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教案 > 八年級物理教案 > 聲現象(精選12篇)

聲現象

發布時間:2022-12-02

聲現象(精選12篇)

聲現象 篇1

  教學目標 

  1. 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生的。

  2. 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知道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3.知道回聲現象和回聲測距離。

  重點 聲音發生和傳播

  難點 回聲測距離

  教具 演示

  音叉,乒乓球

  學生 橡皮筋

  一 引入新課 我們有兩只耳朵,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聽老師講課,可以獲得各種知識,聽電臺廣播可以知道天下大事,聲音是我們了解周圍事物的重要渠道,那么,聲音是怎樣發生的?它是怎么傳到我們耳朵?

  二 教學過程 設計

  一.聲音的發生

  (1)演示課本圖3-1, 引導學生觀察音叉發生時叉股在振動。

  (2)隨堂學生實驗:做課本圖3-1撥動張緊的橡皮筋。

  (3)隨堂學生實驗:做課本圖3-1用手指摸著頸前喉頭部分,同時發聲。 小結:歸納以上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聲音的發生是由于物體的振動”。 指出鳥、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蟲發聲也是由于振動。

  二.聲音的傳播

  (1)課本圖3-2實驗 問:右邊音叉的振動通過什么傳給了左邊的音叉?-(空氣)

  (2)游泳時,潛入水中也能聽到聲音,說明液體也能傳聲。

  (3)隨堂實驗:把耳朵貼近桌面,用手敲桌板,可聽見清晰的敲擊聲,說明固體也能傳聲。小結:聲音能靠任何氣體、液體、固體物體作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稱為介質。而真空不能傳聲。

  三.聲音的傳播速度學生對比表中的一些聲速并找出空氣中15攝氏度的聲速。聲音在固體、液體中比在空氣中傳播得快。觀察音叉振動觀察橡皮筋振動感覺喉頭振動歸納觀察左邊乒乓球思考回想實驗查表,并比較

  教學過程 設計

  四.回聲

  (1)回聲:回聲是聲音在傳播中遇到障礙物反射回來的現象。講述為什么有時候能聽到回聲,有時又不能。原聲與回聲要隔0.1s以上我們才能聽見回聲。請同學們算一算我們要聽見回聲,離障礙物體至少要多遠。(17米)

  (2)利用回聲測距離 例題:某同學站在山崖前向山崖喊了一聲,經過1.5秒后聽見回聲,求此同學離山崖多遠?已知:v=340m/s ; t=1.5s求:S解:s=vt1=340m/s×1/2×1.5s=255m答:略

  五.小結 計算練習學生解題

  三.思考與作業  P43-3

  四 板書

  第四章 聲現象

  第一節 聲音的發生和傳播

  一.發生

  1. 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2. 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二.聲音傳播

  1. 聲音靠介質(任何氣體、液體和固體)傳播。

  2. 聲速(15℃)340m/s

  3. 聲速由大到小排列:固體、液體、氣體。

  三.回聲

  1.回聲是聲音在傳播中遇到障礙物反射回來的現象。(聽到回聲條件:0.1s以上,17米)

  2.利用回聲測距離:s=1/2s總=1/2vt。

聲現象 篇2

  教學目標 

  1. 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生的。

  2. 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知道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3.知道回聲現象和回聲測距離。

  重點 聲音發生和傳播

  難點 回聲測距離

  教具 演示

  音叉,乒乓球

  學生 橡皮筋

  一 引入新課 我們有兩只耳朵,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聽老師講課,可以獲得各種知識,聽電臺廣播可以知道天下大事,聲音是我們了解周圍事物的重要渠道,那么,聲音是怎樣發生的?它是怎么傳到我們耳朵?

  二 教學過程 設計

  一.聲音的發生

  (1)演示課本圖3-1, 引導學生觀察音叉發生時叉股在振動。

  (2)隨堂學生實驗:做課本圖3-1撥動張緊的橡皮筋。

  (3)隨堂學生實驗:做課本圖3-1用手指摸著頸前喉頭部分,同時發聲。 小結:歸納以上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聲音的發生是由于物體的振動”。 指出鳥、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蟲發聲也是由于振動。

  二.聲音的傳播

  (1)課本圖3-2實驗 問:右邊音叉的振動通過什么傳給了左邊的音叉?-(空氣)

  (2)游泳時,潛入水中也能聽到聲音,說明液體也能傳聲。

  (3)隨堂實驗:把耳朵貼近桌面,用手敲桌板,可聽見清晰的敲擊聲,說明固體也能傳聲。小結:聲音能靠任何氣體、液體、固體物體作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稱為介質。而真空不能傳聲。

  三.聲音的傳播速度學生對比表中的一些聲速并找出空氣中15攝氏度的聲速。聲音在固體、液體中比在空氣中傳播得快。觀察音叉振動觀察橡皮筋振動感覺喉頭振動歸納觀察左邊乒乓球思考回想實驗查表,并比較

  教學過程 設計

  四.回聲

  (1)回聲:回聲是聲音在傳播中遇到障礙物反射回來的現象。講述為什么有時候能聽到回聲,有時又不能。原聲與回聲要隔0.1s以上我們才能聽見回聲。請同學們算一算我們要聽見回聲,離障礙物體至少要多遠。(17米)

  (2)利用回聲測距離 例題:某同學站在山崖前向山崖喊了一聲,經過1.5秒后聽見回聲,求此同學離山崖多遠?已知:v=340m/s ; t=1.5s求:S解:s=vt1=340m/s×1/2×1.5s=255m答:略

