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 思鄉情,如影隨——《長相思》教學設計(精選14篇)

思鄉情,如影隨——《長相思》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9-01

思鄉情,如影隨——《長相思》教學設計(精選14篇)

思鄉情,如影隨——《長相思》教學設計 篇1

  設計理念:

  從語言文字入手,緊抓重點詞句,反復咀嚼,反復品味,反復朗讀,引領點撥學生把握詩詞意象,提升感悟內涵。運用詩意語文的建構策略,以情感人,注重情感體驗,感同身受地與文本對話,入情,悟情,融情,升情。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把握主旨

  1、復習《泊船瓜洲》,重溫思鄉情。

  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偏不能還,不由感慨——明月何時照我還?

  春滿大地,離家已久,思緒萬千,不由感慨——明月何時照我還?

  2、明月千里寄相思,故鄉,不管身處何時何地,你,都是我們心中永恒的家園。這節課,我們又將學習另外兩首表達思鄉情緒的詩詞。

  3、自由讀兩首古詩詞,要求讀得正確、通順。通過看注釋,查資料,試著說說兩首詩詞的大概意思。

  4、初步了解兩詩詞異同。

  兩詩詞都是表達思鄉之情。其中《長相思》是詞。長相思是詞牌名,內容多寫男女或朋友久別思念之情。

  二、對話文本,入情入境

 。ㄒ唬⿲W習《秋思》

  1、指名朗讀古詩。

  2、交流詩的大意,結合重點詞隨機點撥引導:

 。1)體悟“見”之蕭瑟。

  ◇“見”什么意思?見到什么?(秋風)

  ◇看到“秋風”這個詞,你會想到什么?(秋高氣爽,涼風習習,心曠神怡;秋葉紛紛,落紅遍地,寂寥肅殺。)

  ◇秋風是沒有形狀的,難道真的看得見?“見秋風”,其實見到的是一幅怎樣的景象?(感受蕭瑟冷清之氛圍。)

  ◇唐代洛陽應該是何其的繁華,然而這一切詩人卻視而不見,見到的,只是冷冷的秋風!

  (2)想象“意”之萬重。

  ◇“家書”是什么意思?古人說,家書抵萬金,假如你給家中寫信,會寫些什么?

  ◇簡介:張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貧,年紀很小,就遠離故鄉,到二十五、六歲時,已經歷了浪跡天涯的羈旅生活。常年四處奔波、漂泊異鄉。他祖籍吳郡,后客居洛陽。

  ◇假如你就是詩人,就是遠離故土思念家鄉的詩人,你還會在家書中寫些什么呢?

  ◇這么多的話想說,真可以說——千言萬語,用詩中的話說,就是什么?(意萬重)反復讀“意萬重”。

  ◇秋風落葉喚起思鄉夢,小橋流水的故土啊,你是否已改變了容顏?有多少話,想對你們訴說——情感朗讀前兩句詩。

  (3)品味“開”之內涵

  ◇“開封”是什么意思?(打開封好的信)什么時候“開封”?為什么當信快要送出的時候又“開封”?

  ◇“恐”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會恐“說不盡”?(意萬重、匆匆)說不盡什么?

  ◇你就是詩人,在這落紅遍地的時節,給家鄉的親人寫了一封家書。臨發前,又將封好的信拆開,你當時心中會說什么?那一刻,你的神態,你的舉止又怎樣?——情感朗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你就是行人,你目睹了詩人這一奇怪舉止,你會怎么說?這兩人之間會發生什么故事?——情感朗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當家書終于“開封”之后,你能想像詩人又是怎么做的?(添上一筆,補上……;重新合上,只字未動。)——情感朗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從這個“開”字,你讀懂了什么?

  3、誦讀提煉。

  千言萬語說不盡,千愁萬緒難落筆,這正是——(學生齊讀古詩)

  意萬重,說不盡。情難理,又開封。這真是——(學生齊讀古詩)

  這就是《秋思》,一個游子說不盡,敘不完的思鄉情。(學生背誦全詩)

  (二)學習《長相思》

  1、看插圖,說詞意。

  欣賞課文插圖,同桌之間用自己的話互說插圖所繪情景,并從這首詞中找到相對應的描寫景物的詞語。

  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詞的大意。

  2、討論:

 。1)抓意象,山水風雪行。

  ◇說說“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的意思。(舊時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

  ◇想象“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的情景。

  ◇能用自己的詞語形容“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嗎?(千山萬水、風雪交加)

  ◇指導朗讀,通過回返復沓的朗讀讀出邊塞軍旅的千辛萬苦。

 。2)品意蘊,故園無此聲。

  ◇“此”是什么意思?“此聲”是指什么聲音?在什么情況下發出這樣的聲音?(隨機點撥“千帳燈”、“聒”)這樣的聲音這樣的情景會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頂頂帳篷,點點燈火,本該是多么豪邁多么壯觀!然長途跋涉之后,在這樣一個野外宿營的寒夜里,卻要聽著寒風朔雪的嘈雜聲,叫人怎能安然入睡?指名朗讀這首詞。

  ◇“故園”指什么?“故園無此聲”,故園沒有什么聲音?故園有什么?想像說話。

  ◇故園沒有這樣的風雪交加,故園不會這樣的臥不成眠,故園不會這樣的寒冷孤寂;故園,有的是寧靜詳和,有的是親人關愛,有的是溫暖舒適……這一切的一切交織在一起,融成了一個字,一個包容作者此時心中一切所想所思的字,那就是——(學生齊“碎”。)帶著心碎的感覺讀下闋。

  ◇從這一個“碎”字,你讀出了作者一顆怎樣的心?再讀下闋。

  3、有感情的朗讀全詞。

  三、總結延伸,升華情感。

  1、再次回讀這兩首思鄉詩詞。

  2、體悟這兩首詩詞表達方法之妙。(前者善于從尋常細節入手,刻畫入微;后者善于將寫景與敘事融于一體。最終目的都為抒情。)

  3、鴻雁傳書,千言萬語;夜宿邊關,千辛萬苦。山高水長隔不斷我的思鄉情,歲月流逝剪不斷我的思鄉情!獛熒餐で榛仡櫋恫创现蕖,《靜夜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4、鄉愁,是游子心中難解的結;故鄉,是游子心頭永恒的家。多年以后,當我們離開家鄉,遠離故土,我們的心中,會情不自禁地涌起——再次激情誦讀《秋思》、《長相思》。

  5、課后收集表達思鄉情緒的詩詞,交流。

  設計點評:

  詩意語文致力于一種文化場的建構,將課堂視為一張文化的網、一扇文化的窗、一口文化的井。本案的設計,字里行間莫不滲透和洋溢著濃濃的文化氣息和風韻。鄉關、鄉愁、鄉思、鄉情,這一亙古彌新的文化主題、文化意象,成了本案設計的邏輯原點,并內在地做為主線貫穿全程。體悟“見”之蕭瑟、想象“意”之萬重、品味“開”之內涵,可謂深得詩詞學習之三味。詩意語文將詩詞學習提煉為“舉像”“造境”“悟情”這三大招數,由三招方能證得詩之三味。其實,這三招并非在時間邏輯序列上展開的三個環節,而是在空間邏輯序列上呈現的三個側面。即:在舉像的同時造境、在舉像的同時悟情,舉像、造境、悟情實乃一招之三面。這一招,用朱光潛先生的話說,即為一個“見”字。本案的設計,正是在“見”招上用足了功夫、做足了文章。看“秋風”之像、入蕭瑟之境、移思鄉之情,此一例也;憶“故園”之像、造溫馨之境、悟心碎之情,此二例也;舉“開封”之像,見“匆匆”之境、融游子之情,此三例也。這樣的例證,在本案中可謂俯拾皆是。在“舉像”“造境”的同時,本案總是高度自覺的將“移情”“悟情”“激情”“化情”融入其中。說到底,文化之要義還在把握人之常情。人之常情,才是亙古彌新、千秋不移的文化之魂。

思鄉情,如影隨——《長相思》教學設計 篇2

  【單元導入】

  故鄉,一直是我們魂牽夢縈的地方。濃濃的鄉情是游子的眷戀,款款的鄉意是醇香的濃茶。無論走到哪里,最難忘記的還是故鄉情。

  細細品味本單元的四篇文章,你們會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對比閱讀后,你們還將體會到作者的感情是通過一些景物和事情表達出來的。比如,從描寫家鄉美好的景色——“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終年潺潺地環繞著村莊。溪的兩邊,種著幾棵垂楊,那長長的柔軟的柳枝,隨風飄動著! ;從回憶的一件件有趣的小事——“我和一群六七歲的小朋友,最喜歡扒開石頭,尋找小魚、小蝦、小螃蟹。我們并不喜歡捉來吃,而是養在玻璃瓶里玩。” 你們都能體會出作者對家鄉的喜愛和眷戀之情。

  5、古詩詞三首

  【知識在線】

  一、寫一寫   看誰寫得最規范,最美觀。

  luò yáng            yú shù              hé pàn              wén zhàng

  二、判一判  下面的說法對嗎?對的判“√”。

  1、《泊船瓜洲》寫的是春季的景色,描寫的特定景物是江南春景。(     )

  2、《秋思》《長相思》都抒發了作者思鄉懷親的思想感情。但《秋思》是借景抒情,《長相思》是寫景和敘事融為一體。     (    )

  三、說一說  把下面的詩句補充完整,并說說是什么意思。

  1、春風又綠江南岸,                       。

  2、風一更,雪一更,                       。

  四、理一理  在下面的詩句中,有四句屬于同一首詩,請理出來,說出詩題和作者。

  京口瓜洲一水間     小溪泛盡卻山行      煙花三月下揚州    春風又綠江南岸  

  鐘山只隔數重山      兩個黃鸝鳴翠柳      明月何時照我還      但悲不見九洲同                                                                                             【思維體操】

  五、課文在線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1、給加點字選擇合適的解釋,把序號填寫在括號里。

  書:a、裝訂成冊的著作;b、信;c、文件;d、寫字。

  (1)王羲之是著名的書法家。(  )          (2)欲作家書意萬重。(  )

  (3)媽媽從書店給我買了一套黑烏鴉的系列叢書。(    )

  2、“秋風”給人什么樣的感覺?寫一寫你眼中的秋風。

  的秋風                      的秋風                     的秋風

  3、在詩中劃出讀時的節奏。

  4、把這首詩試著改寫成一個小故事。

  六、閱讀沖浪    根據注釋自學古詩。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    ) ,日暮(  )客愁新。

  野曠(    )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注釋:

  移舟:劃船靠岸的意思。 泊:船靠岸,停船。

  煙渚:指煙霧籠罩下的江中間小塊陸地。 暮:傍晚,太陽落的時候。

  天低樹:指遠處的天空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 近:接近。

  1、帶點的字你認識嗎?請你為它們注音。

  2、比較一下這些字,再組詞。

  諸(        )   暮(        )   曠(        )   怒(        )

  渚(        )   幕(        )   礦(        )   愁(        )

  3、 解釋每句詩的意思。

  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__________________      的思想感情。

  【個性時空】

  七、填一填  和同桌比一比,看誰知道的古詩多!

