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教案 > 八年級物理教案 > 歐姆定律(精選12篇)

歐姆定律

發布時間:2023-07-22

歐姆定律(精選12篇)

歐姆定律 篇1

  教材分析

  歐姆定律是電學中的基本定律,是進一步學習電學知識和分析電路的基礎,是本章的重點。本次課的邏輯性、理論性很強,重點是學生要通過自己的實驗得出歐姆定律,最關鍵的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實驗方法,另一個就是歐姆定律。歐姆定律的含義主要是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逐漸理解,而且定律的形式很簡單,所以是重點而不是難點。學生對實驗方法的掌握既是重點也是難點,這個實驗難度比較大,主要在實驗的設計、數據的記錄以及數據的分析方面。由于實驗的難度比較大,學生出現錯誤的可能性也比較大,所以實驗的評估和交流也比較重要。這些方面都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協助,所以這次課采用啟發式綜合教學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使學生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其中的電流。

  ②通過實驗認識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系。

  ③會觀察、收集實驗中的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分析。

  過程與方法

  ①根據已有的知識猜測未知的知識。

  ②經歷歐姆定律的發現過程并掌握實驗的思路、方法。

  ③能對自己的實驗結果進行評估,找到成功和失敗的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讓學生用聯系的觀點看待周圍的事物并能設計實驗方案證實自己的猜測。

  ②培養學生大膽猜想,小心求證,形成嚴謹的科學精神。

  重點與難點

  重點:掌握實驗方法;理解歐姆定律。

  難點:設計實驗過程;實驗數據的分析;實驗結果的評估。

  教學方法

  啟發式綜合教學法。

  教學準備

  教具:投影儀、投影片。

  學具:電源、開關、導線、定值電阻(5ω、10ω)、滑動變阻器、電壓表和電流表。

  板書設計

  已學的電學物理量:電流i、電壓u、電阻r。

  猜測三者之間的關系:i=ur、i=u/r、i=u-r、……

  實驗所需器材:電源、開關、導線、電阻、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

  實驗電路圖:見圖-10

  記錄表格:

  結論:(歐姆定律)

  --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復習提問

  ①我們學過的電學部分的物理量有哪些?

  ②他們之間有聯系嗎?

  ③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越高,通過它的電流如何變化?當導體的電阻越大,通過它的電流如何變化?

  學生以舉手的形式回答問題,并將自己的想法寫在學案上。

  這部分問題學生以前已經有了感性的認識,大部分學生回答得很正確,即使有少數同學回答錯誤也沒有關系,學生之間會進行糾正。

  導入新課

  提問:電壓增大,電流也隨著增大,但是你知道電流增大了多少嗎?

  讓學生猜測電流i、電壓u、電阻r之間的關系式。

  學生大膽猜想。

  不論對錯,教師都應認真對待,但應該注意:猜想不是瞎猜、亂猜,不是公式越多越好,應該引導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有根據,符合邏輯進行猜想。同時可將所有學生的猜想寫在黑板上,這對其他的同學有啟發作用。

  進行新課

  一、設計實驗

  讓學生闡述自己進行實驗的初步構想。

  ①器材。

  ②電路。

  ③操作。

  對學生的實驗方法提出異議,促使學生思索實驗的改進。

  鎖定實驗方案,板書合理的器材選擇、電路圖、數據記錄方法、操作過程。

  學生按照學案的過程,補充實驗器材,畫電路圖,并且簡單陳述自己的實驗操作過程。

  學生根據老師提出的異議,討論實驗的改進方案,并修正器材、電路圖、操作方法。

  設計實驗部分是一個難點,教師要進行引導,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想法,在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自我發現問題。

  二、進行實驗

  教師巡視指導,幫助困難學生。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

  實驗數據之間的關系非常明顯,要讓學生從分析數據的過程中感受歐姆定律發現的邏輯過程,傳授學生控制變量法。

  三、分析論證

  傳授學生觀察數據的方法,投影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數據找到問題的答案,最終得到結論。

  學生根據教師投影出的問題觀察數據,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發現規律。

  四、評估交流

  讓學生討論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和解決辦法,教師引領回答幾個大家普遍遇到的問題。

  學生小組內討論。

  使學生意識到共同討論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借鑒別人的經驗。

  鞏固練習

  擴展記錄表格,讓學生補充。

  投影一道與生活有關的題目。

  學生補充表格。

  學生在作業本上完成。

  這個練習很簡單,但能使學生沿著前面的思維慣性走下去,強化學生對歐姆定律的認識。

  這一道練習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歐姆定律在生活中的應用。

  課堂小結

  讓學生歸納這節課學到的知識,回顧實驗的設計和操作過程,既強化了知識又鍛煉了學生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

  學生歸納。

  讓學生意識到課堂回顧的重要性,并培養學生歸納整理的能力,對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本案例選自延邊教育出版社《課堂--與案例》新課標教案物理八年級下冊,如欲購買此書,請按以下方式聯系:

  郵購電話:010-82608550

  服務電話:010-82608377,82608850

  郵政信箱:10080-155

  網址:

歐姆定律 篇2

  第二節

  (一)教學目的

  1.掌握,能熟練地運用計算有關電壓、電流和電阻的簡單問題。

  2.培養學生解答電學問題的良好習慣。

  (二)教具

  書寫有問題和例題的投影幻燈片。

  (三)教學過程 

  1.復習

  提問:(使用投影幻燈片)表1、表2是某同學研究電流跟電壓、電阻關系時的兩組實驗數據。請在表格中空白部分填寫出正確數值,并說明道理。

  表1

  U(伏)

  I(安)

  R=5歐

  1.5

  0.3

  0.6

  4.5

  表2

  R(歐)

  I(安)

  U=1.5伏

  5

  0.3

  10

  0.1

  答:表1填3伏和0.9安。根據:在電阻一定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表2填0.15安和15歐。根據: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進行新課

  (1)

  由實驗我們已知道了在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把以上實驗結果綜合起來得出結論,即。

  板書:〈第二節

  1.內容: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是德國物理學家歐姆在19世紀初期(1827年)經過大量實驗得出的一條關于電路的重要定律。

  的公式:如果用U表示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R表示這段導體的電阻,I表示這段導體中的電流,那么,可以寫成如下公式:

  I =U/R。

  公式中I、U、R的單位分別是安、伏和歐。

  公式的物理意義:當導體的電阻R一定時,導體兩端的電壓增加幾倍,通過這段導體的電流就增加幾倍。這反映導體的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例關系(I∝U)。當電壓一定時,導體的電阻增加到原來的幾倍,則導體中的電流就減小為原來的幾分之一。反映了電壓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例的關系(I∝U/R)。公式I=U/R完整地表達了的內容。

  板書:<2.公式:I=U/R

  I-電流(安) U-電壓(伏) R-電阻(歐)>

  有關的幾點說明:

  ①中的電流、電壓和電阻這三個量是對同一段導體而言的。

  ②對于一段電路,只要知道I、U和R三個物理量中的兩個,就可以應用求出另一個。

  ③使用公式進行計算時,各物理量要用所要求的單位。

  (2)應用計算有關電流、電壓和電阻的簡單問題。

  例題1:課本中的例題1。(使用投影片)

  學生讀題,根據題意教師板演,畫好電路圖(如課本中的圖8-2)。說明某導體兩端所加電壓的圖示法。在圖上標明已知量的符號、數值和未知量的符號。

  解題過程要求寫好已知、求、解和答。解題過程寫出根據公式,然后代入數值,要有單位,最后得出結果。

  板書:〈例題1:

  已知:R =807歐,U =220伏。

  求:I。

  解:根據

  I =U/R =220伏/807歐 =0.27安。

  答:通過這盞電燈的電流約為0.27安。〉

  例題2:課本中例題2。(使用投影片)

  板書:〈例題2〉

  要求學生在筆記本上按例題1的要求解答。由一位同學到黑板上進行板演。

  學生板演完畢,組織全體學生討論、分析正誤。教師小結。

  ①電路圖及解題過程是否符合規范要求。

  ②答題敘述要完整。本題答:要使小燈泡正常發光,在它兩端應加2.8伏的電壓。

  ③解釋U=IR的意義:導體兩端的電壓在數值上等于通過導體的電流跟導體電阻的乘積。不能認為"電壓跟電流成正比,跟電阻成反比。"因為這樣表述顛倒了因果關系也不符合物理事實。

  例題3:課本中的例題3。(使用投影片)

  板書:〈例題3〉

  解題方法同例題2。學生板演完畢,組織學生討論、分析正誤。教師小結。

  ①解釋R=U/I的物理意義:對同一段導體來說,由于導體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所以i的比值是一定的。對于不同的導體,其比值一般不同。U和I的比值反映了導體電阻的大小。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決定于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還跟溫度有關。不能認為R=U/I表示導體的電阻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中的電流成反比。由于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所以某導體兩端的電壓是零時,導體中的電流也等于零,而這個導體的電阻值是不變的。

  ②通過例題3的解答,介紹用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和方法。

  板書:(書寫于例題3解后)

  〈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

  3.小結

  (1)簡述的內容、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單位。

  什么叫伏安法測電阻?原理是什么?

  (2)討論:通過課本中本節的"想想議議",使學生知道:

  ①電流表的電阻很小(有的只有零點幾歐),因此實驗中絕對不允許直接把電流表按到電源的兩極上。否則,通過電流表的電流過大,有燒毀電流表的危險。

  ②電壓表的電阻很大(約幾千歐),把電壓表直接連在電源的兩極上測電壓時,由于通過電壓表的電流很小,一般不會燒毀電壓表。

  4.布置作業 

  課本本節后的練習1、4。

  (四)說明:通過例題,要領會培養學生在審題基礎上畫好電路圖,按規范化要求解題。

  第四節 電阻的串聯

  (一)教學目的

  1.通過實驗和推導使學生理解串聯電路的等效電阻和計算公式。

  2.復習鞏固串聯電路電流和電壓的特點。

  3.會利用串聯電路特點的知識,解答和計算簡單的電路問題。

  (二)教具

  學生實驗:每組配備干電池三節,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和開關各一只,定值電阻(2歐、4歐、5歐各一只)三個,導線若干。

  (三)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1)閱讀本節課文前的問號中提出的問題,由此引出本節學習的內容。

  板書:〈第四節 電阻的串聯〉

  (2)問:什么叫串聯電路?畫出兩個定值電阻串聯的電路圖。(同學回答略,板演電路圖參見課本圖8-7)

  (3)問:串聯電路電流的特點是什么?舉例說明。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在板演電路圖上標出I1、I2和I。

  板書:〈1.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I1=I2=I。〉

  (4)問:串聯電路的總電壓(U)與分電壓(U1、U2)的關系是什么?舉例說明。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在板演電路圖上標出U1、U2和U。

  板書:〈2.串聯電路兩端的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兩端電壓之和。U =U1+U2。〉

  (5)幾個已知阻值的電阻串聯后,總電阻和各電阻之間有什么關系?這是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

  2.進行新課

  (1)實驗:測R1和R2(R3)串聯的總電阻。

  問:實驗的方法和原理是什么?