  五.小結 計算練習學生解題

  三.思考與作業  P43-3

  四 板書

  第四章 聲現象

  第一節 聲音的發生和傳播

  一.發生

  1. 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2. 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二.聲音傳播

  1. 聲音靠介質(任何氣體、液體和固體)傳播。

  2. 聲速(15℃)340m/s

  3. 聲速由大到小排列:固體、液體、氣體。

  三.回聲

  1.回聲是聲音在傳播中遇到障礙物反射回來的現象。(聽到回聲條件:0.1s以上,17米)

  2.利用回聲測距離:s=1/2s總=1/2vt。

聲現象 篇3

  第一章

  1 . 聲音的發生:由物體的振動而產生。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2.聲音的傳播:聲音靠介質傳播。真空不能傳聲。通常我們聽到的聲音是靠空氣傳來的。

  3.聲速: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40米/秒。聲音在固體傳播比液體快,而在液體傳播又比空氣體快。

  4.利用回聲可測距離:s=1/2vt

  5.樂音的三個特征:音調、響度、音色。(1)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它與發聲體的頻率有關系。(2)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跟發聲體的振幅、聲源與聽者的距離有關系。

  6.減弱噪聲的途徑:(1)在聲源處減弱;(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3)在人耳處減弱。

  7.可聽聲:頻率在20hz~XX0hz之間的聲波:超聲波:頻率高于XX0hz的聲波;次聲波:頻率低于20hz的聲波。

  8. 超聲波特點: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聲能較集中。具體應用有:聲吶、b超、超聲波速度測定器、超聲波清洗器、超聲波焊接器等。

  9.次聲波的特點:可以傳播很遠,很容易繞過障礙物,而且無孔不入。一定強度的次聲波對人體會造成危害,甚至毀壞機械建筑等。它主要產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發、海嘯地震等,另外人類制造的火箭發射、飛機飛行、火車汽車的奔馳、核爆炸等也能產生次聲波。

聲現象 篇4

  第一章  聲現象

  第一節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1. 聲源:振動的發聲物體。

  2. 聲音的產生:聲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一切正在發生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鞭炮爆炸、氣球爆炸、雷聲、笛子聲等聲音是由空氣振動產生的。

  3. 聲音的傳播:聲以波的形式傳播著。

  聲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多數情況下,聲音的傳播速度v氣<v液<v固。

  4. 聲速:聲傳播的快慢用聲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聲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

  影響聲速的因素:介質的種類、介質的溫度。

  15℃時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

  第二節  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1. 聽覺的傳播途徑:發聲體振動→(通過空氣等介質傳播)→鼓膜振動→(通過聽小骨等組織傳播)→聽覺神經傳遞信號→大腦產生聽覺。

  2. 骨傳導的傳播途徑:發聲體振動→(頭骨、頜骨)→鼓膜振動→(聽覺神經)→大腦

  骨傳導的原理:固體可以傳聲。

  演員進行《千手觀音》的排練、貝多芬聽鋼琴聲、使用助聽器聽聲音都利用了骨傳導。

  3. 耳聾包括傳導性耳聾和神經性耳聾。傳導性耳聾者可以利用助聽器聽聲音,而神經性耳聾者很難再聽到聲音。

  4. 雙耳效應:聲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

  人們通過雙耳效應,可以較為準確地判斷聲音傳來的方位;但聲源在我們正前方、正上方、正后方時我們并不能準確判斷,因為聲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幾乎相同,雙耳效應不明顯。

  雙耳效應的應用:立體聲。

  第三節  聲音的特性

  1. 聲音的三個特性:音調、響度、音色。

  2. 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

   頻率:物體在1s內振動的次數叫頻率。頻率的符號為f,單位為hz。

  1hz的物理意義:物體在1s內振動1次。

   決定音調高低的因素:頻率。物體的振動頻率越高,發出的音調越高。

   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頻率范圍從20hz到XX0hz。

   超聲波是高于XX0hz的聲音;次聲波是低于20hz的聲音。這兩種聲人都聽不到。

  蝙蝠、海豚能發出超聲波。海豚、貓、狗能聽到超聲波,狗還能聽到次聲波。

   演示實驗:探究影響音調高低的因素。

  【設計實驗】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出的聲音,同時注意鋼尺振動的快慢。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再次撥動。比較兩種情況下鋼尺振動的快慢和發聲的音調。

  【現象】在使用同種材料的情況下,伸出桌邊越短,音調越高;伸出桌面越長,音調越高。

  【結論】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著音調的高低。物體振動頻率越高,發出的音調越高。

  【注意】① 使鋼尺兩次的振動幅度大致相同。

  ② 不要聽桌面被拍打的聲音。實驗的研究對象是鋼尺,聽桌面聲音是錯誤的。

   樂器調弦,改變的是音調。分辨碗的好壞時(敲擊),主要分辨音調,其次分辨音色。

   見書上圖1.3-8的水瓶琴,

  對瓶口吹氣時,聲音是由瓶內的空氣柱振動產生的。空氣柱越長(水越少),音調越低。

  敲擊瓶體時,聲音是由瓶體振動產生的。空氣柱越短(水越多),音調越低。

  3. 響度:聲音的強弱叫響度。

   振幅: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

   決定響度大小的因素:振幅、距離發聲體遠近。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 探究實驗:探究影響響度的因素。

  【設計實驗】如書上圖1.3-4所示,將系在細繩上的乒乓球輕觸正在發聲的音叉,觀察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使音叉發出不同響度的聲音,重做上面的實驗。

  【現象】用不同的力敲擊,兵乓球被彈起的高度不同。用力越大,乒乓球被彈起的高度越大。

  【結論】發聲體的振幅決定響度的大小,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注意】乒乓球的作用:把音叉微小的振動放大。

