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教案 > 八年級物理教案 > 《壓強》教學設計(通用12篇)

《壓強》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8-18

《壓強》教學設計(通用12篇)

《壓強》教學設計 篇1

  “壓強”教學設計

  湖北省天門市漁薪鎮龍華中學 付銀權 課題壓強計劃課時1課時教學

  目標知識技能1.通過學習壓強的概念,能用壓強的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2.知道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過程與方法1.通過科學探究,歸納得出壓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

  2.通過參與科學探究,初步認識“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的重要性。情感態度

  價值觀激發學生樂于探索、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的興趣。教學

  理念1.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2.注重科學探究,過程與知識并重。

  3.充分表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老師的主導作用。

  4.注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具準備多媒體投影儀、視頻展示臺、小木板、重物(砝碼等)、橡皮泥等較軟物體。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師生活動設計意圖

  情

  景

  導

  入(播放多媒體課件

  聽歌曲“潔白的雪花飛滿地…,留下腳印一串串。”創設情景,發現問題。

  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學理念。

  規

  律

  探

  究提出問題老師提出:

  “人走過雪地為什么會留下腳印?”

  雪地中的腳印為什么有的深有的淺?借助媒體演示情景,提出問題。層層引導、步步深入。為下一步學生猜想做準備。體現出老師的主導作用。猜想假設請同學們猜一猜:壓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哪些因素有關?有什么樣的關系?

  問題發現后,充分利用這一機會鼓勵學生大膽假設,去猜想問題可能的答案。設計實驗同學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呢?請同學們自己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你的猜想。在設計實驗之前,老師先給同學們加以指導:

  (1)控制變量。

  (2)怎樣改變受力面積的大小?(增大或減小)

  (3)如何使實驗的效果更明顯。

  各小組相互討論,設計實驗。

  請一至兩個小組匯報討論結果,以相互交流、取長補短。老師提出問題,學生猜想假設后,立即讓學生去設計實驗,學生必定會感到茫然。老師的指導便成了本節課學生實驗成敗的關鍵。學生設計實驗時不受器材的限制,這樣更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

  設計完畢,讓組與組相互交流,互相“切磋”,實現思維的碰撞。

  規

  律

  探

  究進行實驗各小組分組進行實驗探究。學生實驗時,可用生活中任何物品進行實驗,讓學感到“瓶瓶罐罐當儀器,拼拼湊湊做實驗”的樂趣。分析論證視頻展示部分小組實驗,交流小組結論。實驗中,學生往往忙于動手,而忽略結論,老師及時讓學生展示本組實驗,得出結論,體驗成功快樂。

  概

  念

  講

  授壓強概念(1)提出壓強概念。板書課題:《壓強》

  (2)學習壓強概念、公式、單位。結合探究過程,引出“壓強”。壓強的單位學生比較陌生,因此需要加以強調。

  知

  識

  運

  用動手動腦

  學物理估測自己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

  (老師引導學生如何估測、突破難點)學習簡單的壓強計算學習壓強的概念、計算后,沒有要求學生進行大量練習,而是通過動手動腦“估測自己對地面的壓強”。既符合學生心理需求,又可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增大或減小壓強(1)提問:怎樣使你對地面的壓強迅速增大一倍?(2)請一名學生上前表演。得出結論。

  多媒體顯示:壓力一定,減小受力面積可增大壓強。

  (3)指出物體承受的壓強是有一定限度的,超過這個限度物體就會被損壞。

  媒體播放:生活中一些增大或減小壓強的例子。在學生估測自己對地面壓強的基礎上,提出“怎樣使你對地面的壓強迅速增大一倍?”從而引出增大或減小壓強。媒體播放生活中一些增大或減小壓強的例子。體現了“從物理走向社會”。

  余

  音

  繞

  梁調查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增大或減小壓強的物理知識,并寫成調查報告。最后,留下一道富有思考性、開放性、探索性的問題給學生,使教學延伸到課外。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形成“余音繚繞”之勢。

  書

  設

  計pict 13.1壓強

  1.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2.公式:

  3.單位:pa1n/m2=1pa 

《壓強》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壓力,會畫壓力的示意圖。

  2.通過探究知道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壓強定義公式。

  3.知道國際單位制中壓強的單位及其意義,會進行壓強的簡單計算。

  4.能在日常生活上靈活運用壓強知識為生產生活服務。

  二、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壓強的概念和壓強的公式。

  難點:壓強公式的應用。

  三、器材

  學生探究實驗器材:自制壓力小桌,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質量為200克的砝碼,50克的砝碼各一個,細砂,海綿、玻璃杯、鉛筆等

  教師演示器材:汽球,圖釘,雞蛋等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將一氣球置于講臺上讓班上個最高力最大的男生用手掌壓氣球,因氣球打氣不很足,他必費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壓破球,接下來叫一個個頭最小的女生(偷偷給她一根針)。她只要輕輕一碰氣球便破了,學生必大笑。此時設問為什么?從而引入新課。

  (二)觀察與作圖————什么是壓力

  1、用兩摞書作橋墩,一張偏厚紙板做橋面,再放上一重物,此時橋面壓彎了,設問為什么?分析原因是受一向下壓的做用力。

  2、舉例老師站在講臺上受什么力(重力和支持力),講解地面支持了老師(要不老師不掉地下去了),老師也壓了地面。

  3、①請同學們觀察分析書本圖9—1例子的三副圖并在練習本上畫出三副圖中物體對表面的壓力示意圖。同時請三位同學在黑板上畫,各畫一圖。同學們作圖時,教師來回巡視,了解學生作圖中的錯誤。

  ②學生畫完后,講評學生作圖情況,錯誤的進行糾正,并用紅色粉筆把壓力突出出來。讓同學們討論思考以上圖中物體對受力表面的壓力有什么共同特點?

  得出:壓力是由于物體形變產生的。壓力作用在接觸面上,壓力的方向跟接觸面垂直,指向受力物體。

  ③教師歸納總結得出壓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得出壓力的定義、特點及與重力的區別。

  (三)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

  1、播放三幅插圖,創設情境。讓同學們觀察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感受壓力的效果。教師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插圖,用大腦去思考,看看在這些圖中你們能發現些什么?同學們發現了許多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記錄下幾條有關的問題,大致歸納為三個問題:

  (1)當人們在松軟的地上行走時,為什么會在地上留下一道深深的腳印?有了滑雪板人為什么就能在雪地上自由地滑翔?

  (2)為什么在泥濘的沼澤地里有輪子的車輛寸步難行,而裝有履帶的坦克和拖拉機卻可以行動自如呢?

  (3)同一個物體壓在海綿上,為什么海綿的形變程度不同呢?

