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功》(精選13篇)
《電功》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及其單位.
2.知道電能表是測量的儀表.
3.會用公式計算.
能力目標
1.了解從能量分析入手去認識物理規律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
2.了解電能測量的儀表和方法.
情感目標
充分認識1度電的功能,養成節約電能的習慣.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是從能量轉化角度出發,首先介紹了電能可以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使學生形成對電能概念的初步印象.然后指出電能轉化其他形式的能的過程,就是電流做功的過程.電流所做的功叫做.電流做功的多少與什么因素有關是通過實驗完成的,但分析實驗的過程要用到力學中功的概念,應做好鋪墊.
教法建議
“電能”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這一概念的建立不是一句話可以表述的.應當用學生已有的機械能、內能、化學能、光能的概念,在回顧這些知識的基礎上引出電能.由電能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應用的廣泛性縮小建立概念的困難.運用書上的圖幫助學生認識電能可以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初中的概念是從能的轉化角度講的,要求學生知道:電流做功的過程,實際就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的過程;電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關于的計算應做好實驗幫助學生理解的公式.
教學設計方案
一.電流可以做功
水流可以推動水輪機轉動做功,電流通過電動機可以使電動機轉動起來而做功.
實驗:在下圖中,當開關閉合后,電流通過小電動機,能把砝碼提升起來,砝碼被提升的越高,表示電流做的功越多.
保持相同的通電時間,用變阻器改變小電動機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兩次提升砝碼的高度會不一樣.
電流通過小電動機做功過程中是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電流做功的過程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的過程.
電流做功 電流做功 電流做功 電流做功
電爐發熱 電燈發光 電扇轉動 電車開動
電流通過電爐時發熱是電能轉化為內能.
通過電燈發熱發亮是電能轉化為內能和光能.
電流通過電扇,扇葉轉動是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和內能.
電流通過電車的電動機做功過程中是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我們把電流所做的功叫做,用“W”表示.
二.
從實驗知道,在通電時間相同的情況下,電壓U越大電流I越大,砝碼被提升得高,說明電流做的功越多.
如果保持電壓和電流不變,通電的時間越長,砝碼被提升的越高,也說明電流做的功越多.
1的計算公式
研究表明:電流所做的功跟電壓、電流和通電時間成正比.
加在某一段電路兩端電壓為U,而U的單位是V,通過這段電路的電流I,而I的單位是A,通過這段電路的電流的時間為t,而t的單位是s,那么,電流過這段電路所做的功就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計算:W=UIt
這就是說:電流在某段電路上所做的功,等于這段電路兩端電壓,電路中的電流和通電時間的乘積.
2 的單位:
的單位是焦耳
在生活中通過手電筒的電流,每秒鐘做的功大約是1焦耳;
通過普通電燈泡的電流,每秒鐘做的功一般是幾十焦耳;
通過洗衣機中電動機的電流每秒鐘做功是200焦耳左右.
而電力機車行駛1分鐘電流做的功大約是3億焦耳.
中焦耳這個單位很小,用起來不方便,實際應用中常用“度”作的單位,就是平常說的用了幾度電的“度” . “度”在技術中叫做“千瓦時”,符號是“kW·h”
1度=3.6×106焦 1kW·h=3.6×106J
在工農業生產中1度電有多大的作用呢?下面圖中表示了1度電的作用.
電爐煉鋼1.6kg 生產化肥0.7kg 采掘原煤105kg
灌概麥田330m2 電車行駛0.85km 機織棉布11m
三.電能表:
下圖就是一個電能表
通常是用電能表來測定的,把電能接在電路中,電能表上的計數器就能將電流做的功記錄下來.用電一段時間,只要將前、后兩次計數器上的讀數之差算出,就可知道這段時間所用電的度數.
探究活動
【課題】調查1度電的作用;家庭浪費電情況的調查.
【組織形式】學生個人收集資料
【活動流程】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1度電的作用.
【備注】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現新問題.
《電功》 篇2
一、教學的目標
1. 知識目標:(1)知道電流可以做功、電流做功的形式及其實質。
(2)理解電功的計算公式:W=UIt
(3)知道電功的單位:焦耳、千瓦時、度。
(4)知道電能表的用途及讀數方法。
2. 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簡單的電功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 思想目標: 結合“一度電的作用”的教學,向學生滲透節能意識。
二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電功的概念、計算公式及應用。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采用控制變量法研究電功與電壓、電流和通電時間的關系是本節教學的難點
三、 教學時間
一課時
四、 教具
學生電源、開關、演示電壓表、演示電流表、電動機模型、鐵架臺、投影儀“6V 6W”、“6V 3W”的燈泡各一個、導線若干條、50克砝碼一個、細線約1米
五、教學過程 (分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 導入 新課
電功對于初中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向學生介紹可以借助于水流來類比,提出電流也可以做功。演示課本圖9-1所示的實驗,通電后物體被提起,證明電流可以做功。并向學生提出電流做功與哪些因素有關系呢?導入 新課并板書課題。
第二環節 新課教學 (新課教學分四個階段 )
第一階段 電流做功的形式及實質
在剛才演示實驗的基礎上,向學生指明電流做功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而且會伴隨著一些現象或變化等電流的效應的發生,如通電后電燈發熱發光、電風扇轉動、電飯鍋發熱、溶液會發生化學變化等,然后啟發同學們思考實際生活中還有哪些電流做功的例子,鼓勵同學們大膽思考、踴躍發言,并及時表揚以肯定同學們的正確回答,最后教師作總結發言:電流做功的過程,實質上就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量的過程,電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
第二階段 研究影響電流做功的因素
研究電流做功和哪些因素有關系時,為了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可以類比水流做功時與水壓、水流、時間的關系來說明。然后引導同學們通過實驗對電流做功進行定性研究,為了使實驗操作簡便和增加實驗的可見度,可采用“比較電流通過電燈做功”來代替課本中“電流通過電動機做功”的實驗,利用電燈發光強弱的變化來表現電流做功多少的方法,以增加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同時可以配合投影儀模擬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示數變化來增加實驗的可見度,采用“控制變量法”引導學生設計實驗、分析討論,歸納總結電功與電壓、電流和時間的關系,在實驗中注意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師生互動式的教學。具體的實驗設計可以是這樣的:先利用兩燈串聯時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電壓不同而燈的亮度不同來研究“電功與電壓”的關系;然后再利用兩燈并聯時電壓和通電時間相同,電流不同而燈的亮度不同來研究“電功與電流”的關系;對于電功與通電時間的關系學生很容易理解,只需稍加說明,不需要專門演示。最后在演示實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出電功與電壓、電流和通電時間的關系,并寫出電功的計算公式:W=U I t,對于公式W=U I t要向學生強調公式中各個量的物理意義和單位,并特別強調它們之間的對應關系:即U I t必須是對應于“同一段電路(或同一個用電器)”的電壓、電流和通電時間,它們具有“同一性”和“同時性”的特點。
第三階段 介紹電功的單位
電功的單位是焦耳(強調它與機械做功的單位焦耳相同,證明電功也是功),另外可以舉一些實例,幫助學生對焦耳這個單位形成具體的印象。如通過手電筒小燈泡的電流,一秒鐘做功約一焦耳,100瓦的白熾電燈正常工作時電流每秒鐘做功100焦耳,家用空調器工作時電流每秒鐘做功幾千焦耳,通過這些實例不僅可以使學生對焦耳這個單位形成感性的認識,還使學生體會到焦耳是個很小的單位,從而引出工農業生產和技術資料中使用的電功單位:度和千瓦時。提示學生知道電功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
第四階段 電能表的讀數
出示電能表實物,說明電能表的作用,采用投影的方法讓學生們練習電能表讀數的方法。最后,結合課本圖9-4,介紹一度電的作用,向學生滲透節能意識,對學生進行節約用電的教育。
第三環節 通過課堂練習,及時反饋教學效果,鞏固新課教學
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使學生對電功的概念形成更深刻的印象,同時也可以檢測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便及時糾正。
1.電流做功的實質是:電能轉化為其它形式的能的過程,電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 電 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
2.電爐子通電后,電流做功,這時是將 電 能轉化為 內 能。電流通過洗衣機的電動機時,電 能轉化為 機械 能。
3.電流在某段電路上做的功等于電路兩端的 電壓 與電路中的 電流 以及 通電時間 的乘積,用公式表示為W=U I t。
4.小剛同學家的電能表月初的示數是21658,月末的示數是22136,這個月小剛家用電 47.8 度。
5.一只燈泡接到6伏的電路中,通過它的電流是 0.5安,則通電5分鐘電流做了900焦耳的功?
