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課程八年級語文(上冊)檢測八(第四單元課外語段閱讀)
p; ①……人類在與大自然的較量中,最直接、經常的對手則是變幻莫測的氣候:氣候可以造福于人類,也可以將人類置于死地。因此,人類對于氣候是既乞求,又敬畏;既感激。又恐懼,所以才有“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的感慨。 ②然而,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人類在到達南極之前,實際上并不真正了解氣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③就拿風來說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級臺風的風速也不過是32.6米每秒,但10級以上的大風就足以使墻傾屋毀、地動山搖,造成災難性的后果,使人類的生命財產遭受巨大損失。而在南極,風速卻常常可以達到55.6米每秒,有時甚至可迭三百多千米每小時!因此,人們把南極叫做“暴風雪之家”,或者稱之為“風極”。這樣的風速對于人類的生存來說,無疑是一種嚴重的威脅。例如,1960年,在日本昭和墓地越冬的隊員福島,走出墓地樓房沒有幾步,便被咆哮而來的大風席卷而去,不知去向。直到7年之后,人們才在很遠的地方發現了他的尸體。 ④大風的直接后果是導致了極度的寒冷。1960年8月24日。前蘇聯人在他們設在東南極中心地區的東方站里,觀測到了一88.3℃的極低溫度。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東方站又記錄到一89.6℃的低溫;同年7月,新西蘭人在他們的萬達站曾經記錄到一94.5℃的最低溫度。在這樣的氣溫之中,一塊鋼板掉在地上就會摔得粉碎,一杯熱水潑到空中落下來就變成了冰雹。在這種條件下,人類的生存將會受到多大的威脅和考驗就可想而知了。 ⑤南極的氣候不僅表現在狂風和嚴寒上,而且表現在它的變幻莫測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勝防。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國海軍的運輸機,滿載著準備越冬的人員和物質,從新西蘭飛往麥克默多墓地。前面五架飛機都平安地抵達機場。而當第六架飛機只剩下最后40分鐘的航程時,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風,駕駛員被迫緊急謄陸。結果,巨大的c—130運輸機被狂風吹得飄飄搖搖,失去了控制,打斷了一個翅膀,撞壞了著陸架。值得慶幸的是,八名人員全部脫險。在南極的活動中,像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 ,一 ,。 5.氣候對人類具有兩面性,既可以造福于人類,也可以將人類置于死地。請根據自己掌握 的氣候方面的知識,各舉一個氣候造福于人類和給人類帶來災難的例子(要求:舉例典 型,表述具體,且不得弓l甩文中的例子)o(6分) (1)造福i手人類的例子: (2)給人類帶來災難的例子: 6.請從文章中找出一個能夠體現說明文語言準確的句子,并說說能否省去句子中某個詞語?為什么?(4分)7.請就本文的說明方法自主命題,設計一道簡答題并作答。14分)8.請根據對本文的理解,順著本文的寫作思路,本文續寫一個結尾。(要求:語言簡明概 括。過渡自然,50字以內)(5分) (三)預報沙塵暴(24分) ①沙塵暴預報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既需要遍布各地的氣象檢測網站提供的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