  2、親自體驗一下。做書本圖9—3的實驗。讓學生利用一支一端削好的短鉛筆,用食指和大拇指輕輕夾著兩頭,提問:兩個手指的感覺一樣嗎?為什么兩個手指的感受不同呢?提醒學生注意發現問題。接著讓筆尖壓在手指上,先輕壓后重壓,比較兩次疼痛的感覺。

  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猜想: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讓同學們猜測并討論,同時說明猜想是科學研究的常用方法,但一定要用實驗驗證。

  學生進行實驗探究(討論設計方案,收集實驗數據,得出實驗結論,交流實驗體會)

  學生在這里的實驗方案很多,可采用復式教學法———各組學生先分別做自己設計的實驗,然后分別上講臺匯報。

  從而得出:在相同受力面積時,壓力作用效果跟壓力大小有關;在相同的壓力時,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因此,壓力作用效果不僅跟壓力的大小有關系,還跟受力面積有關系。

  叫兩個體重懸殊的學生站在講臺,請學生比較他們對地面的壓強。(學生由于他們對地面的壓力不同,受力面積不同,所以很難比較)

  所以,要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就需要比較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由此引出壓強。

  (三)壓強

  ①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②公式:壓強=壓力/受力面積;。并由此引出壓強的單位是由力的單位和面積單位共同組成的。

  ③單位:牛頓/米2讀作:牛頓每平方米;它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做帕斯卡,簡稱帕,符號是Pa。⑤介紹壓強的物理意義:以成年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1。5×104Pa的含義是:1米2的地面受到的壓力約1。5×104牛頓。

  (4)課堂練習

  例:計算芭蕾舞演員和大象對地面的壓強。請兩位同學到黑板上做題,其余同學在下面做,教師來回巡視,及時發現學生的解題問題,給予及時糾正。做完后。講評練習的同時指出同學在解題中出現的錯誤和不規范的問題。

  (四)壓強知識的應用

  為了使同學了解壓強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并且如何運用壓強的知識為我們服務,設問:壓強是越大越好,還越小越好呢?然后解釋生活中我們需要壓強大時要想辦法增大壓強,需要壓強小時想辦法減小壓強?同時說明任何物體能夠承受的壓強都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物體會被壓壞。舉例說明:如磚能承受的壓強大約是5×106帕,混凝土是(5—50)×106帕等等。為了不壓壞物體,使物體受到的壓強小于物體能承受壓強,因此人們就想方設法減小物體受到的壓強。

  設問:如何去增大壓強或減小壓強呢?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找出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解決課前提出的問題。由P=F/S分析出增大壓強與減小壓強的辦法,并引導鼓勵同學分類舉出生活中我們應用的增大壓強和減小壓強的例子,如:書包帶平而寬;吸管一頭尖一頭鈍;椅子用寬而平的板平不用一細桿等等。同時讓同學們參與做對比小實驗,這樣不僅說明問題又能活躍課堂氣氛,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輕輕松松學習,又懂得了生活中的很多情況用到了所學的知識,培養了學生正確分析問題的能力的和表達能力,對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物理興趣和學習信心有很好的作用。

  (五)作業

  1、收集生活中增大壓強和減少壓強的例子。

  2、課外小實驗:測出你站立在地上的壓強。

  3、一人空手站立在地面上,怎樣才能很快地使地面受到的壓強增大到原來的兩倍?如果他要營救一個掉進冰窟窿里的孩子,是站著跑過去還是爬著過去?

《壓強》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液體壓強規律,學會用壓強計測量壓強

  2、知道液體壓強的規律在生活中的應用實例

  3、在探究液體壓強規律的過程中,練習使用類比法教學設想重點:初步認識液體壓強規律

  難點:

  知道液體壓強的規律

  教法:

  教學準備玻璃管,橡皮膜,液體壓強計,水,教學過程二次備課引入:固體對接觸面有壓強,那么液體有壓強嗎?

  例:杯子對桌面有壓強,杯子里的'水對杯底和杯壁是否有壓強?

  演示實驗:

  圖10-9(a)玻璃管底部橡皮膜鼓起,

  圖10-9(b)手指會受到力的作用

  得出: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側壁有壓強。

  思考:液體內部有壓強嗎?

  例:學生舉例:

  (1)人在水里,感覺胸悶

  (2)圖10-9(c)

《壓強》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壓力,會畫壓力示意。

  2.通過探究知道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壓強定義公式。

  3.知道國際單位制中壓強的單位(帕)。

  4.經歷測量人體對地面壓強的過程,培養樂于和他人合作進行探究的團隊精神,初步掌握測量,計算,表達能力及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知道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6.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定量計算。 教學設想 重點:通過探究知道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壓強定義公式。

  教學難點

  理解壓力的概念。會畫壓力示意。

  教學教法

  實驗探究式 教學準備 一端削尖的鉛筆、小桌子、沙盤等。

  教學過程

  一 課題引入

  不知道大家注意過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沒有:[出示釘]釘的帽子做得又大又平,而釘頭卻又尖又細;在茫茫的雪原里,步行的人容易陷下去,可是滑雪者卻悠然自得,而且滑得很快。

  這些現象看起來簡單,但其中包含的物理學道理卻是很深刻的,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就準備解決這些問題。

  二 講授新課

  一只杯子放在地面上,受到地面對它的支持力,那么地面受不受力呢?(如果用手作為地面,可以明顯地感覺到壓力,可見地面受到杯子的壓力,誰來畫一畫地面受到的壓力?)同樣的道理,釘對墻面也有壓力;放在斜面上的木塊對斜面也有壓力,請大家完成力的示意。(學生板演)

  多媒體展示教學目標。

  多媒體展示壓力,說明壓力的方向始終和接觸面相垂直。(學生觀察并回答)

  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雖然我們知道了壓力的定義,但是壓力的作用效果和那些因素有關呢,我們用實驗來探尋答案。

  [實驗1]將壓力小桌正放入沙盤,其中一次在小桌上放一個重物,比較兩次小桌陷入沙盤的深度。(學生觀察)

  壓力作用的效果和壓力大小有關。(學生回答)

  [實驗2]將壓力小桌分別正放和反放入沙盤,比較兩次小桌陷入沙盤的深度。(學生觀察)

  壓力作用的效果還和接觸面積大小有關。(學生回答)

  為了更直接方便地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物理上引進了壓強的概念。

  ⑴定義:壓強是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大小)。

  這一個概念就包含了壓力作用的兩個效果。

  ⑵公式:壓強=壓力/受力面積 p=F/S

  受力面積是指作用的兩個物體接觸的那一部分面積。

  ⑶單位: 牛/米2=帕斯卡 符號Pa

  ⑷物理意義:物體每平方米面積上受到的壓力。

  實際應用:

  為什么坐沙發比板凳舒服?(學生回答)

  在壓力一定的情況下,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例如拖拉機和坦克的履帶;雪橇等)。反之可以增大壓強(例如菜刀的刃;釘尖等)。

  在受力面積一定的情況下,增大或減小壓力可以改變壓強(學生自己舉例子)。

  三 小結:建立起正確的壓強概念;理解壓強公式,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估算;

  結合生活實例說明如何控制壓強。

  四 相關學生練習:

  1.關于壓力和壓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壓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B.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支持面的

  C.物體的重力越大,對支持面的壓力一定越大

  D.壓力大,壓強一定大

  2.質量相同的正方體實心銅塊和鐵塊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比較它們對桌面的壓強和壓力 ( )

  A.壓力相等,銅塊對桌面的壓強較大

  B.壓力相等,鐵塊對桌面的壓強較大

  C.壓強相等,銅塊對桌面的壓力較大

  D.壓強相等,鐵塊對桌面的壓力較大

  3.下列事例中,能夠減小壓強的是 ( )

  A.把書包帶做得寬些

  B.為了易于把吸管插入軟包裝飲料盒內,吸管的一端被削得很尖

  C.刀、斧、剪的刃都磨得很薄D.用細線切割濕軟的肥皂30 N的壓力作用在1 cm2的面積上,所產生的壓強是如果保持壓力不變,要產生5×105Pa的壓強,受力面積應是質量為48kg的人受到的重力是多少?如果他每只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是150cm2,那么,他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少?

