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
專題九 歷史根源
社會背景亡國滅種的嚴重危機原因:甲午戰爭后,列強加劇侵華表現:1、經濟上:由商品輸出進入到資本輸出為主的階段
資本輸出形式
危 害政治性貸款列強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經濟和政治 搶奪路權 列強控制交通大動脈,掠奪中國土地和資源,勢力深入中國內地 開采礦山 掠奪礦藏,使中國重工業無法發展 開辦工廠 占有市場,壓制民族工業的發展 開設銀行銀行變成了帝國主義壟斷資本在中國的大本營,控制了中國的貿易和金融2、政治上:由直接割地改為劃分勢力范圍和強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國家
強租或割占地區
勢力范圍
實質
影響
德國 膠州灣 山東
是中國向殖民地過渡的形式標志著列強瓜分中國的高峰
俄國 旅順、大連 長城以北和新疆
法國 廣州灣 廣東、廣西、云南
英國 新界、威海衛 長江流域
日本 割占中國臺灣和澎湖列島 福建 3、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影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戊戌變法是民族危機加深的直接產物清政府的統治危機原因:帝國主義掀起瓜分狂潮,清政府償還借款,并加緊搜刮,各地的自然災害等
經濟、階級基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時間:19世紀末原因:1、帝國主義侵略的加深,進一步破壞了中國的自然經濟,客觀上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發展2、實業救國思想的影響3、為支付戰爭賠款,解決財政危機,清政府放寬了民間設廠的限制特點:1、民辦廠礦數量增加2、投資總額迅速增長3、輕工業發展最為迅速舉步維艱原因:民族工業受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雙重壓迫影響:民族資產階級要求政治改革,為發展資本主義開辟道路,挽救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掀起拯救民族危亡的維新變法運動。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也作為新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政治舞臺。為戊戌變法奠定了階級基礎
思想基礎早期維新思潮產生時間:l9世紀60、70年代產生條件: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和民族資產階級的產生2、思想來源是即來源于西方資本主義的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又來源于林則徐、魏源等的新思想3、洋務運動表現出種種弊端促使新型知識分子和愛國人士尋找新出路代表人物:薛福成王韜、鄭觀應等思想主張:1、提倡西方的文化科學知識2、振興民族工商業,與外國“商戰” 3、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實行君主立憲。作用:為資產階級維新運動做了理論準備,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局限: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也沒有付諸實踐
指導思想
維新思潮
康有為著作:是維新派的領袖人物,編寫了《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作為維新變法的理論根據特點:“托古改制”,把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學說同傳統的儒家思想相結合。既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傳統思想大膽挑戰的精神,和向西方學習,主張變法改革,發展資本主義的強烈愿望;也暴露了他在思想上包含的濃厚的封建色彩。原因:(1)因為中國傳統思想深厚、影響深刻。如果完全背離傳統,必將一事無成。(2)資產階級的軟弱與保守,還沒有打出自己的鮮明旗幟。(3)康有為對中國國情了解,為減少變革的阻力,不失為一個好的策略。康有為的出身、經歷、地位、尤其是他所處的時代,決定了他在向西方尋求真理、進而構筑自己的思想體系時,必將植根于中華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這也反映了資產階級改良派的政治軟弱性,這使他們不可能真正與封建思想徹底決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