,刊行《強學報》,與北京強學會相呼應。這一切,都表明維新運動在全國各地蓬勃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