《壓強》教學設計 篇5

  學習目標

  1、了解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2、了解飛機的升力是怎樣產生的。

  3、了解生活中跟氣體的壓強與流速相關的現象。

  學習重點

  初步了解流體流動時壓強的特點。

  學習難點

  能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簡單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教具學具:

  乒乓球、漏斗、硬幣、直尺、塑料吸管、燒杯、兩張紙、機翼模型、電扇。

  學習過程:

  一、快樂自學合作探究

  1.想一想猜一猜做一做

  把乒乓球放置于漏斗中間,一個朝上,一個朝下,往漏斗里吹氣,請同學們猜想一下結果會怎么樣?

  2.學生做一做,比一比:

  看誰能使硬幣跳得最高,是什么力使硬幣跳起來?討論交流并回答:這時硬幣上下方的空氣產生的壓強大小關系,怎樣才能使硬幣跳起來?流動空氣的壓強跟流速有什么關系?

  3.課本第91頁探究

  學生提出猜想,設計實驗,解釋現象。

  (1)請同學們手握兩張紙,讓紙自然下垂,在兩張紙中間向下吹氣。

  (2)紙條一端貼近下嘴唇,用力向紙條上方吹氣,觀察現象。

  4.精講點撥

  引導學生分析這些實驗:

  (1)實驗中的研究對象為什么會運動?(研究對象的兩面存在壓強差)

  (2)什么原因造成了壓強差的存在?

  (3)這些實驗共同說明了一個什么問題?

  5.討論總結:

  分析總結上述三個實驗,液體和氣體,它們一個共同的特點是:液體和氣體都具有流動性,統稱為流體。三個實驗的共同之處是,流體在流動時才導致現象的產生。且我們已猜測流體流速可能與流體的壓強存在有某種關系。那么,這可能是什么關系呢?想一想。

  結論:當飛機高速行使時,機翼與周圍的空氣發生相對運動。迎面而來的氣流被機翼分成上下兩部分,由于機翼橫截面的形狀上下不對稱,在相同時間里機翼上方氣流通過的曲線路程較長,機翼下方氣流通過的直線路程較短,這就造成機翼上部氣流的速度比機翼下部氣流的速度大,由于流速高的地方壓強小,流速低的地方壓強大,因此,機翼上部的壓強要小于機翼下部的壓強,巨大的機翼就是靠上下氣流的壓強差產生了向上的升力來負擔機身的重力升空飛翔的。

  針對訓練:完成動手動腦學物理第三題

  二、解釋現象

  (1)為什么火車站臺都有一條安全線,火車行駛時嚴禁人們進入安全線以內的`區域?

  (2)當一輛車從地上快速駛過,地上的落葉紛紛在車后向上飛舞。

  (3)兩船平行行駛發生的海難。

  (4)噴霧器噴水。

  (5)窗戶被外面的大風刮開。

  (6)當大風吹過屋頂時,往往會把屋頂掀開,這是為什么呢?在龍卷風到來之前,我們是不是應該關緊門窗呢?

  三、自我小結:

  本節課我的收獲是:

  1.在氣體和液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2.飛機的升力:飛機前進時,由于機翼上下不對稱上凸下平,機翼上方空氣流速大,壓強較小,下方流速小,壓強較大,機翼上下表面存在壓強差,這就產生了向上的升力。

  四、當堂訓練:

  1.物理學中把具有流動性的液體和氣體統稱為流體。流體的壓強與有關,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反而越小。

  2.如圖是機翼的模型,當飛機飛行時,迎面吹來的風被機翼分成兩部分,在相同時間內,機翼上方氣流通過的路程_____,因而速度_____,它對機翼的壓強_____;下方氣流通過的路程_____,因而速度_____,它對機翼的壓強_____。

  3.在火車站和地鐵站臺上,都畫有一條安全線,當火車快速開過時,人越過這條線就會有危險。這是因為,火車開動時,靠近火車的地方氣體_____,壓強_____,離站臺遠的地方氣體_____,壓強_____,強大的氣流會_____。

  4.如圖2所示,向兩張紙的中間吹氣,發生的現象是( )

  圖2

  A.紙向兩邊分開 B.紙向中間靠攏 C.保持原來位置不動 D.都有可能

  五、我的反思

《壓強》教學設計 篇6

  關于壓強的教案

  對公式的變形及流速對壓強的影響理解比較不深入,對增大、減小壓強的方法和液體壓強的計算掌握較好。

  [教學目標]

  1、掌握壓強公式及增大、減小壓強的方法

  2、靈活應用液體的壓強公式

  3、知道大氣壓的存在及沸點與大氣壓的關系

  4、知道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教學內容、方法與步驟]

  1、壓強及改變壓強的方法;

  (1)壓強公式:P=F/ S;正確理解壓力及受力面積(即接觸面積)的概念

  (2)增大、減小壓強的.方法:

  增大:增大壓力或減小受力面積(如:刀刃薄……)

  減小:減小壓力或增大受力面積 (如:鐵軌上墊枕木……)

  2、液體壓強公式及其應用;

  (1)公式:P=ρg h (其中h表示深度:即從液面往下數)

  (2)應用:連通器;液壓機(F1/S1=F2/S2)

  (3)實驗:控制變量法(控制同一深度或同一液體)

  3、大氣壓及其與沸點的關系;

  (1)大氣壓存在(馬德堡半球實驗)(實例:鋼筆吸水,吸盤,吸管喝飲料)

  大氣壓隨高度的升高而減小(且減小的幅度不均勻),其數值為 1標準大氣壓(1at)=1.013 105Pa=760Hg=10.3H2O(托里拆利實驗)

  (2)大氣壓越大則液體的沸點越高(應用:高壓鍋煮飯容易熟)

  大氣壓越小則液體的沸點越低(如高山上雞蛋可能煮不熟)

  4、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流速越大則壓強越小;流速越小則壓強越大

  例1:三個同種材料做成的圓柱體,豎直放在水平桌

  面上,如圖所示,則對桌面壓強最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三個一樣大

  解:由公式P= 進行變形得:P= = = = , 甲 乙 丙

  且同種材料,則密度ρ相同,而丙的 最大,即壓強也最大,選C

  例2:某同學用酒精做托里拆利實驗,假定管內液面上方為真空,則酒精上升的高度是___米

  解: =大氣壓(76cHg),得:

  = =12.92

  [學法指導]準確把握壓強公式中的受力面積和液體壓強中的深度。

  [作業布置]

  1.能測出大氣壓強數值的實驗是 ( )

  A.托里拆利實驗 B.馬德堡半球實驗 C.阿基米德實驗 D.滾擺實驗

  2.圓柱體A B高相等,底面積之比4:1,把它們豎直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們對地面的壓強比為1:2,若把圓柱 體A疊放在B上時,圓柱體B對地面的壓強增大為原來的 ( )

  A.2倍 B.3倍 C.4倍 D.6倍。

  3、三個同種材料做成的圓柱體,豎直放在水平桌

  面上,如圖所示,則對桌面壓強最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三個一樣大 甲 乙 丙

  4.關于壓力和壓強下列正確的是 ( )

  A.物體的重力越大,對支持面的壓力一定越大 B.壓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

  C.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接觸面 D.壓力大壓強不一定大

  5.在水下50米深處的潛水員,受到水的壓強是___________帕。

  6.在結冰的湖面上行走時,突然腳下的冰將破裂,應采取 ( )

  A.站住不動 B.就地爬伏在冰面上慢慢向岸邊挪動

  C.趕快向岸邊跑去 D.立即改成單腳站立

  7自來水筆吸墨水時按幾下彈簧片,墨水就進入橡皮管里了這( )