6. 把5題中的小燈泡若接到3伏的電路中,通電5分鐘,電流做多少焦耳的功?并分析在這兩種情況下電壓、電流、電阻和電功率之比分別是多少? (分析電功時要提醒學生注意U I t的同一性和同時性。)
第四環節 .小結本節知識目標,布置作業 。
六、 板書設計
第九章 電功和電功率
第一節 電功
一 電流做功的實質:
二 研究影響電流做功的因素
三 電功的計算公式 W=U I t
四 電功的單位 焦耳 千瓦時 度
1千瓦時=1度=3.6×106焦耳
五 電能表的讀數
《電功》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及其單位.
2.知道電能表是測量的儀表.
3.會用公式計算.
能力目標
1.了解從能量分析入手去認識物理規律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
2.了解電能測量的儀表和方法.
情感目標
充分認識1度電的功能,養成節約電能的習慣.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是從能量轉化角度出發,首先介紹了電能可以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使學生形成對電能概念的初步印象.然后指出電能轉化其他形式的能的過程,就是電流做功的過程.電流所做的功叫做.電流做功的多少與什么因素有關是通過實驗完成的,但分析實驗的過程要用到力學中功的概念,應做好鋪墊.
教法建議
“電能”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這一概念的建立不是一句話可以表述的.應當用學生已有的機械能、內能、化學能、光能的概念,在回顧這些知識的基礎上引出電能.由電能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應用的廣泛性縮小建立概念的困難.運用書上的圖幫助學生認識電能可以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初中的概念是從能的轉化角度講的,要求學生知道:電流做功的過程,實際就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的過程;電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關于的計算應做好實驗幫助學生理解的公式.
教學設計方案
一.電流可以做功
水流可以推動水輪機轉動做功,電流通過電動機可以使電動機轉動起來而做功.
實驗:在下圖中,當開關閉合后,電流通過小電動機,能把砝碼提升起來,砝碼被提升的越高,表示電流做的功越多.
保持相同的通電時間,用變阻器改變小電動機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兩次提升砝碼的高度會不一樣.
電流通過小電動機做功過程中是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電流做功的過程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的過程.
電流做功 電流做功 電流做功 電流做功
電爐發熱 電燈發光 電扇轉動 電車開動
電流通過電爐時發熱是電能轉化為內能.
通過電燈發熱發亮是電能轉化為內能和光能.
電流通過電扇,扇葉轉動是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和內能.
電流通過電車的電動機做功過程中是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我們把電流所做的功叫做,用“W”表示.
二.
從實驗知道,在通電時間相同的情況下,電壓U越大電流I越大,砝碼被提升得高,說明電流做的功越多.
如果保持電壓和電流不變,通電的時間越長,砝碼被提升的越高,也說明電流做的功越多.
1的計算公式
研究表明:電流所做的功跟電壓、電流和通電時間成正比.
加在某一段電路兩端電壓為U,而U的單位是V,通過這段電路的電流I,而I的單位是A,通過這段電路的電流的時間為t,而t的單位是s,那么,電流過這段電路所做的功就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計算:W=UIt
這就是說:電流在某段電路上所做的功,等于這段電路兩端電壓,電路中的電流和通電時間的乘積.
2 的單位:
的單位是焦耳
在生活中通過手電筒的電流,每秒鐘做的功大約是1焦耳;
通過普通電燈泡的電流,每秒鐘做的功一般是幾十焦耳;
通過洗衣機中電動機的電流每秒鐘做功是200焦耳左右.
而電力機車行駛1分鐘電流做的功大約是3億焦耳.
中焦耳這個單位很小,用起來不方便,實際應用中常用“度”作的單位,就是平常說的用了幾度電的“度” . “度”在技術中叫做“千瓦時”,符號是“kW·h”
1度=3.6×106焦 1kW·h=3.6×106J
在工農業生產中1度電有多大的作用呢?下面圖中表示了1度電的作用.
電爐煉鋼1.6kg 生產化肥0.7kg 采掘原煤105kg
灌概麥田330m2 電車行駛0.85km 機織棉布11m
三.電能表:
下圖就是一個電能表
通常是用電能表來測定的,把電能接在電路中,電能表上的計數器就能將電流做的功記錄下來.用電一段時間,只要將前、后兩次計數器上的讀數之差算出,就可知道這段時間所用電的度數.
探究活動
【課題】調查1度電的作用;家庭浪費電情況的調查.
【組織形式】學生個人收集資料
【活動流程】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1度電的作用.
【備注】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現新問題.
《電功》 篇4
《電功》教案
一、教學的目標
1. 知識目標:(1)知道電流可以做功、電流做功的形式及其實質。
(2)理解電功的計算公式:w=uit
(3)知道電功的單位:焦耳、千瓦時、度。
(4)知道電能表的用途及讀數方法。
2. 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簡單的電功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 思想目標: 結合“一度電的作用”的教學,向學生滲透節能意識。
二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電功的概念、計算公式及應用。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采用控制變量法研究電功與電壓、電流和通電時間的關系是本節教學的難點
三、 教學時間
一課時
四、 教具
學生電源、開關、演示電壓表、演示電流表、電動機模型、鐵架臺、投影儀“6v 6w”、“6v 3w”的燈泡各一個、導線若干條、50克砝碼一個、細線約1米
五、教學過程(www.jcsycorp.com)(分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 導入新課
電功對于初中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向學生介紹可以借助于水流來類比,提出電流也可以做功。演示課本圖9-1所示的實驗,通電后物體被提起,證明電流可以做功。并向學生提出電流做功與哪些因素有關系呢?導入新課并板書課題。
第二環節 新課教學 (新課教學分四個階段 )
第一階段 電流做功的形式及實質
在剛才演示實驗的基礎上,向學生指明電流做功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而且會伴隨著一些現象或變化等電流的效應的發生,如通電后電燈發熱發光、電風扇轉動、電飯鍋發熱、溶液會發生化學變化等,然后啟發同學們思考實際生活中還有哪些電流做功的例子,鼓勵同學們大膽思考、踴躍發言,并及時表揚以肯定同學們的正確回答,最后教師作總結發言:電流做功的過程,實質上就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量的過程,電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
第二階段 研究影響電流做功的因素
研究電流做功和哪些因素有關系時,為了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可以類比水流做功時與水壓、水流、時間的關系來說明。然后引導同學們通過實驗對電流做功進行定性研究,為了使實驗操作簡便和增加實驗的可見度,可采用“比較電流通過電燈做功”來代替課本中“電流通過電動機做功”的實驗,利用電燈發光強弱的變化來表現電流做功多少的方法,以增加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同時可以配合投影儀模擬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示數變化來增加實驗的可見度,采用“控制變量法”引導學生設計實驗、分析討論,歸納總結電功與電壓、電流和時間的關系,在實驗中注意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師生互動式的教學。具體的實驗設計可以是這樣的:先利用兩燈串聯時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電壓不同而燈的亮度不同來研究“電功與電壓”的關系;然后再利用兩燈并聯時電壓和通電時間相同,電流不同而燈的亮度不同來研究“電功與電流”的關系;對于電功與通電時間的關系學生很容易理解,只需稍加說明,不需要專門演示。最后在演示實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出電功與電壓、電流和通電時間的關系,并寫出電功的計算公式:w=u i t,對于公式w=u i t要向學生強調公式中各個量的物理意義和單位,并特別強調它們之間的對應關系:即u i t必須是對應于“同一段電路(或同一個用電器)”的電壓、電流和通電時間,它們具有“同一性”和“同時性”的特點。
第三階段 介紹電功的單位
電功的單位是焦耳(強調它與機械做功的單位焦耳相同,證明電功也是功),另外可以舉一些實例,幫助學生對焦耳這個單位形成具體的印象。如通過手電筒小燈泡的電流,一秒鐘做功約一焦耳,100瓦的白熾電燈正常工作時電流每秒鐘做功100焦耳,家用空調器工作時電流每秒鐘做功幾千焦耳,通過這些實例不僅可以使學生對焦耳這個單位形成感性的認識,還使學生體會到焦耳是個很小的單位,從而引出工農業生產和技術資料中使用的電功單位:度和千瓦時。提示學生知道電功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
第四階段 電能表的讀數
出示電能表實物,說明電能表的作用,采用投影的方法讓學生們練習電能表讀數的方法。最后,結合課本圖9-4,介紹一度電的作用,向學生滲透節能意識,對學生進行節約用電的教育。
第三環節 通過課堂練習,及時反饋教學效果,鞏固新課教學
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使學生對電功的概念形成更深刻的印象,同時也可以檢測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便及時糾正。
1.電流做功的實質是:電能轉化為其它形式的能的過程,電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 電 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
2.電爐子通電后,電流做功,這時是將 電 能轉化為 內 能。電流通過洗衣機的電動機時,電 能轉化為 機械 能。
3.電流在某段電路上做的功等于電路兩端的 電壓 與電路中的 電流 以及 通電時間 的乘積,用公式表示為w= u i t。
4.小剛同學家的電能表月初的示數是21658,月末的示數是22136,這個月小剛家用電 47.8 度。
5.一只燈泡接到6伏的電路中,通過它的電流是 0.5安,則通電5分鐘電流做了900焦耳的功?