  4. 音色:反應聲音的品質。

   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音色來辨別不同的聲音。

   音色決定于發聲體本身。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也不同。

   聲音的波形可以在示波器上展現出來。

   音調和響度相同、音色不同的聲音,它們的波形在大體上沒有區別,而在小的振動處有區別。

  第四節  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1. 從物理學的角度講,噪聲是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講,噪聲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

  2. 人們以分貝(db)為單位來表示聲音強弱的等級。

  3. 0 db是人剛能聽到的最微弱的聲音(不是沒有聲音);

  30~40 db是較為理想的安靜環境;

  70 db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

  長期生活在90 db以上的噪聲環境中,聽力會受到嚴重影響并產生神經衰弱、頭疼、高血壓等疾病;

  如果突然暴露在高達150 db的噪聲環境中,鼓膜會破裂出血,雙耳完全失去聽力。

  4. 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 90 db;

  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 db;

  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50 db。

  5. 控制噪聲的辦法:防止噪聲產生、阻斷噪聲的傳播、防止噪聲進入耳朵。

   防止噪聲產生——城市內禁鳴喇叭、摩托車安裝消聲器

   阻斷噪聲的傳播——馬路兩側的隔聲板、植樹造林、夾層為真空的雙層玻璃

   防止噪聲進入耳朵——耳罩

  6. 當今社會的四大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

  第五節  聲的利用

  1. 聲能傳遞信息的重要應用:

   回聲定位:蝙蝠發出超聲波,確定目標的位置和距離;聲吶(探知海洋深度,繪出水下數千米處的地形圖)

   “b超”

   根據超聲波的反射情況,可以檢測鋼管等物體內部是否有裂縫。

   超聲波探測儀

  2. 聲能傳遞能量的重要應用:超聲波清洗鐘表等精密機械、超聲波治療人體結石等。

  3. 回聲:聲音的反射現象。

   計算公式:s=vt/2(由速度公式推導出來)

   應用:回聲定位、圜丘等。

   回聲和原聲至少相差0.1 s(在15℃空氣中的距離為17 m)以上才能感覺有回聲。如果原聲和回聲間隔不到0.1 s,回聲和原聲混在一起,可加強原聲。

   雪地感覺較寧靜(電影院的墻壁使用較粗糙的材料)的原因:蓬松多孔的結構能吸收聲音,聲音經過多次反射,能量減小。

聲現象 篇5

  §1.1《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3.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15oc時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一般來說,固體中聲速最快,氣體中聲速最慢。

  4.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傳播.

  §1.2《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一.人感知聲音的兩種方式:

  1.空氣傳導:外界聲音——鼓膜振動——聽小骨及其它組織——聽覺神經—大腦

  2.骨傳導: 外界聲音————————頭骨、頜骨—————聽覺神經—大腦

  二.雙耳應、立體聲

  1.雙耳效應:通過雙耳可以感知聲音是從哪個位置傳過來。

  2.立體聲:用兩個(或兩個以上)音箱放音,我們感覺到聲音好象是從某個位置傳來。

  §1.3《聲音的特性》

  聲音三個特性:音調、響度、音色

  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由頻率決定,頻率越高音調越高。(指尖聲與沉聲)

  響度:聲音的強弱叫響度,由振幅決定,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指大聲與小聲)

  音色:不同物體發聲特征不同,是因為音色不同。(指不同物體發聲)

  頻率:每秒鐘振動的次數叫頻率。單位:赫茲(hz)

  人的聽覺范圍:20hz-20000hz

  超聲波:大于20000hz

  次聲波:小于20hz

  §1.4《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聲可從兩方面定義:

  1.從物理學角度定義:噪聲是指物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叫噪聲.

  2.從環境保護角度定義: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叫噪聲.

  二、噪聲等級單位:分貝(db)

  0db是人剛能聽到的最微弱的聲音,

  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90db;

  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db;

  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50db。

  三、控制噪聲的三種途徑:

  1.在聲源處減弱

  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

  3.在人耳處減弱

  §1.5《聲的利用》

  一、聲傳遞信息

  1.回聲定位.(如:蝙蝠靠超聲波探測 )

  2.利用聲吶探測海深和探測魚群.

  3.利用超聲波檢查人體疾病.(如:b超)

  應用實例:超聲波探傷 超聲波探測海深 超聲波探測魚群 b超

  二、聲波傳遞能量

  1.超聲波清洗機.

  2.超聲波除去人體內結石.

  應用實例:超聲波清洗機 超聲波加濕器 超聲波除結石

聲現象 篇6

  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用手按住發音的音叉,發音也停止,該現象說明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振動的物體叫聲源。人說話,唱歌靠聲帶的振動發聲,婉轉的鳥鳴靠鳴膜的振動發聲,清脆的蟋蟀叫聲靠翅膀摩擦的振動發聲,其振動頻率一定在20-XX0次/秒之間。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在空氣中,聲音以看不見的聲波來傳播,聲波到達人耳,引起鼓膜振動,人就聽到聲音。氣體、液體、固體都能發聲,空氣能傳播聲音。

  3、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簡稱聲速。一般情況下,v固>v液>v氣 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0m/s。

  4、回聲是由于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而形成的。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聲跟原聲區分開來,此時障礙物到聽者的距離至少為17m。利用:利用回聲可以測定海底深度、冰山距離、敵方潛水艇的遠近測量中要先知道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測量方法是:測出發出聲音到受到反射回來的聲音訊號的時間t,查出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v,則發聲點距物體s=vt/2。

