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 教案(精選5篇)
戊戌變法 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康有為再次上書;康、梁組織保國會;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和歷史意義;戊戌政變和“戊戌六君子”;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
通過對戊戌變法內容的分析,引導學生認識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對戊戌變法成敗得失分析、概括,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逐步掌握辯證的觀點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以康、梁為代表的中國近代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民族危難之際,為改變現狀,救亡圖存,努力向先進的西方學習,要求維新變法。培養學生關心時政,關心祖國的前途命運,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戊戌政變過程的教學,以維新志士為變法圖強勇于犧牲的事跡為榜樣,培養學生愛國救國的意識和優秀品德。
重點: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及其歷史意義。
難點: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和失敗原因
教學思想:
本課涉及的理論知識較多,特別是重點、難點部分,初中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教學中教師要把講述、體溫、討論等方法結合起來,精心設問,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 ,尊重學生,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的意識和關心時政的精神。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教師提問:"公車上書"在當時起了什么作用?學生回答: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然后教師指出:公車上書后,全國的維新變法運動不斷發展,帝國主義掀起的瓜分狂潮進一步刺激了維新變法運動的高漲,1898年6月,光緒帝下詔變法,這就是歷史上的"戊戌變法"。
二、保國會的成立:按書中材料講清保國會成立的背景和目的即可。
三、百日維新
屏幕顯示"百日維新"的內容,教師設問,引導學生分析。
師:哪些內容會損害封建頑固勢力的利益?
生:改革舊制部分(學生可能會回答具體內容)
師:對。這樣變法必然會遭到他們的反對,這也變法失敗的原因之一。
師:"允許官民上書言事"反映了哪些人的愿望?
生:人民、當官的。
師:這里的"民"具體指什么人?
學生可能不會立即答出,教師要分析"民"指的是新興的資產階級,所以,政治方面的改革就是讓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有機會參與政權,反映了資產階級的愿望。
師:經濟方面的改革會起到什么作用?
生:(概括)有利于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
師:文化方面的改革呢?
生:(概括)有利于文化、教育、科技的發展,有利于西方科技的傳播。
師:軍事方面會產生什么影響?
生:學習西方先進的訓練方法,增強國防力量等
這時,教師引導學生回答書中的思考題。答案略。
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出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
四、戊戌政變
以學生自學為主。(電腦屏幕顯示有關資料,幫助學生了解戊戌政變的經過)認識慈禧太后的專權兇殘、袁世凱的陰險狡詐、譚嗣同的英勇無畏。記住戊戌六君子的名字。教師最后指出:戊戌政變標志著戊戌變法的失敗,從光緒帝下詔變法到變法最終失敗,前后僅103天,因此,這場變法又稱為"百日維新"。
小結:戊戌變法的失敗使中國喪失了一次擺脫民族危機,走向富強的機會。但是維新志士們滿懷愛國熱情,為變法就往而奔走呼號,殫精竭慮,他們的行動是符合維護民族獨立和發展資本主義這一歷史潮流的,是愛國的、進步的,顯示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必將激勵和指引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而繼續奮斗。
板書設計
戊戌變法 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要求學生了解戊戌變法的過程和內容,認識戊戌變法是資產階級維新派為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而進行的自上而下的改良運動,具有愛國、進步的意義,但不發民眾力量,任何進步的政治運動都不可能成功。
教學重點:
光緒帝詔書的主要內容和變法的歷史意義。
教學難點 :
歷史意義。
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
1.復習提問:
甲午中日戰爭后,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進行了哪些維新變法運動?這活動造成了什么樣的影響?