6. 把5題中的小燈泡若接到3伏的電路中,通電5分鐘,電流做多少焦耳的功?并分析在這兩種情況下電壓、電流、電阻和電功率之比分別是多少? (分析電功時要提醒學生注意u i t的同一性和同時性。)
第四環節 .小結本節知識目標,布置作業。
六、 板書設計
第九章 電功和電功率
第一節 電功
一 電流做功的實質:
二 研究影響電流做功的因素
三 電功的計算公式 w=u i t
四 電功的單位 焦耳 千瓦時 度
1千瓦時=1度=3.6×106焦耳
五 電能表的讀數
《電功》 篇5
一、教學的目標
1. 知識目標:(1)知道電流可以做功、電流做功的形式及其實質。
(2)理解電功的計算公式:W=UIt
(3)知道電功的單位:焦耳、千瓦時、度。
(4)知道電能表的用途及讀數方法。
2. 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簡單的電功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 思想目標: 結合“一度電的作用”的教學,向學生滲透節能意識。
二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電功的概念、計算公式及應用。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采用控制變量法研究電功與電壓、電流和通電時間的關系是本節教學的難點
三、 教學時間
一課時
四、 教具
學生電源、開關、演示電壓表、演示電流表、電動機模型、鐵架臺、投影儀“6V 6W”、“6V 3W”的燈泡各一個、導線若干條、50克砝碼一個、細線約1米
五、教學過程 (分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 導入 新課
電功對于初中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向學生介紹可以借助于水流來類比,提出電流也可以做功。演示課本圖9-1所示的實驗,通電后物體被提起,證明電流可以做功。并向學生提出電流做功與哪些因素有關系呢?導入 新課并板書課題。
第二環節 新課教學 (新課教學分四個階段 )
第一階段 電流做功的形式及實質
在剛才演示實驗的基礎上,向學生指明電流做功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而且會伴隨著一些現象或變化等電流的效應的發生,如通電后電燈發熱發光、電風扇轉動、電飯鍋發熱、溶液會發生化學變化等,然后啟發同學們思考實際生活中還有哪些電流做功的例子,鼓勵同學們大膽思考、踴躍發言,并及時表揚以肯定同學們的正確回答,最后教師作總結發言:電流做功的過程,實質上就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量的過程,電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
第二階段 研究影響電流做功的因素
研究電流做功和哪些因素有關系時,為了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可以類比水流做功時與水壓、水流、時間的關系來說明。然后引導同學們通過實驗對電流做功進行定性研究,為了使實驗操作簡便和增加實驗的可見度,可采用“比較電流通過電燈做功”來代替課本中“電流通過電動機做功”的實驗,利用電燈發光強弱的變化來表現電流做功多少的方法,以增加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同時可以配合投影儀模擬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示數變化來增加實驗的可見度,采用“控制變量法”引導學生設計實驗、分析討論,歸納總結電功與電壓、電流和時間的關系,在實驗中注意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師生互動式的教學。具體的實驗設計可以是這樣的:先利用兩燈串聯時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電壓不同而燈的亮度不同來研究“電功與電壓”的關系;然后再利用兩燈并聯時電壓和通電時間相同,電流不同而燈的亮度不同來研究“電功與電流”的關系;對于電功與通電時間的關系學生很容易理解,只需稍加說明,不需要專門演示。最后在演示實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出電功與電壓、電流和通電時間的關系,并寫出電功的計算公式:W=U I t,對于公式W=U I t要向學生強調公式中各個量的物理意義和單位,并特別強調它們之間的對應關系:即U I t必須是對應于“同一段電路(或同一個用電器)”的電壓、電流和通電時間,它們具有“同一性”和“同時性”的特點。
第三階段 介紹電功的單位
電功的單位是焦耳(強調它與機械做功的單位焦耳相同,證明電功也是功),另外可以舉一些實例,幫助學生對焦耳這個單位形成具體的印象。如通過手電筒小燈泡的電流,一秒鐘做功約一焦耳,100瓦的白熾電燈正常工作時電流每秒鐘做功100焦耳,家用空調器工作時電流每秒鐘做功幾千焦耳,通過這些實例不僅可以使學生對焦耳這個單位形成感性的認識,還使學生體會到焦耳是個很小的單位,從而引出工農業生產和技術資料中使用的電功單位:度和千瓦時。提示學生知道電功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
第四階段 電能表的讀數
出示電能表實物,說明電能表的作用,采用投影的方法讓學生們練習電能表讀數的方法。最后,結合課本圖9-4,介紹一度電的作用,向學生滲透節能意識,對學生進行節約用電的教育。
第三環節 通過課堂練習,及時反饋教學效果,鞏固新課教學
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使學生對電功的概念形成更深刻的印象,同時也可以檢測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便及時糾正。
1.電流做功的實質是:電能轉化為其它形式的能的過程,電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 電 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
2.電爐子通電后,電流做功,這時是將 電 能轉化為 內 能。電流通過洗衣機的電動機時,電 能轉化為 機械 能。
3.電流在某段電路上做的功等于電路兩端的 電壓 與電路中的 電流 以及 通電時間 的乘積,用公式表示為W=U I t。
4.小剛同學家的電能表月初的示數是21658,月末的示數是22136,這個月小剛家用電 47.8 度。
5.一只燈泡接到6伏的電路中,通過它的電流是 0.5安,則通電5分鐘電流做了900焦耳的功?
6. 把5題中的小燈泡若接到3伏的電路中,通電5分鐘,電流做多少焦耳的功?并分析在這兩種情況下電壓、電流、電阻和電功率之比分別是多少? (分析電功時要提醒學生注意U I t的同一性和同時性。)
第四環節 .小結本節知識目標,布置作業 。
六、 板書設計
第九章 電功和電功率
第一節 電功
一 電流做功的實質:
二 研究影響電流做功的因素
三 電功的計算公式 W=U I t
四 電功的單位 焦耳 千瓦時 度
1千瓦時=1度=3.6×106焦耳
五 電能表的讀數
《電功》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電功及其單位.