  1、 地名,補充詩句

 、伲   )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②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    )。

  2、 填數字,補充詩句

 、倌铣        )寺,多少樓臺煙雨中。②(   )里河東入海,(   )仞岳上摩天。

  3、填動物,補充詩句

 、傥魅角埃    )飛,桃花流水(    )肥。 ②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    )立上頭。

思鄉情,如影隨——《長相思》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朗讀、背誦詞《長相思》。

  2、技能目標:通過學習《長相思》,了解有關詞的基礎知識,提高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

  3、情感目標:理解詞中所表達的感情。通過作者敘寫自己赴邊關途中所見所聞,抒發了一種濃郁的思鄉之情。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學習詞中的所見所聞所感,理解作者抒發的一種濃郁的思鄉之情。

  2、會朗讀、背誦這首詞。

  設計理念:通過學生朗讀感悟,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感覺。學習過程中反復誦讀,體會詞中所表現的意境。讓學生在情景朗讀中感受到中國古典文化的魅力,增強學生學習詩詞的興趣促成學生對古典文化的積淀。

  教具準備:搜集作者相關的資料及代表詞作。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一直在堅持課外積累古詩詞,那么你們了解關于積累古詩詞的哪些方法?

  2、結合這些知識,復習本學期所學習的詞。學生詩詞接龍。

  3、導入新課:這節課我們學習清朝著名詞人納蘭性德的《長相思》。

  二、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詞的意思。

  1、介紹作者。師生共同介紹搜集的資料,并齊讀作者的名字。

  2、學生讀這首詞,運用以前學習過的方法:查資料,查工具書,疏通詞的內容。

  3、學生交流自己的收獲,通過交流,初步感知詞的意思。

  三、精讀課文,體會詞中描寫的景象。

  1、學習上闋。

  ①、請學生說說上片描寫了哪些景象。(學生在黑板上做上記號)

 、、學生自由畫出上片中所描寫的任意一種景象。請畫得好的同學在黑板上畫。

 、、配插圖全班齊讀詞,再自由讀,融入畫中的情景。

  2、學習下闋。

  ①、從詞中你聽到了什么聲音?讓學生在詞中找一找。

 、、你們能不能模仿這些聲音?并想象一下還有什么聲音?指明學生發揮想象回答。

  ③、試想一下,在這么煩躁的聲音中,作者能睡著嗎?那么這個時候他最思念的是什么?(揭示表達的思想感情:思念家鄉)

 、、學生一起模仿聲音。老師范讀,讓學生感受聲音的嘈雜。

  四、反復誦讀,領會詞的音樂美。

  1、讀詞找出詞的韻腳。

  2、詞有節奏,學生給詞配上節奏誦讀。

  3、讓學生自己給詞配節奏,自由誦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4、注意停頓。

  5、練習背誦。

  五、課堂延伸。

  老師分發課前搜集的納蘭性德的其他詞,讓學生讀一讀,感受納蘭性德的詞的風格。

思鄉情,如影隨——《長相思》教學設計 篇4

  教材解析

  《長相思》是納蘭性德作為康熙皇帝的御前侍衛隨駕出行時寫下的一首詩,作者用質樸的語言描繪出將士長途跋涉的情景,抒發了思鄉之情。詞的上闕記敘長途跋涉,遠離故鄉的情狀。下闕描繪行程中的夜景,風雪之聲將夢境打斷,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設計意圖

  納蘭性德是位清朝的詞人,離孩子很遠,加上他自己內心的追求與無法改變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他內心細膩又多愁善感,這樣復雜的情感,孩子更難理解。我主要從讀準詞、讀懂詞、感受情感、讀懂作者內心幾個方面展開教學,每個環節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來推進。第一讀——讀準,第二讀——讀出節奏感和韻味,第三讀——讀懂這首詞講的是什么。在不斷的朗讀中去理解詞意,感受情感。我個人會覺得在理解詞意這點是我這堂課做比較好的。在理解詞意上,我希望不影響詩詞的意境,從景物到整體,想象詞中的畫面,想象詞以外的畫面——故園。最后輔以納蘭性德的生平簡介,引導學生理解納蘭性德的不得不離別的無奈、痛心。課堂中,我利用多媒體,播放音頻,營造離別、傷感的氛圍,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

  教學目標

  1、認識“榆、畔、聒”等三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更”。

  2、有感情地朗讀詞,并背誦詞。

  3、能說出《長相思》的意思,試著體會詞人的思緒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鄉愁這一永恒的話題。請跟我一起讀幾句詩吧!李白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鄉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潔月光。岑參說——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鄉愁是那一句句向家人報平安的話語;李益說——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鄉愁的聽到蘆管聲后那一個個眺望故鄉的身影。這堂課,我們將走進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看看他眼中的鄉愁是什么樣的。

  2、《長相思》既是這首詞的題目,也是詞牌名。

  3、現在,請大家朗讀《長相思》兩遍,第一遍注意讀準每個字音,爭取念得字正腔圓。第二遍努力把詞句讀通順,注意停頓。

  二、讀準《長相思》

  請生讀詞,師相機引導。

 。1)“更”字讀得很準確,第一聲,古時一晚上五更,每更約兩小時!榜笔莻生字,本來指的是聲音吵鬧,在這里指風雪聲。

 。2)他在讀“身向榆關/那畔行”一句時,停頓停得好!他是怎么停的?(你們聽得很認真)

 。3)讀古詩詞,我們不僅要讀正確,還要讀得有節奏,盡可能讀出它的味道來。比如課題“長相思”,怎樣才能讀出韻味來?(我仿佛感受到了你內心中無盡的愁緒,你已經走進納蘭性德的心了)我們模仿這兩位同學,帶著這種韻味,齊讀《長相思》。

  三、讀懂《長相思》

  1.字正腔圓,停頓有序,感情真切!現在請大家結合書后的注釋,想想這首詞主要講的是什么。

  引導——遠行。詞人為什么會遠行呢?看了他的簡介,你會有所明白。

  在出塞的路上,他見到了許多景色,請大家默讀《長相思》,找找詞中出現哪些景象。

 。c擊幻燈片)他走過了山,走過了水,每走一程,都意味著離家鄉更遠了。但是他只能前行,向著哪里前行?(點擊幻燈片)——身向榆關那畔行。榆關是什么地方?——天下第一關山海關。路途遙遠,到了晚上他們住在哪里?(幻燈片)——營帳。怎么形容營帳的?——夜深千帳燈。這是一種怎樣的場景?在這個晚上,他們過得順利嗎?——不順利,遇到了風雪。(播放風雪聲)風雪聲煩擾著他,讓他睡不著覺,入不了夢,他說——聒碎鄉心夢不成。而在他的故園里,有這樣的風雪聲煩擾著他嗎?——沒有。他說:故園無此聲。

  哪位同學可以用自己的話為我們說一說這首詞所描寫的畫面?

  老師有兩個問題想問大家,看看大家對詩的理解如何。

  2.板書“身”,詞人的“身”在哪里?你是從哪兒讀出來的?

 。A設:山海關、高山、船、營帳……)板書:身在征途

  3.板書“心”,詞人的“心”在哪里?板書:心在故園

  4.納蘭性德身在征途,心在故園,這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身”遠離故園,而“心”思念故園,那種矛盾、痛苦又煎熬的感情,讓我們再讀一遍這首詞。

  四、創設情境,感受詞情

  1.聽了兩遍我們班學生的朗讀,我被大家的朗讀深深吸引了,我也想讀,F在請大家閉上眼睛,安靜聽老師讀一遍,邊聽邊想象詞中的畫面。

  師配樂范讀。

  在聽的過程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然而,在詞人的記憶中,故園里的生活是不是這個樣子的?

  請大家看這幾幅圖:“慈母手中線”“何當共剪西窗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拿起筆,請任選一幅圖,在紙上寫一寫詞人故園的生活會是怎樣的場景。

  天倫之樂,溫馨融融,多美好的生活。但是此時此刻,這些畫面全都破碎了,甚至他都無法去夢中尋找那美好的生活!

  板書“碎”帶著這份濃到心碎的鄉愁,讓我們再讀這首詞。

  2.師引讀,請生再讀《長相思》(播放音樂《穿越時空的思念》)

 。1)在這里,沒有妻子的依依相伴,沒有窗下的竊竊耳語,只有

 。2)在這里,沒有母親的慈愛目光,沒有母親的聲聲叮嚀,只有

 。3)在這里,不能再和我的好友縱情歡笑,暢飲高歌,只有(完整)

  3.讀到這里,你們感受到了作者一顆怎樣的心?

 。ü陋、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傷感……)

  五、拓展延伸,深入詞心

  1.是啊,這樣一顆復雜的心,很難想象是來自納蘭性德這樣一位皇家貴胄的身上。(出示納蘭性德簡介,請學生讀第一段。)可是他卻偏偏如一枝孑然于世的寒梅。(請學生接著讀第二段)他不是“人間富貴花”,他不愿享受這被束縛的榮華。(請學生接著讀第三段)

  說到這,再讀這首詞,你是否有疑問?有沒有什么問題想要問納蘭性德?(他對故園有深沉的愛,他經常問自己,為什么還要離開家。)

  2.其實,這些問題納蘭性德也在問自己,就在這次征途上,他還寫了一首詞——《菩薩蠻》,在詞中,他這樣問自己:“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展示詩句)

  3.你覺得還有誰會這樣問詩人?(妻子、朋友、父親、兒子……)

  但是,圣旨鐵定、君命難違呀!我只能“身向榆關那畔行”

  但是,報效朝廷、建功立業是男子漢的理想呀!我只能“身向榆關

  但是,為父是家里的頂梁柱,我要為你撐起這片天,我只能……

  但是,這是兒作為御前侍衛的責任啊!我只能“身向榆關那畔行”

  4.想一想,詞人真的“輕離別”嗎?

  再讀《長相思》,用心體會。

  5.是啊,他哪里是輕離別,明明是重離別!他只是重任在肩,不得不離、不得不別!就在這樣一個思緒萬千的夜晚,納蘭性德提筆寫下這首裝滿思念的《長相思》。

  感謝大家一堂課經常的配合,我們互相引領,穿越時空,走進了納蘭性德的內心世界,最后,讓我們回到題目,在朗讀聲中結束這堂課!

