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列強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抗爭
a. 魏源 b. 嚴復 c. 馬可•波羅 d. 林則徐
5. 我國疆域廣闊,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前像一個“海棠葉”,可后來變成一個“大公雞”。中國版圖的縮小與哪個國家關系最大( )。
a. 英國 b. 日本 c. 法國 d. 俄國
6. 在新疆,人們把一種柳樹稱作“左公柳”是為了贊揚和紀念( )。
a. 林則徐 b. 魏源 c. 左宗棠 d. 鄧世昌
(二)中等題
1.“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中國臺灣。”這是愛國詩人聞一多《七子之歌》的一部分。你知道它是在哪一次不平等條約中被割占的嗎?( )
a.《南京條約》 b.《馬關條約》 c.《北京條約》 d.《辛丑條約》
2. 下列有關《辛丑條約》簽訂后表達不正確的有( )。
a. 中國人民的反帝活動受到嚴禁
b. 從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可以看到各國列強的士兵
c. 中國人可以在北京的東交民巷繼續居住
d. 清政府完全變成了“洋人的朝廷”
3. 在我們學過的不平等條約中賠款數額最多的是( )。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辛丑條約》 d.《馬關條約》
4. 學習本單元之后,有四位同學分別就下列主題作了演講,你認為其中哪一個概括了這段歷史的全過程?( )
a. 帝國的彷徨 b. 近代化的起步 c. 侵略與抗爭 d. 王朝的振興
(三)提高題
5.“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請回答:
(1)此條約的名稱是什么?
(2)中國于何時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3)開放五處通商口岸給中國社會造成了什么影響?
(4)20世紀80年代,中國政府在我國南方和沿海地區開放了一系列港口城市,這與本材料中開放的口岸有何區別?
四、作業:制作表格:回顧《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的有關內容,了解中國的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的基本線索。
時間 事件 不平等條約 內容 危害
184—1842 鴉片戰爭 ________ 割地:______賠款:__________
開岸:______稅商:__________。 第一個________遭到破壞_____
喪失__________卷進__________。
185—1860 第二次鴉片戰爭 它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的的民族危機
189—1895 ________ _______ 割地______;賠款__________;
開岸______;開設__________。 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
190—1901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________ 賠款_______;劃定__________;
保證_______;拆毀__________。 進一步________,完全__________變成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