2.知道電能表是測量電功的儀表.
3.會用電功公式計算電功.
能力目標
1.了解從能量分析入手去認識物理規律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
2.了解電能測量的儀表和方法.
情感目標
充分認識1度電的功能,養成節約電能的習慣.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是從能量轉化角度出發,首先介紹了電能可以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使學生形成對電能概念的初步印象.然后指出電能轉化其他形式的能的過程,就是電流做功的過程.電流所做的功叫做電功.電流做功的多少與什么因素有關是通過實驗完成的,但分析實驗的過程要用到力學中功的概念,應做好鋪墊.
教法建議
“電能”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這一概念的建立不是一句話可以表述的.應當用學生已有的機械能、內能、化學能、光能的概念,在回顧這些知識的基礎上引出電能.由電能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應用的廣泛性縮小建立概念的困難.運用書上的圖幫助學生認識電能可以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初中電功的概念是從能的轉化角度講的,要求學生知道:電流做功的過程,實際就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的過程;電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關于電功的計算應做好實驗幫助學生理解電功的公式.
--方案
一.電流可以做功
水流可以推動水輪機轉動做功,電流通過電動機可以使電動機轉動起來而做功.
實驗:在下圖中,當開關閉合后,電流通過小電動機,能把砝碼提升起來,砝碼被提升的越高,表示電流做的功越多.
保持相同的通電時間,用變阻器改變小電動機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兩次提升砝碼的高度會不一樣.
電流通過小電動機做功過程中是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電流做功的過程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的過程.
電流做功 電流做功 電流做功 電流做功
電爐發熱 電燈發光 電扇轉動 電車開動
電流通過電爐時發熱是電能轉化為內能.
通過電燈發熱發亮是電能轉化為內能和光能.
電流通過電扇,扇葉轉動是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和內能.
電流通過電車的電動機做功過程中是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我們把電流所做的功叫做電功,用“w”表示.
二.電功
從實驗知道,在通電時間相同的情況下,電壓u越大電流i越大,砝碼被提升得高,說明電流做的功越多.
如果保持電壓和電流不變,通電的時間越長,砝碼被提升的越高,也說明電流做的功越多.
1電功的計算公式
研究表明:電流所做的功跟電壓、電流和通電時間成正比.
加在某一段電路兩端電壓為u,而u的單位是v,通過這段電路的電流i,而i的單位是a,通過這段電路的電流的時間為t,而t的單位是s,那么,電流過這段電路所做的功就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計算:w=uit
這就是說:電流在某段電路上所做的功,等于這段電路兩端電壓,電路中的電流和通電時間的乘積.
2 電功的單位:
電功的單位是焦耳
在生活中通過手電筒的電流,每秒鐘做的功大約是1焦耳;
通過普通電燈泡的電流,每秒鐘做的功一般是幾十焦耳;
通過洗衣機中電動機的電流每秒鐘做功是200焦耳左右.
而電力機車行駛1分鐘電流做的功大約是3億焦耳.
電功中焦耳這個單位很小,用起來不方便,實際應用中常用“度”作電功的單位,就是平常說的用了幾度電的“度” . “度”在技術中叫做“千瓦時”,符號是“kw·h”
1度=3.6×106焦 1kw·h=3.6×106j
在工農業生產中1度電有多大的作用呢?下面圖中表示了1度電的作用.
電爐煉鋼1.6kg 生產化肥0.7kg 采掘原煤105kg
灌概麥田330m2 電車行駛0.85km 機織棉布11m
三.電能表:
下圖就是一個電能表
電功通常是用電能表來測定的,把電能接在電路中,電能表上的計數器就能將電流做的功記錄下來.用電一段時間,只要將前、后兩次計數器上的讀數之差算出,就可知道這段時間所用電的度數.
探究活動
【課題】調查1度電的作用;家庭浪費電情況的調查.
【組織形式】學生個人收集資料
【活動流程】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1度電的作用.
【備注】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現新問題.
《電功》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及其單位.
2.知道電能表是測量的儀表.
3.會用公式計算.
能力目標
1.了解從能量分析入手去認識物理規律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
2.了解電能測量的儀表和方法.
情感目標
充分認識1度電的功能,養成節約電能的習慣.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是從能量轉化角度出發,首先介紹了電能可以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使學生形成對電能概念的初步印象.然后指出電能轉化其他形式的能的過程,就是電流做功的過程.電流所做的功叫做.電流做功的多少與什么因素有關是通過實驗完成的,但分析實驗的過程要用到力學中功的概念,應做好鋪墊.
教法建議
“電能”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這一概念的建立不是一句話可以表述的.應當用學生已有的機械能、內能、化學能、光能的概念,在回顧這些知識的基礎上引出電能.由電能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應用的廣泛性縮小建立概念的困難.運用書上的圖幫助學生認識電能可以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初中的概念是從能的轉化角度講的,要求學生知道:電流做功的過程,實際就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的過程;電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關于的計算應做好實驗幫助學生理解的公式.
教學設計方案
一.電流可以做功
水流可以推動水輪機轉動做功,電流通過電動機可以使電動機轉動起來而做功.
實驗:在下圖中,當開關閉合后,電流通過小電動機,能把砝碼提升起來,砝碼被提升的越高,表示電流做的功越多.
保持相同的通電時間,用變阻器改變小電動機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兩次提升砝碼的高度會不一樣.
電流通過小電動機做功過程中是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電流做功的過程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的過程.
電流做功 電流做功 電流做功 電流做功
電爐發熱 電燈發光 電扇轉動 電車開動
電流通過電爐時發熱是電能轉化為內能.
通過電燈發熱發亮是電能轉化為內能和光能.
電流通過電扇,扇葉轉動是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和內能.
電流通過電車的電動機做功過程中是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我們把電流所做的功叫做,用“W”表示.
二.
從實驗知道,在通電時間相同的情況下,電壓U越大電流I越大,砝碼被提升得高,說明電流做的功越多.
如果保持電壓和電流不變,通電的時間越長,砝碼被提升的越高,也說明電流做的功越多.
1的計算公式
研究表明:電流所做的功跟電壓、電流和通電時間成正比.
加在某一段電路兩端電壓為U,而U的單位是V,通過這段電路的電流I,而I的單位是A,通過這段電路的電流的時間為t,而t的單位是s,那么,電流過這段電路所做的功就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計算:W=UIt
這就是說:電流在某段電路上所做的功,等于這段電路兩端電壓,電路中的電流和通電時間的乘積.
2 的單位:
的單位是焦耳
在生活中通過手電筒的電流,每秒鐘做的功大約是1焦耳;
通過普通電燈泡的電流,每秒鐘做的功一般是幾十焦耳;
通過洗衣機中電動機的電流每秒鐘做功是200焦耳左右.
而電力機車行駛1分鐘電流做的功大約是3億焦耳.
中焦耳這個單位很小,用起來不方便,實際應用中常用“度”作的單位,就是平常說的用了幾度電的“度” . “度”在技術中叫做“千瓦時”,符號是“kW·h”
1度=3.6×106焦 1kW·h=3.6×106J
在工農業生產中1度電有多大的作用呢?下面圖中表示了1度電的作用.
電爐煉鋼1.6kg 生產化肥0.7kg 采掘原煤105kg
灌概麥田330m2 電車行駛0.85km 機織棉布11m
三.電能表:
下圖就是一個電能表
通常是用電能表來測定的,把電能接在電路中,電能表上的計數器就能將電流做的功記錄下來.用電一段時間,只要將前、后兩次計數器上的讀數之差算出,就可知道這段時間所用電的度數.