  A.是彈簧片作用使墨水進入橡皮管 B.是手的壓力使墨水進入管

  C.是橡皮管的吸力使墨水進入 D.是大氣壓作用使墨水進入橡皮管

  8某同學用酒精做托里拆利實驗,假定管內液面上方為真空,則酒精上升的高度是___________米 (外界大氣壓強P0=76厘米汞柱 ρ酒精=0.8×103千克/米3 ρ水銀=13.6×103千克/米3)

  9.有兩組同樣的磚甲組一塊乙組兩塊,每塊磚長:寬:高=4:2:1,下列對地面壓強不相等的是 ( )

  A.甲組平放,乙組每塊也平放 B.甲組側放乙組每塊也側放

  C.甲組立放乙組疊著側放 D.甲組立放,乙組疊著平放

  10.烏魯木齊的大氣壓約0.9個標準大氣壓,約等于__________帕,這時水的沸點________100℃

  11.放在水平面上的長方體,體積為V, 密度為ρ, 重力為G, 對桌面壓強為p,將它豎直切去一半則( )

  A. V、ρ、G、p都變為原來的一半 B .ρ、G、p不變,V為原來一半

  C.ρ不變,V、G、p為原來一半 D. ρ、p不變,V、G為原來一半

  12._____________實驗首先測出了大氣壓的數值

  14.甲乙兩物體放在水平桌面上,甲物重是乙物重的4倍,而底面積是乙的1/2,甲對桌面壓強為P甲,乙對桌面壓強為P乙,P甲與P乙關系( )

  A.P甲=8P乙 B.P甲=4P乙 C.P甲=2P乙 D.P甲=P乙/8

  13.將浸有酒精的棉花球點燃后放入廣口瓶中,然后用剝了皮的熟雞蛋堵住瓶口,過一會兒雞蛋會被瓶口吞沒,這一現象說明______________

  14.某同學在做托里拆利實驗時, 測得玻璃管中水銀柱高度為76厘米可使這個高度減小的措施為( )

  A.往水銀槽中注入水銀 B.使玻璃管傾斜

  C.將實驗移到高山上去做 D.將實驗移到礦井中做

《壓強》教學設計 篇7

  一、設計意圖

  壓強的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因為其概念較為抽象,大部分學生在初二下學習時會感到困難,對固體壓強和液體壓強處理的不夠好,不會靈活應用固體壓強、液體壓強的特點來解決實際問題,希望通過本節課的,幫助學生建立起壓強的知識體系、框架,認清固體壓強和液體壓強的不同之處,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學中采用對比法和歸納法,師生討論的方法等。

  二、復習目標

  1. 正確理解壓強,區分固體壓強與液體壓強的不同之處,知道固體壓強等于壓力與受力面積的比值,液體壓強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

  2. 正確理解公式p=F/S,知道其適用范圍,會用p=F/S及其變形公式解決一些問題。

  3.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 掌握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探究液體壓強規律的實驗,這兩個實驗的實驗方法、實驗過程和實驗結論。

  三、復習重點和難點

  重點:①壓強的概念 ②對固體壓強中受力面積的理解,液體壓強中深度的理解。

  ③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受力面積的關系;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和深度的關系 ④掌握兩個實驗的方法、過程和結論。

  難點:①壓強概念的建立 ②固體壓強和液體壓強知識的應用

  四、教具與學具

  氣球與釘板、削好的鉛筆、壓強計等

  五、課前準備

  要求學生準備好八下的物理書和筆記本,在課前已經自己對壓強概念有大致的了解,知道探究實驗所用的物理方法等。

  六、教學過程

  教學階段與時間分配教師主導學生主體點評

  引入課題

  3′

  5′在初二下我們學習了壓強的概念,學過固體壓強、液體壓強和氣體壓強等概念,由于壓強的概念比較抽象,固、液、氣壓強的特點又不同,我們同學在學習時普遍感到困難。這塊知識本身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也屬于較難的部分。希望通過本節復習課能給與大家一些幫助。本節課我們主要復習固體壓強和液體壓強。

  (板書)固體壓強和液體壓強

  那些同學知道我們在固體壓強和液體壓強這部分學習了那些知識?

  一、壓力

  ①什么是壓力?②壓力產生的原因?③壓力的范疇?

  ④壓力的方向?

  (課件)判斷下列圖中MN面所受壓力

  的大小

  1.概念

  壓力、壓強的概念、單位、計算公式;如何增大和減小壓強;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2.實驗

  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

  探究液體壓強的規律

  3.能力

  ①會利用p=F/S及其變形公式進行計算

  ②學會分清固體壓強和液體壓強,并根據各自的特點解決實際問題。

  ①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力②由于物體間相互擠壓而產生的③屬于彈力④垂直于受力面

  甲:F壓=F=100N

  乙:F壓=F+G

  =100N+50N=150N

  丙:F壓=F-G

  =100N-50N=50N

  讓學生歸納知識比教師自己講出來要好,讓學生開動腦筋、組織語言、互相補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注意壓力與重力的區別

  10′二、壓強

  ①壓強表示什么?

  ②怎樣表示壓強的大小?

  ③壓強的單位及其符號?

  ④壓強的計算公式?

  ⑤1帕斯卡的含義?

  ⑥如何增大和減小壓強?

  現提供實驗器材有:

  海棉、木板、礦泉水瓶、水

  ①選用器材來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關系,寫出相應的實驗步驟。

  ②選出器材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寫出相應的實驗步驟。

  想一想:

  實驗中通過觀察什么現象來感知壓強大小?采用的物理方法是什么?

  (課件)例題1

  一塊磚長24cm、寬12cm、厚5cm,重24N,怎樣放置在水平面上,地面受到的壓強最大?最大壓強是多大?

  (課件)例題2

  在海灘上的作案現場留下了罪犯清晰的腳印,公安人員立即用蠟澆鑄了一只鞋模,測出鞋模的平均厚度為5cm,質量為1125g,又經測試知道產生與腳印同深度的壓強為3×104Pa,罪犯的體重為多少?若案發現場留下的是罪犯站立的腳印,又該如何計算罪犯的體重?

  ①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

  ②壓強等于單位面積上物體受到的壓力

  ③帕斯卡(Pa)

  ④p=F/S

  ⑤1帕表示每平方米的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是1牛頓

  ⑥改變壓力或受力面積的大小

  ①第一次將裝滿水的瓶子正放在海綿上,第二次將瓶中水倒掉一半,再正放在海綿上,比較先后兩次海面的凹陷程度。

  ②第一次將裝滿水的礦泉水瓶正放在海綿上,第二次將裝滿水的礦泉水瓶倒放在海綿上,比較前后兩次海面的凹陷程度。

  壓強大小由壓力和受力面積決定,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強越大,所以當磚塊豎放時壓強最大。

  S最小=12cm×5cm

  =60cm2=6×10-3m2

  F=G=24N

  p=F/S=24N/(6×10-3m2)

  =4×103Pa

  體重G=F=pS,走路時一腳著地,S為一只腳的面積,可利用鞋模算出:

  V=m/=Sh

  S=m/h

  =1125g/(0.9g/cm3×5cm)

  =2.5×10-2m2

  罪犯體重:

  G=F=pS

  =3×104Pa×2.5×10-2m2

  =750N

  若是站立腳印,受力面積應該是兩只腳著地的面積。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采用的方法

  ①相同的壓力作用在不同的手力面積上

  ②相同的受力面積上作用不同的壓力

  ③不同的壓力作用在不同的受力面積上

  壓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通過被壓物體的凹陷程度來反映,為了使凹陷程度更加明顯,應當選用海綿,正確選擇實驗器材是做好實驗的基本要求。

  計算時要注意單位換算

  注意行走時是一只腳著地,站立時是兩只腳著地。

  液體壓強

  15′

  2′①液體壓強有什么特點?

