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斷關山萬千重 一唱三嘆長相思
四、合——一唱三嘆長相思
師:同學們,《長相思》讀到現在為止,你是不是應該問一問納蘭性德?
生:納蘭性德,既然你這么思念家鄉,那你為什么還要去從軍呢?
生:納蘭性德,你快點回家吧!你為什么不回家呢?
生:你為什么不把想對家人想說的話寫下來,讓一個老鄉幫你送過去呢?
師:就在征途上,納蘭性德還寫了一首詞,題目叫《菩薩蠻》其中有這兩句就是納蘭性德問自己的,誰來讀一讀?(課件出示詞句)
生(讀):“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師:孩子們,請你們再想一想,除了納蘭性德在問自己以外,還有誰要問一問納蘭性德“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學生分別以妻子、父親、孩子等問納蘭性德)
師:我們再一起問問納蘭性德。
生(齊問):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師:我納蘭性德真的“輕”離別?
生(擬父):不是,我從“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中看出你不是輕離別,而是為了保家為國。
生:(擬妻):你不是。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你是為了保衛祖國。你離別家鄉,是為了到前線去殺敵。所以我不怪你。
師:是的,我何曾是輕離別呀!我不得不離,不得不別啊!
(引導學生再次誦讀《長相思》后,屏幕出現大大的“長相思”三字)
師: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齊):長相思!
師: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
生(齊):長相思!
師:愛故園,愛祖國,字字化做——
生(齊):長——相——思!(掌聲)
[賞評]
“讀到現在為止,你是不是應該問一問納蘭性德?”教師這一發話,勾起了學生對詞人心靈的叩問。而相機呈現的詞人征途所作《菩薩蠻》中的兩句話,又讓學生能憑此而以詞人的妻子、父親、孩子等身份,與詞人展開一場情景對話。在一唱三嘆的回轉反復中,學生體悟到了詞人內心兩難的矛盾沖突,知道了“身向榆關那畔行”并非“輕離別”,而是為了戍邊衛疆、保家衛國。其實,對詞人而言,“那秦時的明月、那漢時的風,是夢不是夢,望斷了關山萬千重!”
【總評】
短短的一堂課,短短的兩句詞,竟被演繹得如此一波三折,如此波瀾起伏,如此蕩氣回腸!它就像一口井,開掘得那么深,一任清泉汩汩流淌。王崧舟,這位棲息在“詩意語文”里的情感派大師,以創新的課堂理念、精妙的課程設計、高超的教育智慧,把我們帶進了詩情畫意的世界。
靜心回放教學場景后你會發覺,盡情地誦讀、心靈的回想和生命的追問,構成了此課三大亮點。在洋溢著詩意的氛圍中,學生感動著、吸納著、享受著。課已畢、情未了,我們無法淡忘課堂上那直面心靈的誦讀、刻骨銘心的想象和充滿生命意義的追問。語文課程,它不是解釋,不是說明,不是授與,而是一種心靈的潤澤,是一回情感的體驗,甚至是一次生命的涅槃。
一首首詩章,其實就是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體的場景。王老師引領孩子們讀出了意,研出了情,悟出了境,品出了韻,精致和諧而又恢弘奇崛,縝密細膩而又大氣開放。學生不僅思緒如滔滔江水般噴涌而起、一瀉千里,同時又無疑經歷了一次刻骨銘心的精神洗禮。毫不夸張地說,本課已臻出神入化之境,堪稱“只可一次”詩詞教學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