探究活動
【課題】調查1度電的作用;家庭浪費電情況的調查.
【組織形式】學生個人收集資料
【活動流程】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1度電的作用.
【備注】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現新問題.
《電功》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及其單位.
2.知道電能表是測量的儀表.
3.會用公式計算.
能力目標
1.了解從能量分析入手去認識物理規律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
2.了解電能測量的儀表和方法.
情感目標
充分認識1度電的功能,養成節約電能的習慣.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是從能量轉化角度出發,首先介紹了電能可以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使學生形成對電能概念的初步印象.然后指出電能轉化其他形式的能的過程,就是電流做功的過程.電流所做的功叫做.電流做功的多少與什么因素有關是通過實驗完成的,但分析實驗的過程要用到力學中功的概念,應做好鋪墊.
教法建議
“電能”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這一概念的建立不是一句話可以表述的.應當用學生已有的機械能、內能、化學能、光能的概念,在回顧這些知識的基礎上引出電能.由電能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應用的廣泛性縮小建立概念的困難.運用書上的圖幫助學生認識電能可以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初中的概念是從能的轉化角度講的,要求學生知道:電流做功的過程,實際就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的過程;電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關于的計算應做好實驗幫助學生理解的公式.
教學設計方案
一.電流可以做功
水流可以推動水輪機轉動做功,電流通過電動機可以使電動機轉動起來而做功.
實驗:在下圖中,當開關閉合后,電流通過小電動機,能把砝碼提升起來,砝碼被提升的越高,表示電流做的功越多.
保持相同的通電時間,用變阻器改變小電動機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兩次提升砝碼的高度會不一樣.
電流通過小電動機做功過程中是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電流做功的過程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的過程.
電流做功 電流做功 電流做功 電流做功
電爐發熱 電燈發光 電扇轉動 電車開動
電流通過電爐時發熱是電能轉化為內能.
通過電燈發熱發亮是電能轉化為內能和光能.
電流通過電扇,扇葉轉動是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和內能.
電流通過電車的電動機做功過程中是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我們把電流所做的功叫做,用“W”表示.
二.
從實驗知道,在通電時間相同的情況下,電壓U越大電流I越大,砝碼被提升得高,說明電流做的功越多.
如果保持電壓和電流不變,通電的時間越長,砝碼被提升的越高,也說明電流做的功越多.
1的計算公式
研究表明:電流所做的功跟電壓、電流和通電時間成正比.
加在某一段電路兩端電壓為U,而U的單位是V,通過這段電路的電流I,而I的單位是A,通過這段電路的電流的時間為t,而t的單位是s,那么,電流過這段電路所做的功就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計算:W=UIt
這就是說:電流在某段電路上所做的功,等于這段電路兩端電壓,電路中的電流和通電時間的乘積.
2 的單位:
的單位是焦耳
在生活中通過手電筒的電流,每秒鐘做的功大約是1焦耳;
通過普通電燈泡的電流,每秒鐘做的功一般是幾十焦耳;
通過洗衣機中電動機的電流每秒鐘做功是200焦耳左右.
而電力機車行駛1分鐘電流做的功大約是3億焦耳.
中焦耳這個單位很小,用起來不方便,實際應用中常用“度”作的單位,就是平常說的用了幾度電的“度” . “度”在技術中叫做“千瓦時”,符號是“kW·h”
1度=3.6×106焦 1kW·h=3.6×106J
在工農業生產中1度電有多大的作用呢?下面圖中表示了1度電的作用.
電爐煉鋼1.6kg 生產化肥0.7kg 采掘原煤105kg
灌概麥田330m2 電車行駛0.85km 機織棉布11m
三.電能表:
下圖就是一個電能表
通常是用電能表來測定的,把電能接在電路中,電能表上的計數器就能將電流做的功記錄下來.用電一段時間,只要將前、后兩次計數器上的讀數之差算出,就可知道這段時間所用電的度數.
探究活動
【課題】調查1度電的作用;家庭浪費電情況的調查.
【組織形式】學生個人收集資料
【活動流程】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1度電的作用.
【備注】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現新問題.
《電功》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及其單位.
2.知道電能表是測量的儀表.
3.會用公式計算.
能力目標
1.了解從能量分析入手去認識物理規律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
2.了解電能測量的儀表和方法.
情感目標
充分認識1度電的功能,養成節約電能的習慣.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是從能量轉化角度出發,首先介紹了電能可以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使學生形成對電能概念的初步印象.然后指出電能轉化其他形式的能的過程,就是電流做功的過程.電流所做的功叫做.電流做功的多少與什么因素有關是通過實驗完成的,但分析實驗的過程要用到力學中功的概念,應做好鋪墊.
教法建議
“電能”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這一概念的建立不是一句話可以表述的.應當用學生已有的機械能、內能、化學能、光能的概念,在回顧這些知識的基礎上引出電能.由電能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應用的廣泛性縮小建立概念的困難.運用書上的圖幫助學生認識電能可以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初中的概念是從能的轉化角度講的,要求學生知道:電流做功的過程,實際就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的過程;電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關于的計算應做好實驗幫助學生理解的公式.
教學設計方案
一.電流可以做功
水流可以推動水輪機轉動做功,電流通過電動機可以使電動機轉動起來而做功.
實驗:在下圖中,當開關閉合后,電流通過小電動機,能把砝碼提升起來,砝碼被提升的越高,表示電流做的功越多.
保持相同的通電時間,用變阻器改變小電動機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兩次提升砝碼的高度會不一樣.
電流通過小電動機做功過程中是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電流做功的過程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的過程.
電流做功 電流做功 電流做功 電流做功
電爐發熱 電燈發光 電扇轉動 電車開動
電流通過電爐時發熱是電能轉化為內能.
通過電燈發熱發亮是電能轉化為內能和光能.
電流通過電扇,扇葉轉動是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和內能.
電流通過電車的電動機做功過程中是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我們把電流所做的功叫做,用“W”表示.
二.
從實驗知道,在通電時間相同的情況下,電壓U越大電流I越大,砝碼被提升得高,說明電流做的功越多.
如果保持電壓和電流不變,通電的時間越長,砝碼被提升的越高,也說明電流做的功越多.
1的計算公式
研究表明:電流所做的功跟電壓、電流和通電時間成正比.
加在某一段電路兩端電壓為U,而U的單位是V,通過這段電路的電流I,而I的單位是A,通過這段電路的電流的時間為t,而t的單位是s,那么,電流過這段電路所做的功就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計算:W=UIt
這就是說:電流在某段電路上所做的功,等于這段電路兩端電壓,電路中的電流和通電時間的乘積.
2 的單位:
的單位是焦耳
在生活中通過手電筒的電流,每秒鐘做的功大約是1焦耳;
通過普通電燈泡的電流,每秒鐘做的功一般是幾十焦耳;
通過洗衣機中電動機的電流每秒鐘做功是200焦耳左右.
而電力機車行駛1分鐘電流做的功大約是3億焦耳.
中焦耳這個單位很小,用起來不方便,實際應用中常用“度”作的單位,就是平常說的用了幾度電的“度” . “度”在技術中叫做“千瓦時”,符號是“kW·h”
1度=3.6×106焦 1kW·h=3.6×106J
在工農業生產中1度電有多大的作用呢?下面圖中表示了1度電的作用.
電爐煉鋼1.6kg 生產化肥0.7kg 采掘原煤105kg
灌概麥田330m2 電車行駛0.85km 機織棉布11m
三.電能表:
下圖就是一個電能表
通常是用電能表來測定的,把電能接在電路中,電能表上的計數器就能將電流做的功記錄下來.用電一段時間,只要將前、后兩次計數器上的讀數之差算出,就可知道這段時間所用電的度數.
探究活動
【課題】調查1度電的作用;家庭浪費電情況的調查.
【組織形式】學生個人收集資料
【活動流程】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1度電的作用.