  答:用伏安法測電阻。只要用電壓表測出R1和R2串聯電阻兩端的總電壓放用電流表測出通過串聯電阻的電流,就可以根據逄出R1和R2串聯后的總電阻。

  要求學生設計一個測兩個定值電阻(R1 =2歐、R2 =4歐)串聯總電阻的實驗電路。如課本圖8-5所示。

  進行實驗:

  ①按伏安法測電阻的要求進行實驗。

  ②測出R1 (2歐)和R2(4歐)串聯后的總電阻R。

  ③將R1和R3串聯,測出串聯后的總電阻R′。將實驗結果填在課文中的結論處。

  討論實驗數據,得出:R =R1 + R2, R′=R1 + R3。實驗表明:串聯電路的總電阻,等于各串聯電阻之和。

  (2)理論推導串聯電路總電阻計算公式。

  上述實驗結論也可以利用和串聯電路的特點,從理論上推導得出。

  結合R1、R2的串聯電路圖(課本圖8-6)講解。

  板書:〈設:串聯電阻的阻值為R1、R2,串聯后的總電阻為R。

  由于U =U1 + U2,

  因此IR =I1R1 + I2R2,

  因為串聯電路中各處電流相等,I =I1 =I2

  所以R =R1 + R2。〉

  請學生敘述R =R1 + R2的物理意義。

  解答本節課文前問號中提出的問題。

  指出:把幾個導體串聯起來,相當于增加了導體的長度,所以總電阻比任何一個導體的電阻都大,總電阻也叫串聯電路的等效電阻。

  板書:〈3.串聯電路的總電阻,等于各串聯電阻之和。R =R1 + R2。〉

  口頭練習:

  ①把20歐的電阻R1和15歐的電阻R2串聯起來,串聯后的總電阻R是多大?(答:35歐)

  ②兩只電阻串聯后的總電阻是1千歐,已知其中一只電阻阻值是700歐,另一只電阻是多少歐?(答:300歐。)

  (3)練習

  例題1:

  出示課本中的例題1投影幻燈片(或小黑板)。學生讀題并根據題意畫出電路圖(如課本圖8-7)。標出已知量的符號和數值以及未知量的符號。請一名學生板演,教師講評。

  討論解題思路,鼓勵學生積極回答。

  小結:注意審題,弄清已知和所求。明確電路特點,利用和串聯電路的特點求解。本題R1、R2串聯,所以I =I1 =I2。因U1、U2不知,故不能求出I1或I2。但串聯電路的總電壓知道,總電阻R可由R1+R2求出,根據I =U/R可求出電流I。

  板書:〈例題1:

  已知:U =6伏,R1 =5歐,R2 =15歐。

  求:I。

  解:R1和R2串聯,

  R =R1+R2 =5歐+15歐 =20歐。

  電路中電流:I =U/R =6伏/20歐≈0.3安。

  答:這個串聯電路中的電流是0.3安。〉

  例題2:

  出示課本中例題2的投影片,學生讀題,畫電路圖(要求同例題1)。

  討論解題思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①問:此題中要使小燈泡正常發光,串聯一個適當電阻的意義是什么?

  答:小燈泡正常發光的電壓是2.5伏,如果將其直接連到6伏的電源上,小燈泡中電流過大,燈絲將被燒毀。給小燈泡串聯一個適當電阻R2,由于串聯電路的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電壓之和,即U =U1 + U2。串聯的電阻R2可分去一部分電壓。R2阻值只要選取合適,就可使小燈泡兩端的電壓為2.5伏,正常發光。

  ②串聯的電阻R2,其阻值如何計算?

  教師引導,學生敘述,分步板書(參見課本例題2的解)。

  本題另解:

  板書:〈R1和R2串聯,由于:I1 =I2,

  所以根據得:U1/ R1 =U2/ R2,

  整理為U1/ U2 =R1/ R2。〉

  3.小結

  串聯電路中電流、電壓和電阻的特點。

  4.布置作業 

  本節后的練習:1、2、3。

  (四)說明

  1.本節測串聯電路總電阻的實驗,由于學生已學習了伏安法測電阻的知識,一般掌握較好,故實驗前有關要求的敘述可從簡。但在實驗中教師要加強巡回指導。

  2.從實驗測出串聯電阻的總電阻和運用推導出的結果一致。在此應強調實踐和理論的統一。在推導串聯電阻總電阻公式時,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解答簡單的串聯電路計算問題時要著重在解題思路及良好的解題習慣的培養上下功夫。

  第五節 電阻的并聯

  (一)教學目的

  1.使學生知道幾個電阻并聯后的總電阻比其中任何一個電阻的阻值都小。

  2.復習鞏固并聯電路電流、電壓的特點。

  3.會利用并聯電路的特點,解答和計算簡單的電路問題。

  (二)教具

  每組配備干電池二節,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和開關各一只,定值電阻2只(5歐和10歐各一只),導線若干條。

  (三)教學過程 

  1.復習

  問:請你說出串聯電路電流、電壓和電阻的特點。(答略)

  問:請解答課本本章習題中的第1題。

  答:從課本第七章第一節末所列的數據表可以知道,在長短、粗細相等條件下,鎳鉻合金線的電阻比銅導線的電阻大;根據串聯電路的特點可知,通過銅導線和鎳鉻合金中的電流一樣大;根據得U=IR,可得出鎳鉻合金導線兩端的電壓大于銅導線兩端的電壓。

  問:請解本章習題中的第6題。(請一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自做,然后教師講評。在講評中要引導學生在審題的基礎上畫好電路圖,按規范化要求求解。)

  2.引入新課

  (1)請學生閱讀本節課文前問號中所提出的問題,由此提出本節學習的內容。

  板書:〈第五節 電阻的并聯〉

  (2)問:并聯電路中電流的特點是什么?舉例說明。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

  板書:〈1.并聯電路的總電流等于各支路中電流之和。即:I =I1 + I2。〉

  (4)問:并聯電路電壓的特點是什么?舉例說明。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

  板書:〈2.并聯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

  (5)幾個已知阻值的電阻并聯后的總電阻跟各個電阻之間有什么關系呢?這就是本節將學習的知識。

  3.進行新課

  (1)實驗:

  明確如何測R1=5歐和R2=10歐并聯后的總電阻,然后用伏安法測出R1、R2并聯后的總電阻R,并將這個阻值與R1、R2進行比較。

  學生實驗,教師指導。實驗完畢,整理好儀器。

  報告實驗結果,討論實驗結論:實驗表明,幾個電阻并聯后的總電阻比其中任何一個電阻都小。

  板書:〈3.幾個電阻并聯后的總電阻比其中任何一個電阻都小。〉

  問:10歐和1歐的兩個電阻并聯的電阻小于多少歐?(答:小于1歐。)

  (2)推導并聯電路總電阻跟各并聯電阻的定量關系。(以下內容教師邊講邊板書)

  板書:〈設:支路電阻分別是R1、R2;R1、R2并聯的總電阻是R。

  根據:I1 =U1/ R1, I2 =U2/ R2, I =U/ R,

  由于:I =I1 + I2,

  因此:U/R =U1/ R1+ U2 / R2。

  又因為并聯電路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即:U =U1 =U2,

  可得:1/R =1/ R1 + 1 / R2。

  表明:并聯電路的總電阻的倒數,等于各并聯電阻的倒數之和。〉

  練習:計算本節實驗中的兩個電阻(R1 =5歐,R2 =10歐)并聯后的總電阻。

  學生演練,一名學生板演,教師講評,指出理論計算與實驗結果一致。

  幾個電阻并聯起來,總電阻比任何一個電阻都小,這是因為把導體并聯起來,相當于增加了導體橫截面積。

  (3)練習

  例題1:請學生回答本節課文前問號中提出的問題。(回答略)

  簡介:當n個相同阻值的電阻并聯時總電阻的計算式:R =R'/n。例題1中:R′=10千歐,n =2,所以:R =10千歐/2 =5千歐。

  例題2.在圖8-1所示電路中,電源的電壓是36伏,燈泡L1的電阻是20歐,L2的電阻是60歐,求兩個燈泡同時工作時,電路的總電阻和干路里的電流。(出示投影幻燈片或小黑板)

  學生讀題,討論此題解法,教師板書:

  認請此題中燈泡L1和L2是并聯的。(解答電路問題,首先要認清電路的連接情況)。在電路圖中標明已知量的符號和數值以及未知量的符號。解題要寫出已知、求、解和答。

  (過程略)

  問:串聯電路有分壓作用,且U1/ U2 =R1 / R2。在并聯電路中,干路中電流在分流點分成兩部分,電流的分配跟電阻的關系是什么?此題中,L1、L2中電流之比是多少?

  答:(略)

  板書:〈在并聯電路中,電流的分配跟電阻成反比,即:I1/ I2 =R2 / R1。〉

  4.小結

  并聯電跟中電流、電壓、電阻的特點。

  幾個電阻并聯起來,總電阻比任何一個電阻都小。

  5.布置作業 

  課本本節末練習1、2;本章末習題9、10。

  參看課本本章的"學到了什么?,根據知識結構圖寫出方框內的知識內容。

  (四)說明

  1.關于并聯電路總電阻的計算,教學大綱上未做要求,建議對基礎較差的班級不增加這部分教學內容。

  2.在課時安排可能的情況下,建議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增加一節復習題。總結第4-8章所學內容,并做適當的練習

歐姆定律 篇3

  【考點聚焦】本部分知識涉及到的的考點有:

  1.歐姆定律表達式及其所揭示的物理意義。

  2.歐姆定律的表達式的變形和應用。

  3.會用電壓表、電流表測電阻。

  4.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5.歐姆定律實驗的電路圖的設計,實物圖的連接,實驗所得數據的分析。

  【呈現形式】

  歐姆定律是電學中的一個重要定律。它可以在各種題型中出現,例如運用歐姆定律的變形公式進行電學量的計算;進行實驗設計,包括實驗方案的設計,電路圖的設計,以及實物連接和電路連接等等,同時還可以進行探究性試題的考查。如數據處理與分析,研究方法等,總之,這方面仍會有較大的加強。

  【知識結構】

  一、歐姆定律的表述:導體中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二、數學表達式及變形公式:i=u/r。u=ir,r=u/i

  三、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簡稱“伏安法”測電阻。用電壓表和電流表分別測出某個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流,在根據歐姆定律公式變形后得出r=u/i,計算出這段導體電阻的一種方法

  四、歐姆定律的應用

  電流(i ) 電壓(v) 電阻(r)

  串聯電路 i=i1=i2 u=u1+u2 r=r1+r2

  并聯電路 i=i1+i2 u=u1+u2 1/r=1/r1+1/r2

  【方法提示】

  1.控制變量法研究物理問題

  用實驗來探究一個量隨兩個兩(或多個)量變化的關系時,要保持一個(或幾個)量不變,只改變一個量,研究這個量與該變量之間的關系。把一個兩因素(或多因素)的問題變成兩個(或多個)單因素問題的研究方法,稱為控制變量法。

  “研究導體中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之間的關系跟電壓、電阻的關系”和“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就是采用這一方法,從而總結出歐姆定律。

  探究“通過實驗研究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時,可以采用下列一般程序:

  ①提出問題。電流跟電壓、電阻有什么樣的關系?

  ②猜想與假設.由電壓是產生電流的原因猜想:電壓越高,電流可能越大;有電阻是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猜想:電阻越大,電流可能越小。

  ③設計實驗.設計電路要有這樣的功能:能使電阻不變,改變電壓,從而測出電流;使電壓不變改變電阻。電路圖如圖1所示

  ④結論與理解:“當電阻不變時,導體中電流跟導體兩端電壓成正比;當導體兩端電壓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跟電阻成反比。”理解結論時,前提條件不能丟,不然就會容易出現錯誤。

  【例題1】如圖2所示閉合開關s后調節         ,使r兩端電壓          地變化,某同學記錄如表一,請把漏掉項補上.

  根據實驗數據可得到結論:                                             .