2.導入 新課:
一千多名舉人參加的“公車上書”,使京師嘩然,國人震驚,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南北呼應的輿論宣傳,使要求民權,發展資本主義的維新思想廣泛傳播。康梁等人為 挽救民族危亡,實現維新圖強的政治抱負四處奔走,百折不撓。隨著維新變法運動在全國的迅速開展,康、梁的“上層路線”也終于感動了深居“大內”的光緒帝,法即將成為現實。下面我們來學習1898年那不尋常的一幕。
3.講授新課:
一.保國會的成立
1.康有為再次上書
康有為1897年再次上書光緒帝,痛陳變法的重要。(讓學生閱讀P81-P92內容)
2.康、梁組織保國會
1894年產值月,康、梁在北京組織保國會,制定章程,倡議在和省設立分會,呼吁救國,宣傳變法。
二.百日維新
1.光緒帝下詔變法
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詔》,百日維新開始。
光緒帝
2.變法主要內容及歷史意義
讓學生看P82-83表格,了解變法的具體內容,老師通條分析。
三.戊戌政變
1. 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
慈禧太后
9月21日,慈禧太后和榮祿等發動政變,囚禁了光緒帝。慈禧太后宣布“親政”。下令手勢搜捕維新派,廢除變法法詔令。
2. 百日維新失敗
去留肝膽兩昆侖
康、梁逃走
譚等六人被殺,是為“戊戌六君子”
從變法到失敗,前后僅103天,因此又稱“百日維新”。
小結:
“戊戌變法為什么那么快就歸于失敗?”學生討論發言
從根本上說,是因為當時中國資本主義還不夠發展,資產階級力量還不夠強大,代表民族資產階級的維新派勢力太小。而他們又只是依靠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相反,當時的封建頑固勢力則十分強大。因此,變法的失敗是必然的。但這次變法時日雖遠,其影響卻相當深遠。失敗會換取教訓,流血會喚起國民的覺醒。在將踏入另一個世紀門檻的時候,每一個探索中國自強之路的中國人,都不會忘記維新志士們的吶喊和他們所留下的那一串帶血的腳印。
課后記:
通過讓學生討論發言提高綜合能力,通過分析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引向“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戊戌變法 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康有為再次上書;康、梁組織保國會;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和歷史意義;戊戌政變和“戊戌六君子”;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
通過對戊戌變法內容的分析,引導學生認識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對戊戌變法成敗得失分析、概括,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逐步掌握辯證的觀點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以康、梁為代表的中國近代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民族危難之際,為改變現狀,救亡圖存,努力向先進的西方學習,要求維新變法。培養學生關心時政,關心祖國的前途命運,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戊戌政變過程的教學,以維新志士為變法圖強勇于犧牲的事跡為榜樣,培養學生愛國救國的意識和優秀品德。
重點: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及其歷史意義。
難點: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和失敗原因
教學思想:
本課涉及的理論知識較多,特別是重點、難點部分,初中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教學中教師要把講述、體溫、討論等方法結合起來,精心設問,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 ,尊重學生,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的意識和關心時政的精神。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教師提問:"公車上書"在當時起了什么作用?學生回答: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然后教師指出:公車上書后,全國的維新變法運動不斷發展,帝國主義掀起的瓜分狂潮進一步刺激了維新變法運動的高漲,1898年6月,光緒帝下詔變法,這就是歷史上的"戊戌變法"。
二、保國會的成立:按書中材料講清保國會成立的背景和目的即可。
三、百日維新
屏幕顯示"百日維新"的內容,教師設問,引導學生分析。
師:哪些內容會損害封建頑固勢力的利益?
生:改革舊制部分(學生可能會回答具體內容)
師:對。這樣變法必然會遭到他們的反對,這也變法失敗的原因之一。
師:"允許官民上書言事"反映了哪些人的愿望?
生:人民、當官的。
師:這里的"民"具體指什么人?
學生可能不會立即答出,教師要分析"民"指的是新興的資產階級,所以,政治方面的改革就是讓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有機會參與政權,反映了資產階級的愿望。
師:經濟方面的改革會起到什么作用?
生:(概括)有利于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
師:文化方面的改革呢?
生:(概括)有利于文化、教育、科技的發展,有利于西方科技的傳播。
師:軍事方面會產生什么影響?
生:學習西方先進的訓練方法,增強國防力量等
這時,教師引導學生回答書中的思考題。答案略。
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出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
四、戊戌政變
以學生自學為主。(電腦屏幕顯示有關資料,幫助學生了解戊戌政變的經過)認識慈禧太后的專權兇殘、袁世凱的陰險狡詐、譚嗣同的英勇無畏。記住戊戌六君子的名字。教師最后指出:戊戌政變標志著戊戌變法的失敗,從光緒帝下詔變法到變法最終失敗,前后僅103天,因此,這場變法又稱為"百日維新"。
小結:戊戌變法的失敗使中國喪失了一次擺脫民族危機,走向富強的機會。但是維新志士們滿懷愛國熱情,為變法就往而奔走呼號,殫精竭慮,他們的行動是符合維護民族獨立和發展資本主義這一歷史潮流的,是愛國的、進步的,顯示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必將激勵和指引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而繼續奮斗。
板書設計
戊戌變法 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要求學生了解戊戌變法的過程和內容,認識戊戌變法是資產階級維新派為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而進行的自上而下的改良運動,具有愛國、進步的意義,但不發民眾力量,任何進步的政治運動都不可能成功。
教學重點:
光緒帝詔書的主要內容和變法的歷史意義。
教學難點 :
歷史意義。
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
1.復習提問:
甲午中日戰爭后,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進行了哪些維新變法運動?這活動造成了什么樣的影響?