  ②液體壓強與固體壓強的區別?

  ③液體壓強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④探究液體壓強規律的儀器?

  ⑤通過觀察什么而感知液體壓強的大小?

  想一想:

  在探究液體內部壓強大小與深度(密度)的關系時,要控制什么量相同?如何操作?實驗方法?

  在探究液體不同方向上的壓強是否相等時,又要如何控制變量?

  (課件)例題3

  一段兩端開口的玻璃管下端扎有一橡皮膜,當注入某種液體時,橡皮膜向下凸出,將其放入一盛水容器中,當管內外液面相平時,橡皮膜凹進管內,則管內所裝液體可能是:

  A、鹽水 B、煤油 C、水

  D、都有可能

  (課件)例題4

  如圖瓶內裝半瓶水,用塞子塞緊,然后將瓶子倒過來,使瓶口向下,這時水對塞子的壓強與未倒置前水對瓶底的壓強相比較 ( )

  A、變大 B、變小 C、不變

  D、無法判斷

  例題5

  將半瓶礦泉水倒放在海綿上比正放時對海綿的壓強大,這是因為 ;倒放時瓶塞上受到的壓強比正放時瓶底受到的壓強大是因為 。

  小結: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布置作業:見中考指導書由于液體具有流動性,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而固體則不是任何方向都有壓強

  液體壓強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種液體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用壓強計探究液體內部的壓強

  ①要控制液體的密度相同

  將壓強計的金屬盒放在同種液體的不同深度處

  ②要控制深度相同

  將壓強計的金屬盒放在不同液體的相同深度處

  ③控制變量法

  ④要控制液體密度相等、深度相等

  分析:在乙圖中,橡皮膜受到水對它向上的壓強和管內液體對它向下的壓強的作用,因為橡皮膜向內凹,所以水的`壓強大于液體的壓強,又因為液面相平即深度相同,所以根據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可得到管內液體的密度小于管外水的密度,即管內液體可能是煤油。

  答案B

  分析:

  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是液體的密度和深度,當瓶倒置時,液體密度不變,液體的體積不變,但由于細瓶頸在下,故液體深度增加,則瓶塞受到的壓強比原來瓶底受到的壓強大。

  答案A

  倒放時海綿受到的壓強大是因為壓力相同時,減小受力面積可增大壓強。

  倒放時瓶塞受到的壓強大是因為液體密度相同時,倒放時瓶內液體深度增加,液體壓強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體由于重力作用對底部有壓強,又由于具有流動性對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我們通過觀察U型管左右兩管內液面的高度差來感知壓強的大小,高度差越大,液體壓強越大。

  注意在探究過程中應選取密度相差較大的兩種液體

  在探究同一液體同一深度處不同方向的液體壓強時,要注意壓強計的金屬盒的重心在同一深度

  橡皮膜向內凹的情況反映了橡皮膜所受的兩個壓強的大小關系,利用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來進行比較是關鍵所在。

  判斷深度變化要注意容器的形狀,不同形狀的容器倒置后的深度變化是不同的。

  注意分清液體壓強和固體壓強,比較它們的不同之處。

  七、教學資源:重點參考了南京市中考教學指導書,20xx全國各地中考試卷

  八、教學評價: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體現了新課改的要求。

《壓強》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知道流體壓強的大小與流速的關系;

  2.了解飛機升力產生的原因;

  3.會解釋有關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的一些現象.

  教學重難點

  通過實驗探究得到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運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解釋飛機升力成因及其他相關物理現象。

  教學過程

  一、流體壓強

  ●自主預習

  閱讀課本第44、45面的內容,完成下面的問題:

  1.什么是流體?怎樣能使流體流動?舉例說明。

  2.在氣體和液體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壓強越大。

  3.在相同時間內,機翼上方氣流通過的路程較長,因而速度較大,它對機翼上表面的壓強較小;下方氣流通過的路程較短,速度較小,它對機翼下表面的壓強較大,這樣,機翼上、下表面就存在著壓強差,因而有壓力差,這就是產生升力的原因。

  ●小組討論

  1.小試驗:用手握著兩張紙,讓紙自由下垂,在兩張紙的中間向下吹氣,觀察兩張紙怎樣運動?(或用電吹風向上吹乒乓球)

  邊做邊思考,并在小組內討論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2.通過我們的試驗探究,我們驗證了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現在讓我們來觀察一下飛機的機翼,思考一下飛機為什么能在空中飛翔呢?

  觀察:飛機機翼的形狀是上凸下平;

  飛機靜止在地面,能否自動騰飛?不能;

  飛機加速前進時,機翼上下方空氣的流速關系是:上方空氣流速大于下方空氣流速;

  根據我們學習的知識,飛機上下方壓強的大小關系是:下方壓強大于上方壓強;

  由此,機翼上下表面存在壓強差,就產生了向上的升力.當升力大于重力時,飛機就騰飛了.

  3.觀看龍卷風視頻,你知道龍卷風是如何產生的嗎?

  4.完成如下圖所示的實驗,將三節直徑不同的塑料管聯結在一起,然后與抽氣機相通。將三個氣體壓強傳感器分別放入管內,將傳感器與計算機相連。當抽氣機抽氣時,觀察計算機上三個位置氣體的壓強值。分析是不是氣體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

  ●教師點撥

  1.飛機前進時,機翼與周圍的空氣發生相對運動,相當于有氣流迎面流過機翼,氣流被機翼分成兩部分,由于機翼橫截面的形狀上下不對稱,在相同的時間里機翼上方氣流通過的路程較長,因而速度較大。下方氣流通過的路程較短,因而速度較小。

  2.氣體遵守“在流體中,流速大的位置壓強小”的規律,液體也遵守“在流體中,流速大的位置壓強小”的規律。

  ●跟蹤訓練

  1.小明同學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個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從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氣,并將手指移開,如圖所示,那么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B )

  A.乒乓球不會下落,因為其上方氣體流速增大,壓強變大

  B.乒乓球不會下落,因為其上方氣體流速增大,壓強變小

  C.乒乓球會下落,因為其上方氣體流速增大,壓強變大

  D.乒乓球會下落,因為其上方氣體流速增大,壓強變小

  2.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撐一把雨傘行走在雨中,如圖所示,一陣大風吹來,豎直方向傘面可能被“吸”,發生形變。下列有關這一現象及其解釋,正確的是( B )

  A.傘面被向下“吸” B.傘上方的空氣流速大于下方

  C.傘上方的空氣流速等于下方D.傘上方的空氣流速小于下方

  3.把一根長約250px左右的飲料吸管A插在盛水的杯子中,另一根吸管B的管口貼靠在A管的上端,往B管中輕輕吹氣,會看到A管中液面上升,這是因為A管上方空氣流速增大,使壓強減小而造成的結果。

  4.打開自來水龍頭,使自來水流過如圖所示的玻璃管,在A、B、C三處,水的流速較大的是B處,壓強較小的是B處(填“A”、“B”或“C”).