  換用不同的定值電阻使電阻成               的變化,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記錄的不同值和對應的電流見表二:

  根據實驗數據可得到結論:                               。

  【解析】為了方便地分析實驗數據得到結論,實驗時電壓和電阻都應成“整數倍數”地變化,在電阻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是隨導體兩端電壓的改變而改變,而不是電壓隨電流的改變而改變。在電壓一定的情況下,電流隨電阻的改變而改變,而不能說成電阻隨電流的改變而改變,因為電阻是導體本身的特征,它是不會隨電流的變化而變化的.

  2.正確理解歐姆定律及其變形公式

  歐姆定律中的“成反比”和“成正比”兩個關系,實在當導體的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跟它兩端的電壓成正比;當代替兩端的電壓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跟它的電阻成反比。

  r=u/i,說明電阻等于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流的比值,但導體的電阻r與u和i無關。u=0時,r≠0,導體中的電阻取決于其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

  【例題2】對于公式r=u/i,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導體中的電流越大,則電阻越大      

  b.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越大,則電阻越大

  c.導體的電阻與電壓成正比,與電流成反比

  d.導體的電阻等于導體兩端的電壓與通過導體的電流之比

  【解析】對于i=u/r,當r不變時,i與u成正比;當u一定時,i與r成反比;i、u、r三者不能隨意用正比、反比關系.對于r=u/i,它是電阻的計算式,r 的大小取決于導體本身的因素。

  3.歐姆定律在解決實際電路中的靈活運用

  利用歐姆定律可以解決的問題有:(1)電路中的電流強度;(2)導體兩端的電壓;(3)可以用電流表、電壓表測電阻.

  【例題3】如圖3所示電路,電源電壓u=4.5v且保持不變,r1=5ω,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為20ω,電流表量程為0∽0.6a,電壓表的量程為0∽3v,通過分析計算:說明滑動變阻器r2允許的取值范圍

  【解析】關于器材規格的計算問題,一般有根據器材規格進

  行計算或根據計算選擇器材規格.一般采用斷值法來分析,即從問題的兩個極斷來考慮進行分析計算。

  電路中r1與r2串聯,電壓表測量r2兩端的電壓.

  (1)當滑片p向左端移動時,r2減小,電路中電流增大,r2兩端的電壓減小,電流表的量程為0∽0.6a,即電路中的電流最大值為0.6a,那么此時r2接入電路中的值為最小值r2min     u1=i1r1=3v   u2=4.5v-3v=1.5v   所以r2min=u2/i2=2.5ω

  (2)當滑片向右端移動時,r2增大,r2兩端的電壓增大,電壓表的量程為0∽3v,即r2兩端的最大值為3v,此時r2接入電路中的阻值為最大值r2max=10ω

  綜上所述r2的取值范圍為2.5ω≤r2≤10ω

  4.伏安法測電阻

  (1)實驗原理;(2)實驗器材;(3)實驗記錄表格設計;(4)實驗電路圖;(5)實驗步驟;(6)實驗數據分析;(7)實驗結果。

  【例題4】如圖4甲是用伏安法測小燈泡電阻的實驗電路圖,已知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范圍是0∽10ω,電源電壓為6v。電壓表和電流表均為雙量程學生用電表.燈的阻值大約為10∽15ω,實驗時電壓表和電流表應分別選用說明量程?將圖4乙的實物根據要求連成電

  路.

  若開關閉合時,電壓表的示數為3v,要使燈兩端電壓為4v,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如何移動?為什么?

  【解析】由題意可知,被測小燈泡與滑動變阻器r串聯,當滑片p移到左端時電路中的電阻最小約為10ω,此時電路中的電流最大值為i=0.6a,所以電流表的量程應選0∽0.6a.由于電源電壓為6v,在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動過程中,電壓表的示數大于3v,故應選0∽15v的量程.

  實物連接如圖5所示.

  若開關閉合時電壓表示數為3v,要求燈兩端的電壓增大到4v,必須增大通過燈的電流,即減小電路中的電阻,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左移.

  【對應訓練】

  1.根據下列一組實驗數據,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    ] 

  a.導體電阻一定時,電壓跟電流成正比

  b.導體電阻一定時,電流跟電壓成正比

  c.電壓一定時,電阻跟電流成反比

  d.電壓一定時,電流跟電阻成反比 

  2.由歐姆定律導出公式r=u/i,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導體的電阻和它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b.導體的電阻和通過它的電流成反比

  c.當導體兩端電壓為零時,它的電阻也為零

  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

  3.在測電阻實驗,如圖6中a、b電表分別表示 〔      〕

  a.a是電流表,b是電壓表

  b.a是電壓表,b是電流表

  c.a、b都是電壓表

  d.a、b都是電流表

  4.圖7所示為測定電阻的電路圖。如果某同學在操作中兩電表的量程選擇正確,但不

  慎將兩電表的位置對調了一下,則開關閉合后          〔      〕

  a.電流表、電壓表均損壞  b.電流表損壞                

  c.電壓表損壞            d.電流表、電壓表都不損壞

  5.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   和_____成反比;在電阻一定的情況下,_____和_____成正比。

  6.一段導體兩端電壓為5v時,導體中的電流強度為0.5a,若導體兩端電壓增加一倍,導體中的電流應為_____;當電壓變為零時,導體的電阻為     。                                         

  7.在研究歐姆定律的實驗中,我們先保持___   不變,得出導體中的      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關系;然后保持___   不變,得出導體中的     跟這段導體電阻的關系。                

  8.要測定某一導體的電阻,只要測出導體兩端的____ 和導體中的____ ,即可用公式____ 計算出待測電阻。這種測電阻的方法叫做____ 法。                                           

  9.有兩個電阻阻值分別為4ω和6ω,串聯后接到某電源上,那么兩電阻中的電流之比為____,兩電阻兩端的電壓之比為____ ,電路的總電阻為____ ω。如把這兩個電阻改為并聯后接到原電路中,那么兩電阻中的電流之比為____ ,兩個電阻兩端的電壓之比為____ ,電路的總電阻為____ ω。

  10.  圖8為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電路圖,要求:

  (1)在圖中填上電表的符號。

  (2)在圖中標出電表的正、負接線柱。                         

  (3)如要使電流表的讀數變小,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

  應向圖中_______(左或右)端滑動。

  11. 如圖9所示,r1=10ω,r2=20ω,r3=30ω,電源電壓恒定不變,若開關s1閉合,s2斷開時,電流表的讀數是0.3a,求(1)電源電壓多大?(2)當s1和s2都斷開時,電流表的讀數多大?(3)當s1、s2都閉合時,電流表的讀數是多大?

  12.一個電池組、一個開關,一只已知電阻r0和一只未知電阻rx以及導線若干,如:

  (1)只有一只電流表;(2)只有一只電壓表。試分別設計測未知電阻rx的值的電路(寫出方法、畫出電路圖),并列出rx的測量表達式。

  【參考答案】

  1.d  2.d  3. b  4.d  5. 電流    電阻   電流  電壓   6. 1a  10ω  7. 電阻 電流 電壓 電流  8.  電壓    電流      r=u/i    伏安  9. 1:1   2:3   10   3:2    1:1   2.4    10. (1)略 (2)略 (3) 右 11.(1) 6v    (2) 0.2a   (3)  0.3 a

  12. 略

歐姆定律 篇4

  一、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探究歐姆定律的過程

  2、本知識點在初中物理知識體系中的作用、地位:

  歐姆定律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點,也是學習點學知識的基礎,打好這一基礎對后續學習串聯和并聯電路有著重要的意義。由于它綜合性強,又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因此這一部分的教學中一定要通過實驗探究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來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歐姆定律的內容

  2、理解歐姆定律,記住歐姆定律的公式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系

  2、學會研究問題的方法:控制變量法

  3、通過實驗、分析和探索的過程,提高學生實驗數據歸納物理規律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收集、處理數據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探究,揭示物理規律,使學生獲得探索未知世界的樂趣。

  3、重視學生對物理規律的客觀性、普遍性和科學性的認識,注意學生科學世界觀的形成

  三、教學重點:探究歐姆定律的過程

  教學難點:對歐姆定律的理解

  四、教    法:實驗法、講解法、討論法、練習法等

  學    法:探究式、討論式、合作式等

  五、教學準備:電池組、小燈泡、電流表、電壓表、開關、導線等

  六、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引入,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先讓學生以前后位小組的形式將電源、開關、定值電阻、電流表組成串聯電路,然后讓學生合作的方式想辦法來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激發了探究的樂趣,就能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再指名學生代表說出它們的辦法,此時教師也要讓不同的方法說出來,這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一般會說出:可以改變電池的節數來改變電壓,也可以改變不同的定值電阻的方法來改變電路中電流。接著教師先引導學生使用改變電池的節數來改變電壓的方法來改變電路中的電流。也就是說電壓可以改變電路中的電流,這樣就引入了電壓和電流的關系。從而也就提出了這節課要探究的課題:電阻上的電流跟電壓的關系。

  2、新授。接著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的一般思維程序,此時教師還要引領學生繼續說出探究的一般思維程序,因為這時的學生對思維程序的模式還不能達到熟練的程度,還需要經過比較長的時間進行訓練。接著進行下一步

  猜想:此時指多名學生說出它們的猜想:一般會說電壓越大,電流越大;或電壓越小電流越小;也有的學生會說,電壓越大,電流越小。對于學生來說,此時的猜想,可以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一定要及時的給予肯定,這樣可以鼓舞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學生即使提出的問題不對,那么在探究的過程中,也就增加了他對問題的思考,他就會對問題理解的更深。接著引導學生說出下一步探究的程序

  設計實驗:教師引領學生說出設計實驗分為兩個設計:一是設計的步驟,二是設計的表格。在進行設計的步驟之前,教師先要講解用改變電池節數的方法來改變電壓的大小,這樣會因為干電池的電壓可能不同而影響實驗數據的分析。因此要改變這個弊端,我們可以用什么儀器來代替?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來說出,學習好的學生一般能夠說出滑動變阻器。此時教師接著講解用滑動變阻器來代替電池的節數,這種物理學中的研究創造技法是換元法,也叫替代法。

  接著進行設計的步驟,在這一步上初二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設計實驗的能力已經得到了提高,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針對實驗器材展開討論,然后讓學生代表說出他們合作得出的步驟,不全的讓其他小組的學生進行補充,此時教師也要把不全的步驟進行補充完整。例如:先畫出實驗的電路圖;再按照電路圖進行連接,連接時要注意開關的狀態;-------實驗完以后要整理實驗器材等。這樣可以養成學生步驟要完整的好習慣。同時不要忘了特別提醒學生在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時,電壓值要成倍的增加,因為這樣有利于學生分析實驗數據,得出正確的結論。在步驟的思路清晰時,要讓學生思考我們進行實驗的過程中要使用物理學中的什么研究方法。當然這里也可以放在設計步驟的開始來讓學生說出什么樣的物理研究方法。設計的表格,教師引導可以先讓學生說出涉及到的物理量,作為一部分內容;然后引學生思考還有那些內容?學生對于統計部分的內容雖然在數學上已經能夠掌握,但用到物理上時并不能熟練的運用,此處學生可能說不出來,教師可以直接告訴學生,還有實驗的次數和實驗的數據,這樣以后學生就能掌握這種模式,也就培養了學生在物理上設計表格的能力。此處還要提醒學生得到實驗的數據時要及時的記錄下來。下一步

  進行試驗:實驗時還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教師要先扶著學生進行試驗。接著進行實驗,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分工進行,教師要巡視指導,發現個別小組存在困難時,教師及時的進行指導,幫助學生找出存在困難的原因,使學生能夠順利的進行實驗。在巡視的過程中,一些小組的學生可能忘記記下實驗數據,這時要及時的提醒學生及時的記錄下來,給學生養成邊實驗邊記實驗數據的好習慣。下一步

