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光
師:他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溫度最高的溫區,總是位于光帶最邊緣處的紅光外面。多次反復實驗,都是這樣。這就是人類首次發現紅外線的過程。紅外線的發現標志著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又一個飛躍。顯然,紅外線最突出的性質就是熱作用強;另外,紅外線穿透云霧煙塵的能力也特別強,且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不分晝夜)發射和吸收紅外線,物體溫度越高,輻射的紅外線越強。隨著對紅外線的不斷探索與研究,已形成紅外技術這個專門學科領域。請同學們根據紅外線的特征,拿出課前準備的資料,共同討論和交流,紅外線在生活、生產以及軍事中能有哪些方面的應用?
多媒體展示并介紹:
1.媒體展示:出生7個月的女嬰在登機前接受便攜式體溫測量計的檢查。
師介紹:“五一”期間,國內最先進的紅外線測溫熱像儀和便攜式紅外線體溫測量計在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投入使用,受測人員不必與測溫儀器接觸,一秒鐘便可以直接顯示出測溫結果,不僅安全衛生,而且大大加快了機場進出港人員的客流速度。
2.媒體展示:紅外線夜視儀。
3.媒體展示:在紅外線夜視儀的觀察下,所有的偽裝都失效。紅外線夜視儀在軍事上有著重要的應用。
4.媒體展示:紅外攝像儀。
5.媒體展示:暗箱中的鑰匙在紅外線照相機下清楚可見。
6.媒體展示紅外遙感:通過衛星拍攝到的大興安嶺火災的照片。
7.電視機的遙控器。
8.媒體展示:美f/a-22“猛禽”成功試射響尾蛇導彈。
介紹:美國《每日航宇》12月9日報道,美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美空軍f/a-22型機測試小組于11月22日成功發射一枚未填裝彈藥的aim-9m型導彈,擊中了一架超音速qf-4無人靶機。
介紹:德國物理學家里特(1776-1810)在18XX年發現,在光譜的紫光區域的外測也存在著看不見的射線,這就是紫外線。紫外線的主要特點是化學作用強,用紫外線照相能區分出物質間的細微差別,例如能清晰地分辨出留在紙上的指紋。紫外線有很強的熒光效應,這個效應有許多應用。日光燈就是用紫外線來激發熒光物質發光的。
演示:用紫外線驗鈔筆,來辨認兩張百元鈔票的真假。
展示:用紫外線照相的相片。
紫外線還有殺菌消菌作用,醫院里常用紫外線來消毒病房和手術室。
適當的紫外線照射有助于人體合成維生素d,紫外線還能促進生理作用和治療皮膚病、軟骨病等。經常在礦井下勞動的工人,適當地照射紫外線,能促進身體健康。但過強的紫外線能傷害人的眼睛和皮膚。多媒體展示:
1.媒體展示:銀行用的驗鈔機。
2.媒體展示:紫外線消毒柜。
3.媒體展示:電焊工人在電焊時,穿好工作服,帶上防護面罩。
4.媒體展示紫外線指數:
0一2 最弱 安全可以不采取防護措施。
3一4 弱 正常外出戴防護帽或太陽鏡
5-6 中等 注意除戴防護帽和太陽鏡外,涂擦防曬霜(防曬霜spf指數>15)
7-9 較強 在上午十點至下午四點時段避免外出活動,外出時應盡可能在遮蔭處
>10 很強 有害盡量不外出,必須外出時,要采取一定的防護措施。
5.播放一段本地的天氣預報中有關紫外線指數的片斷。
6.動畫播放:被稱之為“地球的保護傘”──臭氧層。
師介紹《蒙特利爾議定書》,并進行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情感教育。
7.媒體展示最新消息:美國宇航局(nasa)科學家近日發表一份報告,稱他們在南極洲上空觀測到一個規模巨大的臭氧層空洞,面積達到2830萬平方公里,相當于美國領土面積的3倍。這是迄今觀測到的最大的臭氧層空洞,也是南極洲上空臭氧層嚴重受損的征兆。它是因人類使用像含氯氟烴這類化學藥品而導致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