  二、聲音的特性

  1、樂音是物體做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2、音調:人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用硬紙片在梳子齒上快劃和慢劃時可以發現:劃的快音調高,用同樣大的力撥動粗細不同的橡皮筋時可以發現:橡皮筋振動快發聲音調高。綜合兩個實驗現象你得到的共同結論是:音調跟發聲體振動頻率有關系,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物體在1s振動的次數叫頻率,物體振動越快 頻率越高。頻率單位次/秒又記作hz 。

  3、響度:人耳感受到的聲音的大小。響度跟發生體的振幅和距發聲距離的遠近有關。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增大響度的主要方法是:減小聲音的發散。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2)聲音的大小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

  4、音色:由物體本身決定。人們根據音色能夠辨別樂器或區分人。

  5、區分樂音三要素:聞聲知人——依據不同人的音色來判定;高聲大叫——指響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調。

  三、聲的利用

  可以利用聲來傳播信息和傳遞能量。

  四、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1、當代社會的四大污染:噪聲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

  2、物理學角度看,噪聲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的雜亂無章的振動發出的聲音;環境保護的角度噪聲是指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

  3、人們用分貝(db)來劃分聲音等級;聽覺下限0db;為保護聽力應控制噪聲不超過90db;為保證工作學習,應控制噪聲不超過70db;為保證休息和睡眠應控制噪聲不超過50db。

  4、減弱噪聲的方法: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聲現象 篇7

  一、聲音的發生與傳播現象:

  1、課本p13圖1.1-1的現象說明: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用手按住發音的音叉,發音也停止,該現象說明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振動的物體叫聲源。

  練習:①人說話,唱歌靠聲帶的振動發聲,婉轉的鳥鳴靠鳴膜的振動發聲,清脆的蟋蟀叫聲靠翅膀摩擦的振動發聲,其振動頻率一定在20-XX0次/秒之間。

  ②《黃河大合唱》歌詞中的“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這里的“吼”、“叫”“咆哮”的聲源分別是空氣、馬、黃河水。

  ③敲打桌子,聽到聲音,卻看不見桌子的振動,你能想出什么辦法來證明桌子的振動?可在桌上撒些碎紙屑,這些紙屑在敲打桌子時會跳動。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在空氣中,聲音以看不見的聲波來傳播,聲波到達人耳,引起鼓膜振動,人就聽到聲音。

  練習:①p14圖1.1-4所示的實驗可得結論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沒有空氣,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們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無線電話交談,因為無線電波在真空中也能傳播,無線電波的傳播速度是3×108 m/s。

  ②“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說明:氣體、液體、固體都能發聲,空氣能傳播聲音。

  3、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簡稱聲速。一般情況下,v固>v液>v氣 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0m/s。

  練習:☆有一段鋼管里面盛有水,長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聽到3次聲音。傳播時間從短到長依次是:表示固體、液體、氣體的速度

  ☆運動會上進行百米賽跑時,終點裁判員應看到槍發煙時記時。若聽到槍聲再記時,則記錄時間比實際跑步時間要 晚 (早、晚)0.29s (當時空氣15℃)。

  ☆下列實驗和實例,能說明聲音的產生或傳播條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時可觀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動。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機,當有來電時,只見指示燈閃爍,聽不見鈴聲;③拿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較兩次不同;④鑼發聲時,用手按住鑼鑼聲就停止。

  4、回聲是由于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而形成的。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聲跟原聲區分開來,此時障礙物到聽者的距離至少為17m。在屋子里談話比在曠野里聽起來響亮,原因是屋子空間比較小造成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不足0.1s 最終回聲和原聲混合在一起使原聲加強。

  利用:利用回聲可以測定海底深度、冰山距離、敵方潛水艇的遠近測量中要先知道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測量方法是:測出發出聲音到受到反射回來的聲音訊號的時間t,查出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v,則發聲點距物體s=vt/2。

  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1、聲音在耳朵里的傳播途徑: 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

  2、耳聾:分為神經性耳聾和傳導性耳聾.

  3、骨傳導:聲音的傳導不僅僅可以用耳朵,還可以經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一些失去聽力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聽到聲音。

  4、雙耳效應:人有兩只耳朵,而不是一只。聲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

  三、樂音及三個特征

  1、樂音是物體做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2、音調:人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用硬紙片在梳子齒上快劃和慢劃時可以發現:劃的快音調高,用同樣大的力撥動粗細不同的橡皮筋時可以發現:橡皮筋振動快發聲音

  調高。綜合兩個實驗現象你得到的共同結論是:音調跟發聲體振動頻率有關系,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物體在1s振動的次數叫頻率,物體振動越快 頻率越高。頻率單位次/秒又記作hz 。

  練習:解釋蜜蜂飛行能憑聽覺發現,為什么蝴蝶飛行聽不見?蜜蜂翅膀振動發聲頻率在人耳聽覺范圍內,蝴蝶振動頻率不在聽覺范圍內。

  3、響度:人耳感受到的聲音的大小。響度跟發生體的振幅和距發聲距離的遠近有關。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增大響度的主要方法是:減小聲音的發散。

  一、聲音的發生與傳播現象:

  1、課本p13圖1.1-1的現象說明: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用手按住發音的音叉,發音也停止,該現象說明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振動的物體叫聲源。

  練習:①人說話,唱歌靠聲帶的振動發聲,婉轉的鳥鳴靠鳴膜的振動發聲,清脆的蟋蟀叫聲靠翅膀摩擦的振動發聲,其振動頻率一定在20-XX0次/秒之間。

  ②《黃河大合唱》歌詞中的“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這里的“吼”、“叫”“咆哮”的聲源分別是空氣、馬、黃河水。

