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
[投影顯示]
“人人封章,得直達于上。舉國鼓舞歡蹈,爭求上書,民間疾苦,悉達天聽。每日每署封章皆數十,上雞鳴而起,日晡乃罷,閱覽奏章,猶不能盡。”
——《戊戌政變記》
[教師對此作解釋、翻譯]
同學們,從上面材料可以看出在知識分子群中和開明地主中,戊戌變法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出現了“舉國歡蹈鼓舞,人人皆談西學”的局面。此為一。
二、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這有力地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在戊戌變法以前,清政府為了擴大稅源,增加財政收入,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就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現在又明確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這對于有志于投資近代工礦企業的官僚、地主商人、資本家來說,無疑是個好機會。因此,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有力地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三、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的規定,有力地促進了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資產階級維新派提倡新學,主張興民權,對封建思想文化進行了抨擊,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是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教師過渡]那么,戊戌變法的結果和意義怎么樣呢?康有為、梁啟超等設計的道路在中國能行得通嗎?下面我們來看第3個問題——戊戌變法的失敗和意義。
[板書]3.戊戌變法的失敗和意義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課本最后一段大字內容。從中找出:1.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2.戊戌政變和戊戌六君子;3.百日維新。
[學生看書]……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根據課本的內容和自已對課本的理解及自己現有的歷史知識和歷史認識,討論一下,說出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
[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回答一:清朝的大權掌握在頑固派手中,光緒帝沒有實權。變法觸動了頑固派的利益。
回答二:袁世凱出賣了光緒皇帝和維新派。慈禧太后、榮祿迅速動手,發動了政變。
回答三:維新派代表的是資產階級的利益,力量比較弱小。沒有群眾支持。
……
[教師總結]戊戌變法的失敗是必然的。一是資產階級維新派力量過于單薄,他們代表的是人數、力量本來就占弱勢的民族資產階級的上層。所謂的人人皆談西學指的是地主階級中的知識分子和資產階級維新派。而普通的百姓對此卻漠然視之。從反映戊戌政變的影片里六君子在受刑前后圍觀百姓無動于衷甚至把他們視為叛逆,向他們身上扔雜物就可以看出來。維新思想并沒有在下層群眾中產生多大影響。反過來說,與維新派沒有群眾基礎相比,頑固派的勢力卻過于強大。所以維新派依靠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來進行變法,這條路是行不通的。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結合課本彩色字內容,簡述戊戌政變的過程。
[學生簡述]隨著形勢的發展和變法的深入,維新派與頑固派之間的斗爭越來越激烈。當時,京城盛傳著慈禧太后想借秋季去天津“閱兵”之機,發動政變。康有為獲悉后,因自己沒有兵權,束手無策。最后,他決定派譚嗣同去勸說新軍首領袁世凱,效忠光緒帝。譚嗣同見到袁世凱,要求他率兵保護皇帝。袁世凱假意答應。譚嗣同剛一離開,他立刻向直隸總督榮祿告密,出賣了光緒帝和維新派。慈禧太后和榮祿迅速動手,發動了政變,把光緒帝囚禁在中南海瀛臺,下令逮捕維新人士。康有為、梁啟超逃往國外,譚嗣同不肯逃走,和林旭、楊銳、楊深秀、劉光第、康廣仁被一起殺于北京宣武門外菜市口,史稱“戊戌六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