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階》同步練習1
清明節前,新茶快要下來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安葬老人的時候,女兒一定要給爺爺帶去許多的茶葉,侄女也給爺爺帶去了上好的茶具。父親入葬的時候,天下起了小雨,遍地的油菜花開得正黃。
(摘自《語文學習》2002年第5期,譚宗林/文,有改動)
1.我們讀過不少寫父親的文章,比較而言,你覺得本文在構思上有什么獨特之處?
2.“父親的故事是講不完的”,本文主要寫了有關父親的哪幾件事?
3.“大學畢業后,我分配到陜南安康,而陜青的產地就在紫陽。每年新茶下來,我都要買些分送外地的朋友。當然,首先想到的是父親。可每次送茶回家,看的卻是父親的臉色。他講:‘毛尖茶味淡沒勁,我不愛喝。’挺生氣的樣子。”這里,作者對父親的神態和語言描寫其作用是什么?
4.本文中的父親舍不得喝兒子孝敬的好茶葉,結果新茶變成了陳茶,有的甚至發了霉,他自己還是舍不得喝。你怎樣理解這一情節?
5.分析文中父親的形象。
6.“父親入葬的時候,天下起了小雨,遍地的油菜花開得正黃。”試對這一結尾寫幾句評點,說說它好在哪里。
參考答案:
1.以父親惟一的愛好——喝幾口茶水這一生活細節為組織材料的線索,從一個側面刻畫了父親的形象,行文緊湊。
2.本文主要寫了有關父親的三件事:我們小時候父親喝茶葉末兒;家境好轉后父親只喝大葉茶;帶孫女上街父親干吃茶葉。
3.表現父親體恤兒孫,怕“我”花錢。
4.開放性題目,答案不求統一。言之成理即可。
思路一:照應上文“對兒孫的體貼,更是無微不至”,他怕兒子多花錢;
思路二:照應上文“他自己卻極其節儉”,旨在表現父親的節儉;
思路三:節儉是美德,但過了頭反而是一種浪費。
5.文中的父親豁達善良,遇事常為別人著想,對兒孫更是體貼、疼愛有加,自己卻極其節儉,家境好轉后仍喝他的大葉茶。
6.天降小雨,仿佛在為父親的去世而悲傷;“遍地的油菜花開得正黃”既點出了父親去世的時節,也能觸發讀者的聯想。全段融情入景,耐人尋味,表達了作者無盡的哀傷和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