  師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讀:長相思。

  師引: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生讀:長相思。

  師引:故園心,夢不成,字字化作──生讀:長相思!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長相思》這堂課我主要從讀準詞、讀懂詞、感受情感、讀懂作者內心幾個方面展開教學,每個環節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來推進。第一讀讀準,第二讀讀出節奏感和韻味,第三讀讀懂這首詞講的是什么。在詩詞教學中一直有個難點——如何在不影響詩詞的情感、氛圍前提下,讓學生能夠清楚地理解詞意,我用的方法就是讓孩子找詞中的景物,孩子在說的過程中,我相機引導他們去想象畫面,想象場景,比如學生說在路上有山,有水,那我除了輔以相關的圖片外,大家思考什么樣的山,什么樣的水——崇山峻嶺,波濤洶涌,也就能理解到路途艱辛,詞的意思學生能夠理解了,并且能夠帶著畫面感去說出來,而不是生硬的翻譯。

  只想象詞中的畫面去理解情感是不夠的,要引導孩子想象詞以外的畫面,那就是詞人提到的思念的故園。我選取納蘭性德詞作中他自己所描寫的一些美好的生活場景,如“被酒莫驚春睡意,賭書消得潑茶香”,讓整堂課的詩意更加濃厚,故園的美好和此時的痛苦,對比一下子就出來了。

  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我出示納蘭性德的三段簡介,皇室貴胄的顯赫出身和他內心深處的無限孤獨,學生就能夠感受到他的矛盾,理解納蘭性德不得不離的無奈的痛苦。最后,讓孩子寫一兩句想對納蘭性德說的話,再回到課題長相思,在朗讀中回味整首詞內容和感情。課堂中有三處背景音樂的播放,營造了很適合的氛圍,學生在整堂課中都很投入,師生配合比較完美。

  當然課堂中也存在很多不足,對學生朗讀指導上,過于重情感的帶入,而忽視引導朗讀時的抑揚頓挫,使得讀的時候顯得比較平。第二個也是一直困擾我的問題,就是對學生發言的評價比較單一,重復的部分的比較多,而對學生思維延伸的引導比較少,導致有些問題,需要我最后的總結學生才能完全明白。今后也會不斷學習,讓教學,詩詞教學更好的開展。

思鄉情,如影隨——《長相思》教學設計 篇5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它是一首寫景敘事抒情的詞。詞的大意是:將士們跋山涉水,向山海關那邊進發。夜里,住宿帳篷,每個帳篷里都點起了燈。入夜,又是刮風,又是下雪,將士們從睡夢中醒來,再也睡不著了,不禁思念起故鄉來,因為故鄉溫暖、寧靜,是沒有寒風朔雪之聲的。

  設計意圖:

  體現自學為主的原則,引導學生通過誦讀理解詩句,展開想象,將凝固的語言轉化為可感的畫面,體會詩歌所營造的意境,體味詩歌的情感。

  教學目標:

  1、會寫“洛、榆、畔、帳”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洛陽、榆關、那畔、千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4、在抓住景物、事例想象詩境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揣摩作者通過景物、事件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

  想詩境,悟詩情,背誦、默寫,積累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思鄉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通過景物、事件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簡介作者導入。

  有這樣一位詞人,他貴為清代康熙年間相國家的公子,是皇帝身邊一等的御前侍衛,文武雙全。他擁有顯赫的出身,驚世的才華,他就是被譽為“清代第一詞人”的納蘭性德。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他的一首詞《長相思》。

  師板書課題。

 。ㄔO計意圖:了解作者為學習詩詞奠定基礎,作者獨特的背景,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1、請同學們自由輕聲朗讀這首詞,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指名朗讀。注意“畔”、“聒”、“更”的讀音。

  2、你在讀的時注意到什么特別的地方了嗎?這首詞分為上闋和下闋,在字面上以空格的形式分開,而在朗讀是要注意上闋和下闋之間的停頓和銜接。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

  3、朗讀古詩詞,正確的停頓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詩詞的意思,還可以帶領我們體會作者的情感,請同學們輕聲自由讀一讀,試著讀出詞句間的停頓和節奏。

  4、指名朗讀,注意讀出上闋和下闋之間的停頓和銜接,讀出詞句間的停頓和節奏。注意讀出自己的感受和節奏。

 。ㄔO計意圖:學習古詩的詞的第一步要讀正確,在初讀這首詞時,通過讀準字音,讀出上闋和下闋之間的停頓,讀出詞句間的停頓和節奏三層遞進的方式,帶領學生走進文本,感受詩詞獨特的韻味。)

  三、想象畫面,明詩意,入詩境。

  1、閱讀古詩,除了詞本身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部分不能忽視,那就是注釋,請同學們借助注釋,默讀這首詞。

  指名讀。通過注釋,你大致可以理解這首詞寫了什么。請帶著你的理解和節奏讀,其它同學聽一聽,詞中提到了哪兩處地方?

 。ò鍟河荜P,故園)

  請同學們書空“榆關”“那畔”這兩個詞。注意“榆關”的“榆”的寫法。從注釋中得知,榆關指的是山海關。因其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故起名“山海關”。

  你能用一句話說說:這兩個地方之間的聯系嗎?

 。ㄗ髡唠x開故園,要去榆關外。)

  2、如果用一個詞表達你讀完這首詞的感受,你想到了哪個詞?

 。ㄆD難、悲壯、思鄉、危險、豪邁、思念)

  指名讀(讀出自己體會)

 。ㄔO計意圖:抓住這首詞的情感線索,以“榆關”和“故園”引領學生走進詩歌所營造的意境,初步感受作者身處關外,思念家鄉的情感。通過讀注釋,激發學生運用所學古詩詞的方法理解詩句,同時用一個詞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調動學生已有的情感經驗,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

  3、理解詩句。你從哪句詞讀出了這種感受?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僮髡叽藭r身處何地?

 、谙胂螅哼@邊是故園,那邊是榆關,中間隔著“山一程,水一程”,你想到了哪個詞?板書:跋山涉水赴榆關

  故園的人思念親人,榆關的人走過了怎樣的山,怎樣的水?

  將士們走過“山一程,水一程”,越走越遠,思念越走越長。

  身在故園的人“遙望這山一程,水一程”,牽掛前方的親人。

  由晚上的“千帳燈”你想到了什么?

 、壑笇Ю首x:故園人的牽掛,榆關人的思念

  跋山涉水的艱難

  身向榆關的豪邁,壯觀。

 。ㄔO計意圖:引導學生學習詩詞,體現自學為主的原則,放手讓學生自己讀詩,結合注釋和上下文來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意思。)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佟案痹诠糯譃槲甯,每更大約2小時,風一更,雪一更,更更交替,體會邊關環境的惡劣。

 、诮柚⑨尷斫狻榜椤,體會“聒碎鄉心夢不成”實為“聒碎鄉心夢難成”,就是因為那份思念。

  板書:聽風沐雪思故園

  ③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

  上闋“一程一程”、下闋“一更一更”對仗應和,“一”雖為數字之首,卻有連綿不絕之意,實為“一程一程又一程”,“ 一更一更又一更”。

  ④“故園無此聲”

  想象:身在征途的將士們此時會想些什么?故園的親人又會想些什么?難道故園真的無此聲嗎?故園的人看到風雪也會想念遠在塞外的親人。將士們思念故園的寧靜,山水分隔的只是距離,但卻隔不開牽掛思念的心。

  ⑤指導朗讀:讀出風雪的肆虐、讀出將士難以入睡、讀出對家人的思念。

  “山一程,水一程”隔不斷思念的心,“風一更,雪一更”吹不散思鄉的情。難怪作者長相思。齊讀。

  那就讓這風雪帶去故園的人對將士們的牽掛和思念吧。此時,身在榆關外的將士們,他們也讓這風這雪帶去自己對故園人的思念和懷念。

 、奕绻麑⑦@首詞定格成一幅幅畫面,當你的耳畔響起這樣的聲音,你的眼前會出現哪些畫面讓你印象深刻。

  配樂朗讀

  (設計意圖:想象是學習古詩詞重要的方法,展開想象,將凝固的語言轉化為可感的畫面,帶著畫面朗讀詩句,理解詩句,感受作者遠離家鄉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帶著畫面還原詩歌的意境,這樣的體會更真實。)

  四、感悟詩境,體悟詩情。

  1、納蘭性德一生多次隨康熙出巡,征戰殺場,這首長相思正是他扈從康熙到關外途中所作,而在我國的古詩詞中也有許多描寫將士征戰殺場的詩句,比如。

  指名回答。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師:同是邊塞軍旅詩,這首詩沒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少了“古來征戰幾人回”的悲壯,和其它詩人相比,納蘭性德是不是不夠慷慨,不夠豪邁,不夠英勇,或者說他有些兒女情長呢?說說你的理解?

  師:這就是納蘭性德,他的這首長相思,即是詞牌名,又是這首詞的題目。纏綿而不頹廢,柔情之中露出報國的慷慨,報國的壯志,思鄉的孤獨,都化作了這首《長相思》。

  配樂誦讀。

  (設計意圖:可以引導學生課外搜集誦讀積累詩句,通過比較,體會詩人不同的情感表達。)

  2、提到“思鄉”,在古詩詞中,表達對家鄉思念的詩句也有很多,有一些特定的“景”或者“物”都可以和思鄉聯系起來,比如。

  指名回答。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師:這么多古詩詞當中,有明月寓相思,有書信寓相思,還有佳節寓相思。在納蘭性德這首《長相思》當中,他的相思又寓托在哪里呢?

  納蘭性德,生在關內,就是現在的北京,他生在關內,長在關內,在這個初春的季節,他去塞外,冰雪未消,一切在他的眼中都是那么的荒涼,寂寞。難怪他會思念。

  是啊,寒冷的帳外,帳內的點點燈光應該是最溫暖的,這一暖一寒,更讓納蘭性德和無數將士們心里想著故園。帶著這份思念,帶著這份想念,一起走進《長相思》。

  在納蘭性德的筆下,他將思鄉之情寓于風雪之中,將這份不得不離,不得不別的牽掛寫在這首長相思中。

  配樂朗讀。

 。ㄔO計意圖: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詩人的思鄉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聯系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和對作者感情的體會,引導學生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調,讀出自己的感受。)

  五、體悟詩情,走近詩人。

  1、體會作者的無奈和思念。

  當一個人的身和他的內心相統一的時候,我們叫做“身心合一”,而此時的納蘭性德,一生跟康熙皇帝出巡無數次,他早已厭倦了這樣的征途,所以這種離別是不得不忍的離別,這種跋山涉水是不得不進行了山一程,水一程,這種聽風沐雪也是他不得不的。那當他的身和心分開的時候,此時,納蘭性德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

  板書:身,心

  2、就是這樣一位文武兼修的性情中人,卻英年早逝,三十年的生命,留下了眾多的詩句,著名詩人王國維評價納蘭性德的詞“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留給世人一首《長相思》讓我們感受這份無奈的離別和久遠相思。

  全班配樂朗讀。

  板書設計:

  長相思

  納蘭性德

  跋山涉水赴榆關,聽風沐雪思故園

  身,心

思鄉情,如影隨——《長相思》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能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地誦讀《長相思》,進一步感受詞的抒情韻律。

  2.了解作者的身世經歷及生活時代,掌握詞的內容

  3.通過想象、質疑、情境誦讀,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學重點:在想象、質疑和情境誦讀中,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學難點:在移情想象中建構“故園”的豐富意象,體味“故園”的文化意蘊。

  教學過程:

 。ㄒ唬⿲

  1.古往今來,遠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這是人世間美好的感情。引領學生背誦唐代詩人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那么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是怎么表露自己的思鄉之情呢?

  2今天我們來學習《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三首——詞:《長相思》

  4.解題。質疑。

 。1)“相思”什么意思?(思念)(2)“長相思”就是什么意思?(讀題)

 。3)學生根據預習搜集的資料了解作者,及生活年代。

 。4)看到這課題,你想提什么問題?