【備注】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現新問題.
《電功》 篇10
電功率
(一)教學目的
1.掌握電功率的概念:知道電功率的意義(反映電流做功的快慢)、定義(電流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公式(P=UI)和單位(瓦);能綜合運用已學知識計算用電器(只限于一個)的電功率問題。
2.理解額定電壓、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意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二)教具
1.標有不同額定電壓和不同功率的燈泡各一個。
2.45伏左右的電源一個。
3.安培計、伏特計、變阻器各一個。
4.燈座一個、導線若干。
(三)教學過程
1.復習提問
(1)電功大小與什么有關?電功的公式和單位是什么?(2)電力機車上的電動機和電扇上的電動機。哪個做的功多?
(引導學生如下回答:不能確定,因為未告訴各自做功的時間。在相同時間內,肯定電力機車做的功比電扇大得多,但如果電力機車做功時間很短,電扇工作時間很長,那就不一定了。)
2.引入新課
由復習提問自然引入:電力機車和電扇的電動機做功大小不好比較,那末它們做功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答:做功快慢不同,電力機車在單位時間做的功多,電扇在單位時間做的功少)
為表示電流做功的快慢,引人電功率的概念。
3.講授新課
(1)電流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叫做電功率。
這個單位時間就是1秒鐘,如果通電時間為t秒,電流所做的功為W焦,則電功率是
P=W/t
∵W=UIt
∴P=UI
即電功率等于電壓與電流的乘積。
(2)電功率的單位。第一冊中學過功率的單位是瓦,即每秒鐘做功1焦其功率為1瓦。電功的單位也是焦,所以電功率的單位也是瓦。由P=UI可知:U的單位為伏,I的單位為安,P的單位就是瓦。(以上均采用邊講邊啟發的方式得出)
電功率的單位還有千瓦
1千瓦=1000瓦。
l焦=1瓦·l秒=1瓦·秒
如P取千瓦,t取小時為單位,則得一電功的新單位:千瓦時(kw·h)
1千瓦·時=1000瓦×3600秒=3.6×106瓦·秒
=3.6×106焦
聯系上節課講的電功單位“度”,可知
1千瓦·時=1度
注意:“度”是生活中的說法,今后一律用千瓦·時。(以上采用講授方式)
(3)例題《以下例題應預先抄在小黑板上)。例①一只小燈泡所用的電壓是:3伏,通過的電流是0.3安。通電時間是100秒。求電流所做的功和燈泡的電功率。
解I:由W=UIt=3伏×0.5安×100秒=150焦。
P=W/t=150焦/100秒=1.5瓦。
解Ⅱ:由P=UI=3伏×0.5安=1.5瓦。
W=P·t=l.5瓦×100秒=150焦。
兩種解法是一樣的,但解Ⅱ在計算上簡便些.
例②一只電阻絲,接在40伏電路中,通過的電流是安,電阻絲的電功率是多少瓦?如把它接在20伏的電路中,電阻絲的電功率又是多少?
解:接在40伏電路中的電功率
P=UI=40伏×5安=200瓦
接在20伏電路中的電功率
∵R=U/I=40伙/5安=8歐
I′=U/R=20伏/8歐=2.5安
∴P′=U′I′=20伏×2.5安=50瓦
可見:同一用電器(電阻不變)所加電壓減小到原來的1/2,則電功率減小到原來的1/4,即電功率與所加電壓的平方成正比。
(例①解后應強調思路和方法,例②解后應強調用電器的功率隨所加電壓的變化而變化)
(4)從例②中可以看出,同一個用電器在不同電壓下,電功率是不同的。可是為什么日常使用的用電器都有一定的功率值呢?
(演示課本講述額定功率的實驗。取一標有電壓和功率的小燈泡,分別接在標定電壓、高于標定電壓、低于標定電壓的電路中,觀察發光情況。最后接入220伏的照明電路中。燈泡澆毀)
所以我們說用電器的功率是多大時,必須指明電壓是多少。由于照明電路電壓都是200伏,所以我們說15瓦的電燈。1000瓦的路燈,40瓦的日光燈等等,都是指在220伏電壓時的功率。但在這些用電器上必須同時標明電壓和功率。
(出示各種用電器,讓學生認明標記)
不同廠家生產的用電器上的標記大同小異,如40瓦電燈泡,標記為“220伏40瓦”、“220V40W”、“PZ220梍40”等等。用電器上標定的電壓和功率叫做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用電器只有在額定電壓下工作,其功率才是額定功率,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使用,用電器工作才是正常的。例如電燈在額定電壓下正常發光,若電壓低于額定電壓,就發光暗淡,高于額定電壓就發光強烈,時間長了就容易燒壞,若遠高于額定電壓,就立即燒毀;因此,使用用電器時,一定不要使電壓高于額準電壓。
%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是一切用電器的重要性能指標,一般都標在用電器上或使用說明書中。
(5)一些電器設備的功率。
(根據學生日常用到的電器設備舉例)
指出:
①家用電器的額定電壓均為220伏。
②小燈泡只標有額定電壓如“1.5V”、“2.5V”、”3.8V”等。
最后指出:功率大說明單位時間做功多,功率表示了電電器做功本領的大小。如電爐1500瓦比500瓦發熱快,電燈100瓦瓦比40瓦發光強等。
4.鞏固練習
(l)本節課文中的例題(讓學生不看書,自己解出來,然后和課本解法對照)
(2)有一標記為“12V3W”的燈泡,接在15伏電壓的電路中:①如果燈絲電阻不變,燈泡的功率是多少?②實際上燈絲電阻是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的。設這時燈絲電阻是正常使用時電阻的1.2倍,燈泡的實際功率是多少?