  ③敲打桌子,聽到聲音,卻看不見桌子的振動,你能想出什么辦法來證明桌子的振動?可在桌上撒些碎紙屑,這些紙屑在敲打桌子時會跳動。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在空氣中,聲音以看不見的聲波來傳播,聲波到達人耳,引起鼓膜振動,人就聽到聲音。

  練習:①p14圖1.1-4所示的實驗可得結論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沒有空氣,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們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無線電話交談,因為無線電波在真空中也能傳播,無線電波的傳播速度是3×108 m/s。

  ②“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說明:氣體、液體、固體都能發聲,空氣能傳播聲音。

  3、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簡稱聲速。一般情況下,v固>v液>v氣 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0m/s。

  練習:☆有一段鋼管里面盛有水,長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聽到3次聲音。傳播時間從短到長依次是:表示固體、液體、氣體的速度

  ☆運動會上進行百米賽跑時,終點裁判員應看到槍發煙時記時。若聽到槍聲再記時,則記錄時間比實際跑步時間要 晚 (早、晚)0.29s (當時空氣15℃)。

  ☆下列實驗和實例,能說明聲音的產生或傳播條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時可觀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動。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機,當有來電時,只見指示燈閃爍,聽不見鈴聲;③拿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較兩次不同;④鑼發聲時,用手按住鑼鑼聲就停止。

  4、回聲是由于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而形成的。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聲跟原聲區分開來,此時障礙物到聽者的距離至少為17m。在屋子里談話比在曠野里聽起來響亮,原因是屋子空間比較小造成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不足0.1s 最終回聲和原聲混合在一起使原聲加強。

  利用:利用回聲可以測定海底深度、冰山距離、敵方潛水艇的遠近測量中要先知道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測量方法是:測出發出聲音到受到反射回來的聲音訊號的時間t,查出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v,則發聲點距物體s=vt/2。

  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1、聲音在耳朵里的傳播途徑: 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

  2、耳聾:分為神經性耳聾和傳導性耳聾.

  3、骨傳導:聲音的傳導不僅僅可以用耳朵,還可以經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一些失去聽力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聽到聲音。

  4、雙耳效應:人有兩只耳朵,而不是一只。聲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

  三、樂音及三個特征

  1、樂音是物體做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2、音調:人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用硬紙片在梳子齒上快劃和慢劃時可以發現:劃的快音調高,用同樣大的力撥動粗細不同的橡皮筋時可以發現:橡皮筋振動快發聲音

  調高。綜合兩個實驗現象你得到的共同結論是:音調跟發聲體振動頻率有關系,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物體在1s振動的次數叫頻率,物體振動越快 頻率越高。頻率單位次/秒又記作hz 。

  練習:解釋蜜蜂飛行能憑聽覺發現,為什么蝴蝶飛行聽不見?蜜蜂翅膀振動發聲頻率在人耳聽覺范圍內,蝴蝶振動頻率不在聽覺范圍內。

  3、響度:人耳感受到的聲音的大小。響度跟發生體的振幅和距發聲距離的遠近有關。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增大響度的主要方法是:減小聲音的發散。

聲現象 篇8

  第一部分 聲現象及物態變化

  (一) 聲現象

  1. 聲音的發生: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就停止。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動都會發出聲音。

  2. 聲音的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1)聲音要靠一切氣體,液體、固體作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稱為介質。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即使面對面交談,也需要靠無線電,那就是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

  (2)聲間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

  3. 回聲: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人再次聽到的聲音叫回聲

  (1) 區別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的耳朵比原聲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時,則反射回來的聲間只能使原聲加強。

  (3) 利用回聲可測海深或發聲體距障礙物有多運

  4. 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它是由發聲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5. 響度: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跟發聲體振動的振幅大小有關,還跟聲源到人耳的距離遠近有關

  6. 音色:不同發聲體所發出的聲音的品質叫音色

  7. 噪聲及來源

  從物理角度看,噪聲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地雜亂無章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保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都屬于噪聲。

  8. 聲音等級的劃分

  人們用分貝來劃分聲音的等級,30db—40db是較理想的安靜環境,超過50db就會影響睡眠,70db以上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聲環境中,會影響聽力。

  9. 噪聲減弱的途徑:可以在聲源處、傳播過程中和人耳處減弱

  (二)物態變化

  1 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

  2攝氏溫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度,把1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度。

  3溫度計

  (1) 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2) 構造:玻璃殼、毛細管、玻璃泡、刻度及液體

  (3) 使用:使用溫度計以前,要注意觀察量程和認清分度值

  4.使用溫度計做到以下三點

  ① 溫度計與待測物體充分接觸

  ② 待示數穩定后再讀數

  ③ 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面上表面相平,溫度計仍與待測物體緊密接觸

  5.體溫計,實驗溫度計,寒暑表的主要區別

  構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體溫計 玻璃泡上方有縮口 35—42℃ 0.1℃ ① 離開人體讀數

  ② 用前需甩

  實驗溫度計 無 —20—100℃ 1℃ 不能離開被測物讀數,也不能甩

  寒暑表 無 —30 —50℃ 1℃ 同上

  6.熔化和凝固

  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熔化要吸熱

  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凝固要放熱

  7.熔點和凝固點

  (1) 固體分晶體和非晶體兩類

  (2) 熔點: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叫熔點

  (3) 凝固點:晶體者有一定的凝固溫度,叫凝固點

  同一種物質的凝固點跟它的熔點相同

  8.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汽化有兩種不同的方式:蒸發和沸騰,這兩種方式都要吸熱