  (二)初讀《長相思》

  1.自由讀,多讀幾遍,讀到字正腔圓為止。

  2.指名讀,提醒讀音的詞語:聒更

  1)查字典理解“更”的意思。

  2)理解“風一更,雪一更”

  3)小結學法。

  3.指名讀,評價并講明該怎樣停頓,把詞讀有板有眼。

  4.(出示詞,劃出節奏)齊讀。注意停頓節奏,及上下闕的停頓。

  5.出示山水,山海關,風雪,千帳燈,故園等圖。邊看圖邊有感情地讀。

 。ㄈ└兄~意

  1.邊默讀邊試著去想一想這首詞大概在講什么意思。

  提問:a、作者為什么會思念故鄉和親人呢?(板書)

  b、作者的身在哪里?從哪里知道?這一路他是怎樣走過來的?(指名多位學生回答)

  師小結:他身在山海關、高山上、岸邊、船上、帳篷里。他經過了崇山峻嶺,經過了懸崖絕壁,經過了荒山野嶺,經過了險灘急流,他還經過了許許多多的地方,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句話:“作者的身在征途上”。(板書:身在征途)

  c.作者在行軍隊伍在征途中可能遇到什么困難?從詞中你知道什么?

  d.作者心在哪兒?

  2.作者的鄉愁是由什么景物勾起的?

  3.感受詞的大意后,懷著相思之情,齊讀《長相思》。

  4.想象詞的意境。

  5.想象作者故園的情景,并說一說。

  6.對比故園美好的生活畫面,現在他在異鄉的情緒會是什么樣的呢?

  帶著自己的體會,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讀詞。

  (四)拓展。

  師:同學們,《長相思》讀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那一顆破碎的心,讀到現在為止,老師有一個問題想問納蘭性德:既然你這么想家,你為什么不回家呢?誰來替納蘭性德回答。

  這個問題納蘭性德也曾問自己,就在這次征途上,納蘭性德還寫了一首詞,題目叫《菩薩蠻》其中有這兩句就是納蘭性德問自己的,誰來讀一讀?

 。ǔ鍪菊n件“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1)理解大意。

  (2)納蘭性德“輕離別”嗎?從詞中哪里看出不是輕離別?

  讀“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師:正如同學們所說的,納蘭性德不是輕離別呀!他也舍不得離開親人啊!但是他身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衛,他責任重大,他不得不離,不得不別!他的一切的一切,都已經化在了《長相思》中了。

 。▽W生有感情朗讀《長相思》。)

  師:(看板書)愛故園,愛祖國,字字化做(生齊說:長相思)

  師:讓我們跟隨納蘭性德一起走出帳篷,眺望遠方的故鄉,深情地吟誦:(齊讀《長相思》)

 。ㄎ澹┳鳂I。收集思念家鄉的其他古詩詞。

  板書設計:

  長相思

  身在征途

  心想故園

  心系祖國

思鄉情,如影隨——《長相思》教學設計 篇7

  地點:無錫市大眾劇院

  時間:10月18號上午

  執教:王崧舟

  師:同學們,在王安石的眼中啊,鄉愁是那一片吹綠了家鄉的徐徐春風。而到了張繼的筆下,鄉愁又成了那一封寫了又拆,拆了又寫的家書。那么在納蘭性德的眼中,鄉愁又是什么呢?請大家打開課本,自由朗讀《長相思》這首詞。注意,仔仔細細地讀上四遍。讀前兩遍的時候注意詞當中的生字和多音字,爭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圓。讀后兩遍的時候,爭取把它念通順,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明白嗎?好自由讀《長相思》,開始。

  (學生在齊讀)

  師:按自己的速度和節奏讀。

 。▽W生放聲自由朗讀,教師在一旁巡視,了解學生的讀書情況。)

  (師出示課件《長相思》)

  師:好,誰來讀一讀《長相思》。來,孩子。其他同學注意聽,這首詞當中的一個生字和一個多音字,聽他有沒有念錯。

  (學生朗讀)

  師:讀得字正腔圓,真好。“風一更”這個“更”字是個多音字!榜猷l心”的“聒”是個生字,他都念準了。來!我們一起讀一讀”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鳖A備起!

  (生跟著讀一遍,教師又讀一遍,帶一點感情,學生跟著又讀一遍)

  師:真好,誰再來讀一讀《長相思》。其他同學聽,特別注意聽詞句的中間,她是怎么停頓的,讀得是不是有板有眼,聽清楚嗎?好,開始。

  (學生朗讀)

  師:真好,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這位同學在讀“身向榆關那畔行”的時候,哪個地方停頓了一下?

  生:她在“身向榆關”的后面停頓了。

  師:你還有沒有注意到她在讀“夜升千帳燈”的時候哪個地方又停頓了一下?

  生:她在“夜升”后面停頓了一下。

  師:真好,你們都聽出來了嗎?對!這叫讀得有板有眼.我們讀這兩句詞“身向榆關那畔行, 夜升千帳燈”。預備起!

  (學生齊讀)

  師:再來一遍:“身向榆關那畔行, 夜升千帳燈”(有感情地讀),讀。

  師:真好!同學們,讀古代的詩詞,我們不但要把它讀正確,讀得有節奏,而且還要盡可能讀出它的味道來.比如《長相思》這個題目我們可以有許多讀法.有的讀“長相思”(語調平平)。有“長”的味道嗎?有“相思”的感覺嗎?比如你這樣念“長相思”(充滿感情)有感覺嗎?有味道嗎?

  生齊答:有味道,有感覺

  師:讀詞爭取讀出這種感覺和味道,你們自己再試著讀一讀《長相思》,爭取讀出你的味道和感覺來,明白嗎?好,按自己的節奏讀。

  (學生自由朗讀, 教師在一旁巡視,了解學生的讀書情況。)

  師:誰來讀一讀《長相思》

  (一學生站起來)

  師:讀出你的味道和感覺來。注意聽,你聽出了什么味道,什么感覺,預備開始。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一遍)

  師:好一個“故園無此聲”,有味道。誰還想讀?來,孩子。

  (另一位學生朗讀)

  師:好一個“聒碎鄉心夢不成”!來,我們一起讀,讀出你自己的味道和感覺來。“長相思”讀!

  (學生有感情地齊讀)

  師:真好,同學們,詞讀到這兒為止,你的腦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覺?誰來說一說?

  生:我感覺到了納蘭性德非常思念家鄉。

  師:好,你感到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誰有別的印象和感覺?

  生:我感覺到了納蘭性德他思念家鄉的夢都睡不好了。

  師:不是夢都睡不好了,是覺都睡不好了,根本就沒有夢,是吧。這一點的印象留給你特別深。同學們,對家鄉的思念,夢都做不成,覺都睡不好,帶著這種感覺我們再來讀一讀《長相思》,把這種感覺讀進去,讀到詞的字里行間去!堕L相思》讀。

  (學生有感情地齊讀《長相思》)

  師:好!長相思長相思,作者為什么會如此的長相思?請大家默讀這首詞,讀的時候注意仔細地看看書上的插圖,仔細地看看書上的注解,然后試著去想一想這首詞大概在講什么意思。明白?默讀《長相思》。

  (學生默讀詞并思考詞的意思, ,教師在一旁巡視,了解學生的讀書情況。)

  師:好了,王老師提兩個問題,看看你對這詞大概的意思掌握了多少。

  (老師板書:身)

  師:第一個問題聽清楚:作者的“身”,身體的“身”,身軀的“身”, 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孩子你說。

  生:作者的在前往山海關外。

  師:請站著(沒讓這個學生坐下),山海關外。繼續說誰還有不同的繼續說?身在哪?來,請你說。

  生:作者的在前往山海關外的路上。

  師:路上,請請站著。繼續說。你說。

  生:作者的身在山海關。

  師:山海關,你站著。誰還有不同的理解,身在何方?來,你說。

  生:他的身在山海關那邊。

  師:山海關那畔,那么“山一程”身在哪?還可能在哪?孩子你說。

  生:他的身可能在山上。

  師:那是怎樣的山?

  生:是非常高。

  師:好,非常高的山上。在崇山峻嶺上。那么“水一程”呢?他的身還可能在哪?

  生:他的身可能在船上。

  師:身可能在船上。是的,那么“夜升千帳燈”呢?他的身又可能在哪?

  生:他的身可能在營帳里面。

  師:營帳里面,請站著。孩子們,這里站著一,二,三,四,五,六,七位同學。作者的身在哪兒?七位同學就是作者的身經過的七個點,他經過了崇山峻嶺,他經過了大河小川,他經過了山海關外,經過了軍營的帳篷,他還經過了許許多多的地方,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句話:“作者的身在征途上”。

  (板書:身在征途)

  師:請坐,已經讀懂了一半。下面我提第二個問題。

  (板書:心)

  師:納蘭性德的心(稍做停頓)心在哪兒?

  生:他的心在故鄉

  (教師連著問了第一排的學生,回答都是故鄉)

  師:用詞當中的一個詞一起說,納蘭性德的心在哪?

  生齊答:故園。

  (教師板書:心系故園)

  師:好,孩子們,身在征途,心卻在故園,把它連起來(把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用一個圓圈圈起來),你有什么新的發現,新的體會?

 。ǹ磳W生沒回答,老師一邊做手勢,一邊說:)

  師:身在征途,心卻在故園。你有什么新的發現,新的體會?

  生:我發現了他身卻在征途,但心很思念故鄉。

  師:恩,不錯。你說。

  生:我發現了納蘭性德他既想保家衛國,但又很想念自己的家人。

  師:你理解了更深了一層。你說。

  生:我覺得納蘭性德他肯定很久沒回家鄉了。

  師:你的心思真細膩啊!

  生:我還覺得納蘭性德他不管在什么地方,心里總是有家鄉的。

  師:好一個“不管在什么地方,心總是在家鄉”。你說。

  生:納蘭性德雖然遠離家鄉,可是他仍然思念著家鄉。

  師:一個遠離,一個思念,同學們,就是這種感受,這種感情,這種心靈的回想,我們一起帶著這種感覺再來讀一讀《長相思》。先自各讀,試著把作者身和心分離的那種感受,那種心情讀出來,自各讀。放開聲音讀,按自己的節奏讀,可以輕輕地讀。

 。▽W生放聲自由朗讀)

  師:好,誰再來讀一讀《長相思》?

 。ㄖ敢粚W生讀后,教師放音樂<背景音樂是《愴》>教師范讀。)

  師:一起讀,預備起。

 。▽W生齊讀。)

  師:孩子們,請閉上你們的眼睛,讓我們一起隨著納蘭性德,走進他的生活,走進他的世界,隨著老師的朗讀,你的眼前仿佛出現怎樣的畫面和情景?

  (教師范讀)

  師:孩子們,睜開眼睛,現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現怎樣的畫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你仿佛處在一個怎樣的世界里面?

