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記》第二課時教學實錄和教學參考
《核舟記》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作者:魏學洢
執教:上外大附屬浦東外國語學校 岳化宇
教學目的:
1、 解決本單元教學要求——段篇質疑中提出的幾個問題。
2、 通過對說明文的學習探討作者如何選材組材為中心服務的特點。
教學重點:圍繞學生課前質疑的問題展開討論,以便深入理解課文。
1、作者為何先寫船艙再寫船頭?引用蘇軾《赤壁賦》語句的目的何在?
2、人物形態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3、最后一段似乎跟主題無關,可否去掉?
教學難點:作者文章中蘊涵的深層思想。
教學方法:討論、引導、評述。
教學步驟:
一. 課前3分鐘“介紹”。學生介紹《小王子》及作者,點評。
二. 復習前一節課相關文言常識。(出示幻燈片)
1、字音:
罔不 貽 八分有奇 衣褶 矯首昂視 不屬 錐髻 虞山 篆章
2、 解釋加點字的含義:
明有奇巧人 特別手巧
罔不因勢象形 無不 模擬(如 象形字)
石青糝之 涂
其兩膝相比者 *近 (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珠可歷歷數也 清清楚楚(如“歷歷在目”)
其船背稍夷 平 (“化險為夷” 的“夷”為“平安”)
鉤畫了了 清清楚楚(今有“清晰明了”)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挑選
3、 比較多義詞的用法:
為宮室/ 中軒敞者為艙/ 為人五 (刻——是——刻有)
能以徑寸之木/ 以至鳥獸、木石 (木頭——樹木,如“草木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