  5.火車站臺邊緣處標有一條安全線,人必須站在安全線以外的位置候車.其原因是火車急速駛過車站時,易發生安全事故。安全線以內的空氣流速增大、壓強減小(以上均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6.(山東日照)如圖所示,艦艇護航編隊在較近距離時一般采用前后護航形式,而不采用“并排”護航。當兩船高速并排行駛時,兩船之間流體流速大壓強小,容易發生碰撞事故。

《壓強》教學設計 篇9

  學習目標

  1、知道大氣壓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了解測量大氣壓的方法,了解大氣壓的大小和單位,了解抽水機的工作原理及生活中利用大氣壓的現象

  2、觀察跟大氣壓強有關現象,感知大氣壓的客觀存在;觀察演示實驗現象,感知大氣壓的大小和單位;通過觀察感知人類是如何利用大氣壓的。

  3、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通過大氣壓應用的了解

  重難點:

  大氣壓強的存在及產生原因,會解釋生活中的大氣壓強現象。

  導學過程:

  一、感知

  ◆活動:覆杯實驗

  1、將硬紙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過來。思考:放手后,會出現什么現象?

  2、將玻璃杯裝半杯水,仍用硬紙片蓋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過來。思考:如果放手會出現什么現象?放手后,看到什么現象?這是為什么呢?

  3、璃杯裝滿水,仍用硬紙片蓋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過來,思考如果放手會出現什么現象?放手后,看到什么現象?這是為什么呢?

  請同學們看書P86內容,舉出還有哪些現象能說明了“大氣壓的存在”?

  二、研究大氣壓強

  1、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

  ⑴液體受到重力的作用

  ⑵液體具有流動性。

  2、液體壓強有大小,大氣壓強也有大小。請看書P87“想想做做”粗測大氣壓的值。寫出具體步驟及計算方法。

  ⑶假如吸盤和桌面的接觸面積S為8cm2,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為80N,則吸盤表面受到的大氣壓強為多少帕?

  ⑷思考P40想想做做1屋頂的面積是45m2,大氣對屋頂的壓力有多大?這么大的壓力為什么沒有把屋頂壓塌呢?

  3、測量大氣壓值

  三、看書上P87演示實驗。完成以下題目

  (1)玻璃管的長度是

  (2)玻璃管中的水銀要灌滿,為什么?

  (3)實驗中玻璃管內水銀面的上方是。

  (4)根據液體壓強和密度的有關知識,請你計算76cm水銀柱產生的壓強是多大?

  ⑷根據液體壓強的特點,試著解釋水銀柱產生的壓強等于大氣壓強。

  ⑸標準大氣壓強P0=Pa=cmHg

  5、觀察P41小資料,思考總結:大氣壓隨高度的變化情況

  另外大氣壓還與有關。

《壓強》教學設計 篇10

  知識目標

  1.了解壓強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壓力,什么是物體的受力面積。

  2.理解壓強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3.了解壓強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稱、單位及符號。知道壓強單位的物理意義和由來。

  4.了解壓強的增大和減小的主要方法。

  能力目標

  1.觀察生活中各種跟壓強有關的現象。了解對比是提高物理思維的基本方法。

  2.通過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經歷探究的主要環節。通過探究實驗,觀察實驗現象。采集實驗數據。獲得對壓強比較深入的了解。初步學習使用控制變量,具有一定的實驗能力。

  3.了解改變壓強的實際意義和基本方法,具有運用知識解釋簡單現象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4.通過實際動手、實踐如何改變壓強。具有一定的動手實踐能力。

  德育目標

  1.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教案十四壓強教案。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對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3.了解壓強存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的廣泛性,認識科學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有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意識。

  4.感悟科學是人類創造發明的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重點:

  壓強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

  壓力與重力面積的正確理解。

  教學方法:

  探究法:通過學生自己獨立的探究活動。觀察現象。收集數據。分析比較獲得對壓強概念深入的理解。

  比較歸納法:通過對具體現象、事例的對比、比較,提出問題,并通過研究歸納出一般的結論。

  教具準備:

  壓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碼、橡皮泥、木條、彈簧秤、投影儀、錄像機及錄像機資料等。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播放一段風光片:金色的海濱。松軟的沙灘。人們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淺不同的腳印;茫茫雪原,浩浩無邊,想在上面步行的人雙腳深陷。幾乎寸步難行。雪橇卻能使人插上翅膀…

  2.觀察教材中P66兩幅精美的圖片:小小的蟬可以把口器插入堅硬的樹皮,體態龐大的駱駝卻可以憑借寬大的腳掌成為沙漠之舟。

  3.同學們自己分別用筆尖和筆帽扎手,體驗有什么不同的感覺。

  從同學們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這些現象中,大家會想到什么問題嗎?

  二、進行新課

  [師]請同學們大膽說出自己的問題或想法。

  [生]人走過沙灘為什么會留下腳印?

  [生]人在雪地上,對雪地的壓力差不多,為什么一個人陷了下去,而另一個沒陷下去?

  [生]筆尖和筆帽扎手時的感覺為什么會不一樣?

  [生]蟬為什么可以將尖尖的口器插入堅硬的樹皮中?

  [生]人走過沙灘能留下腳印和軟軟的沙灘有關系,因為在水泥地上走過就看不到腳印。

  [生]用筆尖扎手會感到很疼,蟬的口器能插入很硬的樹皮中,是因為筆尖和蟬的口器都很尖。

  [生]我認為上面的那些現象都是力作用的結果。

  [師]請同學們分析,人站在地面上、板擦或粉筆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時,人對地或粉筆盒桌面的作用力的情況。

  [生]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對地面有一個向下的作用力,扳擦或粉筆盒放在水平桌面上時對平桌面也有向下的作用力,作用力的大小應等于物體的重量。

  [師]當我們要將釘子釘人墻面或將一枚圖釘按在墻上(也可請一名同學演示,感覺)時。釘子對墻面的作用力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生]按圖釘或釘釘子的時候。釘對墻面有垂直于墻面的作用力。

  [師]同學們剛才談到的幾種力的情況,它們有共同的地方嗎?

  [生]不論是對地面、桌面的力還是對墻面的力,它們都是垂直作用在接觸面上的。作用點在地面或墻面(接觸面)上。

  [師]我們把這種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演示]靜止在斜面上或從斜面滑下的物體。

  [師]請同學們分析物體對斜面的壓力。

  [生]物體對斜面的壓力垂直作用在斜面上。

  [投影]

  a.粉筆盒對桌面的壓力。

  b.物體對斜面的壓力。

  c.按圖釘時圖釘對墻的壓力。

  圖略:

  通過分析學生應明確,有些壓力是由于重力的作用產生的。但大小并不一定都等于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大小才等于重力。在很多情況下壓力和重力無關,壓力不是重力。

  [生]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呢?

  [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關?

  [師]同學們可以大膽猜想。

  [生]力越大產生效果越明顯。因此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有關。

  [生]用筆尖和筆帽扎手時。用的力差不多大。可用筆尖扎得很痛。而筆帽則沒有什么感覺,

  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無關,教案《教案十四壓強教案》。而是和力作用的面積有關。

  [生]我們認為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壓力作用的面積可能都有關系。

  [師]研究物理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實驗。同學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大家可以通過實驗來驗證,請同學們選擇合適的器材自己設計并進行實驗。

  (同學們分組活動。教師巡視并參與學生們的活動。最后進行交流)

  (1)先將海綿放在水平桌面上。

  (2)把壓力小桌腿朝下放在海綿上。分別在桌面上加2個和4個砝碼,觀察并記錄小桌腿陷入海綿里的情況。

  (3)將沙面攤平后。再將壓力小桌面朝下放在海綿上,分別加2個和4個砝碼,觀察并記錄小桌陷入海綿里的情況。

  實驗表格:略

  分析實驗現象:

  [師]兩組同學選擇了不同的材料進行實驗。兩組實驗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呢?

