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馬》教案
[教學目的]1. 知識能力目標:積累文言詞語和成語,理解寓言的寓意;2. 過程方法目標: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問題,多角度概括寓意,培養發散思維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了解充滿睿智之光的我國古代寓言,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教學重點]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養學生探究問題及發散思維的能力。[教學設想]先讀通原文,整體感知寓言故事的主要內容,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再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領悟故事的寓意,這是閱讀的中心環節;最后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談談寓言給予自己的啟示,并進行語言積累,這是閱讀的標的。朗讀貫穿始終,自主、合作、探究為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教學時間] 一課時[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 導入(3分鐘)1.搶答成語:展示課件一:學生看圖說成語,比賽搶答——井底之蛙、畫龍點睛、對牛彈琴、守株待兔、掩耳盜鈴、亡羊補牢。2.導入新課:剛才同學們看圖搶答的這六個成語,均來自于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所謂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過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古代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馬》,看看這個寓言假托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寄寓了一個什么樣的道理?給予我們怎樣的啟示?展示課件二,并板書課題。二.初讀(6分鐘)——讀準確,讀通暢 學習文言文,同學們可能感到有些困難。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復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途徑。這篇課文同學們作過預習,現在,老師檢查一下朗讀的情況。1.學生齊讀一遍課文。要求字正腔圓,即要求字音準確,發音飽滿。展示課件三:其父(fǔ)曰 父(fù)子相 其馬將(jiāng)胡駿馬而歸 使關羽將(jiàng)三萬兵至益陽墮而折(shé)其髀 損兵折(shé )將 2.老師范讀,學生再讀。要求讀得抑揚頓挫(要注意停頓,要分出輕重,讀出語氣)。展示課件四: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 其馬/將胡駿馬/而歸 此/何遽/不為福乎?↗三.再讀(8分鐘)——通文意,析情節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須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內容。1.通文意:對照注釋疏通文意,在自讀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學習。如有不懂的問題可提出來,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解決。強調下面重點詞語(古今異義)的意義:展示課件五:馬無故亡(逃跑)而入胡 人皆吊(安慰)之 居(經過)數月 其馬將(帶領)胡駿馬而歸 其子好(喜歡)騎 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絕大部分)2.理關系:理清人物之間的關系。請指出“塞翁”、“善術者”、“其父”、“其子”、“父子”各指代誰?(如果能啟發學生自己提出,并由此引起爭論效果就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