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骨氣》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習議論文的基本知識。2、養成利用工具書、積累名言等良好習慣。
3、學習前人的優良品質,做一個有骨氣的人。
教學程:
一、導課:(寫“人”字)同學們,這是一個“人”字,人之所以能夠站立,主要是因為人有骨頭,骨頭是人體內最堅硬的部分,骨頭就是這樣寧折不彎,因此,我們把剛強不屈的氣概叫骨氣。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第五冊第《談骨氣》(板書)
二、簡介作者,介紹議論文的基本知識,提出預習思考題。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吳晗,他就是一位有骨氣的人,他堅持真理,反對邪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骨氣的人寫的這篇“談骨氣”。這是一篇議論文。議論文通常有三要素,即:論點、論據和論證。單元提示已告訴我們,論點是作者對某一問題的看法和主張,論據是用來證明論點的事實或道理,那么論證就是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現在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舉例證明部分,按提出論點、證明論點和結論給文章劃分層次,并且利用工具書解決課文中的疑難字詞。
三、檢測預習情況。
⑴檢測字詞。(出示卡片)丞:ch ng強調職位高。祿:l 強調古代有高官就有厚祿。
⑵結構。(板書)
四、學習主體內容:
㈠學習提出論點部分。
⒈作者提出了什么觀點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第一部分。(回答,板書)
⒉作者在提出這一論點時帶著一種怎樣的感情呢?我們不妨對比閱讀一下。如果把這句話改成“我們中國人有骨氣”,請同學們體會一下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同桌小聲商量)
------很明顯,原句語氣肯定,“是”有強調的作用,表達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這一感情始終貫穿全篇文章。請同學們再充滿激情地把論點齊讀一遍。
⒊提出論點后,作者引用了孟子的三句話,這三句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
----齊答,從內容上解釋了骨氣的含義。請同學們把孟子的話背下來。(師板書)
第二段用孟子的話解釋了骨氣的含義,第三、四段指出了骨氣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不同時代,不同階級骨氣的含義也不同,但是中國人的骨氣都體現了“堅定不移地為當時進步事業服務”這一原則,這兩段既是對論點的補充,同時又領起了下文。
㈡學習證明論點部分。
⒈文中選取了哪些事例來支撐論點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用乎簡潔的話概括出來。(板書)
⒉學習“文天祥拒不降元”的事例。
⑴為了使同學們更具體介紹文天祥的事跡,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出示幻燈片。引出《過零丁洋》時,請學生背誦(已學習過),釋典故“汗青”。
課文中記敘得較簡略,是為證明論點服務的,只需簡明概括即可,而在記敘文中則要求具體,生動形象,以情動人。這也是議論中的記敘和記敘中的記敘的不同外。
⑵思考,哪些關鍵詞語體現了文天祥大義凜然的民族氣節。----堅決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