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 戊戌變法
第6課 戊戌變法
教學目標
一、識記與理解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公車上書、百日維新、戊戌政變和戊戌六君子等歷史基礎知識。
二、能力與方法
結合課文,利用新聞報道、文件奏折、宣傳畫照片等各種歷史資料培養學生的歷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從中找出維新變法運動發生的社會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經濟原因。此外,就康有為、梁啟超變法一事對比社會各界的反應,加深對變法運動失敗的理解。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能解釋維新變法人士的進步立場,激發其熱愛祖國、振興中華的高尚情操和歷史責任感。
重點難點
重點:公車上書和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百日維新。
難點: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課時 1課時
課型 新授課
教學準備
一、教師準備
1、收集資料、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2、給出預習目標,指導學生預習。(全體學生)
二、學生準備
全體學生據預習目標預習課文。
學法指導
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為主。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指導學生看導入框中插圖,就譚嗣同在劊子手面前大義凜然、慷慨就義的史實進行描述,提問:“清政府為什么要殺害譚嗣同?”“譚嗣同要殺的是盜賊嗎?”“后人為什么稱這些遇害者為‘戊戌六君子’?”等等。通過設問,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導入新課。
學習新課:
一、檢查預習目標。(找一排學生依次回答)
1、維新變法運動興起的背景。
2.資產階級維新派的代表人物。
3. “公車上書”及其社會影響。
4.戊戌變法的時間及主要內容。
5.戊戌政變和“戊戌六君子”。
6. 戊戌變法的性質及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二、小組合作討論:
1.譚嗣同放棄生的機會甘愿一死,值得嗎?
2.假設:“袁世凱出賣維新派,這只是一個偶然現象。如果袁世凱站到光緒帝一邊,中國早就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了”你是否同意這樣的觀點?請陳述理由。
3.議一議,維新派要殺的賊指誰?維新派為什么“無力回天”?譚嗣同為什么說自己“死得其所”?
三、老師據大綱強調重點(指導學生掌握):
1.資產階級維新派的代表人物。
2.戊戌變法的時間及主要內容
3.戊戌變法的性質及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四、多媒體展示。
五、課堂展示。
1.關于變法法令內容,指導學生制作一個表格,反映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情況。
2.制作歷史大事年表,列舉1895~1898年中國維新變法運動的重大事件。
六、布置作業。
1、完成《學習與評價》。
2、預習新課。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