  歸納分析:讓學生把實驗時的數據在小組內展開討論交流,教師可以巡視指導,幫助學生找出電壓和電流之間的定量關系,不過不少的學生只能找出電壓和電流之間的定性關系。下一步

  得出結論:讓小組內的學生代表說出他們得出的結論,此時學生就可能說出:電壓越大電流越大;電壓和電流的比值不變;電壓和電流成正比關系。這時教師要及時給學生得出的結論進行肯定,肯定他們探究成功的樂趣,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得到極大的提高。接著給學生指出我們在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時,一定要找到電壓和電流之間的準確的定量關系,也就是成正比或成反比。教師同時要強調得出的結論都是有前提的,得出的電壓和電流的關系是在電阻一定的時候。這有利于給學生養成思考問題是要全面的好習慣。

  交流評估:讓學生說出得出的不同的結論,或準確的結論得不出。然后在全班交流,找出它們存在的原因。

  3、接著進行探究電流和電阻的關系,這個實驗教師就要放手讓學生進行獨立的來完成。在前面扶著的基礎上,后面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做,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而且還能培養了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在探究前,教師要強調得出結論的前提條件,電壓一定,然后讓學生思考怎樣才能保證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學生思考后,讓學生在小組內展開合作探究。教師要巡視指導,發現問題及時指導,并幫助學生找到問題的原因。在得出結論后,還要進行評估交流,找出得不出結論或結論不正確的原因及在實驗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原因。

  4、讓學生得出實驗探究的兩個結論。教師然后講解,這兩個結論運用組合原理組合起來,就是著名的歐姆定律。結論得出后,教師要讓學生最后不要忘了整理實驗的器材。這有利于養成學生實驗步驟要完整的好習慣,也培養了學生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從始而終,不要半途而廢的做事態度。從而也就對學生進行了德育教育。

  5、鞏固練習:見目標中

  6、課堂小結:讓學生獨立進行總結,這節課對自己有什么收獲。也可以總結這節課要注意哪些問題。

  7、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電阻一定時,導體兩端的電壓跟通過這段導體的電流成正比

  歐姆定律

  電壓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歐姆定律 篇5

  第二節

  (一)教學目的

  1.掌握,能熟練地運用計算有關電壓、電流和電阻的簡單問題。

  2.培養學生解答電學問題的良好習慣。

  (二)教具

  書寫有問題和例題的投影幻燈片。

  (三)教學過程 

  1.復習

  提問:(使用投影幻燈片)表1、表2是某同學研究電流跟電壓、電阻關系時的兩組實驗數據。請在表格中空白部分填寫出正確數值,并說明道理。

  表1

  U(伏)

  I(安)

  R=5歐

  1.5

  0.3

  0.6

  4.5

  表2

  R(歐)

  I(安)

  U=1.5伏

  5

  0.3

  10

  0.1

  答:表1填3伏和0.9安。根據:在電阻一定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表2填0.15安和15歐。根據: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進行新課

  (1)

  由實驗我們已知道了在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把以上實驗結果綜合起來得出結論,即。

  板書:〈第二節

  1.內容: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是德國物理學家歐姆在19世紀初期(1827年)經過大量實驗得出的一條關于電路的重要定律。

  的公式:如果用U表示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R表示這段導體的電阻,I表示這段導體中的電流,那么,可以寫成如下公式:

  I =U/R。

  公式中I、U、R的單位分別是安、伏和歐。

  公式的物理意義:當導體的電阻R一定時,導體兩端的電壓增加幾倍,通過這段導體的電流就增加幾倍。這反映導體的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例關系(I∝U)。當電壓一定時,導體的電阻增加到原來的幾倍,則導體中的電流就減小為原來的幾分之一。反映了電壓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例的關系(I∝U/R)。公式I=U/R完整地表達了的內容。

  板書:<2.公式:I=U/R

  I-電流(安) U-電壓(伏) R-電阻(歐)>

  有關的幾點說明:

  ①中的電流、電壓和電阻這三個量是對同一段導體而言的。

  ②對于一段電路,只要知道I、U和R三個物理量中的兩個,就可以應用求出另一個。

  ③使用公式進行計算時,各物理量要用所要求的單位。

  (2)應用計算有關電流、電壓和電阻的簡單問題。

  例題1:課本中的例題1。(使用投影片)

  學生讀題,根據題意教師板演,畫好電路圖(如課本中的圖8-2)。說明某導體兩端所加電壓的圖示法。在圖上標明已知量的符號、數值和未知量的符號。

  解題過程要求寫好已知、求、解和答。解題過程寫出根據公式,然后代入數值,要有單位,最后得出結果。

  板書:〈例題1:

  已知:R =807歐,U =220伏。

  求:I。

  解:根據

  I =U/R =220伏/807歐 =0.27安。

  答:通過這盞電燈的電流約為0.27安。〉

  例題2:課本中例題2。(使用投影片)

  板書:〈例題2〉

  要求學生在筆記本上按例題1的要求解答。由一位同學到黑板上進行板演。

  學生板演完畢,組織全體學生討論、分析正誤。教師小結。

  ①電路圖及解題過程是否符合規范要求。

  ②答題敘述要完整。本題答:要使小燈泡正常發光,在它兩端應加2.8伏的電壓。

  ③解釋U=IR的意義:導體兩端的電壓在數值上等于通過導體的電流跟導體電阻的乘積。不能認為"電壓跟電流成正比,跟電阻成反比。"因為這樣表述顛倒了因果關系也不符合物理事實。

  例題3:課本中的例題3。(使用投影片)

  板書:〈例題3〉

  解題方法同例題2。學生板演完畢,組織學生討論、分析正誤。教師小結。

  ①解釋R=U/I的物理意義:對同一段導體來說,由于導體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所以i的比值是一定的。對于不同的導體,其比值一般不同。U和I的比值反映了導體電阻的大小。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決定于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還跟溫度有關。不能認為R=U/I表示導體的電阻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中的電流成反比。由于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所以某導體兩端的電壓是零時,導體中的電流也等于零,而這個導體的電阻值是不變的。

  ②通過例題3的解答,介紹用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和方法。

  板書:(書寫于例題3解后)

  〈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

  3.小結

  (1)簡述的內容、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單位。

  什么叫伏安法測電阻?原理是什么?

  (2)討論:通過課本中本節的"想想議議",使學生知道:

  ①電流表的電阻很小(有的只有零點幾歐),因此實驗中絕對不允許直接把電流表按到電源的兩極上。否則,通過電流表的電流過大,有燒毀電流表的危險。

  ②電壓表的電阻很大(約幾千歐),把電壓表直接連在電源的兩極上測電壓時,由于通過電壓表的電流很小,一般不會燒毀電壓表。

  4.布置作業 

  課本本節后的練習1、4。

  (四)說明:通過例題,要領會培養學生在審題基礎上畫好電路圖,按規范化要求解題。

  第四節 電阻的串聯

  (一)教學目的

  1.通過實驗和推導使學生理解串聯電路的等效電阻和計算公式。

  2.復習鞏固串聯電路電流和電壓的特點。

  3.會利用串聯電路特點的知識,解答和計算簡單的電路問題。

  (二)教具

  學生實驗:每組配備干電池三節,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和開關各一只,定值電阻(2歐、4歐、5歐各一只)三個,導線若干。

  (三)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1)閱讀本節課文前的問號中提出的問題,由此引出本節學習的內容。

  板書:〈第四節 電阻的串聯〉

  (2)問:什么叫串聯電路?畫出兩個定值電阻串聯的電路圖。(同學回答略,板演電路圖參見課本圖8-7)

  (3)問:串聯電路電流的特點是什么?舉例說明。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在板演電路圖上標出I1、I2和I。

  板書:〈1.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I1=I2=I。〉

  (4)問:串聯電路的總電壓(U)與分電壓(U1、U2)的關系是什么?舉例說明。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在板演電路圖上標出U1、U2和U。

  板書:〈2.串聯電路兩端的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兩端電壓之和。U =U1+U2。〉

  (5)幾個已知阻值的電阻串聯后,總電阻和各電阻之間有什么關系?這是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

  2.進行新課

  (1)實驗:測R1和R2(R3)串聯的總電阻。

  問:實驗的方法和原理是什么?

  答:用伏安法測電阻。只要用電壓表測出R1和R2串聯電阻兩端的總電壓放用電流表測出通過串聯電阻的電流,就可以根據逄出R1和R2串聯后的總電阻。

  要求學生設計一個測兩個定值電阻(R1 =2歐、R2 =4歐)串聯總電阻的實驗電路。如課本圖8-5所示。

  進行實驗:

  ①按伏安法測電阻的要求進行實驗。

  ②測出R1 (2歐)和R2(4歐)串聯后的總電阻R。

  ③將R1和R3串聯,測出串聯后的總電阻R′。將實驗結果填在課文中的結論處。

  討論實驗數據,得出:R =R1 + R2, R′=R1 + R3。實驗表明:串聯電路的總電阻,等于各串聯電阻之和。

  (2)理論推導串聯電路總電阻計算公式。

  上述實驗結論也可以利用和串聯電路的特點,從理論上推導得出。

  結合R1、R2的串聯電路圖(課本圖8-6)講解。

  板書:〈設:串聯電阻的阻值為R1、R2,串聯后的總電阻為R。

  由于U =U1 + U2,

  因此IR =I1R1 + I2R2,

  因為串聯電路中各處電流相等,I =I1 =I2

  所以R =R1 + R2。〉

  請學生敘述R =R1 + R2的物理意義。

  解答本節課文前問號中提出的問題。

  指出:把幾個導體串聯起來,相當于增加了導體的長度,所以總電阻比任何一個導體的電阻都大,總電阻也叫串聯電路的等效電阻。

  板書:〈3.串聯電路的總電阻,等于各串聯電阻之和。R =R1 + R2。〉

  口頭練習:

  ①把20歐的電阻R1和15歐的電阻R2串聯起來,串聯后的總電阻R是多大?(答:35歐)

  ②兩只電阻串聯后的總電阻是1千歐,已知其中一只電阻阻值是700歐,另一只電阻是多少歐?(答:300歐。)

  (3)練習

  例題1:

  出示課本中的例題1投影幻燈片(或小黑板)。學生讀題并根據題意畫出電路圖(如課本圖8-7)。標出已知量的符號和數值以及未知量的符號。請一名學生板演,教師講評。

  討論解題思路,鼓勵學生積極回答。

  小結:注意審題,弄清已知和所求。明確電路特點,利用和串聯電路的特點求解。本題R1、R2串聯,所以I =I1 =I2。因U1、U2不知,故不能求出I1或I2。但串聯電路的總電壓知道,總電阻R可由R1+R2求出,根據I =U/R可求出電流I。

  板書:〈例題1:

  已知:U =6伏,R1 =5歐,R2 =15歐。

  求:I。

  解:R1和R2串聯,

  R =R1+R2 =5歐+15歐 =20歐。

  電路中電流:I =U/R =6伏/20歐≈0.3安。

  答:這個串聯電路中的電流是0.3安。〉

  例題2:

  出示課本中例題2的投影片,學生讀題,畫電路圖(要求同例題1)。

  討論解題思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①問:此題中要使小燈泡正常發光,串聯一個適當電阻的意義是什么?

  答:小燈泡正常發光的電壓是2.5伏,如果將其直接連到6伏的電源上,小燈泡中電流過大,燈絲將被燒毀。給小燈泡串聯一個適當電阻R2,由于串聯電路的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電壓之和,即U =U1 + U2。串聯的電阻R2可分去一部分電壓。R2阻值只要選取合適,就可使小燈泡兩端的電壓為2.5伏,正常發光。

  ②串聯的電阻R2,其阻值如何計算?