解:①燈絲額定電流I=P/U=3瓦/2伏=0.25安
燈絲電阻R=U/I=12伏/0.25安=48歐
電壓為15伏時的電流
I1=15伏/48歐=5/16安
∴.功率P1=5/16安×5伏=4.7瓦
②燈絲實際電阻R′=l.2R=1.2×48歐=57.6歐
實際通過的電流
I2=15伏/57.6歐=0.26安
實際功率是P2=15伏×0.26安=3.9瓦
說朋:在功率的計算中一般不考慮電阻變化的影響。但在電燈的使用中,電壓不同燈泡的亮度不同,燈絲溫度差別較大,故電阻的變化亦較大。因此,使用電壓高下額定電壓時,實際功率低于計算值;反之,實際功率高于計算值。(本題第2問,也可改為定性說明題而不做計算,可視學生接受能力而定)
5.課外作業 :本自習題一第2、3題。
6.板一書設計
電功率
定義:電流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
公式:P=UI或P=W/t
單位:1瓦=1伏·安=1焦/秒
l千瓦=1000瓦
電功單位:1焦=1瓦·秒
1千瓦時=1000瓦×3600秒=3.6×106=1度。
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
(四)設想、體會
電功率是初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由于內容較多,計算較復雜,要安排三節課才能完成:這一節講電功率的意義、公式及額定功率的意義及其適用條件,后繼兩節課為實驗和計算。三節課的知識內涵和深度是相同的、只是從不同方面來加強和鞏固,使學生達到對電功率的理解和掌握。
這節課從實際的大小不同的電動機,它們工作有什么不同引入新課,這樣既突出了電功率的意義,也突出了電功率和電功的區別。
在講過電功率的公式和單位后,沒有采用課本的例題,而另編了兩道較淺的例題:例①意在使學生理解電功率和電功都有兩個式子(P=W/t=IU,W=IUt=Pt)和兩種算法;例②意在使學生理解電功率大小隨所加電壓而變,為順利過渡到額定功率的討論提供預備知識。課本的例題是聯系實際照明電路的題,計算較復雜,題的內容也統包含了這節課的全部知識,因此用作授完新課后的鞏固練習。這樣就使整堂課中的例題和練習,都不是無的放矢,而是為教學目的服務,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成為推進教學的有力工具。
最后鞏固練習中,提出了燈泡的功率隨電壓變化。而電壓變化又將引起燈絲溫度變化,從而引起燈絲電阻變化。電阻變化又影響實際功率的大小,這是一道聯系已學知識的擴展加深的題。在教學中可視學生情況而定:如學生都是優等生,可做定量計算。對一般學生可做定性說明。
這節課的難點是學生對額定電壓、額定功率與實際電壓、實際功率混淆不清,解題中需把電功率公式和歐姆定律公式反復運用,更加造成了困難。解決這一困難,一是要把有標記的燈泡接入不同電壓的演示實驗做好,二是解題中要分步計算,把每一步的已知什么求什么講清楚。由于以后有一節課專門講計算,因此本節課的練習應以直接用公式的簡單計算為主。
注:本教案依據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課本第二冊第九章
《電功》 篇11
《電功》教案
一、教學的目標
1. 知識目標:(1)知道電流可以做功、電流做功的形式及其實質。
(2)理解電功的計算公式:W=UIt
(3)知道電功的單位:焦耳、千瓦時、度。
(4)知道電能表的用途及讀數方法。
2. 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簡單的電功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 思想目標: 結合“一度電的作用”的教學,向學生滲透節能意識。
二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電功的概念、計算公式及應用。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采用控制變量法研究電功與電壓、電流和通電時間的關系是本節教學的難點
三、 教學時間
一課時
四、 教具
學生電源、開關、演示電壓表、演示電流表、電動機模型、鐵架臺、投影儀“6V 6W”、“6V 3W”的燈泡各一個、導線若干條、50克砝碼一個、細線約1米
五、教學過程 (分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 導入 新課
電功對于初中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向學生介紹可以借助于水流來類比,提出電流也可以做功。演示課本圖9-1所示的實驗,通電后物體被提起,證明電流可以做功。并向學生提出電流做功與哪些因素有關系呢?導入 新課并板書課題。
第二環節 新課教學 (新課教學分四個階段 )
第一階段 電流做功的形式及實質
在剛才演示實驗的基礎上,向學生指明電流做功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而且會伴隨著一些現象或變化等電流的效應的發生,如通電后電燈發熱發光、電風扇轉動、電飯鍋發熱、溶液會發生化學變化等,然后啟發同學們思考實際生活中還有哪些電流做功的例子,鼓勵同學們大膽思考、踴躍發言,并及時表揚以肯定同學們的正確回答,最后教師作總結發言:電流做功的過程,實質上就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量的過程,電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
第二階段 研究影響電流做功的因素
研究電流做功和哪些因素有關系時,為了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可以類比水流做功時與水壓、水流、時間的關系來說明。然后引導同學們通過實驗對電流做功進行定性研究,為了使實驗操作簡便和增加實驗的可見度,可采用“比較電流通過電燈做功”來代替課本中“電流通過電動機做功”的實驗,利用電燈發光強弱的變化來表現電流做功多少的方法,以增加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同時可以配合投影儀模擬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示數變化來增加實驗的可見度,采用“控制變量法”引導學生設計實驗、分析討論,歸納總結電功與電壓、電流和時間的關系,在實驗中注意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師生互動式的教學。具體的實驗設計可以是這樣的:先利用兩燈串聯時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電壓不同而燈的亮度不同來研究“電功與電壓”的關系;然后再利用兩燈并聯時電壓和通電時間相同,電流不同而燈的亮度不同來研究“電功與電流”的關系;對于電功與通電時間的關系學生很容易理解,只需稍加說明,不需要專門演示。最后在演示實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出電功與電壓、電流和通電時間的關系,并寫出電功的計算公式:W=U I t,對于公式W=U I t要向學生強調公式中各個量的物理意義和單位,并特別強調它們之間的對應關系:即U I t必須是對應于“同一段電路(或同一個用電器)”的電壓、電流和通電時間,它們具有“同一性”和“同時性”的特點。
第三階段 介紹電功的單位
電功的單位是焦耳(強調它與機械做功的單位焦耳相同,證明電功也是功),另外可以舉一些實例,幫助學生對焦耳這個單位形成具體的印象。如通過手電筒小燈泡的電流,一秒鐘做功約一焦耳,100瓦的白熾電燈正常工作時電流每秒鐘做功100焦耳,家用空調器工作時電流每秒鐘做功幾千焦耳,通過這些實例不僅可以使學生對焦耳這個單位形成感性的認識,還使學生體會到焦耳是個很小的單位,從而引出工農業生產和技術資料中使用的電功單位:度和千瓦時。提示學生知道電功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
第四階段 電能表的讀數
出示電能表實物,說明電能表的作用,采用投影的方法讓學生們練習電能表讀數的方法。最后,結合課本圖9-4,介紹一度電的作用,向學生滲透節能意識,對學生進行節約用電的教育。
第三環節 通過課堂練習,及時反饋教學效果,鞏固新課教學
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使學生對電功的概念形成更深刻的印象,同時也可以檢測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便及時糾正。
1.電流做功的實質是:電能轉化為其它形式的能的過程,電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 電 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
2.電爐子通電后,電流做功,這時是將 電 能轉化為 內 能。電流通過洗衣機的電動機時,電 能轉化為 機械 能。
3.電流在某段電路上做的功等于電路兩端的 電壓 與電路中的 電流 以及 通電時間 的乘積,用公式表示為W=U I t。
4.小剛同學家的電能表月初的示數是21658,月末的示數是22136,這個月小剛家用電 47.8 度。
5.一只燈泡接到6伏的電路中,通過它的電流是 0.5安,則通電5分鐘電流做了900焦耳的功?
6. 把5題中的小燈泡若接到3伏的電路中,通電5分鐘,電流做多少焦耳的功?并分析在這兩種情況下電壓、電流、電阻和電功率之比分別是多少? (分析電功時要提醒學生注意U I t的同一性和同時性。)
第四環節 .小結本節知識目標,布置作業 。
六、 板書設計
第九章 電功和電功率
第一節 電功
一 電流做功的實質:
二 研究影響電流做功的因素
三 電功的計算公式 W=U I t
四 電功的單位 焦耳 千瓦時 度
1千瓦時=1度=3.6×106焦耳
五 電能表的讀數
《電功》 篇12
一、教材分析
在力學中,物體做功必須具備兩個必要因素,而在電學中,不但物體在電磁力作用下移動算做功,電流通過用電器,使其發光、發熱、發聲等現象都是電流做功的表現。這就擴展了力學中功的概念,為學生理解電能與其他形式能的轉化打下了基礎。后面學習電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都可以由電功公式導出。所以本節在自然科學知識結構中具有綜合、擴展和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教學目標:
1、了解電流可以做功,了解電流做功的實質。
2、通過實驗研究,使學生了解電功與哪些因素有關。
能力目標:
1、理解電功公式及單位。
2、學會控制變量研究問題的方法。
德育目標:
1、通過電流做功的實質的分析,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電功的實質,電功的公式。
教學難點:決定電功大小的因素。
二、教法和學法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素質教育的要求,采用面向全體、師生間相互反饋的層次教學法和傳統的五環教學法。
在教學中積極誘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采用討論歸納和感知探索兩種學法。
三、教學過程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基于對教材的分析,學生的心理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確定以下教學程序:
第一環節:復習提問:提出與本課有關的易中難三個問題,分別叫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為本課的教學奠定知識基礎。三個問題是①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是什么?②寫出功的表達式。③水流能做功嗎?
