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姆定律》期末復習資料
第四部分 歐姆定律
一、電壓
1、電源的作用是給電路兩端提供電壓;電壓是電路中產生電流的原因。電路中有電流,就一定有電壓;電路中有電壓,卻不一定有電流,因為還要看電路是否是通路。
2、電壓用字母u表示,單位是伏特,簡稱伏,符號是v。常用單位有千伏(kv,1kv = 103v)和毫伏(mv,1mv = 10-3v)。家庭照明電路的電壓是220v;一節干池的電壓是1.5v;對人體安全的電壓不高于36v。
3、電壓表的使用:a、電壓表應該與被測電路并聯;當電壓表直接與電源并聯時,因為電壓表內阻無窮大,所以電路不會短路,所測電壓就是電源電壓。b、電壓表的正接線柱接電源正級,負接線柱接電源負極度。c、根據被測電路的不同,可以選擇“0 ~ 3v”和“0 ~ 15v”兩個量程。
4、電壓表的讀數方法:a、看接線柱確定量程。b、看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多少伏)。c、看指針偏轉了多少格,即有多少伏。
5、電池串聯,總電壓為各電池的電壓之和;相同電池關聯,總電壓等于其中一支電池的電壓。
二、探究串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
1、實驗步驟:a、提出問題;b、猜想或假設;c、設計實驗;d、進行實驗;d、分析和論證、e、評估;f、交流(大體內容相同即可,有些步驟可省略)
2、在串聯電路中,總電壓等于各用電器的電壓之和。
三、電阻
1、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如鉛筆芯、金屬、人體、大地等;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如橡膠、塑料、陶瓷等。導電能力介于兩者之間的叫半導體,如硅金屬等。
2、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叫電阻,用r表示,單位是歐姆,簡稱歐,符號是ω。常用單位有千歐(kω,1kω = 103ω)和兆歐(mω,1mω = 106ω),它在電路圖中的符號為 。
3、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有:a、材料;b、長度;c、橫截面積;d、溫度。一般情況下,某一導體被制造出來以后,其電阻除了隨溫度的變化有一點改變之外,我們就近似地認為其電阻不變了,它也不會隨著電壓、電流的變化而變化。
4、某些導體在溫度下降到某一溫度時,就會出現其電阻為0的情況,這就是超導現象,這時這種導體就叫超導體。
5、滑動變阻器的工作原理是:電阻部分由涂有絕緣層的電阻絲繞在絕緣管上,通過滑片在上面滑動從而改變接入電路的電阻大小。所以滑動變阻器的正確接法是:一上一下的接。它在電路圖中的符號是
它應該與被測電路串聯。
四、歐姆定律
1、歐姆定律是由德國物理學家歐姆在1826年通過大量的實驗歸納出來的。
2、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兩端的電阻成反比。公式為:i = u / r ,變形公式有:u = i r , r = u / i
3、歐姆定律使用注意:a、單位必須統一,電流用a,電壓用v,電阻用ω;b、不能把這個公式理解為:電阻與電壓成正比,與電流成反比,因為電阻常規情況下是不變的。
4、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壓叫額定電壓;正常工作時的電流叫額定電流;但是生活中往往達不到這個標準,所以用電器實際工作時的電壓叫實際電壓,實際工作時的電流叫實際電流。
5、當電路出現短路現象(電路中電源不經過用電器而直接被接通的情況)時,根據i = u / r可知,因為電阻r很小,所以電流會很大,從而會導致火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