  教師引導,學生敘述,分步板書(參見課本例題2的解)。

  本題另解:

  板書:〈R1和R2串聯,由于:I1 =I2,

  所以根據得:U1/ R1 =U2/ R2,

  整理為U1/ U2 =R1/ R2。〉

  3.小結

  串聯電路中電流、電壓和電阻的特點。

  4.布置作業 

  本節后的練習:1、2、3。

  (四)說明

  1.本節測串聯電路總電阻的實驗,由于學生已學習了伏安法測電阻的知識,一般掌握較好,故實驗前有關要求的敘述可從簡。但在實驗中教師要加強巡回指導。

  2.從實驗測出串聯電阻的總電阻和運用推導出的結果一致。在此應強調實踐和理論的統一。在推導串聯電阻總電阻公式時,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解答簡單的串聯電路計算問題時要著重在解題思路及良好的解題習慣的培養上下功夫。

  第五節 電阻的并聯

  (一)教學目的

  1.使學生知道幾個電阻并聯后的總電阻比其中任何一個電阻的阻值都小。

  2.復習鞏固并聯電路電流、電壓的特點。

  3.會利用并聯電路的特點,解答和計算簡單的電路問題。

  (二)教具

  每組配備干電池二節,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和開關各一只,定值電阻2只(5歐和10歐各一只),導線若干條。

  (三)教學過程 

  1.復習

  問:請你說出串聯電路電流、電壓和電阻的特點。(答略)

  問:請解答課本本章習題中的第1題。

  答:從課本第七章第一節末所列的數據表可以知道,在長短、粗細相等條件下,鎳鉻合金線的電阻比銅導線的電阻大;根據串聯電路的特點可知,通過銅導線和鎳鉻合金中的電流一樣大;根據得U=IR,可得出鎳鉻合金導線兩端的電壓大于銅導線兩端的電壓。

  問:請解本章習題中的第6題。(請一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自做,然后教師講評。在講評中要引導學生在審題的基礎上畫好電路圖,按規范化要求求解。)

  2.引入新課

  (1)請學生閱讀本節課文前問號中所提出的問題,由此提出本節學習的內容。

  板書:〈第五節 電阻的并聯〉

  (2)問:并聯電路中電流的特點是什么?舉例說明。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

  板書:〈1.并聯電路的總電流等于各支路中電流之和。即:I =I1 + I2。〉

  (4)問:并聯電路電壓的特點是什么?舉例說明。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

  板書:〈2.并聯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

  (5)幾個已知阻值的電阻并聯后的總電阻跟各個電阻之間有什么關系呢?這就是本節將學習的知識。

  3.進行新課

  (1)實驗:

  明確如何測R1=5歐和R2=10歐并聯后的總電阻,然后用伏安法測出R1、R2并聯后的總電阻R,并將這個阻值與R1、R2進行比較。

  學生實驗,教師指導。實驗完畢,整理好儀器。

  報告實驗結果,討論實驗結論:實驗表明,幾個電阻并聯后的總電阻比其中任何一個電阻都小。

  板書:〈3.幾個電阻并聯后的總電阻比其中任何一個電阻都小。〉

  問:10歐和1歐的兩個電阻并聯的電阻小于多少歐?(答:小于1歐。)

  (2)推導并聯電路總電阻跟各并聯電阻的定量關系。(以下內容教師邊講邊板書)

  板書:〈設:支路電阻分別是R1、R2;R1、R2并聯的總電阻是R。

  根據:I1 =U1/ R1, I2 =U2/ R2, I =U/ R,

  由于:I =I1 + I2,

  因此:U/R =U1/ R1+ U2 / R2。

  又因為并聯電路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即:U =U1 =U2,

  可得:1/R =1/ R1 + 1 / R2。

  表明:并聯電路的總電阻的倒數,等于各并聯電阻的倒數之和。〉

  練習:計算本節實驗中的兩個電阻(R1 =5歐,R2 =10歐)并聯后的總電阻。

  學生演練,一名學生板演,教師講評,指出理論計算與實驗結果一致。

  幾個電阻并聯起來,總電阻比任何一個電阻都小,這是因為把導體并聯起來,相當于增加了導體橫截面積。

  (3)練習

  例題1:請學生回答本節課文前問號中提出的問題。(回答略)

  簡介:當n個相同阻值的電阻并聯時總電阻的計算式:R =R'/n。例題1中:R′=10千歐,n =2,所以:R =10千歐/2 =5千歐。

  例題2.在圖8-1所示電路中,電源的電壓是36伏,燈泡L1的電阻是20歐,L2的電阻是60歐,求兩個燈泡同時工作時,電路的總電阻和干路里的電流。(出示投影幻燈片或小黑板)

  學生讀題,討論此題解法,教師板書:

  認請此題中燈泡L1和L2是并聯的。(解答電路問題,首先要認清電路的連接情況)。在電路圖中標明已知量的符號和數值以及未知量的符號。解題要寫出已知、求、解和答。

  (過程略)

  問:串聯電路有分壓作用,且U1/ U2 =R1 / R2。在并聯電路中,干路中電流在分流點分成兩部分,電流的分配跟電阻的關系是什么?此題中,L1、L2中電流之比是多少?

  答:(略)

  板書:〈在并聯電路中,電流的分配跟電阻成反比,即:I1/ I2 =R2 / R1。〉

  4.小結

  并聯電跟中電流、電壓、電阻的特點。

  幾個電阻并聯起來,總電阻比任何一個電阻都小。

  5.布置作業 

  課本本節末練習1、2;本章末習題9、10。

  參看課本本章的"學到了什么?,根據知識結構圖寫出方框內的知識內容。

  (四)說明

  1.關于并聯電路總電阻的計算,教學大綱上未做要求,建議對基礎較差的班級不增加這部分教學內容。

  2.在課時安排可能的情況下,建議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增加一節復習題。總結第4-8章所學內容,并做適當的練習

歐姆定律 篇6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部分電路及其表達式。

  2.掌握計算有關問題。

  3.理解掌握用分析實際問題,解釋實際問題。

  4.學會用伏安法測量導體電阻的方法。

  5.進一步學會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

  6.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的應用。

  三、教學準備

  電源,滑動變阻器,定值電阻(5歐、10歐、20歐、40歐各一只)。

  電流表,電壓表,開關,導線,例題投影片。

  三、課時安排

  本節共安排3課時(其中1課時為學生實驗)。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

  設問:1.形成持續電流的條件是什么?

  2.導體的電阻對電流有什么作用?

  學生回答后,教師分析:在電路中,電壓是形成電流的條件,而導體的電阻又要對電流起阻礙作用,電阻越大,電流越小。那么,在一段電路中的電流、電壓、電阻這三個量究竟有什么關系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問題——。(板書課題)

  (二)新課教學

  今天我們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關系,是通過保持其中一個量不變,看電流與另一個量之間的關系。

  設問:請同學們根據剛才提出的研究方法,利用我們所學過的儀器怎樣來設計一個實驗?(請同學們回答)

  學生回答后,教師投影實驗電路圖,分別介紹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在實驗中作用。

  1.電阻R不變,電流與電壓有什么關系

  演示:按圖接好電路,保持R=10歐不變,調節滑動變阻器,改變R上的電壓,請兩位同學讀出每次實驗的電壓值和包流值,記人表1中:

  分析: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在電阻只保持不變時,隨著電阻R上的電壓的增大,通過電阻R的電流也增大,且電壓與電流是同倍數增加,這種關系在數學上叫成正比關系。

  結論:在電阻不變時,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板書)  ·

  2.電壓不變時,電流與電阻有什么關系

  演示:按上圖連接電路,更換定值電阻的阻值,調節滑動變阻器,使只兩端的電壓始終保持4伏,請兩位同學讀出電流表、電壓表的讀數,并記錄在表2中。

  分析: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在電壓相等的情況下,定值電阻及增大,通過電阻R的電流反而減小,且電阻R增大幾倍,通過電阻的電流反而減小到幾分之一,這種關系在數學上叫成反比關系。

  結論:在電壓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板書)

  3。及其表達式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導體中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的關系,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的關系。

  設問:這兩個關系能否用一句話歸納、概括呢?

  結論: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這個結論叫做。(板書)

  說明:在中的兩處用到“這段導體”,這兩個這段導體都是指同一導體而言,也就是說中所指的電流、電壓、電阻是同一導體的三個量。(要同學們在“這段導體”下面加“.”)

  用U表示導體兩端的電壓,R表示導體的電阻,I表示通過導體的電流,則其數學表達式為:I=U/R   [板書]

  根據數學規律,我們可以對公式I=U/R 進行變形,得到U=IR或R=U/I    這樣我們可以根據同一導體中的兩個量,來求出第三個量。    ·

  4。來計算有關問題  

  例:已知電烙鐵的電阻是1210歐姆,如果電烙鐵兩端的電壓是220伏,求通過電烙鐵的電流?[投影)

  分析:本題已知的兩個量電阻、電壓都是針對同一導體電烙鐵而言的,可直接應用的數學表達式計算,但在解題時,一定要強調解題的規范性。(結果:0.18安)

  (三)小結:

  教師根據板書小結,突出的內容,強調中的“這段導體”四個字。

  (四)鞏固練習:課本第90頁第1、3題。

  (五)作業 布置:作業 本第53頁(一)1—4。

歐姆定律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歐姆定律及其表達式.

  2.能初步運用歐姆定律計算有關問題.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介紹歐姆的故事,對學生進行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品格教育.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學的課型屬于習題課,以計算為主.習題訓練是歐姆定律的延續和具體化.它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歐姆定律的物理意義,并使學生初步明確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性.

  教法建議

  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明確題設條件,正確地選擇物理公式, 按照要求規范地解題,注意突破從算術法向公式法的過渡這個教學 中的難點.特別需強調歐姆定律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同一性,即同一 導體,同一時刻的i、u、r之間的數量關系.得出歐姆定律的公式后 ,要變形出另外兩個變換式,學生應該是運用自如的,需要注意的 是,對另外兩個公式的物理含義要特別注意向學生解釋清楚,尤其 是歐姆定律公式.

  --方案

  引入新課

  1.找學生回答第一節實驗得到的兩個結論.在導體電阻一定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

  跟加在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在加在導體兩端電壓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

  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有一個電阻,在它兩端加上4v電壓時,通過電阻的電流為2a,如果將電壓變為10v,通過電阻的電流變為多少?為什么?

  要求學生答出,通過電阻的電流為5a,因為電阻一定時通過電阻的電流與加在電阻兩

  端的電壓成正比.

  3.在一個10 的電阻兩端加上某一電壓u時,通過它的電流為2a,如果把這個電壓加在20 的電阻兩端,電流應為多大?為什么?

  要求學生答出,通過20 電阻的電流為1a,因為在電壓一定時,通過電阻的電流與

  電阻大小成反比,我們已經知道了導體中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關系,導體中電流跟這段導體電阻的關系,這兩個關系能否用一句話來概括呢?

  啟發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復述,指出這個結論就叫歐姆定律.

  (-)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1.此定律正是第一節兩個實驗結果的綜合,電流、電壓、電阻的這種關系首先由德國

  物理學家歐姆得出,所以叫做歐姆定律,它是電學中的一個基本定律.

  2.介紹《歐姆堅持不懈的精神》一文.

  3.歐姆定律中的電流是通過導體的電流,電壓是指加在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電

  阻是指這段導體所具有的電阻值.

