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絞刑架下的報告》教案
六七號牢房作者:于 漪
教學目的:
一、從伏契克和他戰友的堅貞不屈的崇高品德和高昂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中受到教育與感染。
二、學習通過具體事跡刻畫人物優秀品質的方法,領會含蓄地表達思想感情的寫作特點。
教學時數:兩教時。
教學步驟:
一、介紹作者與作品,激發學習熱情。
出示《絞刑架下的報告》。
這是一本著名的報告文學作品,又被譯名為《絞索套著脖子時的報告》。作者是尤利烏斯·伏契克,捷克斯洛伐克的優秀共產黨員,著名的反法西斯戰士和作家。
請同學朗讀注釋①。
1942年4月24日,由于叛徒的出賣,他不幸被捕,囚禁于龐克拉茨監獄。在牢獄中他身受酷刑,剛毅不屈,英勇地進行斗爭,表現了共產黨人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絞刑架下的報告》不是一般的報告文學作品,它是在身受摧殘,又被嚴密監視的極端艱難的情況下,從“死神那里竊取的時間里”,用生命寫成的壯麗的英雄詩篇。這部作品共約七萬字,分八章。開頭三章——“二十四小時”、“臨死的痛苦”(又譯“彌留”)、“二六七號牢房”,記敘被捕時的情形和最初一個時期的獄中生活。
伏契克于1943年9月8日英勇就義。烈士的英雄形象已經超越捷克的國界,活在世界革命人民的心中。讓我們懷著對英雄的崇敬與緬懷,學習該文,從中獲取豐富的營養。
二、閱讀全文,初步掌握要點。
“二六七號牢房”是《絞刑架下的報告》一書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是伏契克英勇戰斗的真實寫照。先明確:
i.全文三個部分圍繞著一個中心寫。圍繞著一個什么中心呢?
揭露德國法西斯的兇狠殘暴和色厲內荏的虛弱本質,歌頌捷克愛國者堅強不屈、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堅信法西斯必敗,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必勝。
2.在捷克英雄群象中著重寫了哪些人?
卡瑞爾,“老爸爸”——約瑟夫·貝舍克,與牢房中的愛國志士組成的戰斗集體。
3.三個部分各寫了什么內容?概括說明。
第一部分著重描繪愛國工人卡瑞爾·馬里茨的光輝形象,揭露法西斯監獄的黑暗和殘暴。
第二部分著重描繪老愛國志士約瑟夫·貝舍克的英雄形象,贊美愛國者之間深厚的戰斗情誼。
第三部分敘述自己以對敵頑強斗爭的實際行動鼓舞難友和同志,顯示堅貞不屈的斗爭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三、分段推敲,理解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
1.第一部分:
(1)牢房內惡劣的生活環境。
“從門到窗子是七步,從窗子到門是七步。”,“走過去是七步,走過來是七步。”,“這個,我很熟悉。”,“是的,這一切,我很熟悉。”——普通的語言,不普通的內容。揭示牢房的簡陋、狹小;揭露捷克內外反動派是一丘之貉,都是迫害革命者的劊子手;表達作者身陷囹固,渴望自由的感情和勇于獻身的信念。
(2)牢房生活。
讀第1節到第4節、第12節。
牢房是人間地獄,對革命者嚴密監視,精神上折磨,生活上虐待,拷打審問,“不是表露感情的地方”。作者揭露法西斯匪徒的兇殘本質,對那些披著人皮的野獸進行控訴與鞭韃。
“趴”、“轉動”、“舉起”、“支著”、“翻過身來”等詞句深刻地揭露法西斯匪徒摧殘革命者的血腥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