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思》教案設計與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能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地誦讀《長相思》,進一步感受詞的抒情韻律。
2.通過想象、質疑、情境誦讀,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學重點】
在想象、質疑和情境誦讀中,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學難點】
在移情想象中建構“故園”的豐富意象,體味“故園”的文化意蘊。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長相思》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遠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這是人世間美好的感情。正如唐代詩人杜甫所說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出示)
2.讓我們走進本組以“思念故鄉”為主題的課文,用心體會作者的感情吧!(出示導語中的閱讀提示:閱讀課文的時候,要用心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通過哪些景物或者事情表達出來的。)
3.今天我們先學習《5、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三首——詞:《長相思》
4.解題。質疑。
(1)“相思”什么意思?(思念)
(2)“長相思”就是什么意思?(讀題)
(3)這首詞是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陪同康熙皇帝出征山海關,祭祀長白山的途中寫的。
(4)看到這課題,你想提什么問題?(相思誰?為什么相思?怎樣相思?為什么長相思?)(你們提的問題都很有探究價值,我們一起走進詞中探索吧)
(二)初讀《長相思》
1.自由讀,多讀幾遍,讀到字正腔圓為止。
2.指名讀,提醒讀音的詞語: 聒 更
結合誦讀穿插討論:
──“更”為什么要讀平聲?另一個讀音是什么?怎么組詞?
1)查字典理解“更”的意思。
2)理解“風一更,雪一更”
3)小結學法。
3.指名讀全文,讀準字音。讀后學生評價。
師: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注意停頓節奏才能把詞讀有板有眼。
4.指名讀,評價并講明該怎樣停頓。(出示詞,劃出節奏)齊讀。上下闕的停頓。
過渡:同學們可真會讀書,要是了解了詞的內容,老師相信大家會讀得更投入,更有韻味。(回顧質疑的問題)
(三)讀懂《長相思》
師:好!?請大家默讀這首詞,讀的時候注意仔細地看看書上的插圖,仔細地看看書上的注釋,然后試著去想一想這首詞大概在講什么意思。思考剛才提出的問題。默讀《長相思》。
(學生默讀詞并思考詞的意思, ,教師在一旁巡視,了解學生的讀書情況。)
1.師:相思誰?從哪里知道?
2.師:作者為什么會思念故鄉和親人呢?(板書)
生:作者遠離家鄉。
師: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從哪里知道?(指名多位學生回答)
師小結:他身在山海關、高山上、岸邊、船上、帳篷里。他經過了崇山峻嶺,經過了懸崖絕壁,經過了荒山野嶺,經過了險灘急流,他還經過了許許多多的地方,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句話:“作者的身在征途上”。(板書:身在征途)
師:想象行軍隊伍在征途中可能遇到什么困難?從詞中你知道什么?
生:“風一更,雪一更”知道天氣惡劣。(課件)
過渡:同學們,作者在行軍途中歷經千辛萬苦,嘗盡了酸甜苦辣,作者怎能不想自己的故鄉,不想自己的親人呢?他怎樣想呢?怎樣相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