  如果用字母u表示導體兩端的電壓,用字母r表示導體的電阻,字母i表示導體中的電流,那么歐姆定律能否用一個式子表示呢?

  (二)歐姆定律公式   

  教師強調

  (l)公式中的i、u、r必須針對同一段電路.

  (2)單位要統一i的單位是安(a)u的單位是伏(v)r的單位是歐( )

  教師明確本節教學目標

  1.理解歐姆定律內容及其表達式

  2.能初步運用歐姆定律計算有關電學問題.

  3.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學習歐姆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三)運用歐姆定律計算有關問題

  【例1】  一盞白熾電燈,其電阻為807 ,接在220v的電源上,求通過這盞電燈的電流.

  教師啟發指導

  (1)要求學生讀題.

  (2)讓學生根據題意畫出簡明電路圖,并在圖上標明已知量的符號及數值和未知量的

  符號.

  (3)找學生在黑板上板書電路圖.

  (4)大家討論補充,最后的簡明電路圖如下圖

  (5)找學生回答根據的公式.

  已知  v,求  i

  解  根據 得

  (板書)

  鞏固練習

  練習1  有一種指示燈,其電阻為6.3 ,通過的電流為0.45a時才能正常發光,要使這種指示燈正常發光,應加多大的電壓?

  練習2  用電壓表測導體兩端的電壓是7.2v,用電流表測通過導體的電流為0.4a,求這段導體的電阻,

  通過練習2引導學生總結出測電阻的方法.由于用電流表測電流,用電壓表測電壓,

  利用歐姆定律就可以求出電阻大小.所以歐姆定律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則定電阻的方法這種

  方法,叫伏安法.

  【例2】  并聯在電源上的紅、綠兩盞電燈,它們兩端的電壓都是220v,電阻分別為

  1210 、484 .

  求  通過各燈的電流.

  教師啟發引導

  (1)學生讀題后根據題意畫出電路圖.

  (2)i、u、r必須對應同一段電路,電路中有兩個電阻時,要給“同一段電路”的i、u、r加上“同一腳標”,如本題中的紅燈用 來表示,綠燈用 來表示.

  (3)找一位學生在黑板上畫出簡明電路圖.

  (4)大家討論補充,最后的簡明電路圖如下

  學生答出根據的公式  引導學生答出

  通過紅燈的電流為 

  通過綠燈的電流為 

  解題步驟

  已知    求  .

  解  根據 得

  通過紅燈的電流為 

  通過綠燈的電流為  

  答  通過紅燈和綠燈的電流分別為0.18a和0.45a.

  板書設計

  2.歐姆定律

  一、歐姆定律

  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二、歐姆定律表達式   

  三、歐姆定律計算

  1.已知  v,求  i

  解  根據 得

  答  通過這盞電燈的電流是0.27a

  2.已知    求  .

  解  根據 得

  通過 的電流為 

  通過 的電流為  

  答  通過紅燈的電流是0.18a,通過綠燈的電流是0.45a

  探究活動

  【課題】歐姆定律的發現過程

  【組織形式】個人和學習小組

  【活動方式】

  1. 制定子課題.

  2. 圖書館、互聯網查找資料

  3. 小組討論總結

歐姆定律 篇8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電流的產生原因和條件.

  2、理解電流的概念和定義式,并能進行有關的計算

  3、理解電阻的定義式,掌握并能熟練地用來解決有關的電路問題.知道導體的伏安特性.

  (二)能力目標

  1、通過電流與水流的類比,培養學生知識自我更新的能力.

  2、掌握科學研究中的常用方法——控制變量方法,培養學生依據實驗,分析、歸納物理規律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通過電流產生的歷史材料的介紹,使學生了解知識規律的形成要經過漫長曲折的過程,培養他們學習上持之以恒的思想品質.

  教學建議

  1、關于電流的知識,與初中比較有所充實和提高:

  從場的觀點說明電流形成的條件,即導體兩端與電源兩極接通時,導體中有了電場,導體中的自由電荷在電場力的作用下,發生定向移動而形成電流.

  知道正電荷在電場力作用下從電勢高處向電勢低處運動,所以電流的方向是從電勢高的一端流向電勢低的一端,即在電源外部的電路中,電流的方向是從電源的正極流向負極.

  2、處理實驗數據時可以讓學生分析變量,通過計算法和圖象法來出來處理數據,加強學生對圖象的認識,進一步學會如何運用圖象來解題.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采用“分組實驗—數據分析—得出結論”的思路以加強感性認識,有利于對本節重點——的理解

  3、的講法與初中不同,是用比值 定義電阻 的,這種講法更科學,適合高中學生的特點.電阻的定義式變形后有些學生會產生歧義,認為電阻是由電壓和電流決定的,要注意引導解釋.

  4、要求學生知道公式 ,從而知道電流的大小是由什么微觀量決定的.在本節的“思考與討論”中,希望學生能夠按照其中的設問自己推導出公式 ,以加深對電流的理解.如果學生自己推導有困難,希望教師加以引導.

  5、對于導體的伏安特性是本節的難點,應該結合數學知識進行,并盡可能的多舉實例以加強對知識的深化.

  教學設計方案

  歐姆定津

  一、教學目標

  1、了解電流形成的條件.

  2、掌握電流強度的概念,并能處理簡單問題.

  3、鞏固掌握,理解電阻概念.

  4、理解電阻伏安特性曲線,并能運用.

  二、重點、難點分析

  1、電流強度的概念、是教學重點.

  2、電流強度概念、電阻的伏安特性曲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是教學中的難點.

  三、教具

  學生直流電源(穩壓),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導線若干,開關,待測電阻.

  四、主要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電場,電場對放入其中的電荷有力的作用,促使電荷移動,知道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如:靜電場中的導體在達到靜電平衡狀態之前,其中自由電荷在電場力作用下定向移動.電容器充放電過程中也有電荷定向移動.由于電流與我們生活很密切,所以我們有必要去認識它,這節課我們將在初中的基礎上對電流作進一步了解.

  (二)教學過程

  眾所周知,人們對電路知識和規律的認識與研究,也如對其他科技知識的認識與研究一樣,都經歷了漫長的、曲折的過程.18世紀末,意大利著名醫生伽伐尼受偶然發現的啟迪,經進一步研究后,已能利用兩種不同的金屬與青蛙腿相接觸而引起肌肉痙攣,于是伽伐尼電池誕生了.但他對此并不理解,認為這是青蛙體內產生了“動物電”.伽伐尼的發現引起了意大利著名物理學家伏打的極大興趣.經過一番研究,伏打于1792年將不同的金屬板浸入一種電解液中,組成了第一個直流電源——伏打電池.后來,他利用幾個容器盛了鹽水,把插在鹽水里的銅板、鋅板連接起來,電流就產生了.

  1、電流

  (1)什么是電流?

  大量電荷定向移 動形成電流.

  (2)電流形成的條件:例如:

  靜電場中導體達到靜電平衡之前有電荷定向移動;

  電容器充放電,用導體與電源兩極相接.

  ①導體,有自由移動電荷,可以定向移動.同時導體也提供自由電荷定向移動的“路”.導體包括金屬、電解液等,自由電荷有電子、離子等.

  ②導體內有電場強度不為零的電場,或者說導體兩端有電勢差,從而自由電荷在電場力作用下定向移動.

  ③持續電流形成條件:要形成持續電流,導體中場強不能為零,要保持下去,導體兩端保持電勢差(電壓).電源的作用就是保持導體兩端電壓,使導體中有持續電流.

  導體中電流有強有弱,用一個物理量描述電荷定向移動的快慢,從而描述電流的強弱.

  (3)電流強度( )

  ①定義: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量跟通過這些電量所用時間的比值.這樣可以通過電荷定向移動的快慢來描述電流強弱,這個比值稱為電流強度.簡稱電流,用 表示

  ②表達式:

  ③單位:安培(A)毫安(mA),微安(μA)

  ④性質:電流強度是標量.初中學過并聯電路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但電流是有方向的.(有方向的量不一定是矢量,是否矢量關鍵看滿不滿足平行四邊形法則)

  ⑤電流方向的規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方向,負電荷定向移動方向與電流方向相反.

  正電荷在電場力的作用下,從高電勢向低電勢運動,所以電流是有高電勢向低電勢流動,在電源外部,是由電源正極流向負極.

  (4)電流分類:

  按方向分成兩大類:直流電和交流電

  直流電:方向不變,如果直流電大小不變,就稱為恒定電流,這是高中階段電流知識的重點.

  交流電:方向隨時間變化

  前面討論了電流,尤其是持續電流的形成,要求導體兩端有電勢差,即電壓.電流強度與電壓究竟有什么關系?這可利用實驗來研究.

  演示

  先給學生介紹實驗電路圖,教師按電路圖連接實驗電路,并請學生觀察電表的正負接線柱,要求學生注意,正負接線柱的接法, 為待測電阻(定值電阻).

  演示

  閉合S后,移動滑動變阻器觸頭,觀察電表的變化,說明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電流都隨導體的電阻有關.

  啟發學生思考:如何由實驗得到電壓和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呢?

  分析:用控制變量法,先保證其中的一個量保持不變,讓其余兩個量之間相關,然后結合起來分析.

  保證電阻不變,調節電壓,記下觸頭在不同位置時電壓表和電流表讀數.電壓表測得的是導體R兩端電壓,電流表測得的是通過導體 的電流,記錄在下面表格中.

  注意:這一方法可以類比數學中函數圖象,用描點法來研究,啟發學生思考物理與數學的聯系.

  把所得數據描繪在 直角坐標系中,確定 和 之間的函數關系.

  分析:這些點所在的曲線包不包括原點?包括,因為當 時, .這些點所在曲線是一條什么曲線?過原點的斜直線.

  把 換成與之不同的 ,重復前面步驟,可得另一條不同的但過原點的斜直線.

  結論:給定導體,導體中電流與導體兩端電壓成正比, ,或者

  對不同導體,圖象斜率是不同.相同電壓下,兩導體電流分別為 、 , ,導體2對電流阻礙作用比導體1大, , . 的倒數反映了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若用一個物理量來描述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 ; , 稱為電阻.

  2、電阻

  (1)定義:導體兩端電壓與通過導體電流的比值,叫做這段導體的電阻.

  (2)定義式:

  說明:①對于給定導體, 一定,不存在 與 成正比,與 成反比的關系.

  ②這個式子(定義)給出了測量電阻的方法——伏安法.

  (3)單位:電壓單位用伏特(V),電流單位用安培(A),電阻單位用歐姆,符號Ω,且lΩ=1V/A

  常用單位:1kΩ=1000Ω;1MΩ= Ω

  3、

  德國物理學家歐姆最早用實驗研究了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最后得出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律.

  內容:導體中電流強度跟它兩端電壓成正比,跟它的電阻成反比.

  表達式: 注意:

  (1)式子中的三個量 、 、 必須對應著同一個研究對象

  (2)大量實驗表明,適用于純電阻電路(金屬、電解液等).

  (三)小結

  1、不要認為在任何導體中,電流都與電壓成正比,對于非純電阻電來講則不然.

  2、 僅僅是帶內阻的定義式,而不是決定式,電阻的大小不決定于電壓和電流.

歐姆定律 篇9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部分電路及其表達式。

  2.掌握計算有關問題。

  3.理解掌握用分析實際問題,解釋實際問題。

  4.學會用伏安法測量導體電阻的方法。

  5.進一步學會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

  6.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的應用。

  三、教學準備

  電源,滑動變阻器,定值電阻(5歐、10歐、20歐、40歐各一只)。

  電流表,電壓表,開關,導線,例題投影片。

  三、課時安排

  本節共安排3課時(其中1課時為學生實驗)。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

  設問:1.形成持續電流的條件是什么?

