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
[教師過渡]公車上書后,康有為又三次上書光緒帝,提出維新變法的必要性。光緒帝深為感動,表示不做“亡國之君”。讓康有為全面籌劃變法,變法運動進入關鍵階段。
[板書]二、百日維新
1.民族危機的加深和變法的深入
[教師講述]在這里,我們應先對康有為作一簡單介紹,然后再看他的三次上書。
康有為(1859~1927),廣東南海縣人,自幼受過嚴格的封建教育,19世紀70年代,中國面臨嚴重的邊疆危機,正在形成中的民族資產階級開始醞釀著資產階級維新思想。康有為開始朦朧地意識到應該探求新興的學問了。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資產階級文化。1882年,到北京參加順天府鄉試,沒有考取。南歸時,途經上海,購買了大量西書,回來研究。他吸取了西方傳來的進化論和資產階級政治觀點,初步形成了資產階級維新變法的思想體系。
1888年,他再一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借機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1891年后,他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弟子有梁啟超、陳千秋等人。1895年,他到北京參加會試,聽到《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聯合一千三百多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又未上達。當年5月底,他第三次上書,得到了光緒皇帝的贊許。7月,他和梁啟超創辦《萬國公報》,不久,在北京組織強學會。1897年,德國強占膠州灣,康有為再次上書請求變法。第二年1月,光緒皇帝下令康有為條陳變法意見,他呈上《應詔統籌全局折》,在《應詔統籌合局折》里,康有為向光緒帝提出了大集群臣,革舊維新;設對策所,廣征賢才;開制度局,重定章程等三項主張。他建議光緒帝仿效日本,設立法律、度支(管財政)、學校、農、工、商、鐵路、郵政、礦務、游會(管游區與學會、教會等事務)、陸軍、海軍等12局,推動中央變法,實施新政。此外,康有為又進呈了他寫的《日本變政考》《俄國大彼得變政記》等著作,作為借鑒。
[教師過渡]在維新派的推動下,光緒帝變法決心日益增強,從1898年6月到9月,光緒帝按維新派意圖,發布了一系列變法法令。其主要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板書]2.百日維新
[投影顯示]
百日維新
(一)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
(二)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
(三)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
(四)創辦報刊,開放言論;
(五)訓練新式軍隊等等。
[教師引導]同學們,從投影打出的百日維新的內容來看。我們可以做這樣的分析、思考。
(一)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他們在政治上的主張是設議院、開國會、實行君主立憲。但在新政內容中看不到這方面的內容。這表明維新派的行動,比他們的宣言是落后了。請思考,造成這種落后、退步的原因是什么?
(二)新政內容中有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的條款。請同學們思考,這對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將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三)開辦新式學堂、翻譯西方書籍對宣傳西方思想將起到促進作用,會不會引起思想文化界的劇烈變化?
請同學們對上述問題進行討論。
[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變法法令雖然在政治上作了一些妥協,但對資產階級參與政權,特別是對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傳播資產階級思想,是十分有利的。
[教師總結]應該是這樣的。光緒皇帝在諭中曾經說過:“國家振興庶政,兼采西法,誠以為民立政,中西所同。故西人考究較勤,故可以補我所未及。”表示要向西方學習。(教師可把材料寫在黑板上或用投影打出,并作解析)他還令各省總督巡撫將新政詔書下達各州縣,由教官詳細講解,并在督撫衙門懸掛。9月初,光緒帝又將阻撓的大臣革職,同時提升因條陳維新事務而受到壓制和打擊的人,以示激勵。這些都顯示了光緒帝除舊布新的決心。下面請同學們看一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