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與文化 教案
4課本介紹了另一為杰出的科學家是誰?(袁隆平)·教師過渡:新中國的科技研究不但在強軍方面取得長足進展,而且在解決民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袁隆平就是一位成功解決中國眾多人口溫飽問題的科學家。
秈型雜交水稻
·指導學生觀看課本88頁插圖,體會袁隆平堅持田間勞作的精神。組織討論:
1袁隆平的主要貢獻是什么?(他培育成功秈型雜交水稻,大幅度提高了糧食產量和質量,不僅給中國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而且惠及全世界,能夠多養活許多人口。)
2我們應該學習鄧稼先、袁隆平哪些優秀品質?(學習老一輩科學家為振興中華而刻苦鉆研、奮發圖強的優秀品質,增強學習自覺性,下定決心、充滿信心地投身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
·教師組織學生提高探究學習的層次:
3結合課本88頁“練一練”,幫助學生理解鄧小平關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精辟論斷。
(a. 原子彈爆炸成功; b. 地球人造衛星發射成功;c. 袁隆平育成秈型雜交水稻。)
·教師指出:新中國不但在強軍方面取得長足進展,而且在解決民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正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才打造出眼前這一派國泰民安的大好景象和將來中華崛起的錦繡前程。4 建國后,我國科技迅速發展的原因是什么?
(a. 黨和政府十分重視科技工作,成立了專門的研究機制,有效地集中了全國的物力、財力和人力。b. 廣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許多毅然歸國的海外華裔科學家們熱情投入、無私奉獻。c. 1978年以來,鄧小平多次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精辟論斷,使科學技術同生產力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推動了科技和經濟的發展。)如時間許可,練習鞏固
1完成《歷史填圖冊》23頁“練一練”各題。
2根據《新學案》45——46頁,掌握[知識網絡],完成[自我測評]。
3按組展示研究性學習成果、匯報個人學習心得,根據下表進行自我測評,由小組其他同學將評語登入《歷史學習記錄卡》:
項目表 現與進步
人文精神 方法和能力 知識的獲得 自己學習的特點 第18課 教育和體育事業的逢勃發展
1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體育比賽項目取得哪些讓世人矚目的成就?
(a. 競技體育“沖出亞洲走向世界”,乒乓球、羽毛球、女排、跳水、體操等項目在國際體壇上卷起一陣陣“中國旋風”,獲得大把大把的金牌。振奮了民族精神,張揚了國威。b. 體育健兒奮力拼搏,為國爭光,屢建功勛。容國團、許海峰、李寧等一大批優秀運動員不斷涌現,就象那長江后浪推前浪,標志著我國正在走向世界體育強國。)
2發展體育運動除了在比賽場上為國爭光之外,還有什么現實意義?
(a. 群眾性的體育運動蓬勃開展,體育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課程,民族素質大幅度提高,把“東亞病夫”的帽子扔進了太平洋。b. 綜合國力的增強,為發展體育提供了必要的保證;體育的發展,使民族素質得到提升,進一步增強了綜合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