  [生]他們研究問題的方法相同,都用了控制變量法。

  [師]其他組的同學還有不同的做法可以補充嗎:

  [生]我們組分別用完全相同的兩塊橡皮泥。三根木條時掛4個鉤碼;一根木條時掛2個鉤碼模擬了教材中"猜一猜"的內容。發現一根本條掛2個鉤碼時橡皮泥的壓痕較深,形變較大,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更明顯。

  [師]大家利用"猜一猜"中的數據,計算兩種情況下每平方厘米面積上所受的壓力;根據實驗現象說明每平方厘米上受的壓力和壓力作用效果的關系。

  (學生計算,一名同學板演)

  [生]根據計算和實驗現象說明,每平方厘米面積所受的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生]也可以說壓力的作用效果跟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力有關系。

  [師]物體在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力叫做壓強。

  [生]可以說壓強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投影]

  壓強的計算公式:

  符號的意義及單位:

  教師說明,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N),面積的單位是平方米(m2)。由公式確定壓強的單位就是牛頓每平方米(N/m2)。人們給壓強規定了一個專門的單位叫帕斯卡,簡稱帕(Pa),這是為了紀念法國科學家帕斯卡在物理學方面作出的杰出貢獻。

  [師]帕斯卡是一個很小的單位,實際中還常用千帕(kPa),兆帕(MPa)

  [投影]

  一張報紙平放時對桌面的壓強約0。5Pa

  一顆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對桌面壓強約20Pa

  ·成年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1。5×104Pa

  三、小結:

  1。壓力:是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壓力不是重力。

  2。壓強:是反映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單位是Pa。

  四、活動與探究:

  釘板會把腳扎穿嗎?

  第2課時

  一、教學過程:

  [例題]將教材中例題投影在大屏幕上讓學生分析。

  [投影]

  練習1。一個質量是40 kg的中學生,他每只腳著地的面積為120 cm2,他走路時對地的壓強是多少帕?(g=10 N/kg)

  練習2。芭蕾舞演員的體重是475N。接地面積為9。5cm2,一只大象體重60000 N。每只腳掌面積600 cm2,比較芭蕾舞演員足尖對舞臺的壓強和大象四腳著地時對地面的壓強哪個大。

  (學生練習,兩名同學板演,教師講評)

  強調:

  (1)在計算的過程中各單位一定要換算成國際單位。

  (2)要弄清受力面積的大小。例1中學生行走時始終有一只腳著地。故受力面積為一只腳的著地面積。而大象四只腳站立時,受力面積則考慮四只腳著地時的面積。

  (3)還要注意題中壓力的大小就是重力的大小。但不是任何情況下,壓力的大小都等于重力。

  [師]同學們對壓強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是不是可以解釋教材開頭兩幅照片中看到的現象呢?

  [生]蟬雖然很小。力量不會太大。但它的口器非常尖,和樹皮的接觸面積很小,單位面積上的壓力即壓強就會很大,因此能插入樹皮。'

  [生]駱駝雖然身體龐大笨重。但它有四只大腳掌,踩在地上時,地面上單位面積上受的力即壓強不會很大。因此,即使在沙漠行走也不會陷進去。

  [師]任何物體能夠承受的壓強都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物體就會被損壞。因此生產、生活中。有時需要增大壓強,有時又需要減小壓強。如何改變壓強的大小呢?

  [想想議議]

  [師]請同學們看教材P68的三幅圖。討論人們是要增大壓強還是減小壓強,用的是什么辦法?

  [師]同學們一定還可以舉出生活中許多增大壓強或減小壓強的例子。大家可以互相討論。

  [生]常用的刀和剪都有一個很薄的刃。這是為了增大壓強。

  [生]不論是釘子還是大頭針、圖釘做得很尖,這也是為了增大壓強。

  [生]載重的大卡車上裝有許多很大的輪子,滑雪者的滑雪板做得又寬又長,這些都是為了減小壓強。

  [師]請同學們從舉出的這些刨子中。歸納出改變壓強的方法有哪些?

  [生]壓力一定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改變受力面積的大小改變壓強;受力面積一定時。用改變壓力的大小改變壓強。

  二、小結

  在壓力一定的情況下。增大受力面積,壓強減小;減小受力面積,壓強增大。

  在受力面積一定的情況下,增大壓力。壓強增大;減小壓力,壓強減小。

  三、動手動腦學物理

  四、作業:探究之旅

  板書設計:

  壓力:垂直壓在物體表面的力叫壓力

  意義: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的壓力叫壓強(P)

  壓強:公式:P=F/S

  單位:Pa 1Pa=1N/1m2

  增大壓強或減小壓強

《壓強》教學設計 篇11

  【 目標 】

  1.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液體內部壓強公式,能用該公式簡單說明一些物理現象;

  (2) 通過觀察簡易壓強計的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 能用液體壓強公式解釋帕斯卡實驗,培養學生用理論解釋實驗現象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橡皮膜玻璃管液柱平衡實驗,引導學生初步學習替代的思想,了解它是物理學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之一。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對液體內部壓強公式的推導,讓學生認識到物理學邏輯性強、科學嚴密的特點;

  (2)通過帕斯卡實驗的學習,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

  【 教學重點 】

  用液體壓強公式解決相關問題。

  【 教學難點 】

  液體壓強公式的推導。

  【 教學過程 】

  活動設計

  一、液體壓強的大小 [來 ]

  1.提出問題設計方案

  演示簡易壓強計的實驗,引導學生回憶上堂課實驗得出的結論。 回憶并回答液體壓強的特點。

  強調:得到的這個規律是定性的,我們能不能具體測出液體內部一點上的壓強是多大呢?

  同學們有沒有什么方案? 對于定量測量,開始時,學生可能缺乏思路,在教師提醒下大膽猜想,慢慢接近主題:

  提出方案環節銜接不上時,教師適當分解問題,如:

  (1)橡皮膜凹進玻璃管中受到哪些力?

  (2)橡皮膜受到液體給它向上的壓力被壓進玻璃管中去。

  (3)能否從受力平衡入手來測量液體給橡皮膜的壓力?

  (4)可以給膜施加一個向下的.力與壓力平衡。測量這個力的大小就能得到液體壓力的大小。

  (5)壓強怎么計算?

  (6)壓強=壓力 / 膜的受力面積;往管內加一定的水或沙,它們的重力等于壓力。

  要求學生寫下自己的實驗方案。 根據自己對問題的綜合思考形成設計方案,寫在設計卡片上。

  請學生報告自己的實驗方案或對各個問題的回答。教師進行適當點評和改進。 交流討論實驗方案,基本形成合理的定量推理思路。

  2. 挑選方案,推導公式 畫出燒杯、玻璃管的結構圖,帶領學生對橡皮膜進行受力分析,畫出受力圖,分析 F 水柱 = G 水柱 = 水 gh 水柱 S。

  由受力分析得: P = F 水柱 / S = 水 gh 水柱 。 能正確分析橡皮膜的受力,推導出液體壓強公式。

  進行演示實驗,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平衡時管內水面與燒杯水面的關系。

  提示:加入水時,水柱的高度就等于膜到液面的距離,即對應位置的深度。

  這也和我們以前得到的結論“越深的地方,壓強越大”是一致的。 注意到最終管內水柱與液面相平。

  最終明確公式中常用的 h 即為液體該處的深度。

  3.推廣結論 推廣得出:液體內深度為 h處的壓強為: P= gh

  意識到公式中的 h 是液體的深度,該公式適合于任何密度均勻的液體。

  指出推廣公式的物理意義,適合于任何密度均勻的液體。結合公式,分析影響液體壓強的幾個因素。 知道影響液體壓強的因素有:液體密度、該處深度和重力加速度。

  二、帕斯卡實驗 一定量的水改變深度將會得到不同的壓強值。帕斯卡實驗剛好驗證了這個結論。

  演示以下實驗: 觀察現象,關注實驗現象及結論。

  用輸液軟管連接漏斗和灌有一定量水的氣球。把連接氣球的一端固定在鐵架臺上,漏斗置于較低位置時加水。讓學生觀察現象。氣球變大變薄,但沒有破(將破未破)。問學生:改變漏斗位置會發生什么?

