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課》教案 7-9
三. 小說文體簡介:1. 文學體裁:小說是和詩歌、散文、戲劇并列的文學的基本形式之一。2. 小說的概念: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廣闊地反映社會生活。3. 小說的三要素: 人物、情節和環境。4. 故事情節:情節是一系列有組織的生活事件,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5. 刻畫人物的方法:分為外貌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 6. 環境的種類及作用: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7. 小說分類:按篇幅長短分:長篇、中篇、短篇、小小說(微型小說)。 四. 課文分析:(一)通讀全篇后簡要地說出本篇小說中的人物和主要的故事情節。明確:這篇小說中出現的人物有:韓麥爾先生、小弗郎士、以郝叟為代表的“鎮上的人”,普魯士士兵。其中,韓麥爾先生是主要人物,小弗郎士是在全篇小說中起“穿針引線”作用的重要人物。明確:從故事情節來看:這篇小說可分為課前、上課、下課三個部分,也可分為上學路上、上課之前、上課經過、宣布散學四個部分。 (二)最后一課和平日上課的情景有怎樣的不同?明確:平 日 上 課 最 后 一 課 氣 氛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 安安靜靜,跟星期天的早晨一樣。 學 生課前學生開課桌啦,關課桌啦,大家怕吵捂著耳朵大聲背書啦。 課前都已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老 師拿著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著,“靜一點,靜一點……”踱來踱去,胳膊底下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 平時“我”遲到會遭老師的責罵 今天遲到,老師卻很溫和地叫“我”“快坐好”, 平時老師穿戴一般 今天老師穿著只在督學來視察或發獎的日子才穿的漂亮禮服。 后 排板 凳一向空著 坐著好些鎮上的人,他們也跟我們一樣肅靜。個個看來都很憂愁。
(三)文章哪些地方運用了環境描寫?有什么作用?明確:課文第1-6 段中分別有這樣的描寫:“天氣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后邊草地上,普魯士士兵正在操練! “最近兩年來,我們的一切壞消息都是從那里傳出來的:敗仗啦,征發啦,司令部的各種命令啦。” 這些描寫的作用是:① 寫了上學途中的情景,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② 普魯士士兵操練和兩年來一直有壞消息,這就巧妙地暗示了時代背景。③ 許多人圍觀新的布告,但究竟出了什么事卻未直接寫出;這使讀者產生懸念,吸引讀者急于讀下去。 (四)根據故事情節可把課文劃分成哪幾部分?明確:小說以“我”的見聞感受為線索,按上學路上、上課、散學的順序來安排情節。共分為四個大部分。第一部分:(1-6)故事的開端。 寫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