  生:我看見了士兵們翻山越嶺到山海關,外面風雪交加,士兵們躺在帳篷里翻來覆去怎么也睡不著,在思念他的故鄉。

  師:你走進去了。

  生:我看見了納蘭性德在那里思念家鄉,睡不著那樣的情景。

  師:你看到了作者輾轉反側的畫面。

  生:我看見了納蘭性德走出營帳,望著天上皎潔的明月,他思鄉的情緒也更加地重了起來。

  師:你看到了納蘭性德抬頭仰視的畫面。

  生:我還看到了山海關外,士兵們都翻來覆去睡不著,但是在他們的家鄉沒有這樣的聲音,睡的很寧靜。

  師:你們都看到了,是嗎?你們看到了跋山涉水的畫面,你們看到了輾轉反側的畫面,你們看到了抬頭仰望的畫面,你們看到了孤獨沉思的畫面。但是,同學們,在納蘭性德的心中,在納蘭性德的記憶里面,在他的家鄉,在他的故園,又應該是怎樣的畫面,怎樣的情景呢?展開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鄉,在作者的故園看到的畫面寫下來。

 。ń處煼乓魳贰兑粋陌生女人的來信》,學生寫片段。)

  師邊巡視邊說:那可能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曠的田野上……那也可能是幾個志趣相投的朋友圍坐在一起,一邊喝酒,一邊唱吟著什么……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燈光下,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在……在故園,在家鄉,你將會看到很多很多美好的畫面和場景。

 。▽W生繼續寫片段,教師繼續巡視)

  師:好,孩子們,請停下你手中的筆,讓我們一起回到作者的家鄉,走到納蘭性德的故園去看看,在他的家鄉有著怎樣畫面和情景。誰來?

  生:我看見了納蘭性德的家鄉鳥語花香,納蘭性德的家人在庭院中聊天;小孩子們在巷口玩耍嬉戲;牧童趕著牛羊去吃草;姑娘們坐在家門口繡著花;放學歸來的孩童們放下書包,趁著風,放起了風箏;還有的用花朵變成了花環帶在了頭上,家鄉一片生氣勃勃。

  師:好一個生氣勃勃,好一幅鄉村樂居圖啊!這是她看到的。繼續看。

  生:我看見了晚上月光皎潔,星星一閃一閃的,他的親人坐在窗前望著那圓圓的月亮,鳥兒不在唧唧喳喳地叫,外面只聽見陣陣呼呼的微風,花兒合上那美麗的花瓣,親人是多么希望納蘭性德能回到家鄉與他們團聚。

  師:一個多么寧靜多么安逸多么美好的夜晚!

  生:我看到了那個晴朗的天氣,妻子正繡著錦緞,孩子們在門外的草地里玩耍,一會兒捉蝴蝶,一會兒逮螞蚱,漢子們正挑著一桶水回家做飯,做好飯后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喝酒,聊天。

  師:天倫之樂,溫馨融融,多美好的生活。但是現在,此時此刻,這樣的畫面全都破碎了,這樣的情景全破碎了。

  (板書:碎  在身在征途,心系故園上寫“碎”)

  師:誰來讀《長相思》?在這里沒有鳥語花香,沒有親人的絮絮關切,在這里有的只是

 。ㄖ该麑W生讀《長相思》)

  師:在這里,沒有皎潔的月光,沒有在皎潔的月光下和妻子相偎依在一起的那份溫暖,那份幸福,在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學生再讀《長相思》)

  師:孩子,聽得出,你是在用自己的心在讀。在這里沒有郊外的踏青,沒有和孩子在一起的捉迷藏,沒有楊柳依依,沒有芳草青青,這里有的只是一起讀長相思

 。▽W生齊讀)

  師:長相思啊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長相思!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長相思。孩子們,閉上眼睛,想象畫面,進入詩人的那個身和心分離的世界,我們再一起讀:長相思。

  (學生齊讀)

  師:同學們,《長相思》讀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那一顆破碎的心。我想,讀到現在為止,讀到這個時候,你是不是應該問一問納蘭性德。你的腦子里冒出了什么問題?想問一問納蘭性德。

  生:納蘭性德,既然你這么思念家鄉,那你為什么還要去從軍呢?

  師:問的好!再來問。

  生:納蘭性德,你快點回家吧!你為什么不回家呢?

 。▽W生說不出來了)

  師:我知道,你想問納蘭性德,你為什么不早點回家呢?是吧。好,繼續問。

  生:納蘭性德,如果你想回家,就應該早點用心打仗,為什么不用心打仗?不用心打仗,仗打不好,你還會死在途中。

  師:是!你身在征途,就一門心思去干你的事業,為什么對自己的故園又要牽腸掛肚,輾轉反側呢?問的好!誰還想問一問納蘭性德?

  生:你既然這么想念家鄉,那你為什么不把你所想念的,對家人想說的話寫下來,讓一個老鄉幫你送過去呢?

  師:好!孩子們,你們都問我是嗎?你們可曾知道這些問題納蘭性德也在問自己,就在征途上,納蘭性德還寫了一首詞,題目叫《菩薩蠻》其中有這兩句就是納蘭性德問自己的,誰來讀一讀?

  (出示課件“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學生朗讀)                   

  師:問的好!問自己,孩子,問自己。

 。▽W生朗讀。)

  師:問的好!孩子們,請你們再想一想,除了納蘭性德在問自己以外,還有誰要問一問納蘭性德“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生:還有深深思念他的妻子。

  師:對!你就是納蘭性德的妻子,你問一問納蘭性德,孩子你問。

  生: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師:妻子問丈夫,那個“君”字改成

 。▽W生說問“夫”)

  師:好,來,你再問一問。等一下,我們一起到一個地方去問一問,好嗎?長亭外,楊柳依依,妻子在送別的路上問納蘭性德

  生:問夫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師:好一個賢德的妻子。還有誰會問一問納蘭性德?

  生:還有納蘭性德的兒子。

  師:兒子好。兒子問一問,你現在是納蘭性德的兒子,你問一問,把這個“君”字改成什么?

  生:父。

  師:“父”好!長亭下,芳草青青,兒子拉著父親的手問

  生:問父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師:畢竟是兒子,感受還不是很深。

  師:誰還會問納蘭性德?

  生:還有他的父親。

  師:還有納蘭性德的父親是嗎?你是納蘭性德的父親。長亭下,秋風瑟瑟,白發蒼蒼的老人問納蘭性德:

  生:問兒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師:年紀的確已經很大了。還有誰也還會問納蘭性德?

  生:還有他的哥哥。

  師:他的哥哥是吧,你是他的哥哥。雖然納蘭性德沒有哥哥,但是你可以暫且做他的哥哥。

  生:問弟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師:是啊!孩子們,許許多多的人,他的老父,他的愛妻,他的嬌兒,他的長兄,還有他的朋友都在問納蘭性德。我們再一起問問納蘭性德: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生齊問: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師:孩子們,輕離別,你們居然說我輕離別?

  (板書:輕?)

  師:我納蘭性德真的“輕”離別?再讀《長相思》,默讀,你從哪兒體會到我納蘭性德沒有輕離別呀?我不是輕離別呀!長相思的什么地方讓你體會到這一點。

  師:我是納蘭性德,我想先問問我的老父:“老父,我是輕離別嗎?”

  生:不是,我從“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敝锌闯瞿悴皇禽p離別,而是為了保家為國。

  師:好一位開明的父親!我再想問一問我的愛妻:“我是輕離別嗎?”

  生:你不是。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你是為了保衛祖國。你離別家鄉,是為了到前線去殺敵。所以我不怪你。

  師:請坐。好一位賢德的良妻。是的,我何曾是輕離別呀!我是那樣的重離別呀!但是我身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衛,我重任在肩,我責任如山,我不得不離,不得不別啊!長相思,我的重離別,我的重重的離別,我的一切的一切,都已經化在了《長相思》中了。

  (學生有感情朗讀《長相思》。)

  師:這就是為什么我身在征途卻心系故園的原因所在,這就是為什么我的那個夢會被破碎,我的那顆心會被破碎的原因所在。為了我的壯志和理想,思念家鄉的孤獨和寂寞,就這樣化做了納蘭性德的《長相思》。

 。ń處煶鍪尽伴L相思”三個字,放音樂《愴》)

  師: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齊說:長相思)。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生齊說:長相思)。愛故園,愛祖國,字字化做(生齊說:《長相思》)。

  師:下課!謝謝同學們!

  生:謝謝老師!

思鄉情,如影隨——《長相思》教學設計 篇8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惫膭顚W生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與文本進行對話,是對話的基點。在教學中我揮動著情感的指揮棒,指引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感知文本、理解文本,通過朗讀與想象解讀文本,體驗詞人的情感,感悟詞中的形象。

  1、在朗讀中與文本對話,體味情感:

  朗讀是解讀文本的重要形式,學生通過聽(聽老師或錄音范讀)、看(默讀)、讀(出聲朗讀)等途徑,從整體上感受言語材料,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逐步感知與理解。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了讀的功能,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感受和理解文本,在教師的范讀中啟動情感,在朗讀和想象中整體感悟。

  《長相思》在聲聲朗讀中被感知、感受、感悟,從讀得“字正腔圓”到“有板有眼”,從讀得“正確”、“有節奏”到讀出“味道”與“感覺”,讀出了征程的“畫面”與故園的“情景”。當學生初步感受文本、讀出味道與感覺之后,王崧舟在音樂聲中用渾厚而富有磁力的聲音范讀課文,將直板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變成立體的有生命的文本,表現出詞的精神和生命,啟動了學生的情感。學生帶著情感走進“征途”與“故園”,讀出畫面與情景。當學生融進納蘭性德的“生活”和“世界”時,王崧舟再次啟動了他情感充沛的范讀,強化學生的情感,鏈接學生的表象,形成生活畫面,凸顯人物形象。

  “以情帶讀,讀中悟情”是“情感派”閱讀教學的立身之本。我認為,語文課上,既要給足時間讓學生讀進去,即用自己的思想感情讀進去;又要給足時間讓學生讀出來,即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讀出來!堕L相思》教學中,王崧舟既讓學生帶著“夢都作不成,覺都睡不好”的感覺朗讀《長相思》,把這種感覺“讀到詞的字里行間去”;又讓學生帶著“長相思”的感覺朗讀詞,試著把作者身和心分離的那種感受、那種心情讀出來。

  學生在朗讀中體驗著情感、深化著情感,逐步由“感悟”到“感動”,感悟詞人的理想與壯志,為納蘭性德保家衛國的精神而感動。

  2、在想象中與文本對話,感悟形象:

  在音樂和聲情并茂的范讀感召下,學生張開了想象的翅膀,走進了納蘭性德的“生活”和“世界”,直接與詞人展開對話。

  學生們通過想象,感悟納蘭性德的“征途”──跋山涉水、輾轉反側、抬頭仰望、孤獨沉思,充滿了遠離與牽掛。在與“征途”對話后,通過問題將對話切換到詞人的家鄉和故園。學生在《琵琶語》的情思中,又展開了與“故園”的對話。在“故園”想象中,教師用舒緩的語調提示詞人在家鄉生活的多種可能,不斷拓展學生對話的思路──學生們想象并感悟著家鄉的美麗、溫馨、安寧和祥和。

  “但是,此時此刻,這樣的畫面卻都破碎了,這樣的情景卻都破碎了!”通過想象,“進入詩人那個身和心分離的世界”,“身”和“心”的對話使學生感到征途的艱辛、戰爭的酷烈;兩次想象的對比使詞人倍感家鄉的美好,親人的溫暖!