  2.導體的電阻對電流有什么作用?

  學生回答后,教師分析:在電路中,電壓是形成電流的條件,而導體的電阻又要對電流起阻礙作用,電阻越大,電流越小。那么,在一段電路中的電流、電壓、電阻這三個量究竟有什么關系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問題——。(板書課題)

  (二)新課教學

  今天我們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關系,是通過保持其中一個量不變,看電流與另一個量之間的關系。

  設問:請同學們根據剛才提出的研究方法,利用我們所學過的儀器怎樣來設計一個實驗?(請同學們回答)

  學生回答后,教師投影實驗電路圖,分別介紹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在實驗中作用。

  1.電阻R不變,電流與電壓有什么關系

  演示:按圖接好電路,保持R=10歐不變,調節滑動變阻器,改變R上的電壓,請兩位同學讀出每次實驗的電壓值和包流值,記人表1中:

  分析: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在電阻只保持不變時,隨著電阻R上的電壓的增大,通過電阻R的電流也增大,且電壓與電流是同倍數增加,這種關系在數學上叫成正比關系。

  結論:在電阻不變時,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板書)  ·

  2.電壓不變時,電流與電阻有什么關系

  演示:按上圖連接電路,更換定值電阻的阻值,調節滑動變阻器,使只兩端的電壓始終保持4伏,請兩位同學讀出電流表、電壓表的讀數,并記錄在表2中。

  分析: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在電壓相等的情況下,定值電阻及增大,通過電阻R的電流反而減小,且電阻R增大幾倍,通過電阻的電流反而減小到幾分之一,這種關系在數學上叫成反比關系。

  結論:在電壓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板書)

  3。及其表達式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導體中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的關系,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的關系。

  設問:這兩個關系能否用一句話歸納、概括呢?

  結論: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這個結論叫做。(板書)

  說明:在中的兩處用到“這段導體”,這兩個這段導體都是指同一導體而言,也就是說中所指的電流、電壓、電阻是同一導體的三個量。(要同學們在“這段導體”下面加“.”)

  用U表示導體兩端的電壓,R表示導體的電阻,I表示通過導體的電流,則其數學表達式為:I=U/R   [板書]

  根據數學規律,我們可以對公式I=U/R 進行變形,得到U=IR或R=U/I    這樣我們可以根據同一導體中的兩個量,來求出第三個量。    ·

  4。來計算有關問題  

  例:已知電烙鐵的電阻是1210歐姆,如果電烙鐵兩端的電壓是220伏,求通過電烙鐵的電流?[投影)

  分析:本題已知的兩個量電阻、電壓都是針對同一導體電烙鐵而言的,可直接應用的數學表達式計算,但在解題時,一定要強調解題的規范性。(結果:0.18安)

  (三)小結:

  教師根據板書小結,突出的內容,強調中的“這段導體”四個字。

  (四)鞏固練習:課本第90頁第1、3題。

  (五)作業 布置:作業 本第53頁(一)1—4。

歐姆定律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及其表達式.

  2.能初步運用計算有關問題.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介紹歐姆的故事,對學生進行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品格教育.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學的課型屬于習題課,以計算為主.習題訓練是的延續和具體化.它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的物理意義,并使學生初步明確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性.

  教法建議

  教學過程 中要引導學生明確題設條件,正確地選擇物理公式, 按照要求規范地解題,注意突破從算術法向公式法的過渡這個教學 中的難點.特別需強調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同一性,即同一 導體,同一時刻的I、U、R之間的數量關系.得出的公式后 ,要變形出另外兩個變換式,學生應該是運用自如的,需要注意的 是,對另外兩個公式的物理含義要特別注意向學生解釋清楚,尤其 是公式.

  教學設計方案

  引入新課

  1.找學生回答第一節實驗得到的兩個結論.在導體電阻一定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

  跟加在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在加在導體兩端電壓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

  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有一個電阻,在它兩端加上4V電壓時,通過電阻的電流為2A,如果將電壓變為10V,通過電阻的電流變為多少?為什么?

  要求學生答出,通過電阻的電流為5A,因為電阻一定時通過電阻的電流與加在電阻兩

  端的電壓成正比.

  3.在一個10 的電阻兩端加上某一電壓U時,通過它的電流為2A,如果把這個電壓加在20 的電阻兩端,電流應為多大?為什么?

  要求學生答出,通過20 電阻的電流為1A,因為在電壓一定時,通過電阻的電流與

  電阻大小成反比,我們已經知道了導體中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關系,導體中電流跟這段導體電阻的關系,這兩個關系能否用一句話來概括呢?

  啟發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復述,指出這個結論就叫.

  (-)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1.此定律正是第一節兩個實驗結果的綜合,電流、電壓、電阻的這種關系首先由德國

  物理學家歐姆得出,所以叫做,它是電學中的一個基本定律.

  2.介紹《歐姆堅持不懈的精神》一文.

  3.中的電流是通過導體的電流,電壓是指加在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電

  阻是指這段導體所具有的電阻值.

  如果用字母U表示導體兩端的電壓,用字母R表示導體的電阻,字母I表示導體中的電流,那么能否用一個式子表示呢?

  (二)公式   

  教師強調

  (l)公式中的I、U、R必須針對同一段電路.

  (2)單位要統一I的單位是安(A)U的單位是伏(V)R的單位是歐( )

  教師明確本節教學目標 

  1.理解內容及其表達式

  2.能初步運用計算有關電學問題.

  3.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學習歐姆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三)運用計算有關問題

  【例1】  一盞白熾電燈,其電阻為807 ,接在220V的電源上,求通過這盞電燈的電流.

  教師啟發指導

  (1)要求學生讀題.

  (2)讓學生根據題意畫出簡明電路圖,并在圖上標明已知量的符號及數值和未知量的

  符號.

  (3)找學生在黑板上板書電路圖.

  (4)大家討論補充,最后的簡明電路圖如下圖

  (5)找學生回答根據的公式.

  已知  V,求  I

  解  根據 得

  (板書)

  鞏固練習

  練習1  有一種指示燈,其電阻為6.3 ,通過的電流為0.45A時才能正常發光,要使這種指示燈正常發光,應加多大的電壓?

  練習2  用電壓表測導體兩端的電壓是7.2V,用電流表測通過導體的電流為0.4A,求這段導體的電阻,

  通過練習2引導學生總結出測電阻的方法.由于用電流表測電流,用電壓表測電壓,

  利用就可以求出電阻大小.所以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則定電阻的方法這種

  方法,叫伏安法.

  【例2】  并聯在電源上的紅、綠兩盞電燈,它們兩端的電壓都是220V,電阻分別為

  1210 、484 .

  求  通過各燈的電流.

  教師啟發引導

  (1)學生讀題后根據題意畫出電路圖.

  (2)I、U、R必須對應同一段電路,電路中有兩個電阻時,要給“同一段電路”的I、U、R加上“同一腳標”,如本題中的紅燈用 來表示,綠燈用 來表示.

  (3)找一位學生在黑板上畫出簡明電路圖.

  (4)大家討論補充,最后的簡明電路圖如下

  學生答出根據的公式  引導學生答出

  通過紅燈的電流為 

  通過綠燈的電流為 

  解題步驟

  已知    求  .

  解  根據 得

  通過紅燈的電流為 

  通過綠燈的電流為  

  答  通過紅燈和綠燈的電流分別為0.18A和0.45A.

  板書設計 

  2.

  一、

  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二、表達式   

  三、計算

  1.已知  V,求  I

  解  根據 得

  答  通過這盞電燈的電流是0.27A

  2.已知    求  .

  解  根據 得

  通過 的電流為 

  通過 的電流為  

  答  通過紅燈的電流是0.18A,通過綠燈的電流是0.45A

  探究活動

  【課題】的發現過程

  【組織形式】個人和學習小組

  【活動方式】

  1. 制定子課題.

  2. 圖書館、互聯網查找資料

  3. 小組討論總結

歐姆定律 篇11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教案

  2.3歐姆定律

  年   月    日

  課 題

  §2.3歐姆定律 課 型 新授課( 1課時)

  教   學  目   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電阻及電阻的單位。 2、.理解歐姆定律,并能用來解決有關電路的問題。 3、知道導體的伏安特性,知道什么是線性元件和非線性元件。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演示實驗探究電流大小的決定因素,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 2、運用數學圖象法處理物理問題,培養學生運用數學進行邏輯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介紹歐姆的研究過程和“歐姆定律”的建立,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在逆境中戰勝困難的堅強性格。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歐姆定律的內容、表達式、適用條件及利用歐姆定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 伏安特性曲線的物理意義。 教 學 方 法 探究、講授、討論、練習 教  學 手 段      電源、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電鍵、導體a、b(參考教材圖2.3-1)、晶體二極管、投影片、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                     教學活動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在初中已經學過了歐姆定律的一些基礎知識,今天我們要在初中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歐姆定律的有關知識。 (二)進行新課 1、歐姆定律 教師:既然在導體的兩端加上電壓,導體中才有電流,那么,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有什么關系呢?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這個問題。演示實驗:投影教材圖2.3-1(如圖所示)

  教師:請一位同學簡述如何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電路來研究導體a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的關系? 學生:合上電鍵s,改變滑動變阻器上滑片p的位置,使導體兩端的電壓分別為0、2.0 v、4.0 v、6.0 v、8.0 v,記下不同電壓下電流表的讀數,然后通過分析實驗數據,得出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電壓的關系。教師:選出學生代表,到講臺上讀取實驗數據。將得到的實驗數據填寫在表格中。換用另一導體b,重復實驗。[投影]實驗數據如下

  u/v

  0

  0.50

  1.00

  1.50

  2.00

  2.50

  i/a

  導體a

  i/a

  導體b

  教師:同學們如何分析在這次實驗中得到的數據?學生:用圖象法。在直角坐標系中,用縱軸表示電壓u,用橫軸表示電流i,根據實驗數據在坐標紙上描出相應的點。根據這些點是否在一條直線上,來研究導體中的電流跟它兩端的電壓的關系。教師:請一位同學上黑板作u-i圖線。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作。學生:作圖,如圖所示。

  教師:這種描點作圖的方法,是處理實驗數據的一種基本方法,同學們一定要掌握。分析圖象,我們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學生:對于同一導體,u-i圖象是過原點的直線,電壓和電流的比值等于一個常數。這個比值可以寫成:

  r= 對于不同的導體,這個比值不同,說明這個比值只與導體自身的性質有關。這個比值反映了導體的屬性。師生互動,得出電阻的概念:電壓和電流的比值r= ,反映了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叫做導體的電阻。教師:將上式變形得

  i= 上式表明:i是u和r的函數,即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這就是我們初中學過的歐姆定律。教師:介紹德國物理學家歐姆和歐姆定律的建立,從而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討論:根據歐姆定律i= 得r= ,有人說導體的電阻r跟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u成正比,跟導體中的電流i成反比,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學生:這種說法不對,因為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特性,所以導體的電阻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及導體中的電流沒有關系。教師:電阻的單位有哪些?學生:在國際單位制中,電阻的單位是歐姆,簡稱歐,符號是 ω。常用的電阻單位還有千歐(kω)和兆歐(mω):

