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合作抗日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了 解 中共與國民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過程
掌 握 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識圖列表復述戰役 根據圖例符號意思,識別戰役空間分布情況,了解進程;配合列表,擬順知識要素;通過復述,學得論從史出方法
重現情景體驗情感 通過課本插圖以及收集到的資料,重現當年激戰情景,體驗中國軍人英勇獻身的愛國主義精神
討論探索 多角度分析國共合作抗日的戰線,戰場及不同的作用
情感態度價 值 觀 愛國情感 國共兩黨的愛國軍人在國家危難之時,不惜流血犧牲,英勇抗擊日寇,體現了炎黃子孫強烈的愛國傳統
思想意識 初步了解抗日戰爭八路軍、新四軍及人民武裝是抗日中流砥柱
教學重點 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
教學難點 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的勝利說明了什么?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回顧前課學過的線索,討論回答問題:
*七七事變發生時和九一八事變發生時的時局有什么變化?
(a.日軍:已由進攻東北發展為準備進攻華北乃至整個中國。
b.中國:國共內戰停止,共產黨的軍隊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c.國民黨軍隊:由“不抵抗”轉為“堅決抵抗”。
d.結論:九一八事變后的抗戰是局部的,七七事變后的抗戰是全國性的。)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一邊板書示意草圖,一邊介紹戰爭態勢)七七事變后,日軍占領了北平、天津,向西進攻山西,共產黨和國民黨實現了合作的八路軍配合國民黨軍隊作戰,取得平型關大捷。不久,另一路日軍從山東南下,在臺兒莊北國民黨的軍隊殲滅了。后來八路軍在華北多公里戰線上,發動百團大戰,沉重打擊了日軍。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的具體情況,請大家進一步學習教材有關內容。(布置學生閱讀92——97頁全課內容,對重要的時間、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閱讀標記,按小組交流個人看法,要求人人過關。)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的實現
探討紅軍脫帽換裝的原因,了解國共合作抗日統一戰線形成的過程
臺兒莊戰役(先概述四大會戰)
1 組織學生通過列表,回答平型關大捷的知識點:
戰役名稱 時間 地點 中國軍隊 意義
平型關大捷 1937.9 山西太原附近 八路軍 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
2 組織學生通過列表,回答臺兒莊戰役的知識點:
戰役名稱 時間 地點 中國軍隊 意義
臺兒莊戰役 1938.春 山東臺兒莊 第五戰區國民黨軍隊 抗戰以來最重大的勝利
3 組織學生講故事,再現當年中國軍隊英勇作戰的歷史情景,感受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講述王銘章的故事。
教師小結、過渡:這兩次戰役都是在正面戰場上阻擊日軍的進攻,平型關大捷由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取得,臺兒莊戰役的勝利由第五戰區的國民黨軍隊取得。后來,隨著戰爭形勢的變化,共產黨開辟了敵后抗日根據地,日軍以主要兵力對抗日根據地實行“囚籠政策”。共產黨為了堅持抗戰,組織了百團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