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骨氣》教案2
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理清課文的說理層次,學習本文用事實作論據的論證方法。2積累孟子的名句及文天祥的詩句。3聯系實際,借用歷史知識來證實文中的論據。(二)過程與方法運用講故事、朗讀、比較、舉例等方法加深對本文的學習。(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思考,了解中國人是有骨氣的,引導學生做一個有骨氣的人。二、教學重點學習本文采用的“講道理,擺事實” 的論證方法,并認識所用事實論據的典型性。三、 教學過程(一)、導入課文,激發思考(1) 請一位同學激情朗讀詩人王懷讓的詩:《中國人,不跪的人》。(2)補述故事背景:這則詩講述的是1995年3月7日的下午,頭天晚上加班到凌晨兩點的珠海市南山工業區瑞進電子公司的工人,好不容易到了10分鐘的工休時間,工人們太累了。剛剛趴在工作臺上迷糊了幾分鐘,不料外國女老板走進了車間,緊接著是一陣辱罵,之后她又厲聲說道:“工人排隊跪下!”人群中有一個人直直地站著,憤怒地望著這個外國女人。女老板吼叫著:“你為什么不跪?”他質問道:“為什么要跪?”老板惡狠狠地說:“不跪就開除!”他于是把工作卡一扔,“開除也不跪,我是中國人!”然后憤然離去,這個寧愿失去工作也不跪地中國人叫孫天帥。有人認為,孫天帥一氣之下丟了這份好工作,太莽撞,太不明智!那么你們又怎樣認為呢?——學生各抒己見。(3)在自尊和高薪之間,孫天帥選擇了前者。我認為他是一位有骨氣的小伙子,不是嗎?當然,在我們中國,古往今來,像這樣鐵骨錚錚的有骨氣的,是舉不勝舉的。今天,就讓我們來見識一下中國人的骨氣,領略一下中國人的風采!(二)解題出示標題,在“骨氣”二字下劃上重點符號,思考:在文中骨氣指代什么內容?——“富貴不能淫,貧*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大丈夫的這種行為,表現出了英雄氣概,我們今天就叫做有骨氣。(三)讀文章,理脈絡1作者在本文提出了什么觀點?——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2在論證這個觀點時,用了哪些事例作論據?——論據一:文天祥不為高官所誘論據二:窮人不食“嗟來之食”論據三:聞一多拍案而起3請三位同學朗讀,品味這三位有骨氣的中國人的英雄事跡!4提問:列舉的三個人物,若按年代先后排列應該是窮人——文天祥——聞一多,為何文章不這樣排列?——論據和論點之間是一一對應的關系,這樣思路清晰,邏輯嚴密。(四)拓展遷移1課文中說:“每個時代都有許多這樣有骨氣的人。”從平時閱讀,知識的積累以及對生活的觀察中,請大家舉出幾個有骨氣的人的例子。(1)富貴不能淫——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侍權貴”陶淵銘“不為五斗米而折腰”(2)貧*不能移――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食美國的救濟糧”,蘇武“留胡節不辱”(3)威武不能屈——李公仆,江姐,劉胡蘭,夏明翰,史可法,陳子龍,陳真△其實本文的作者吳晗本人也是個有骨氣的人。 補充介紹有關材料。2你認為在今天,什么樣的人算是有骨氣的?——小組討論——各抒己見3至于怎樣做一個有骨氣的人,作者已給了我們答案。 齊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