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生物上冊復習提綱(新版人教版)
第三節 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 一、軟體動物 (代表動物:河蚌、蝸牛、烏賊、扇貝、文蛤、縊蟶等) 1、軟體動物有10萬種以上,是動物界的第二大群。 2、外面有兩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質貝殼,因而稱為“雙殼類”,殼內的身體表面有外套膜,貝殼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質形成的。p12圖 3、雙殼類動物用足緩緩地運動,利用鰓與水流進行氣體交換。 4、軟件動物的特征:柔軟的身體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 5、軟體動物對人類的價值與危害 二、節肢動物 代表動物:蝗蟲,還有蟬、蟋蟀、蝴蝶、蜘蛛、蜈蚣、蝦、蟹、蚊、蠅等。 1、節肢動物是最大的動物類群,目前種類有120萬種以上,占所有動物種類的80%以上。昆蟲是節肢動物的一分類 2、蝗蟲身體分頭部(一對觸角、三個單眼、一對復眼、口器)、胸部(前足、中足、后足、兩對翅)、腹部(氣門)三部分。p15圖 3、身體表面包著堅韌的外骨骼,不僅能保護自已,還能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但外骨骼會限制昆蟲的發育和長大,所以昆蟲需要定期蛻皮。 4、昆蟲的基本特征:有一對觸角、三對足、一般有兩對翅。 5、節肢動物因附肢分節而得名,主要特征是: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 6、節肢動物與人類的關系密切。
第四節 魚 1、前三節認識的動物體內沒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統稱為無脊椎動物。本節魚以后的動物身體內部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統稱為脊椎動物。 2、魚是脊椎動物中種類最多的一個類群,占脊椎動物種類的一半以上。我國有淡水魚1000多種,著名的“四大家魚”是青魚、草魚、鰱魚、鳙魚。我國的海洋魚有種。 3、魚分頭部、軀干部和尾部三部分。①前進動力:軀干部、尾鰭;②前進方向:尾鰭;③保持平衡:腹鰭;④感覺器官:側線。p20-22圖 適合水中生活的特征有: (1)流線型,減少魚在水中運動時遇到的阻力。 (2)體表有鱗片,表面有黏液,起保護身體作用。 (3)魚的脊柱支撐身體,兩側有發達的肌肉,對運動起重要作用。 (4)魚在水中通過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 (5)魚用鰓呼吸,鰓的主要部分是鰓絲(作用:吸收氧氣和排出二氧化碳),鰓絲中密布鮮紅色的毛細血管(氣體交換) 4、魚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體表常有鱗片覆蓋;用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 5、我國于1986年起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規定以“養殖為主”
第五節 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 一、兩棲動物 代表動物:青蛙,還有:蟾蜍、大鯢、蠑螈 1、蝌蚪形態和內部結構像魚,有尾,用鰓呼吸,只能在水里生活。蝌蚪發育成青蛙后,尾和鰭消失了,生出四肢和肺,可以在陸地生活,屬于兩棲動物。 2、青蛙的外形特點: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聲波;頭部前端有一對鼻孔,呼吸氣體的通道;前肢短小,可支撐身體;后肢發達,趾間有蹼,既能跳躍也能劃水。所以青蛙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陸地生活。青蛙皮膚能分泌黏液,濕潤的皮膚里密布毛細血管,可進行氣體交換,輔助肺呼吸。p25圖 3、兩棲動物的特征: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膚可輔助呼吸。 4、兩棲動物的益處:減少農作物蟲害,以減少施用農藥的污染。 二、爬行動物 代表動物:蜥蜴,還有:龜、鱉、蛇、鱷、恐龍等 1、蜥蜴的外形特點:頭部有頸,可以靈活地轉動,便于尋找食物和發現敵害;四肢短小,不能跳躍,但能貼地面迅速爬行;皮膚干燥,表面覆蓋角質的鱗片,既可以保護身體又能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 2、蜥蜴的肺比青蛙發達,氣體交換能力更強,只靠肺呼吸。 3、青蛙在水中產卵并受精,而蜥蜴在陸地產卵,卵外有堅韌的卵殼保護,使卵能在陸地發育成幼蜥。因此蜥蜴的生殖和發育可以擺脫對水環境的依賴,這是蜥蜴能終生生活在陸地上的重要原因。 4、爬行動物的特征: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陸地上產卵,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