第二環節:引入新課:水流能做功,電流能做功嗎?演示課本圖3—8實驗后。問:是什么原因重物被提起的呢?是因為有了電流,即電流通過電動機對重物做了功。
第三環節:探索新知:電流所做的功叫電功,這節我們就來學習電功。
1、建立概念:電流做功的形式很多,讓學生舉出電流做功的實例,引導學生概括出電流做功的實質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
2、電流做功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在電流做功的過程中,實質就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量的過程,電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既然如此,我們就可以通過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量的多少來判斷電流做功的多少。
演示課本實驗,并通過小燈泡的亮暗來確定電功的大小。小燈泡越亮,說明在相同時間里做的功就越多。啟發學生思考并回答,小燈泡發光時,燈泡兩端存在電壓,小燈泡中有電流通過。當一個量隨幾個量變化時,我們用什么方法研究呢?引導學生掌握控制變量的研究方法。
①將兩個小燈泡串聯(兩個小燈泡的電阻不同),用電壓表測兩燈泡兩端的電壓。通過比較燈泡的亮度和相應的電壓,會發現兩燈并不一樣亮,而通過兩燈的電流是相同的,兩端電壓大的燈泡要亮。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得出: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時,電壓越大,電流做的功就越多。
②將兩個小燈泡并聯(兩個小燈泡的電阻不同),用電流表測通過兩燈的電流。通過比較燈泡的亮度和相應的電流,會發現兩燈并不一樣亮,而兩燈泡兩端的電壓是相同的,通過電流大的燈泡要亮。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得出:電壓和通電時間相同時,電流越大,電流做的功就越多。
進一步設問:若實驗中通電時間越長,電燈消耗的電能會怎樣?引出結論:電流在某段電路上所做的功,與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電流以及通電時間成正比。
3、電功的計算
教師引導學生由上面的實驗結論得出計算公式:w=ui t,講清w、u、i、t 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公式的物理意義。分析功的單位:1焦耳=1牛頓·米=1伏特·安培·秒。為了讓學生對焦耳有一個具體的認識,告訴學生通過手電筒中電珠的電流每秒中做的功約為1焦耳。然后通過對課本例題的分析,引導學生理解電功公式的應用以及與歐姆定律相結合的靈活運用,并強調解題的規范化。
第四環節:讓學生小結,把這堂課的知識形成體系。
第五環節:鞏固練習,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具有穩定性,實現正遷移。
課外想一想:用什么儀器可以測電功?
四、板書設計
3.2 電 功
1、什么是電功
電流所做的功叫電功。(實質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
2、電流做功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①與電路兩端的電壓有關,
②與電路中的電流有關,
③與通電時間有關。
3、電功的計算
公式:w=ui t 1焦耳=1牛頓·米=1伏特·安培·秒
《電功》 篇1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會根據用電器的額定電壓、額定功率算出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流和用電器的電阻.
2.理解計算實際功率的思路.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審題能力和初步綜合運用學過的電學知識解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使學生獲得解決實際用電的初步知識.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有關涉及的物理量較多,綜合性較強,而且靈活性強,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
本節習題課就是要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教師在選擇例題時應精心選擇,要有目的性,如:課本上的例題1要解決的問題是要學生學會在使用電功率的公式時,應注意公式各個量的對應關系,熟悉電功率公式,為下道例題做鋪墊.
例題2的目的是要學生掌握解電功率習題的思路,抓住解題中的變量和不變量,其中不變量在初中就是電阻不變.電壓變電功率、電流變.
教材(人教版)中的例題2沒有從最簡便的方法解題突出了電功率的決定式的作用.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理解計算實際功率的思路.
教法建議
有關涉及的物理公式較多對初中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在講例題前可以幫助學生復習一下電功率的公式和歐姆定律的公式.講例題前應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要在教會學生獨立思考上下功夫.鼓勵學生一題多解,教師也應在一體多變上下功夫.
計算涉及的物理量比較多,題目的難度比較大.解題時要認真審題,理清解題思路,挖掘題目中的隱含條件,加深對額定電壓、額定功率、實際電壓、實際功率的認識和理解,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弄清串、并聯電路中電功率的特點,加深對計算過程中必須對各物理量一一對應的重要性的認識.
明確目標
會根據用電器的額定電壓、額定功率算出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流和用電器的電阻.
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
理解計算實際功率的思路.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培養學生運用電功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進一步理解計算實際功率的思路.
培養歸納解題思路的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重難點:重點電功率公式的運用,難點是靈活運用電功率、歐姆定律公式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
一.引入新課
方案一.復習引入新課
問:(1)歐姆定律的內容是什么?
(2)串聯電路的電流、電壓、電阻有什么特點?
(3)什么叫電功?什么叫電功率?
(4)用電器在什么情況下正常工作?
(5)實際功率和額定功率之間有什么關系?
方案二:直接引入課題
二.進行新課
解決問題:
1) 已知用電器銘牌,求用電器正常工作時,電流.
2)已知用電器銘牌,求用電器實際工作時,電壓或電流或功率.
3)電功率在串聯、并聯電路中的應用.
例1:課本中的[例題1].
例題小結:
① 若已知用電器的額定狀態,可求出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流I=P額/U額和用電器的電阻R =U額2/P額.(一般地說,應當把用電器上所標明的額定條件,理解為給出了用電器的電阻.不考慮溫度對電阻的影響.)
② 額定電壓相同的燈泡,額定功率大的燈泡電阻小,燈絲粗.
分析:當電燈兩端電壓發生變化時,可認為燈絲的電阻沒有改變,根據歐姆定律I=U/R可知,I隨U的變化而變化,所以燈泡實際發出的功率也變化.
解題思路:
① 根據額定狀態求出燈泡的電阻.
② 根據I=U/R求出燈泡在新電壓上的電流.
③ 根據P=UI求出新電壓下的功率.
請兩位同學上黑板分別算出燈泡在210伏和230伏電壓下的功率P1和P2,其他同學在課堂作業 本上解此題.
討論:本題還有沒有其他解法?學生回答,教師指出:用比例法P1∶P額 =(U12∶U額)2求P1較為方便.
例題小結:
① 用電器的實際功率是隨著它兩端的實際電壓的改變而改變的;
② 求實際功率的思路.
例3:將燈L1(PZ220-25)和燈L2 (PZ220-60)并聯接在220伏的電壓上再將它們串聯接在220伏的電路上,兩種情況下哪盞燈泡亮些?為什么?
分析:要判斷兩燈的亮與暗,只要比較二燈的實際功率大小就可以了.
解:并聯時,每盞燈的實際電壓均為220伏,則其實際功率就等于燈的額定功率,因此可直接判斷出燈L1比燈L1亮.
串聯時,因每盞燈兩端的電壓均小于220伏,所以兩燈均不能正常發光,根據例1的結果知道,燈L1的電阻R1大于燈L2的電阻R2,又因為兩盞燈串聯,所以通過它們的電流一樣大.因此可根據P =UI =I2R判斷出P1>P2,L1這盞燈亮些.
例題小結:在并聯電路中,電阻大的用電器消耗電功率小;在串聯電路中,電阻大的用電器消耗的電功率大.
例4:標有"6V 3W"的小燈泡能不能直接接到9伏的電源上?若要使小燈泡接上后正常發光,應怎么辦?
分析: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不難判斷,因為9伏已大于燈泡的額定電壓6伏,如果直接接上去,因實際功率比額定功率大得多,燈泡會燒壞,所以不能直接接入.若要接,應和燈泡串聯一個電阻R再接入,讓電阻R分擔3伏的電壓.
解:不能直接接入.應和一個阻值是R的電阻串聯后再接入.
I =I額 =P額/ U額 =3瓦/6伏 =0.5安.
∴R =(U - U額)/I =(9伏 - 6伏)/0.5安=6歐.
討論此題還有哪些方法求R.
例題小結:當加在用電器兩端的實際電壓比額定電壓大許多時,用電器可能會燒壞,應和它串聯一個電阻再接入.
探究活動
【課題】觀察比較兩只燈泡燈絲的粗細,判斷額定功率的大小.
【組織形式】學生分組或個人
【活動方式】
1.提出問題
2.仔細觀察
3.討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