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姆定律和安全用電》教學設計(通用2篇)
《歐姆定律和安全用電》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在學習了歐姆定律之后,利用歐姆定律解決問題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本節課從電壓的高低、電阻的大小對用電安全的影響入手,讓學生學會運用已學的電學知識,解決有關的問題,既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又提高在幫助他人時講安全、講規則、講科學的意識。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會用歐姆定律理解安全用電的道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具有安全用電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能自覺地執行和宣傳安全用電。
通過了解避雷針的發明過程,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精神。
重點與難點
理解影響電流的因素,電壓和電阻對安全用電的影響;防雷的重要性。
板書設計
第六節歐姆定律與安全用電
一、歐姆定律
1.當r一定時,u越大,i越大
2.當u一定時,r越小,i越大
二、安全用電
1.高壓危險
2.不能用濕手觸摸電器
三、雷電與防雷
教學設計
師生活動
說明
復習歐姆定律的內容,回憶所學的知識。
通過回顧舊知識,加強理解。
提出問題:為什么高壓線要架在高空?
下雨天為什么不要在大樹下玩?
電吹風為什么不可帶進浴室?
學生認真思考。
通過分析當u一定時,r越小,i越大;
當r一定時,u越大,i越小。
從理論上知道影響電流的因素。
聯系實際應用歐姆定律回答上述前兩個問題:人是導體,電壓越大,則通過的電流就越大,對人就越危險;人在潮濕和干燥的時候電阻不同,潮濕時電阻小于干燥時,電阻小會使電流變大,造成危險。
結合理論分析實際。
學生聽講解,思考。
通過設問使學生思考,尋找答案。
從理論過渡到實際,再聯系實際解決問題。
學以致用。
雷電的實質是放電現象。
由于電流強大而會造成嚴重破壞,因此,我們通常裝避雷針來防雷。
介紹有關雷電的知識及危害。
通過閱讀有關避雷針的資料,了解富蘭克林的風箏實驗與避雷針的發明。
學生認真閱讀并記憶。
閱讀并記憶。
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歐姆定律和安全用電》教學設計 篇2
課題
歐姆定律和安全用電
學習
目標
知識目標:
1.會用歐姆定律的知識理解安全用電的道理;
2.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了解安全用電的常識;
3.知道安全電壓,理解安全電壓為什么安全。
過程方法:
1.通過用歐姆定律對安全用電的分析和理解,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2.通過了解安全用電知識,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情感目標: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具有安全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2.通過聯系實際生活中安全用電的教育,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精神。
學習重點
安全用電常識
學習難點
學生對安全用電意識的培養。
教學方式
演示法、觀察法、討論法
課型
運用體驗
教具與
媒體
安全用電掛圖、投影儀、錄像資料
教
學
程
序
內容與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依據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6min)
【播放錄音】中新網廣州7月11日消息:據南方都市報報道,昨天下午5時40分,廣東省潮安縣鐵鋪、浮洋、鳳塘三鎮發生雷擊傷亡事件,共造成7死4傷。
昨天下午5時40分,鐵鋪鎮鋪埔村8個村民在田間采茶時突遇暴雨,8人跑進茶園中央的涼亭避雨。這時暴雨夾著雷電將涼亭劈成兩半,亭內8人都被擊倒在地。不久,其中一村民因所站地點未被雨水淋濕,傷勢較輕醒來,發現倒在身旁的妻子一只腳已被雷電擊成黑色,背上衣服被燒掉一塊,遂推醒妻子,夫妻兩人騎摩托車回村求救。村干部和村民接報后趕赴事發地點,將其余6人送還進醫院。當晚8時許,此6人被告不治。另悉,同是發生雷擊傷亡的還有浮洋鎮隴美村。
同學們聽了這則新聞,有什么感想,是否想到我們生活中有很多關于用電的不安全因素需要我們注意,是的,今天我們就學習一下關于安全用電的知識。
二、進入新課,科學探究
(一)為什么電壓越高越危險(6min)
〖問題1〗為什么電壓越高越危險呢?同學們能不能根據你學過的電學知識分析一下呢?
學生聽講
學生談感想
學生討論
從一則新聞引入,能提高真實感和學生的興趣
通過學生的感想引入課題
根據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電壓越高時,電流會越大,這樣就會有危險。
〖應用〗小燈泡工作時,如果超過它的額定電壓,就會使電路中電流過大,因而燒壞小燈泡。如果人體通過較大電流,也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所以,電壓高、電流大就有危險。
家庭電路中的觸電事故:都是人體直接或間接跟火線連通造成的。
安全電壓:不高于36 v的電壓。
安全電壓并不是絕對安全的,這要根據人體電阻的不同而不同。
(二)為什么不能用濕手觸摸電器(8min)
例:人雙手間干燥時電阻是1000~5000ω,潮濕時是200~800ω。如果兩端加上36 v的電壓,電流是多少?請同學們計算一下。分別計算手干燥和潮濕時的電流,
干燥時:imin==7.2×10-3 a=7.2ma
imax==36×10-3 a=36ma
潮濕時:imin==0.045 a=45ma
imax==0.18 a=180ma
人體電阻最大時,電流已到了7.2ma,已經快不能擺脫電極了,如果電壓再高,電流會更大,那樣就會對人造成更嚴重的傷害,所以不高于36v的是安全的。人手潮濕的時候電阻就會變小,36v電壓也很危險,所以手濕的時候不能用手去觸摸正在使用的用電器及開關。
【問題】平時用濕手觸摸開關有時卻沒事,這是為什么?
