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第2課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課標內容]
講述黃繼光、邱少云等的英雄事跡,體會志愿軍戰士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及觀看影片片段,歸納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的原因,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
(2)組織學生講述抗美援朝戰爭中黃繼光、邱少云等志愿軍英雄故事,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意義,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觀看有關圖片、錄像資料,并組織學生對相關問題展開辯論,讓學生認識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的必要性。
(2)組織學生講述黃繼光、邱少云等志愿軍英雄的故事,讓學生認識到志愿軍戰士這種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是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3)通過讓學生回顧中國近代百余年來的屈辱及新中國成立之初面臨的任務,使學生深刻理解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意義。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分析志愿軍抗美援朝的原因,培養學生不畏強權、敢于挺身與侵略者斗爭的優秀品質。
(2)講述黃繼光、邱少云等的英雄事跡,學習志愿軍戰士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3)分析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偉大意義,培養學生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感。
[重點和難點]
重點:黃繼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體現的精神。
難點:面對朝鮮半島燃起的戰火,中國要不要出兵是本課的難點。
[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
問題討論,故事講述,教師點評歸納法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什么時候成立的?有什么意義?學生回答后,教師進一步引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帝國主義是不是因此而放棄了對中國的侵略野心呢?教師明確指出:美國利用朝鮮戰爭之機把戰火燒到中朝邊境,嚴重威脅我國的安全。在這嚴峻考驗面前,年輕的共和國政府毅然決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導入新課
一、朝鮮戰爭爆發
情景體驗:多媒體顯示《朝鮮半島形勢圖》、《中國遼寧安東遭美軍轟炸后的民房》圖,并放映有關朝鮮戰爭的歷史影視資料片段,使學生置身于當年的戰爭環境中。
問題探究:
(1)三八線是怎么回事?三八線的劃分給朝鮮事帶來了什么后果?
(2)朝鮮戰爭爆發后,美國有何反應?這種反應的實質是什么?
(3)金日成首相為什么要請求中國出兵援助?
(4)中國政府應不應該派兵入朝援助?如果不派志愿軍入朝作戰,可能會產生什么嚴重后果?
通過提問、討論、回答、小結幾個環節解決問題,使學生認識到中國政府派兵援朝的必要性、正確性,初步培養學生 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全局觀念。
二、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
情景體驗:教師放映有關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上甘嶺戰役等歷史影片資料片段,播放《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英雄贊歌》,并展示《彭德懷在朝鮮前線視察》圖、《黃繼光》、《邱少云》圖像等,讓學生置身于“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氛圍之中,全身感受志愿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