  通過朗讀與想象,一顆思鄉懷故、感情細膩哀怨而又勇赴疆場、戍邊衛國的高大鮮活形象生成在我們的語言和精神中。

思鄉情,如影隨——《長相思》教學設計 篇9

  一、說教材

  《長相思》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詞。本單元的課文,不論詩詞還是散文,可以說都是游子們思鄉懷鄉的絕唱。納蘭性德的《長相思》也是這樣一首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詩詞,表達了羈旅懷鄉的主題。詞的大意是:將士們跋山涉水,向山海關那邊進發。夜里,住宿帳篷,每個帳篷里都點起了燈。入夜,又是刮風,又是下雪,將士們從睡夢中醒來,再也睡不著了,不禁思念起故鄉來,因為故鄉溫暖、寧靜,是沒有寒風朔雪之聲的。詞的上下兩闋開頭對仗,“一”字的運用,有連續不絕的含義,使詞風纏綿!吧揭怀,水一程”寄托的是親人送行的依依惜別情;“身向榆關那畔行”激蕩的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的蕭蕭豪邁情;“夜深千丈燈”催生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烈烈壯懷情。這情感的三級跳,既反映出詞人對故鄉的深深依戀,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下闋以“風一更,雪一更”氣候上的轉變來細致描寫將士的心理。夜的靜謐更顯出了風雪的聲音之聒耳,睡夢被無情地打斷,思鄉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無。聽著帳外的風聲雪聲,感受著襲來的陣陣寒意,更加懷念故園的溫暖、寧靜和祥和!肮蕡@無此聲”雖寥寥幾個字,卻把將士的內心世界袒露無余,使思鄉之意自然酣暢地流淌出來。

  二、說教學目標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是第三次接觸詞這種文體了,可以說對詞這種文體并不陌生。根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并背誦。

  2、學習通過看注釋,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

  3、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想象意境,領會詩情,品讀詩句,背誦積累語言。難點是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詞人思鄉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三、說教法學法

  基于對教材這樣的理解,針對五年級學生的學情,下面,我把教法學法融合在一起談談本課時采取的教學策略。

  1、情境教學法

  教學本首詩,我通過音樂渲染情境,導語創設情境,語言描繪情境等多種手段,創設各種學生樂于接受,并能享受其間的情境,能使學生在多向互動的情境中閱讀、感悟、表達與創新,體會詞人綿綿的思鄉情。

  2、讀悟教學法

  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在朗讀中訓練語言文字,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發展思維,在讀中陶冶情操。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反復品讀,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韻味,在讀中想象,在讀中感悟。

  3、想象法:挖掘教材的空白處,讓學生開啟想象的閘門,抒發內心的情懷,發表獨立的見解,揣摩人物的內心,產生情感的共鳴。

  四、說教學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五大教學板塊:

  (一)、學生對詩,創設詩韻課堂

  因為五年級的學生已積累了很多古詩,所以我用以“思鄉”為主題的詩句進行生生對話的形式引入,讓學生快速地進入詩的課堂。之后就導入課題,介紹作者資料。

  (二)、讀詩文知詞意

  這個環節我準備分三步:第一步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形式指導學生把詩讀正確。第二步指導學生讀出詩的節奏,讀得字正腔圓;第三步提升讀的要求,從讀的實踐中要求學生“爭取讀出你的味道和感覺來”。讀出感覺來,讀出作者濃濃的思鄉情。第四步,指導學生讀懂詞意。指導學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即看注釋,邊讀邊想象等方法來讀懂詞的大意再小組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三)悟詩情,想畫面

  在教學過程中,我圍繞“征途”與“故園”,引領學生在吟詠中放飛想象,感悟“征途”與“故園”的情景與畫面,體味作者“身”“心”分離的情感。

  通過播放背景音樂,引領學生走進詞的境界,走近詞人的生活。學生們在音樂和語言的感召下,展開想象,通過形象再現,讓學生自己走進納蘭性德的世界,走進他的“征途”。學生們在“征途”的畫面中舒展著所思所想。然后話鋒一轉,讓學生展開想象,把在作者的家鄉,在作者的故園看到的畫面寫下來!睂W生又在《琵琶語》的伴奏聲中展開對“故園”的想象。寫話時,我用舒緩的語調提示詞人在家鄉的生活有多種可能性,借以拓展學生的思路。納蘭性德的“聒碎鄉心”豐富和激活著學生的精神世界,構成了“長相思”的精神主題——思鄉與衛國、壯志與理想。學生對文本的感悟,通過言語實踐,積淀為語言、語感能力的培養。在《長相思》教學中我通過想象進行了言語實踐的兩次設計,對“征途”的想象采用“說”來展示,對“故園”的想象則采用訴諸文字“寫”的方式。學生的想象極其豐富,在想象中,學生們感悟到詞人跋山涉水、輾轉反側、抬頭仰望、孤獨沉思等等畫面,感悟到了家鄉的美麗、溫馨,安寧、祥和。學生用言語和文字釋放著“故園”二字所承載著的無窮韻味。兩次想象的對比更使學生感受到征途的艱辛,倍感家鄉的美好,親人的溫暖!

  (四)拓展相思內涵,在情感對話中體驗。

  為了深入展開“詞人為什么身在征途,心系故園?”這個話題的討論,我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文本的拓展,將納蘭性德《菩薩蠻》中的一句詞——“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引入課堂。直面詞人的心靈深處,感悟詞人的“理想”與“壯志”,體悟到詞人何事離別,是為了保家衛國。

  (五)布置作業。讓學生課下搜集有關思鄉的詩詞或歌曲背一背或唱一唱,以豐富學而生的語言積累。

  上完了這節課,覺得還有不少缺憾,也讓我真正體會到了什么叫“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整個備課和上課的過程中,我愈發感覺到自己的不足,發現自己的語文教學基本功還不夠扎實,對文本的解讀還不夠細致深刻,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工作在實小這個團結奮進的大家庭中,對我來說,是一種鞭策,也是一種動力。今后,我唯有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無愧于學校對我們的培養。

  我的說課內容結束,謝謝大家。

思鄉情,如影隨——《長相思》教學設計 篇10

  一、讀題審題

  t:同學們已經知道,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上的課文是——

  s齊說課題:古詩三首/古詩詞三首(聲音參差不齊)

  t:沒聽清楚,誰來告訴我。有些同學漏了一個詞。你說。

  s個別:古詩詞三首。

  t:對,古詩詞三首。哪兩首是詩,哪一首是詞,明白嗎?你說。

  s:《泊船瓜洲》《秋思》是詩,《長相思》是詞。

  二、提煉主題

  t:好,清楚了。記得嗎,《泊船瓜洲》是哪個朝代的哪個詩人所作?你說。

  s:宋朝的王安石。

  t:好,記住了。那么,《秋思》呢?你說。

  s:唐代的張籍。

  t:記住了嗎?那么,這首詞的作者,你說。

  s:清朝的納蘭性德。

  t:老師要你按這朝代的順序來排排這三首古詩詞,那么你看看,第一首應該排哪一首?你說。

  s:要排唐朝。

  t:哪一首?我要你說詩名。

  s:秋思。

  t:秋思排在最前面是吧,那第二首是哪一首?

  s:第二首是宋朝的泊船瓜洲。

  t:哦,泊船瓜洲。那么,第三首呢?

  s:第三首是清朝的長相思。

  t:好,明白嗎?

  s齊:明白。

  t:老師還有一個問題要考大家,對于這樣的古詩詞,一般情況下,你看了詞語手冊,你多讀幾遍,大家都不難理解。但是有一個問題,值得大家去思考。這編輯叔叔在編這本書的時候,為什么把這三首詩編在同一篇課文里面?

  s思考片刻:因為這三首詩詞都是表現了作者思鄉的感情。

  t:都表現了他思鄉的一種感情。剛才舉手的同學,你也認為這個理由嗎?

  s:對。

  t:不過,這可能是給你們的一個總的印象。這三首詩呀,把它編在一篇課文里面,讓我們感覺到古人對家鄉,對自己親人的一種思念那種深刻的情感。他把它概括成兩個字:思鄉。那到底是不是這樣呢,他到底是如何來思鄉的呢?我們再一首一首來看,來驗證一下他說的話,可以嗎?

  s:可以。

  三、讀詩品思鄉

  t:先看第一首詩,《泊船瓜洲》。讀這樣的詩,你要去思考這樣的問題。(指板書)

  s齊:思鄉。

  t:你從這首詩當中,哪里能夠感受到這是在思鄉呢?這是我們邊讀邊要去思考的一個問題,明白嗎?

  s齊:明白。

  t:誰來讀?

  s1讀《泊船瓜洲》。

  t:有那么一點點味道,從他的讀的過程當中,有那么一種思鄉的味道。讀得很流暢,而且讓老師讓同學邊聽邊體會到了那種情感。請坐。誰第二個來讀?

  s2讀《泊船瓜洲》。

  t:老師問你一個問題好不好?你能不能從這首詩當中感受到那種思鄉情?(s2:能。)說說看。

  s2:“明月何時照我還”當中……“明月何時照我還”當中……

  t:心里明白,說不上來。是嗎?誰愿意幫他說。

  s3:我什么時候可以回到家鄉。

  t:回歸,什么時候可以回到家鄉。哪一句詩的意思?

  s3:明月何時照我還。

  t:你對“明月”這個詞怎么看?

  s3:月亮很圓,八月十五的月亮很圓,看到明月就想到家鄉。

  t:看到月亮,那時候情就油然而生,是嗎?不然,怎么有八月十五,有中秋,有那種團圓節。所以,“明月”它在這個句子里,掛在天上的明月就引發我們那種思念家鄉的情感,是不是?這樣的詩還有很多。還有嗎?

  t:剛才這兩位同學,從這首詩的最后兩句當中,在“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當中去感受這種思鄉情。有沒有從其他的地方去體會的。

  s4:我從“鐘山只隔數重山”體會的。鐘山是他的家鄉,他現在還在離家鄉很遠的地方,隔了很多重山,他卻用“只隔數重山”。

  t板書:只。一起念。

  s齊:只。

  t:簡簡單單的一個“只”,你看,這位同學在這個“只”當中感受到了那種思鄉情。剛才他的發言你們聽清楚了嗎?

  s齊:聽清楚了。

  t:聽清楚了,是吧。他怎么表述的,誰再重復一遍,這個話很重要。

  s5:他自己本來隔了很遠很遠,但卻說只隔了數重山,他心里有家鄉。

  t:對,心里有家鄉。實際上他現在的位置離家鄉——(s齊:很遠很遠),但他心里裝的卻是——(s齊:很近很近。)同學們,有的時候啊,距離的遠與近是不同的感受,盡管隔著長江,盡管又隔著好多好多的山,那么遠的地方,但是因為心中裝著家鄉,輕輕松松的一個“只”就表現了那種思鄉情。這兩句詩當中有三個地點,你說。

  s:京口、鐘山、瓜洲。

  t:有同學從后面兩句,有同學從前面兩句,有同學從“明月”,有同學從這個“只”來讀懂《泊船瓜洲》這首詩表達的這種濃濃的思鄉情。就帶著這種思鄉情,把這首詩裝到我們的心里,明白嗎?

  s齊:明白。

  t:泊船瓜洲——讀。

  s齊:《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t:讀得很好,節奏處理得很好,剛才重點講的兩個詞也讀得清清楚楚。誰一個人來讀一讀?

