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課》教案 7-9
明確小說人物的分析方法:讀描寫——析形象——揭根源 (八)體會重點句的深刻含義。 1. 為什么說“總要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2.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該如何理解?3. 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聽講會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明確:1. 明天永遠沒完,拖的結果是連祖國的語言都還不會說,卻已經失去了學習祖國語言的權利。表現了十分痛苦的心情。2. 如果牢記祖國語言,就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祖國,就會激發愛國心和對敵人斗爭的意志,不會忘記恢復國土,爭取自由,所以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3. 小弗郎士受到強烈的愛國主義教育,自覺地努力學習,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該學的祖國語言都學好。 (九)品味語言。1. 讀24-29節。問題:①課文中“忽然”一詞在這里說明了什么?②課文中“我──我──”兩個破折號表示什么意思?該怎樣讀?③怎樣理解“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和寫出的“法蘭西萬歲”?這兩個字的含義是什么?明確:① 說明大家感覺這最后一堂課過得非常快,不知不覺到時間了。② 從語言形式上看,兩個破折號表示哽住了,說不下去。應以悲憤的感情拖長。從內容看,表現了韓麥爾先生心情悲痛,百感交集的復雜心情。③ 在最后分手時有很多話要講,但激動得說不出來,也無法抑制自己的感情。這兩個字表示堅信法蘭西祖國必勝,讓人們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這是韓麥爾愛國主義的集中表現。 五. 總結課文 1. 歸納中心思想 文章通過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學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語課中的見聞和感受,真實地反映了淪陷區的法國人民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以及爭取祖國統一的堅定信念,集中地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2. 寫作特點:① 用第一人稱的寫法。② 通過人物語言、動作表現心理活動。③ 通過環境描寫襯托人物思想轉變,暗示時代背景。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40分鐘)一. 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晃眼( ) 征發( ) 思量( ) 鑰匙( )( ) 挾著( ) 碑帖( ) 哽咽( ) 郝叟( )( )詫異( ) 妥帖( ) 請帖( ) 祈禱( )( )服帖( ) 字帖( ) 一帖藥( ) 捂著耳朵( )晃動( ) 虛晃一槍( ) 用熱水袋焐手( ) 二. 給注拼音的填上漢字:duó( )步 wǎn( )轉 tān( )開 沙tān( ) tān( )瘓 kuàng( )課 kuàng( )產 ào( )悔 cǎn( )白 紫téng( )瀑布 téng( )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