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邁入“電氣時代”
三、汽車和飛機的問世
教師:汽車的動力機器是什么?
學生:使用汽油等液體燃料的“內燃機”。
教師:第一輛汽車在什么時候、由誰試制成功?
學生:1885年,本茨。
教師:與人力車、牛車、馬車等舊的交通工具相比,汽車具有哪些優越性?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它的動力是新型的,既穩定又強大,行駛速度快,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教師:汽車的大量使用具有什么樣的破壞性?
學生:空氣污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
教師:根據127頁“動腦筋•想一想”:他們誰說得有道理?究竟應該怎么辦才好?
學生討論,教師引導:他們說的話都有一定道理,又都不夠全面。應該在發展汽車工業的同時,盡力減少和消除它帶來的消極后果;同時加強科技研究,用科技成就來趨利避害,滿足人類需要。
教師:最早使用機器發動的空中交通工具是什么?誰發明的?
學生:飛艇,齊柏林
教師:飛機在什么時候、由誰發明制成?
學生:19xx年,萊特兄弟。
教師講述:19世紀80年代中期,德國發明家卡爾•本茨提出了輕內燃發動機的設計,這種發動機以汽油為燃料。內燃機的發明,一方面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引起了交通運輸領域的革命性變革。19世紀晚期,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車出現了。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成功地制成了第一輛用汽油內燃機驅動的汽車。1896年,美國人亨利•福特制造出他的第一輛四輪汽車。與此同時,許多國家都開始建立汽車工業。隨后,以內燃機為動力的內燃機車、遠洋輪船、飛機等也不斷涌現出來。19xx年,美國人萊特兄弟制造的飛機試飛成功,實現了人類翱翔天空的夢想,預告了交通運輸新紀元的到來。另一方面,內燃機的發明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學工業的產生。石油也像電力一樣成為一種極為重要的新能源。1870年,全世界開采的石油只有80萬噸,到19xx年猛增至萬噸。
19xx年12月17日,奧維爾•萊特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基蒂霍克駕駛“飛行者一號”飛機進行試飛。飛機在空中飛行12秒,飛行距離為36.5米,此舉成為人類第一次可操縱的動力飛機的持續飛行。站在飛機旁的是他的哥哥威爾伯•萊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