  緩慢提高漏斗,達到一定高度時,氣球破裂(課前注意反復試驗,把握好灌水量,不要在提高漏斗時再加水)。 針對教師問題積極猜想:

  (1)提高漏斗,不會有變化;

  (2)提高漏斗,氣球會破。

  提問:氣球怎么破的?是什么使它破的?

  聽取學生的解釋,適當總結。 一些同學能夠根據壓強公式解釋現象。

  引入數據講解書上例題。 積極思考例題計算過程,對實驗現象及原因有更深的理解。

  引申提問:生活中有沒有類似帕斯卡實驗的現象發生?我們是怎樣利用液體這個特性的 ? 展開討論,舉出類似的例子。或在教師提示下將關注并收集相關資料。

  三、課堂小結 (1)液體內 h 深度的壓強公式;

  (2)定量計算及定性解釋帕斯卡實驗。

  四、課堂練習 討論完成“發展空間”中“自我評價”的第3題。

  【 實踐活動 】

  (1)利用身邊材料,自己動手做一做帕斯卡實驗,加深液體壓強公式的理解。

  (2)收集關于三峽大壩的相關資料,包括壩體的形狀、高度、寬度等數據及壩體設計原理等,形成小型書面總結。

《壓強》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探究實驗,知道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

  2.理解壓強的概念、公式和單位,能應用壓強知識進行有關的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進一步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

  2.通過實驗探究、初步理解物理中的研究問題的常用方法—控制變量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實驗探究,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認識科學方法的重要性;

  2.通過對日常生活、生產中壓強現象的解釋,培養學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學原理的精神和將物理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生產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壓強概念。

  教學難點:比值定義法定義壓強。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引入課題

  教師引導學生實驗

  提出問題

  兩個指的受力有什么不同?

  兩個手指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觀察兩個手指的凹陷有什么不同?

  和這個實驗類似的情況生活中還有很多,我們再看一個圖片。

  兩個人對雪地的壓力是差不多的,但壓力的效果相同嗎?

  你覺得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呢?

  帶領學生分析

  引導

  上面這些現象都與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有關。

  板書

  第九章壓強

  第一節壓強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

  首先讓我們用實驗來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根據剛才的分析,你覺得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什么?

  那我們要用什么方法,來分別研究兩個因素對壓力作用效果的.影響呢?

  我們把壓力作用面積叫做受力面積。

  提供的器材有:小桌、海綿、砝碼。

  板書

  一、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引導:

  從剛才的分析可知,如果要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大小,怎么辦?

  那要是壓力和受力面積都不相同,怎么辦?在前面的學習中有沒有能借鑒的方法。

  非常好。壓力和受力面積的比值可以定量的描述壓力的作用效果,我們給他起個新名字叫壓強。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壓強的單位:

  國際單位:帕斯卡,簡稱:帕,符號:Pa。

  將一張報紙對折一下,平鋪在地面上,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 Pa。

  1 Pa表示物體每平方米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是1牛。

  課后小結

  本節課我們通過實驗探究了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進而形成壓強的概念,并討論了增大減小壓強的方法和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事例。

《壓強》教學設計(通用12篇) 相關內容:
  • 《功率》教案(通用15篇)

    1、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計算公式,知道功率的單位。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和聯系生活實際了解功率的物理意義。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生活中的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形成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

  • 《6.1 透鏡》教案(通用3篇)

    一、難點分析 1.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講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除按照教材要求進行實驗,通過實驗取得豐富的感性知識外,還可以利用光的折射的初步規律,參照下圖來進行分析.當一條平行于玻璃三棱鏡底邊的光由空氣射入玻璃時,...

  • 《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教案(精選2篇)

    教學內容: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學生分析:上一節已體驗小燈泡在不同電壓下的亮度,了解了額定電壓、額定功率、實際電壓、實際功率。學生已經學習了滑動變阻器,電流表及電壓表的使用方法,并且已用過伏安法測電阻,已基本掌握了用電流表...

  • 《熔化和凝固》教案(精選2篇)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特點和作用熔化和凝固是兩種重要的物態變化,也是生活中常見的兩種現象。學生在小學自然常識學習的基礎上,加之日常生活中的無意觀察,對這兩種現象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

  • 《動能和勢能》教學設計(精選8篇)

    動能和勢能(一)教學目的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2.知道什么是動能及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3.知道什么是勢能及影響勢能大小的因素。4.知道什么是機械能及機械能的單位。(二)教具斜槽,鋼球,木塊,橡皮筋,壓縮彈簧等。...

  • 《透鏡》教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⒈使同學知道凸透鏡有成像的作用,成像有一定的規律,初步了了解凸透鏡的應用。⒉使同學的實驗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得到進一步培養,通過制作土照相機,培養同學的制作能力。...

  • 《動能和勢能》教案(精選14篇)

    動能和勢能教案示例之二 (一)教學目的 1.理解動能、重力勢能的初步概念,知道什么是彈性勢能; 2.知道動能的大小與質量和速度有關,重力勢能大小與質量和高度有關; 知道彈性勢能的大小與彈性形變有關。...

  • 《1.1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通用6篇)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通過觀察和實驗,初步認識聲音產生和傳播的條件。2、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3、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知道聲音在空氣(15℃時)中的傳播速度。...

  • 和風能的利用教案示例(精選2篇)

    教學目的1.常識性地了解水能和風能的利用。2.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節能教育。教學過程(一)復習提問1.重力勢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2.動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3.河水從高處落下,說明水的能量轉化情況。...

  • 八年級物理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丝袜在线精品丝袜不卡3D | 精品国产美女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视频 | 久久久久久久一级 | 成人a大片在线观看 | 痉挛高潮喷水av无码免费 | 国产精品无码AV不卡 | 精品性影院一区二区三区内射 | 日韩免费高清大片在线 | 国产一区 | 国内免费av | 91caoporn超碰| 另类自拍偷拍 | 国产经典久久久 | 国产在线āv免费 | 性一交一伦一视一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综合久尹人久久9 |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 |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麻豆二区 | 91刘玥在线观看未删减 | 在线无码成本人视频动漫 | 国产精品一区网站 | 啪啪喷水视频 | 婷婷色婷婷开心五月四房播播 | 日皮免费视频 | 午夜影院在线视频 |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3 | 久久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金尊 | 宗合久久| 日本三级少妇 |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 | 疯狂做受XXXX高潮欧美老妇 | 99re亚洲无码高清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亚洲av | 国产精品久久AV免费观看软件 | 久久香蕉久久 | 女女互揉吃奶揉到高潮视频 | 性久久久久久久久波多野结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