  9.蒸發現象

  (1) 定義:蒸發是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并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

  (2) 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溫度高低,液體表面積大小,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

  10. 沸騰現象

  (1) 定義:沸騰是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2) 液體沸騰的條件:①溫度達到沸點②繼續吸收熱量

  11. 升華和凝華現象

  (1) 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

  (2) 日常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冰凍的濕衣服變干,冬天看到霜)

  12. 升華吸熱,凝華放熱

聲現象 篇9

  第二章《聲現象》復習提綱

  班級_____  姓名_________   學號_____一、基礎知識1.聲是由物體的______________產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聲源。2.聲的傳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_。3.固、液、氣都_________傳聲,真空____________傳聲。(選填“能”或“不能”)4.聲以__________的形式傳播著,我們把它叫做_______________。5.聲傳播的快慢用__________描述,它的大小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聲速的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____有關,還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關。7.15℃時空氣中的聲速是_________________,它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固體傳聲________,液體傳聲_________,氣體傳聲___________。(選填“快”、“慢”、“最慢”)9.人們感知聲音的基本過程: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__________,這種___________經過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_____________,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__________,這樣人們就聽到了聲音。10.在聲音傳給大腦的整個過程中,任何部分發生障礙,人都會______聽覺,即為_________。11.聲音通過________、_______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的方式叫____________。12.物體振動的快慢用__________(符號為______)來描述,物體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叫_________,單位為________,簡稱______,符號為________。13.頻率決定聲音的________;物體振動得快,頻率_____,發出的音調就______,物體振動得慢,頻率_____,發出的音調就______。14.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頻率范圍從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超聲波。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次聲波。17.物體振動的幅度用____________來描述;物理學中,聲音的強弱或大小叫做_________;物體的振幅越大,產生聲音的響度_________。18.不同發聲體的_________、_______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又叫音品)也就_____________。19.從物理學角度看,噪聲來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環境保護角度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屬于噪聲。20.人們以__________(符號為_____________)為單位來表示聲音強弱的等級。21.控制噪聲的措施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處減弱、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處減弱、在_____________________處減弱三種。22.聲波是一種_________:它能夠傳遞__________,例如:中醫聽診、“b超”、根據___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聲吶,利用它可以探知海洋的________________,獲得魚群的信息等; 它還能夠傳遞_______________等,例如:利用_________________清洗精密機器零件、超聲波碎石等。23.回聲和原聲至少相差______________以上才能感覺有回聲。二、典型例題【例1】  在音樂會上,一男中音獨唱,同時有女高音輕聲為其伴唱,從樂音特征分析,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男中音響度大、音調高,女高音響度小、音調低b.男中音響度小、音調高,女高音響度大、音調低c.男中音響度大、音調低,女高音響度小、音調高d.男中音響度小、音調低,女高音響度小、音調高【例2】  給你一把塑料米尺,利用它可做哪些聲學實驗,對每種實驗說出實驗方法過程、說明的物理問題及現象

  主要實驗過程

  研究或說明的物理問題

  現象

  方案一

  伸出桌面用手撥動發聲

  發聲的物體在振動

  物體振動發聲

  方案二

  使尺伸出面不同長度,用相同力撥動

  音調與振動快慢關系

  伸出越長,振動快音調低

  方案三

  使尺伸出桌面長度一定,用不同力撥尺

  響度與振幅關系

  振幅越大,聲音越大【例3】為什么在屋子里談話比在曠野里聽起來響亮?

  【例4】  人憑聽覺能發現飛行的蜜蜂而不能發現飛行的蝴蝶原因何在? 【例5】  先對音叉輕敲,然后重敲,下列敘述中哪些是實驗表明的結果?

  【例6】在XX年10月的三峽旅游節上,宜昌市舉行了煙花專場表演會,小麗和媽媽一同來到濱江公園觀看,看著五彩繽紛的煙花在天空中不斷的綻放。小麗心中非常高興,同時她注意到一個現象,從看到一個煙花的圖案,到聽到爆炸的聲音用了將近3秒,你能用所學知識解釋這一現象嗎?你能算出煙花燃放地點與小麗觀看的地點相距多遠?

  【例7】 如果要用聲納系統探測海洋的深度,除了需要知道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1500m/s)還必須知道什么量。請根據你的需要假設一個數據算出海洋的深度。

聲現象 篇10

  第二章 聲現象知識匯編

  第一節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一、聲音的產生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一切正在發生的物體都在振動。

  2、將物體發聲振動的規律記錄下來就可保存物體所發出的聲音。

  3、產生聲音的物體稱為發聲體,也叫聲源。發聲體可以是固體、液體,也可以是氣體。

  二、聲音的傳播

  1、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在物質中傳播的,所以也把聲音叫做聲波。

  2、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物理學中把這樣的物質叫做介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是傳播聲音的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三、聲速及回聲

  1、聲速是描述聲音傳播快慢的物理量。

  2、聲速的大小等于聲音在單位時間內傳播的距離。公式為v=s/t。

  3、回聲是聲音在傳播的過程中,遇障礙物,反射回來的聲音。回聲與原聲時間間隔大于0.1秒時,人們才能把他們區分開。

  四、影響聲速的因素

  1、聲速的大小跟介質的種類有關。一般是在固體中最快,在液體中次之,在氣體中最慢。

  2、聲速的大小跟介質的溫度有關。一般是在同種介質中,溫度越高傳播越快。

  五、人耳聽到聲音的過程

  1、人感知聲音的基本過程: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的振動,這種振動產生的信號經過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再把信號傳給大腦,這樣人就聽到聲音了。

