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課 戊戌變法
第六課 戊戌變法
【學習目的】
基礎知識 了 解 公車上書、百日維新、戊戌政變、戊戌六君子等歷史基礎知識
掌 握 1895~1898年中國維新變法運動的重大事件名稱和順序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搜集整理資 料 從課文和插圖中搜集歷史證據,探索“公車上書”的時代背景及其所產生的社會影響
比較分析理性說明 社會各界對于戊戌變法的不同反映,了解新舊勢力關系緊張的具體表現,理解變法失敗的原因
討論探索 變法法令內容在政治方面的局限性和經濟、文化、思想方面的進步作用(由此理解變法性質屬于資產階級改革)
情感態度價 值 觀 愛國情感 譚嗣同等人不惜犧牲生命,希望通過變法改變中國積貧積弱的局面,符合當時的歷史發展潮流,值得后人景仰和懷念
思想意識 充分理解維新變法人士的進步立場,陶冶愛國愛民族的高尚情操,增強新時代青年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感
【學習重點】公車上書、百日維新
【學習難點】戊戌變法的性質及其歷史意義
【學習過程】
1.布置學生預習
根據《學案》讓學生分組完成,小組可以討論進行。
2.教師進一步檢查學生預習的情況,輔導學生重點問題、難點問題。
3.學生展示《學案》,教師適當進行補充,表揚學生,對各組展示的情況進行評價。
【預習提綱】
一.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
1.公車上書-----揭開維新變法的序幕
(1)背景:1895年春,《 _____ 》的簽訂。
(2)經過:_____、梁啟超聯合在北京參加會試的舉人上書光緒,反對議和,請求變法。
(3)影響:是資產階級維新思潮轉變為愛國救亡政治運動的標志。
2.創辦報刊:創辦《 _____ 》(后改名為《中外紀聞》),宣傳維新變法。
3.組織團體:聯合朝廷中具有維新思想的官員,建立強學會。
二.“百日維新”
1.背景:1897年,德國派軍艦強占膠州灣,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2.時間:1898年6月1日~9月21日。
3.標志:光緒帝頒布《 _____ 》。
4.內容:(1)政治:廣開言路,裁撤冗官,精簡機構。
(2)經濟:提倡____,獎勵發明創造,改革財政。
(3)文化:改革____,開辦新式學堂,設立譯書局。
(4)軍事:訓練和裝備新式陸軍、海軍等。
5.結果:變法觸動了頑固派的利益,慈溪太后政變,囚禁光緒帝,殺害____等六人,史稱“戊戌六君子”,變法失敗。
6.影響:(1)戊戌變法是一次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改良運動(性質),加快了中國____的進程;(2)這次變法廣泛傳播________和自然科學知識,對中國社會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7.啟示:戊戌變法的失敗說明資本主義的改良運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走不通。康有為等人勇于向先進的國家學習,敢于開拓進取、創新變革和高度的歷史使命感、責任感值得我們學習。
【課堂小檢測】
一、填空題
1.______年 6月11日到9月21日,_________頒布了一系列變法詔書。變法從開始到失敗僅103天,因此又稱“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