家里的插座、開關等外面都有絕緣材料,手觸摸到的是絕緣的部分,沒事,可濕手去觸摸開關時,容易使水流入開關內,通過水這種導體使人和電源相通,造成危險。
(三)安全用電的原則(3min)
不接觸低壓帶電體,不靠近高壓帶電體。
(說明:投影資料“電流對人體的作用特征”不是直接從實驗得來的,而是從觸電事故的統計資料分析得到的。人體的電阻除與皮膚表面的干濕情況有關外,還與接觸面積的大小及身體素質有關系。)
(四)注意防雷(10min)
1.云層間、云層與大地間都存在很高的電壓
〖提問〗云是如何產生的?云層間為什么會有電荷呢?
【播放動畫】大氣在激烈的上升和下降過程中發生摩擦,致使一部分云層帶上了正電,另一部分云層帶上了負電。這樣兩朵云間就產生了很高的電壓。
地球也是帶電的。云層與大地間也自然存在電壓。
2.雷電的形成過程
當兩朵帶異種電荷的云層相互接近時,就發生了大規模的空中放電現象,產生強大的閃光和聲音,這就是雷電。
如果放電發生在云層和大地之間,在云層和大地之間雷電的路徑上有強大的電流通過,就會給人們帶來危害。比如擊毀房屋,造成人畜傷亡,還會引起森林火災,破壞高壓輸電線等。云層和大地之間發生放電時,雷電的路徑往往經過地面上突起的部分,如樹木、高大建筑等。
3.避雷針
如果在發生雷電時,讓強大的電流經過一根導線通入大地,就可以防止電流通過建筑物而造成破壞,所以在高大建筑物的頂部應該安裝避雷針來防雷電。
【播放動畫】避雷針──避雷針實際上是引雷針,它把雷電引來入地,從而保護其他物體。
4.其他的一些措施
雷雨的天氣盡量不要外出走動,不要在大樹下躲雨,不站在高處,而應蹲在低凹處并且兩腳盡量并攏。
5.思考:如果在雷雨的天氣,自己在家里看電視,家里大人會要求你把電視關掉,特別是有室外天線的電視機,還特意要提醒你將室外天線拔掉,這是為什么呢?
師生討論
學生計算
師生討論
學生回答
學生總結
學生回答
師生討論
師生討論
學生討論回答
物理原理與實際間還有一定的距離,要注意這種差別
通過具體的計算,既可以鞏固歐姆定律,又引出了問的內容
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
與實際生活進一步結合,化解誤解
將前二者總結為一個原則,有利于記憶
從云的產生根源去認識雷電
兩種不同的放電過程
明確避雷針的作用本質
與生活相聯系
小
節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安全用電的原則:不靠近高壓帶電體,不接觸低壓帶電體,因為電壓高時對人體產生的電流肯定大,既使靠近也容易使人觸電,所以不能靠近;低壓帶電體雖然電壓低,但只要高于36v,對人體就會產生一定的危害,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到的電壓有很多都超過了它的大小,所以不能接觸低壓帶電體。
雷電也是一種由于高壓而引起的放電現象,應用避雷針可以避免放電時對高大建筑物造成的損壞,對雷電也應注意預防。
作
業
動手動腦學物理:①、②、③
教
學
流
程
板
書
設
計
第六節:歐姆定律與安全用電
一、為什么電壓越高越危險
1.歐姆定律可知,電壓越高,電流就會越大,對人體的危害就越大。
2.不高于36 v的電壓才是安全的。
二、為什么不能用濕手觸摸電器
例題:
三、安全用電的原則
不接觸低壓帶電體,不靠近高壓帶電體。
四、雷電的預防
1.應用避雷針;2.生活中的一些其他措施。
課
后
反
思
這是一節關于歐姆定律的應用課,課中的事例都與學生關系密切,所以多聽學生的意見對上好課是很有幫助的。
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常與物理原理好像不相符,如教材中說:為什么不能用濕手觸摸電器,可生活中有時用濕手觸摸電器卻沒事,我們應重點將這些誤解解釋清楚,濕手觸摸電器增加了觸電的可能性,通過例題的計算也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雷電的產生的原理學生可能比較陌生,關于摩擦起電以前講得也不多,老師可以在此略補充提及一下,因為這部分知識小學科學課學過,有的學生可能忘記了。
新式的避雷針又增添了許多新的功能,可以真正達到避雷、驅雷的目的,增加知識性的介紹,會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使我們的教學與時代同步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