  s1:《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t:請坐。

  剛才我們從一個“只”一個“明月”感受到這種思鄉,有沒有同學補充一下這首詩當中,還有哪些詞當中也能看出來這種思鄉。你怎么體會來談一談,有沒有。

  s2:一水間。

  t:怎么講。

  s2:京口和瓜洲只隔了一水間,一水間就是長江。

  t:你們都知道嗎?這“一水”指什么?(s:長江。)這“間”呢?(s:間隔。)

  t:間隔,把他們兩個地方怎么樣?

  s齊:隔開了。

  t:你剛才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也加上了一個“只”,只隔了一條長江。加了這個“只”與不加這個“只”,感受不一樣。來,你再說一遍,加上這個“只”把這句話重新說一遍。

  s2:京口和瓜洲只隔了一條長江。

  t:有沒有加上一個“只”?

  s齊:有。

  t:你為什么要加上一個“只”?

  s2:因為“只”能表示……

  t:長江夠寬吧?(s:寬)渡長江夠難了吧?(s:難)但是加上了一個“只”,它們的距離一下子就——(s:縮短了)那這個“只”其實就是——(s:思念家鄉)。所以這位同學在理解第一句的時候,能夠按照第二句詩的意思把這個“只”拿上來,這也是一種方法,很聰明的,你是帶著這種思鄉情,帶著這種理解來看第一句詩的意思。同學們,理解詩一定要這樣子去理解,明白嗎?

  s齊:明白。

  t:請你們在一水間前面也寫上一個“只”。

  s動筆。

  t:有沒有補充的?從這首詩當中也體會到這種思鄉情的?

  s3:又綠。

  t:“又綠”,你怎么理解?

  s3:前面,他是“只”,思念家鄉用了“只”,而這里,在異鄉的時候,在別處的時候用了“又”,表示看到春風就想到家鄉。

  t:用了一個“又”以后,這一年四季變得怎么樣了?

  s3:度日如年。

  t:度日如年,那么就是有一種感覺,時間過得特別怎么樣?(s:慢)又一年過去了,對家鄉的那種思念與日俱增哪。同學們,我們這樣去理解詩句,一個簡簡單單的“又”字,又有了自己的這樣一種體會。這就是學詩啊。明白沒有?

  s:明白。

  t:學《泊船瓜洲》這首詩很簡單,為什么啊,因為這首詩你們早就會念了。但是,第二首就難了!肚锼肌罚敲催@首詩又是如何告訴我們思鄉的呢?一起念一念。

  s齊念《秋思》。

  t:看好,困難來了,有些字也要注意把它讀準,“欲作家書意萬重!焙,重念,秋思。

  s重念《秋思》。

  t:看一看,這《秋思》當中你能看出那種思鄉情嗎?誰來說。

  s1:最后兩句。

  t:說。

  s1:復恐匆匆說不盡。就是有很多很多話都寫不完。

  t:寫不完,說不完。還有嗎?

  s1:行人臨發又開封。就是捎信的人把他封好的信又拆開了。

  t:是誰把信拆開的?

  s全:是他自己。

  t:那么,捎信的人是怎么回事?

  s1:捎信的人要出發,要走了。

  t:那么“臨”呢?

  s1:馬上。

  t:馬上要出發要走了,是吧?那么。這時候,有一個怎么樣的動作?

  s全:又拆開了。

  t:詩人又怎么樣了?

  s全:又把信拆開了;又打開了信。

  t:又打開了是干什么?

  s1:看有什么漏了寫,沒有寫。

  s2:因為他是有很多話都說不完。(t:跟前面一句聯系起來了。)有很多話都是想寫卻寫不出來。

  t:與前面一句聯系起來了:復恐匆匆說不盡。這一聯系以后呢,那種思鄉,那種情感,那種對親人的思念就涌上心頭!皬涂帧保@個“復”什么意思?

  s2:害怕的意思。

  t:“恐”是害怕的意思。那這個“復”呢?

  s3:反復害怕。

  t:反復的害怕,都已經害怕了,檢查過一遍了,F在呢?(s:再檢查一遍)第二遍檢查完以后呢?(s:再檢查)有什么沒寫上去,又把它拆開了又看一看……反復的看,反復的思考,這種情感寫不完,說不盡啊。大家再來讀一讀。

  s齊: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t:這種情景帶給我們的是——(s:思鄉)還有哪里可以感受得到?

  s4:那個,欲作家書意萬重。這里可以看出寫信寄給老家,寫的意思有很多很多。

  t:有很多很多?(s4:對)寫不完?(s4:是)一張紙上都寫不完?(s4:對)從這里感受到了,還有從哪里感受到?

  s5:秋風。

  t:秋風,你怎么想。

  s5:秋風就是思念家鄉。

  t:秋風也是思鄉,哦,秋天更能表達那種思鄉的情感。這種話有點難懂,你們懂不懂。來,你再仔細講講看。

  s6:見到了秋風就思念起家鄉。

  t:見到春風就不想了?

  s7:見到秋風就想到了中秋節。

  t:哦,與中秋節聯系起來了,中秋節在秋天,有意義,有它的含義在是吧?

  s齊:對。

  t:還有嗎?來,你說。

  s8:秋風吹來涼絲絲的,更能表達作者對家鄉的思念。

  t:秋風的那種寒意,催生了那種思鄉的情感。你看,他的聯想多豐富啊。

  s9:我覺得,還有就是,秋風它好象可以寄托人們的思念。把他的思鄉情刮到家鄉去。

  t:你感受到它好象懂人意,通人情,能夠把那種思鄉的情感捎回去。剛才我們從這首當中,從它的詩句當中,從它的詞當中也感受到那種——(s:思鄉)。帶著這樣的理解,來讀讀這首詩。

  s齊讀《秋思》。

  t:誰能一個人讀給大家聽。

  s10讀《秋思》。

思鄉情,如影隨——《長相思》教學設計 篇11

  設計理念

  納蘭性德的《長相思》是一首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寫了南方將士在出塞的路上,因北方的風聲雪聲而思念家鄉,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教學中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由境入情。讀中感悟,讀議結合,讀寫結合,讓學生自主探究,充分想象,充分表達。主要抓住“故園無此聲”來反問和追問,在反問中展現了行軍艱難之境,感受行程之中“身”的累,在追問中大膽設想了故園溫馨之境,詞中短短的五個字“故園無此聲”,并未直接寫故園卻勝過千言萬語,正是作者的巧妙之處。兩種情境的碰撞自然會出現強烈的反差,在巨大的反差對比中便自然悟出了詞情,真是難眠之時心好苦。而開課的寫作背景又很好回答了要忍受這種思鄉之苦的原因,只有——長相思。最后在學生的深情朗誦中結束。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學會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并背誦。能感知詞的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學習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看注釋、插圖,查閱資料,想象,對比等方法進入詞境,感悟詞情。

  情感與態度:體會作者思念家鄉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進入詞境,感悟詞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具準備兩首背景音樂,一首傷感,一首輕快。自制演示文稿。

  教學流程

  一、介紹寫作背景,引入文本。

  納蘭性德被譽為“清代第一詞人”,在他擔任侍衛期間,曾多次跟隨康熙出巡,寵遇非常?滴醵荒暝绱,納蘭性德隨御駕東巡,去往山海關外盛京(沈陽)途中,寫下了《長相思》這首詞,成為了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

  二、初讀《長相思》,感知大意。

  1、讀準讀通。(抽生讀,相機指導)

  2、結合注釋、插圖了解詞的大意。(討論交流)

  3、把自己的體會融入其中,爭取讀出詞的韻味。(各種形式展示)

  三、反問“故園無此聲”,品行軍之艱難。

  出示:“故園無此聲”一句

  1、“故園”指什么?

  2、“此聲”指什么聲音?

  3、“故園無此聲”,反問( ? 。┯写寺暎ㄗx詞的上闋找答案)

  (1)山水之間有此聲

 、倏床鍒D結合想象,說說可能是怎樣的山,怎樣的水?

  ②“山一程,水一程”是翻過一座山,涉過一條河的意思嗎?你還感受到什么?

 、蹘е惺芾首x。

  (2)榆關那畔有此聲

 、傩熊姷哪康牡厥悄睦锬兀渴怯荜P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谙胂箨P外會是怎樣的情景呢?還會有哪些困難?

 。3)千帳之外有此聲

 、倏床鍒D結合想象,描繪“夜深千帳燈”的情景。

 、诮涣鞲惺。

  ③帶著感受朗讀。

  小結

  師:一路爬山涉水,鞍馬勞頓。生:山一程,水一程。師:耳畔唯有?生:風一更,雪一更。

  師:清寒的時節,蒼涼的去處,目的地還在榆關那邊。生:身向榆關那畔行。師:耳畔更是?生:風一更,雪一更。

  師:那萬丈穹廬下安扎的營帳,望去好似繁星落地。生:夜深千帳燈。師:不絕于耳的仍是?生:風一更,雪一更。

  師:急風飛雪的出塞路上,是多么的艱難。

  四、追問“故園無此聲”,憶故園之溫馨。

  “故園無此聲”,故園有( ?  ),(輕快的音樂漸起)任由學生發揮想象。

  師:在夏日納涼的庭院里……在全家團圓的中秋之夜……攜妻兒到野外游玩……邀友人閑聊暢飲……

  生交流想到的畫面和感受。

  五、兩相對比,悟心碎之情。

  1、師:故園沒有這樣的風雪交加,故園不會有這樣的臥不成眠,故園不會這樣的寒冷孤寂……故園有的是寧靜詳和,故園有的是親友關愛,故園有的是溫暖舒適……難怪在這樣一個寒風呼嘯,大雪紛飛的夜晚會:(生讀)“聒碎鄉心夢不成”

  問:這顆被聒碎的心是怎樣的心?

  2、創設情景寫話,體驗思鄉之切。(傷感的音樂夾雜著寒風朔雪之聲)

  萬丈穹廬下安扎著營帳,帳內燈光點點,入夜,又是刮風,又是下雪,一更接一更,在這樣惡劣的氣候條件下,連做一個思鄉夢都做不囫圇,做不安逸,將士們從睡夢中醒來,再也睡不著了,我們走進一個個軍帳去看看吧:兩個小戰士索性嘀咕起來……一個老兵在帳內輾轉反側……站崗的哨兵眺望著故鄉的方向……一位將軍在油燈下寫起了家書……納蘭性德……

  把自己想到的畫面用幾句話描繪一下。生交流。

  3、問:納蘭性德如此思念故鄉,他為何要離開故鄉?為何不趕快回到親人身邊去呢?