  1 kω=103 ω

  1 mω=106 ω 教師:1 ω的物理意義是什么?學生:如果在某段導體的兩端加上1 v的電壓,通過導體的電流是1 a,這段導體的電阻就是1 ω。所以1 ω=1 v/a 教師:要注意歐姆定律的適用條件:純電阻電路,如金屬導體和電解液。對于含有電動機等的非純電阻電路不適用。[投影]例題例:某電阻兩端電壓為16 v,在30 s內通過電阻橫截面的電量為48 c,此電阻為多大?30 s內有多少個電子通過它的橫截面?解析:由題意知u=16 v,t=30 s,q=48 c,電阻中的電流i= =1.6 a 據歐姆定律i= 得,r= =10 ω n= =3.0×1020個故此電阻為10ω,30 s內有3.0×1020個電子通過它的橫截面。[說明]使用歐姆定律計算時,要注意i、u、r的同一性(對同一個導體)。 2、導體的伏安特性 教師:用縱軸表示電流i,用橫軸表示電壓u,畫出的i—u圖線叫做導體的伏安特性曲線。如圖所示,是金屬導體的伏安特性曲線。

  學生討論:在i—u曲線中,圖線的斜率表示的物理意義是什么?總結:在i—u圖中,圖線的斜率表示導體電阻的倒數。即k= 。圖線的斜率越大,電阻越小。教師:伏安特性曲線是過坐標原點的直線,這樣的元件叫線性元件。師生活動:用晶體二極管、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電鍵連成如左下圖所示的電路,改變電壓和電流,畫出晶體二極管的伏安特性曲線,右下圖所示,可以看出圖線不是直線。

  教師:伏安特性曲線不是直線,這樣的元件叫非線性元件。 (三)課堂總結、點評 教師活動:讓學生概括總結本節的內容。請一個同學到黑板上總結,其他同學在筆記本上總結,然后請同學評價黑板上的小結內容。學生活動:認真總結概括本節內容,并把自己這節課的體會寫下來、比較黑板上的小結和自己的小結,看誰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點評:總結課堂內容,培養學生概括總結能力。教師要放開,讓學生自己總結所學內容,允許內容的順序不同,從而構建他們自己的知識框架。 (四)實例探究 ☆歐姆定律的應用 【例1】兩電阻r1、r2的伏安特性曲線如右圖所示,由圖可知:(1)這兩電阻的大小之比r1∶r2為_______ a.1∶3           b.3∶1           c.1∶        d. ∶1 (2)當這兩個電阻上分別加上相同電壓時,通過的電流之比為_______ a.1∶3           b.3∶1           c.1∶        d. ∶1 解析:(1)由歐姆定律i= 可知,在i—u圖線中,圖線的斜率k= = ,即電阻的大小等于伏安特性曲線斜率的倒數。 r1∶r2=tan30°∶tan60°=1∶3 所以a選項正確。(2)由歐姆定律i= 可知,給r1、r2分別加上相同的電壓時,通過的電流與電阻成反比 i1∶i2=r2∶r1=3∶1,故b選項正確【例2】若加在某導體兩端的電壓變為原來的3/5時,導體中的電流減小了0.4 a.如果所加電壓變為原來的2倍,則導體中的電流多大? 解析:對歐姆定律理解的角度不同,求解的方法也不相同.本題可以有三種解法:解答一:依題意和歐姆定律得: ,所以i0=1.0 a 又因為 ,所以  a 解答二:由  得  a 又 ,所以  a 解答三:畫出導體的i—u圖像,如圖所示,設原來導體兩端的電壓為u0時,導體中的電流強度為i0. 當 時,i=i0-0.4 a 當u′=2u0時,電流為i2. 由圖知   所以i0=1.0 a  i2=2i0=2.0 a  說明:(1)用i—u圖像結合比例式解題,顯得更直觀、簡捷。物理意義更鮮明。(2)導體的電阻是導體自身的一種屬性,與u、i無關,因而 ,用此式討論問題更簡單明了。  

  學 生 活 動

  作   業 書面完成p48“問題與練習”第2、34、題;思考并回答第1、5題。

  板   書   設   計 教 學 后 記

歐姆定律 篇12

  一、教學系統分析

  本節內容前承電路、電壓、電阻及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是前面電學知識的聚焦;后啟電功、電功率,并為高中階段學習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電磁感應定律、交流電等內容做了鋪墊。甚至于對學生將來參加生產勞動也有指導作用,即使在電工技術電子專業等學習中,歐姆定律同樣是必不可少的基礎知識,其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是學習關于電阻大小影響因素的研究方法的延續,是物理問題研究思想的再次體現。

  二、學習任務分析

  本節重點是歐姆定律的內容和公式。通過實驗探究,歸納總結出歐姆定律,讓學生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形成尊重事實、探究真理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歐姆定律中電流i、電壓u、電阻r的同一性是本節難點,在探究過程中通過適時引導、恰當點撥,利用實物電路使學生達到理解歐姆定律的目的。

  三、學習者分析

  學習了電路基礎知識,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多數學生能正確連接電路元件,正確使用電流表、電壓表和滑動變阻器,對于控制變量的研究方法也有所了解。學生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渴望自己動手進行科學探究,體驗成功的樂趣,但對于u、i、r三者關系知之甚少,規律性知識的概括往往以偏概全。他們的思維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教學中讓學生自主設計研究問題的方案,是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途徑。

  四、教學目標

  ⑴知識與技能

  會用實驗的方法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公式;

  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⑵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學習研究物理問題常用的方法──控制變量法。

  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認真謹慎的學習習慣。

  重點:歐姆定律的內容和公式;

  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導體中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難點: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

  弄清變形公式的含義。

  五、教法設計

  依據本節課的知識特點、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確定本節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把學生視為學習的主人,教師當好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探究式學習可以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在探究新問題時使知識活化、重組,形成知識結構并向能力轉化;讓學生體會科學發現的全過程,從中感悟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

  六、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展示平臺,自制課件

  學具:三節干電池、定值電阻(5ω、10ω、15ω)、滑動變阻器(20ω、1a)、電壓表、電流表、開關、導線若干。

  七、教學流程圖

  八、教學過程設計

  九、教學評價

  1.知識反饋

  導體兩端的電壓(u/v)

  導體的電阻(r/ω)

  導體的電流(i/a)

  3

  5

  0.6

  3

  0.3

  3

  15

  ⑴在研究電壓不變,電流跟電阻關系的實驗中,表中有兩個數據漏填了,請根據實驗結論填寫表中的兩個空格。

  ⑵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電路,來研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跟導體電阻的關系,其中r為定值電阻。他第一次實驗用的定值電阻的阻值為r1,閉合開關后,記下電流表的示數為i1,他第二次實驗僅將定值電阻的阻值換為2r1,閉合開關后,記下電流表的示數為i1,i2,結果發現i2<i1,但i2=i1/2,由此,他認為電流跟電阻不成反比,他的結論是______的(選填“正確”或“錯誤”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實驗探究,學生掌握了控制變量法這一物理研究方法。探究過程中,通過自行設計、自己動手操作,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通過分析實驗數據,分別概括出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以及兩條結論的融合,提高了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增強了主體參與意識。

  問題:實驗中仍有學生對控制變量法理解不夠,選擇電阻出現差錯;也有學生對利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部分電路的電壓原理不能理解。

  措施:課余時間對知識存在疑問的學生,通過舉例分析講解,幫助他們透徹地理解知識之間的聯系。

歐姆定律(精選12篇) 相關內容:
  • 歐姆定律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理解歐姆定律及其表達式.2.能初步運用歐姆定律計算有關問題.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目標介紹歐姆的故事,對學生進行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品格教育.教學建議教材分析 本節教學的課型屬于...

  • 2.3  歐姆定律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教案 2.3歐姆定律 年 月 日 課 題 §2.3歐姆定律 課 型 新授課( 1課時) 教 學 目 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電阻及電阻的單位。 2、.理解歐姆定律,并能用來解決有關電路的問題。...

  • 歐姆定律

    【考點聚焦】本部分知識涉及到的的考點有:1.歐姆定律表達式及其所揭示的物理意義。2.歐姆定律的表達式的變形和應用。3.會用電壓表、電流表測電阻。4.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 歐姆定律

    一、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探究歐姆定律的過程 2、本知識點在初中物理知識體系中的作用、地位: 歐姆定律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點,也是學習點學知識的基礎,打好這一基礎對后續學習串聯和并聯電路有著重要的意義。...

  • 歐姆定律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部分電路及其表達式。 2.掌握計算有關問題。 3.理解掌握用分析實際問題,解釋實際問題。 4.學會用伏安法測量導體電阻的方法。 5.進一步學會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 6.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 歐姆定律

    第二節 (一)教學目的1.掌握,能熟練地運用計算有關電壓、電流和電阻的簡單問題。2.培養學生解答電學問題的良好習慣。(二)教具書寫有問題和例題的投影幻燈片。...

  • 歐姆定律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電流的產生原因和條件. 2、理解電流的概念和定義式,并能進行有關的計算 3、理解電阻的定義式,掌握并能熟練地用來解決有關的電路問題.知道導體的伏安特性. (二)能力目標 1、通過電流與水流的類比,培養...

  • 歐姆定律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電流的產生原因和條件. 2、理解電流的概念和定義式,并能進行有關的計算 3、理解電阻的定義式,掌握并能熟練地用來解決有關的電路問題.知道導體的伏安特性. (二)能力目標 1、通過電流與水流的類比,培養...

  • 歐姆定律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理解及其表達式. 2.能初步運用計算有關問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目標 介紹歐姆的故事,對學生進行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品格教育.教學建議教材分析 本節教學的課型屬于習題課,以計...

  • 歐姆定律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理解及其表達式. 2.能初步運用計算有關問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目標 介紹歐姆的故事,對學生進行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品格教育.教學建議教材分析 本節教學的課型屬于習題課,以計...

  • 歐姆定律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理解及其表達式. 2.能初步運用計算有關問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目標 介紹歐姆的故事,對學生進行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品格教育.教學建議教材分析 本節教學的課型屬于習題課,以計...

  • 歐姆定律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部分電路及其表達式。 2.掌握計算有關問題。 3.理解掌握用分析實際問題,解釋實際問題。 4.學會用伏安法測量導體電阻的方法。 5.進一步學會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 6.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 歐姆定律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理解及其表達式. 2.能初步運用計算有關問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目標 介紹歐姆的故事,對學生進行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品格教育.教學建議教材分析 本節教學的課型屬于習題課,以計...

  • 歐姆定律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理解及其表達式. 2.能初步運用計算有關問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目標 介紹歐姆的故事,對學生進行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品格教育.教學建議教材分析 本節教學的課型屬于習題課,以計...

  • 歐姆定律

    第二節 (一)教學目的1.掌握,能熟練地運用計算有關電壓、電流和電阻的簡單問題。2.培養學生解答電學問題的良好習慣。(二)教具書寫有問題和例題的投影幻燈片。...

  • 八年級物理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 88av中文字幕 | 国产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www视频 | 国产免费观看a大片的网站 av在线日 | 我要看免费黄色片 |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 欧洲免费毛片 | 免费成人亚洲 | 大胆日本无码一区二区 | 亚洲第一区精品 | 精品国产美女 | 欧美性色欧美a在线视频 | 乱码午夜-极国产极内射 | 久久人妻国产精品 | 国产在线观看午夜福利片 | 最新黄色av网站 | 999精品国产人妻无码系列 | 色婷婷av777 性xxxxfreexxxxx喷水欧美 | 大陆av在线 | 天天久久精品视频 | 好吊日好吊操在线视频 | 午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做爰高潮片免费视频九九九 | 波多野结衣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殴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 又黄又爽吃奶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av无码偷拍在线观看 | 最近中文字幕日本 | 国产区一区 | 国产欧美大片 |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超碰人人精品 | 午夜亚洲视频 | 色性导航 | 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 92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免费 | 天堂8在线天堂资源BT | 911国产影院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入口福利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