  2、人耳能聽到聲音的基本條件:一是聲音的傳遞組織(如鼓膜、聽小骨)正常;二是聽覺神經正常。

  3、耳聾的兩種類型:一種是由于聲音的傳遞組織出現障礙造成的耳聾稱為傳導性耳聾;另一種是由于聽覺神經出現障礙造成的耳聾稱為神經性耳聾。

  六、骨傳導

  1、聲音通過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的傳聲方式叫做骨傳導。

  2、骨傳導的實質是聲音能在固體中傳播。

  第二節  聲音的特性

  一、音調

  1、音調指聲音的高低。音調的高低取決于物體振動的快慢(即振動頻率),振動越快(即頻率越高)音調就越高;

  2、頻率是指物體每秒內振動的次數,單位是赫茲,簡稱赫,符號hz。

  3、人的聽覺頻率范圍大約是20—XX0hz。

  高于XX0hz(人類聽覺上限)的聲叫超聲波。

  低于20hz(人類聽覺下限)的聲叫次聲波。

  通常人們將人類能聽到的聲叫做聲音,將聲音、超聲波、次聲波統稱為聲。

  二、響度

  1、響度指聲音的強弱,即大小。

  2、物體振動的幅度叫做振幅。物體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離發聲體越遠,響度越小。

  三、音色

  1、音色反映聲音的品質和特色。音色又叫音品。

  2、音色是由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決定的。

  3、不同的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四、樂音

  1、悠揚、悅耳,聽到時感覺非常舒服的聲音叫樂音。

  2、樂音是物體有規律的振動發出來的,波形是有規則的。

  五、樂器

  1、為了欣賞音樂,人們制造了各種能產生樂音的器具,稱為樂器。

  2、樂器可以分為三種主要的類型:打擊樂器、弦樂器你、管樂器。

  3、所有的樂器的物理原理都一樣,都是通過振動發聲的。

  六、常見的樂器

  1、打擊樂器:像鼓、鑼等受到打擊發生振動而產生聲音的樂器叫打擊樂器。以鼓為例,鼓皮繃得越緊,振動得越快,音調就越高。擊鼓的力量越大,鼓皮振動的幅度就越大,聲音的響度就越大。

  2、弦樂器:像二胡、小提琴、鋼琴和吉他等通過弦的振動而發聲的樂器叫弦樂器。長而粗的弦發聲的音調低,短而細的弦發聲的音調高。繃得越緊的弦發聲的音調越高。弦的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3、管樂器:像長笛、簫等樂器屬于管樂器。管樂器中有一段空氣柱,吹奏時空氣柱振動發聲。抬起不同的手指,就會改變空氣柱的長度,從而改變音調。空氣柱越長產生的音調越低。

  第三節  聲的利用

  一、聲與信息

  1、聲音可以傳遞信息。例如,大象利用次聲波進行交流等。

  2、利用回聲可以定位。例如,蝙蝠利用超聲波的回波確定目標的位置。

  3、利用回聲可以定位成像。例如,利用b超診斷人體病情,探視胎兒的生長發育情況等。

  二、聲與能力

  1、聲波可以傳遞能量。例如,發聲的揚聲器旁的燭焰搖曳。

  2、用超聲波清洗物品。例如,利用超聲波清洗精密器件、清洗牙齒等。

  3、用超聲波除塵。例如,在冒黑煙的煙筒里放一個超聲波除塵器除塵。

  4、用超聲波動手術。例如,醫生用超聲波除去人體內的結石,治療癌癥等。

  第四節  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聲及其來源

  1、從物理學的角度講,噪聲是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2、從環保角度講,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屬于噪聲。

  3、噪聲主要來源于人類自身和人類發明的各種機器。

  二、噪聲強弱的等級和噪聲的危害

  1、人們以分貝(db)為單位來表示聲音強弱的等級。0db是人剛能聽到的最微弱的聲音——聽覺下限。

  2、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90db;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db;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50db。

  3、如果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聲環境中,鼓膜會破裂出血,雙耳完全失去聽力。

  三、控制噪聲

  1、在聲源處減弱。例如,可以更換或改造噪聲大的機器或部件,在噪聲源的周圍加吸聲、隔聲的罩子等。

  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例如,使有噪聲源的廠房門窗背向居民區,植樹造林,建立隔聲屏障來反射或吸收部分傳來的噪聲等。

  3、在人耳處減弱。例如,戴耳罩或用棉球塞住人耳等。

聲現象 篇11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和氣體)

  真空不能傳聲

  2、聲音在15℃空氣中的速度為340m/s

  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聽到聲音的兩種途徑:耳朵聽聲和骨傳聲

  雙耳效應:可由此判斷聲源方位

  聲音的特性

  聲音的三大特性:音調、響度、音色

  1、音調由發聲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2、響度跟發聲體振動的振幅大小有關,還跟聲源到人耳的距離遠近有關。

  3、不同發聲體所發出的聲音的品質叫音色,由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決定

  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減弱噪聲的三條途徑:可以在聲源處、傳播過程中和人耳處減弱

  凡是妨礙人們正常學習、工作、休息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是噪聲

  聲的利用

  聲音可以傳遞能量

  聲音可以傳遞信息

  利用超聲波碎結石、清洗鐘表等精密

  儀器等

  醫生查病時的“聞”,b超診病,敲

  鐵軌聽聲音等

聲現象 篇12

  學完聲現象后 ,讓學生寫學習體會, 初二二班的宋念晨同學的感想頗深.全文如下:

