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骨氣教案
談骨氣
一、教學思路設計
就文體而言,本文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議論文。因此,議論文的三要素和議論文的語言特點,一定要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第一課時主要是整體感受課文,明確論點、論據。第二課時,討論理解課文用事實論據選材的精當典型。
二、教學方法
自讀+討論+點撥+訓練。在自讀中感受語意語言,在討論中領悟,在點撥中獲得理解,在訓練中掌握運用。
三、課文預習內容 :
1·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讀準并理解下列詞語:淫、移、嗟、囚、渝、汗、拍案而起
2·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并思考:為什么說此句是中心句?
3·有條件的學生找資料,簡單了解作者吳晗的生平。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l·通讀全文,理清課文的結構。
2·理解課文論點和論據在議論中的作用及條件。
二、教學過程
1.導入課文。
我們已學過好多課文,知道每篇課文都有個中心:是記敘文的,我們一定能讀出文中的思想感情;是說明文,一定能理解說明對象的特征;今天要學的《談骨氣》也不例外,也有一個中心,這個中心是什么呢?它同記敘文和說明文的中心又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和體會。
2·熟悉課文。
一個學生讀全文,其他學生邊聽邊看邊思考,課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同時注意讀者的字音、句調是否正確,做上記號。
3·討論。
(l)有否可糾正的字音?(重點是預習題1要求的字和詞)
(2)中心是什么?為什么說它是中心?
明確:中心是“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因為全文都是圍繞這句話展開的。設想,此問要求學生首先從整體上把握全文,憑感覺即能得出答案。教師暫且不必作太多理性分析。
(3)這篇課文的申心同我們讀過的記敘文、說明文的申心有什么區別?
明確:記敘文重在表達抒發思想感情,即中心思想;說明文主要是說明事物的特點,即說明對象的特征;而議論文的目的在于發表作者自己的觀點和主張,這個觀點就是文章的中心,即論點。設想:通過比較讓學生知道,三類文體各有中心,但說法不一,表達方式不同。
(4)我們已經知道了這篇議論文的論點,大家贊同不贊同作者的觀點?為什么?
明確:贊同。讀了課文能感覺出作者觀點有理;從現實看,我們中國人是非常有骨氣的民族。也就是說觀點楚正確的。(板書:正確)設想:此問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明白論點必須正確、點到即可,不必過多牽扯。
(5)我們已清楚“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一句是全文的論點,不過這一句刪去“我們”、“是"兩個詞句意也明確。請大家比較二下,談談自己的感覺,刪去好不好?
明確:不好"我們"詞體現出作者作為一個中國人自豪的感情,也表現了作者對中華民族的熱愛之情。“是”加強了肯定語氣,觀點更鮮明。(板書:鮮明)
(6)標題《談骨氣》也有“骨氣”一詞,大家為什么不選它作論點呢?說說理由。
明確:談骨氣只表明了范圍,卻沒有表明態度,而“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態度鮮明,句意完整而肯定。是個肯定的判斷句式。 (板書:句式是肯定的判斷)設想,此問目的在于讓學生明白,論點在句式上的特點及論點和論題的區別。
4·請學生有感情齊讀“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一句。大家都已知道“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什么叫“骨氣”?
5·指名學生讀3、4節,問,這兩節文字的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