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場》
一、--思想
“場”是物理學中一個重要概念,“磁場”看不見,摸不到,十分抽象,難于理解。初中學生又是首次接觸“場”這個概念,學習的難度較大。本節課的--宗旨是要充分運用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的實踐經驗,采用“類比”的方法,促使學生把生活實際中認識“風”的方法、手段“遷移”到物理課堂上,使學生認識磁場的存在,找到形成磁場概念的途徑,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教學活動過程中來,得到科學思維方法的啟迪。
二、教學目標的確立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磁體周圍存在磁場;
(2)知道磁感線可以用來形象地描述磁場,知道磁感線的方向是怎樣規定的;
(3)知道地球周圍有磁場以及地磁場的南北極。
2.過程與方法
(1)觀察磁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場的存在;
(2)通過親歷“磁場”概念的建立過程,進一步明確“類比法”、“轉換法”、“理想模型法”等科學思維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我國古代對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進一步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
三、重點難點的確立
重點:磁場的概念。
難點:磁場和磁感線。
四、實驗器材及教學媒體的選擇與使用
風力演示儀(自制)、條形磁體、磁針、鐵屑、實物投影儀等。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手端著磁針,站在遠離講臺的位置,磁針指向南北。
【問題導引】:在上一節課里,我們已經知道,磁體具有指南北的性質,現在請你們判斷:教室的哪個方向是南?
【實驗演示】:教師把磁針放在講臺上,磁針立即發生了偏轉,不再指南北了,在學生驚詫目光的注視下,教師把講臺上的報紙揭開,發現講臺上有一個大磁鐵。
【問題導引】:磁針在剛才的那個空間里能夠指南北,到了磁鐵周圍的空間就不再指南北了,那么磁鐵周圍的空間與其它空間有什么不同呢?
在磁鐵周圍的空間存在著一種物質,這種物質能夠使磁針偏轉,這種物質叫做磁場。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磁場。
(二)新課教學
【問題導引】:請同學們注意觀察磁體周圍的磁場是什么樣子的?
結論:磁場是看不見摸不到的,無法直接觀察。
【問題導引】:看不見摸不到的現象怎樣研究呢?
【實驗演示】:拿出風力演示儀,引導學生研究怎樣確定是否有風、各點風的方向。
【問題導引】:你能否把風力演示儀中的風的狀況描述出來?能利用圖表示更好。
結論:我們可以用帶箭頭的曲線來描述風的狀況,每一根曲線的方向都代表風吹動的方向,在一些漫畫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畫面。
【方法啟迪】:如果看不見、摸不到的事物能夠對某些對象施加影響,我們就可以通過這些對象來認識這個“神秘”的事物。在物理研究過程中,我們經常采用這種方法。磁場能夠對磁針發生影響,我們就可以通過磁針來認識磁場。
【實驗演示】:把磁針放在磁場中的a點,觀察磁針n極所指的方向;在a點放置不同的磁針,觀察磁針的指向。
【問題導引】:觀察實驗現象,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結論:我們發現:磁場很有“個性”,它把放在a點所有磁針的n極都“吹”向同一方向(見圖1)。
【方法啟迪】:如果風把紙片吹向東方,我們就說風是向東吹的,同樣,放在a點的磁針n極都被磁場“吹”向圖示方向,在物理學中就把這個方向規定為磁場的方向。
【問題導引】:我們利用磁針確定了a點的磁場方向,那么磁體周圍b點、c點的磁場方向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