  《無聲的世界》

  學過聲的現象 我對聲音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領悟。櫻兒從呱呱墜地的那時起,就無時無刻不在與聲打交道。正因為有了聲,我們人類的世界變的多么美好,我們能通過聲可以相互交流、學習、關心。如果沒有聲,我們的世界將會失去一半的光彩。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在研究聲的過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科學家根據蝙蝠采用的方法-——回聲定位,發明了聲納,還發明了雷達;還能利用超聲波更準確的獲得人體內部疾病的信息;還通過“B超”得知病人體內的身體狀況;利用超聲波為孕婦作常規檢查,可以確定胎兒的發育狀況;外科醫生可以利用超聲波振動除去人體內的結石。

  看著這些高科技利用聲音的例子,誰會想到“一個小學生在家寫作業,被鄰居家的電視聲擾的無心去寫”,“班內亂糟糟的聲音使人無法集中精力學習”,“一家木俱廠在用鋸割木頭時,常會亂到正在午休的人們”┄┄  有這些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來看,聲音并不都是那么美好,而它(噪聲)成了嚴重影響我們生活的污染之一。聽人說生活在森林中的人極少得病,肯定是跟逃離了大街上人來車往的糟雜聲有著密切的關系。70分貝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生活在90分貝以上的噪聲環境中,聽力會嚴重影響并產生神經衰弱、頭疼、高血壓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150分貝的噪聲環境中,鼓膜會破裂出血,雙耳完全失去聽力。看了這段資料,我逐漸討厭起現在大街上“篤篤”的汽笛聲及一切干擾我學習和休息的聲音 。

  我曾幻想過生活在無噪聲的環境中,那該多好呀!人們可以安安穩穩的睡覺,高高興興的學習,再也不用為噪聲而煩惱了,我在無噪聲哪個環境中學習該多好呀!

  我真想造出一種機器,這種機器在兩個人說話時,不讓第三個人聽到。幻想畢竟是幻想。要想我們在無噪聲的環境中生活,那還要我們共同攜手打造。大街上,如果每人少按一下喇叭聲,大街便會安寧;教室里如果每個人少說一句話,我們的學習效率將普遍提高。控制噪聲,人人有責,愿我們在今后幾年中“無噪聲的世界”不再是幻想  

聲現象(精選12篇) 相關內容:
  • 2017中考物理《聲現象》知識點歸納

    一、聲音的發生與傳播現象:1、課本p13圖1.1-1的現象說明: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用手按住發音的音叉,發音也停止,該現象說明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振動的物體叫聲源。...

  • 功率 教案示例(精選6篇)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冊(二)教學要求(1)理解功率。知道什么是功率?知道功率的物理意義。知道計算功率的公式及功率的單位。(2)會用功率的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 機械效率 教案示例(精選4篇)

    詳細介紹:(一)教材:人教社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冊(二)教學要求(l)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2)知道什么叫機械效率,知道計算公式。知道械效率總小于1。(3)知道提高機械效率的意義和主要方法。...

  • 功的原理 教案示例(通用4篇)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冊(二)教學要求(l)常識性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2)會應用功的原理進行簡單的計算。(三)教具杠桿和支架、鉤碼、滑輪、細線、刻度尺(兩個)。...

  • 第三節力的圖示教案(精選4篇)

    (一)教學目的1.理解力的三要素。2.會畫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二)教學過程一、復習提問1.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什么?2.在物理實驗室中常用的測力計是什么?3.力作用在物體上能產生哪些效果?二、新課引入力的效果是改變物體的...

  • 第一節什么是力教案(通用4篇)

    (一)教學目的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2.知道力所產生的效果。3.知道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教具彈簧、鋼鋸條、氣球、磁鐵、磁針、大頭針、鐵塊。(三)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教師:我們在這一章中要學習一個新的物理概念──力。...

  • 用天平測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教案(精選4篇)

    第四節實驗:教學目的1.練習使用托盤天平測固體和液體的質量。2.培養學生愛護儀器的品質和認真實驗的態度。教學重點和難點托盤天平的調節和使用。教具教師用:標尺模型。...

  • 氣體的壓強跟體積的關系(精選11篇)

    濮陽市第五中學 卜德民(一)教學目的1.了解定量氣體的壓強和體積的關系。2.了解打氣筒的構造和原理。3.了解壓縮空氣的應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二)教學重點 定量。(三)教學難點 打氣筒的工作過程的敘述。...

  • 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教案(精選6篇)

    (一)教學目的l.理解合力的概念。2.掌握同一條直線上二力的合成。(二)教具鐵架臺、兩個彈簧秤、大彈簧、刻度尺。(三)教學過程一、復習提問1.什么是力?2.力產生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二、新課引入教師:我們見過的物體都受到力的作...

  • 八年級物理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日韩av | www亚洲人av.cc.com | 麻豆免费在线视频 | 成人福利av | 老鸭窝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 不卡一本 | 91视频色板 | 国产精品影 | 欧美丝袜在线观看 | 久草网av | 亚洲一区在线国产 |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露脸视频 | 领导边摸边吃奶边做爽在线观看 | 国产欧美网址 | 丰满少妇AV无码区 | 亚洲高清毛片一区二区 | 成年免费黄色网 | 亚洲综合另类欧在线美 | 91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 6一14幻女BBWXXXX在线播放 | 18久久 | 欧美黄色片在线 | 99热超碰在线 | 国产精选自拍 | 天海翼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 黄色影院免费 |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aV不卡 | 一区二区在线欧美日韩中文 | 青青草成人在线 | 韩国18禁男男黄网站 | 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 | 涩涩网站视频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野外 | 国产视热频国只有精品 | 成人av影院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2019 | 中文字幕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久久丫 | 黑人无套内谢中国少妇杂交 | 美国一级黄色毛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