2.導入 新課:
一千多名舉人參加的“公車上書”,使京師嘩然,國人震驚,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南北呼應的輿論宣傳,使要求民權,發展資本主義的維新思想廣泛傳播。康梁等人為 挽救民族危亡,實現維新圖強的政治抱負四處奔走,百折不撓。隨著維新變法運動在全國的迅速開展,康、梁的“上層路線”也終于感動了深居“大內”的光緒帝,法即將成為現實。下面我們來學習1898年那不尋常的一幕。
3.講授新課:
一.保國會的成立
1.康有為再次上書
康有為1897年再次上書光緒帝,痛陳變法的重要。(讓學生閱讀P81-P92內容)
2.康、梁組織保國會
1894年產值月,康、梁在北京組織保國會,制定章程,倡議在和省設立分會,呼吁救國,宣傳變法。
二.百日維新
1.光緒帝下詔變法
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詔》,百日維新開始。
光緒帝
2.變法主要內容及歷史意義
讓學生看P82-83表格,了解變法的具體內容,老師通條分析。
三.戊戌政變
1. 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
慈禧太后
9月21日,慈禧太后和榮祿等發動政變,囚禁了光緒帝。慈禧太后宣布“親政”。下令手勢搜捕維新派,廢除變法法詔令。
2. 百日維新失敗
去留肝膽兩昆侖
康、梁逃走
譚等六人被殺,是為“戊戌六君子”
從變法到失敗,前后僅103天,因此又稱“百日維新”。
小結:
“戊戌變法為什么那么快就歸于失敗?”學生討論發言
從根本上說,是因為當時中國資本主義還不夠發展,資產階級力量還不夠強大,代表民族資產階級的維新派勢力太小。而他們又只是依靠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相反,當時的封建頑固勢力則十分強大。因此,變法的失敗是必然的。但這次變法時日雖遠,其影響卻相當深遠。失敗會換取教訓,流血會喚起國民的覺醒。在將踏入另一個世紀門檻的時候,每一個探索中國自強之路的中國人,都不會忘記維新志士們的吶喊和他們所留下的那一串帶血的腳印。
課后記:
通過讓學生討論發言提高綜合能力,通過分析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引向“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戊戌變法 教案 篇5
戊戌變法教學資源集散地。" type="#_x0000_t12">標綱釋讀
課標要求
高考命題分析1、了解戊戌變法產生的歷史根源。 2、簡述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張,分析其特點。 3、簡述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分析其特點。 教學資源集散地。" type="#_x0000_t12">4、知道戊戌變法失敗的基本史實,探討中國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1、簡要分析戊戌變法的背景。 2、剖析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張。 3、概述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 4、探討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 5、探討中國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網觀全局
變法宣傳資本輸出
瓜分狂潮
《馬關條約》
主
要
過
程
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嚴復
興學堂、辦報刊、立學會、論戰
民
族
危
機
清政府
放松控制
戊
戌
變
法
民族資
本主義
初步
發展
興起公車上書政治實踐
高潮
政治運動
百日維新
失敗
戊戌政變
挽救民族危亡的愛國政治改革運動
歷史意義
資產階級的社會制度變革的嘗試
洋務
運動
早期改
良思潮
促進民族覺醒的思想解放運動
考點釋讀與探究 考點一、戊戌變法的背景 【知識梳理】1、甲午中日戰爭失敗,歐美列強擴大對中國的 與經濟掠奪,民族危機的加深。
2、甲午中日戰爭失敗,洋務運動和“ ”思想的破產
3、甲午中日戰爭失敗,清政府的統治危機。
4、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獨立登上政治舞臺。
5、資產階級維新思想的發展。
6、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 考點二、戊戌變法的主要過程 【知識梳理】 一、理論宣傳、制造輿論階段——維新思潮的興起與發展1、維新派主要人物及思想(1)康有為:(2)梁啟超:(3)嚴復:(4)譚嗣同:2、宣傳變法的主要方式:(1)著書立說,論證變法:康有為編撰《 》和《 》;梁啟超發表《 》;嚴復翻譯《 》;譚嗣同發表《 》。(2)創辦報刊,宣傳變法:1896年8月在上海創刊的《 》;嚴復在天津創辦的《 》。(3)成立 等政治團體,交流變法思想。(4)興辦學堂,培養變法人才:典型是康有為在廣州創辦的 和陳寶箴創辦的 。(5)與頑固勢力展開思想論戰。
二、公車上書——日本逼簽《 》引起,維新思潮發展成為 的政治運動。 三、政治實踐——百日維新 1、開端: 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 》,宣布變法。
2、基本內容
(1)政治方面:鼓勵官紳士民 ;諭令各省舉薦新政人才。精簡機構,裁減 等。
(2)經濟方面:設立 ,鼓勵發展農工商業;獎勵 ;鼓勵商辦鐵路、礦業。
(3)文化教育方面:改革 ,廢除 ;在 設立大學堂;選派學生到海外留學;
準許民間創辦報館、學會;設立 ,組織翻譯外國書刊。
(4)軍事方面:建立 ,裝備新式武器。按新法練兵,還添造兵船,增強海軍實力。3、失敗—— 。【問題探究1】康有為維新思想剖析。【問題探究2】戊戌變法為什么失敗? 考點二、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 【知識梳理】
1.是一場政治改革運動:維新派以 、 為目標,表現出強烈的愛國熱情。
2.是資產階級變革社會制度的初步嘗試:維新派試圖實行資產階級 ,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
3.是近代中國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為近代 運動的蓬勃興起開辟了道路,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
4.維新運動留下的許多遺產成為中華文明發展史上的寶貴財富。【問題探究1】在中國近代化歷史進程中,“戊戌變法具有特殊意義”,為此后中國近代化進程的“全面發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論基礎,其功不可沒”。結合所學,談談你對這一觀點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