  生交流后,回到開課的寫作背景齊讀。

  結束語:身在旅途,軍營帳篷中,作為貼身侍衛,侍君;剩橇x不容辭的天職。但這并不妨礙作者的思鄉之情呀!特別是在這樣一個風雪之聲聒碎鄉心的難眠之夜,真是“身在軍營心系故園”啊,只有——長相思!(生感情朗誦全詞)

  板書設計:

  行軍之艱難

  ↓

  長相思

  ↑

  故園之溫馨

思鄉情,如影隨——《長相思》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看注釋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感情朗讀感悟作者濃厚的思鄉之情。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引入課題

  1、導入新課、—————朗誦鄉愁

  師朗誦鄉愁。

  2、讀課題。

  師范讀課題,生跟讀。

  3、長相思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寫的一首思鄉詞。

 。ǔ鍪净脽羝杭{蘭性德字容若,清代第一詞人,他的詞主要是寫離別相思之情。

  二、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1、初讀。

  請大家自由朗讀《長相思》這首詞,讀的時候要注意詞當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它讀正確。

  生讀《長相思》。

 。◣煶鍪菊n件《長相思》)

 。1)找生字和多音字。

  學生朗讀。

  出示幻燈:生字

  分析聒的字型和解釋。

 。2)出示停頓的地方。

  師范讀。

  男女同學分上下闋讀看看。

 。信纸巧首x長相思)

  3、同桌交流。

  生讀,讀完后和你的同桌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如果有不懂的地方還可以互相探討一下。

  4、全班交流。

  師:誰來說說從這首詞中你讀懂了什么?

  三、品詩詞——(深入品味詩的情感)

  1、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生:自主學習,認真地品讀詞或句,并及時做旁注。老師巡視,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隨機作出指導

  2、反饋交流、引領提升

  小組交流。

  (師板書)

  作者的心在哪兒呢?你從文中的哪一個詞可以看出來?

  全班一起讀。

  3、仔細研讀。

  生閉上眼睛,老師要播放一段錄音,讓我們隨著音樂一起走進納蘭性德的生活,一起走進他的征途。

  播放課件。

  交流。

  4、想象意境。

  故園無此聲啊,故園無此聲。那么在納蘭性德德心中,在納蘭性德的記憶當中,他的家鄉,他的故園,又應該是怎樣的畫面,怎樣的情景呢?

  (播放雨韻)課件——音樂、詩詞、畫面:“憶當時,垂柳絲;ㄖ,滿庭蝴蝶兒”……

  讓生想象自己是納蘭性德,那此時此刻,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5、對比引讀:

  (播放琵琶語)

  但是,這一切現在有嗎?沒有。有的只是──故園啊,我的故園,在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們去郊外踏青、放飛風箏?稍谶@里,有的只是──(指名朗讀詞)故園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園,當明月東升的時候,我們一起圍坐在庭院里,數著一顆一顆閃閃的星星。可在這里,有的只是──(指名朗讀詞)故園啊,我美麗溫馨的故園,當朋友相聚的時候,我們一起暢飲,一起高歌,那時多么快樂!可在這里,這一切都不復存在,有的只是──(指名朗讀詞)

  我的家鄉多么美好呀!故園,有的是親人關愛,有的是溫暖舒適、寧靜詳和……而身在塞外,聽到的卻只有風雪交加,感覺到的只有寒冷孤寂,臥不成眠!叫我怎能不想家!這種心情,誰人知曉呀!這種身心分離的痛苦交織在一起,融成了一個字,那就是——

  生:(感情十分充沛地朗讀)

  再一次感情朗讀!試著把作者身和心分離的那種苦、那種痛、那種碎讀出來!

  五、背誦全詩,積累語言

  1、師生演繹長相思。(師演唱,生朗誦配合)

  2、課后拓展。

  師:同學們,思鄉的詩還有很多很多,同學們課后還可以去收集。

思鄉情,如影隨——《長相思》教學設計 篇13

  【全國第一屆經典詩文誦讀研討會】

  今天凌晨02:10我終于把王崧舟老師的《長相思》課堂教學實錄整理出來了,請各位同行賞析!(感謝季林老師提供背景音樂名字)

  地點:無錫市大眾劇院

  時間:10月18號上午

  執教:王崧舟老師

  師:同學們,在王安石的眼中啊,鄉愁是那一片吹綠了家鄉的徐徐春風。而到了張繼的筆下,鄉愁又成了那一封寫了又拆,拆了又寫的家書。那么在納蘭性德的眼中,鄉愁又是什么呢?請大家打開課本,自由朗讀《長相思》這首詞。注意,仔仔細細地讀上四遍。讀前兩遍的時候注意詞當中的生字和多音字,爭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圓。讀后兩遍的時候,爭取把它念通順,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明白嗎?好自由讀《長相思》,開始。

 。▽W生在齊讀)

  師:按自己的速度和節奏讀。

 。▽W生放聲自由朗讀,教師在一旁巡視,了解學生的讀書情況。)

  (師出示課件《長相思》)

  師:好,誰來讀一讀《長相思》。來,孩子。其他同學注意聽,這首詞當中的一個生字和一個多音字,聽他有沒有念錯。

  (學生朗讀)

  師:讀得字正腔圓,真好!帮L一更”這個“更”字是個多音字!榜猷l心”的“聒”是個生字,他都念準了。來!我們一起讀一讀”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鳖A備起!

  (生跟著讀一遍,教師又讀一遍,帶一點感情,學生跟著又讀一遍)

  師:真好,誰再來讀一讀《長相思》。其他同學聽,特別注意聽詞句的中間,她是怎么停頓的,讀得是不是有板有眼,聽清楚嗎?好,開始。

  (學生朗讀)

  師:真好,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這位同學在讀“身向榆關那畔行”的時候,哪個地方停頓了一下?

  生:她在“身向榆關”的后面停頓了。

  師:你還有沒有注意到她在讀“夜升千帳燈”的時候哪個地方又停頓了一下?

  生:她在“夜升”后面停頓了一下。

  師:真好,你們都聽出來了嗎?對!這叫讀得有板有眼.我們讀這兩句詞“身向榆關那畔行, 夜升千帳燈”。預備起!

  (學生齊讀)

  師:再來一遍:“身向榆關那畔行, 夜升千帳燈”(有感情地讀),讀。

  師:真好!同學們,讀古代的詩詞,我們不但要把它讀正確,讀得有節奏,而且還要盡可能讀出它的味道來.比如《長相思》這個題目我們可以有許多讀法.有的讀“長相思”(語調平平)。有“長”的味道嗎?有“相思”的感覺嗎?比如你這樣念“長——相——思”(充滿感情)有感覺嗎?有味道嗎?

  生齊答:有味道,有感覺

  師:讀詞爭取讀出這種感覺和味道,你們自己再試著讀一讀《長相思》,爭取讀出你的味道和感覺來,明白嗎?好,按自己的節奏讀。

  (學生自由朗讀, 教師在一旁巡視,了解學生的讀書情況。)

  師:誰來讀一讀《長——相——思》

  (一學生站起來)

  師:讀出你的味道和感覺來。注意聽,你聽出了什么味道,什么感覺,預備開始。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一遍)

  師:好一個“故園無此聲”,有味道。誰還想讀?來,孩子。

  (另一位學生朗讀)

  師:好一個“聒碎鄉心夢不成”!來,我們一起讀,讀出你自己的味道和感覺來。“長相思”讀!

  (學生有感情地齊讀)

  師:真好,同學們,詞讀到這兒為止,你的腦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覺?誰來說一說?

  生:我感覺到了納蘭性德非常思念家鄉。

  師:好,你感到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誰有別的印象和感覺?

  生:我感覺到了納蘭性德他思念家鄉的夢都睡不好了。

  師:不是夢都睡不好了,是覺都睡不好了,根本就沒有夢,是吧。這一點的印象留給你特別深。同學們,對家鄉的思念,夢都做不成,覺都睡不好,帶著這種感覺我們再來讀一讀《長相思》,把這種感覺讀進去,讀到詞的字里行間去!堕L相思》讀。

  (學生有感情地齊讀《長相思》)

  師:好!長相思長相思,作者為什么會如此的長相思?請大家默讀這首詞,讀的時候注意仔細地看看書上的插圖,仔細地看看書上的注解,然后試著去想一想這首詞大概在講什么意思。明白?默讀《長相思》。

  (學生默讀詞并思考詞的意思, ,教師在一旁巡視,了解學生的讀書情況。)

  師:好了,王老師提兩個問題,看看你對這詞大概的意思掌握了多少。

  (老師板書:身)

  師:第一個問題聽清楚:作者的“身”,身體的“身”,身軀的“身”, 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孩子你說。

  生:作者的在前往山海關外。

  師:請站著(沒讓這個學生坐下),山海關外。繼續說誰還有不同的繼續說?身在哪?來,請你說。

  生:作者的在前往山海關外的路上。

  師:路上,請請站著。繼續說。你說。

  生:作者的身在山海關。

  師:山海關,你站著。誰還有不同的理解,身在何方?來,你說。

  生:他的身在山海關那邊。

  師:山海關那畔,那么“山一程”身在哪?還可能在哪?孩子你說。

  生:他的身可能在山上。

  師:那是怎樣的山?

  生:是非常高。

  師:好,非常高的山上。在崇山峻嶺上。那么“水一程”呢?他的身還可能在哪?

  生:他的身可能在船上。

  師:身可能在船上。是的,那么“夜升千帳燈”呢?他的身又可能在哪?

  生:他的身可能在營帳里面。

  師:營帳里面,請站著。孩子們,這里站著一,二,三,四,五,六,七位同學。作者的身在哪兒?七位同學就是作者的身經過的七個點,他經過了崇山峻嶺,他經過了大河小川,他經過了山海關外,經過了軍營的帳篷,他還經過了許許多多的地方,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句話:“作者的身在征途上”。

  (板書:身在征途)

  師:請坐,已經讀懂了一半。下面我提第二個問題。

  (板書:心)

  師:納蘭性德的心(稍做停頓)心在哪兒?

  生:他的心在故鄉

  (教師連著問了第一排的學生,回答都是故鄉)

  師:用詞當中的一個詞一起說,納蘭性德的心在哪?

  生齊答:故園。

  (教師板書:心系故園)

  師:好,孩子們,身在征途,心卻在故園,把它連起來(把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用一個圓圈圈起來),你有什么新的發現,新的體會?

 。ǹ磳W生沒回答,老師一邊做手勢,一邊說:)

  師:身在征途,心卻在故園。你有什么新的發現,新的體會?

  生:我發現了他身卻在征途,但心很思念故鄉。

  師:恩,不錯。你說。

  生:我發現了納蘭性德他既想保家衛國,但又很想念自己的家人。

  師:你理解了更深了一層。你說。

  生:我覺得納蘭性德他肯定很久沒回家鄉了。

  師:你的心思真細膩啊!

  生:我還覺得納蘭性德他不管在什么地方,心里總是有家鄉的。

  師:好一個“不管在什么地方,心總是在家鄉”。你說。

  生:納蘭性德雖然遠離家鄉,可是他仍然思念著家鄉。

  師:一個遠離,一個思念,同學們,就是這種感受,這種感情,這種心靈的回想,我們一起帶著這種感覺再來讀一讀《長相思》。先自各讀,試著把作者身和心分離的那種感受,那種心情讀出來,自各讀。放開聲音讀,按自己的節奏讀,可以輕輕地讀。

  (學生放聲自由朗讀)

  師:好,誰再來讀一讀《長相思》?

  (指一學生讀后,教師放音樂<背景音樂是《愴》>教師范讀。)

  師:一起讀,預備起。

  (學生齊讀。)

  師:孩子們,請閉上你們的眼睛,讓我們一起隨著納蘭性德,走進他的生活,走進他的世界,隨著老師的朗讀,你的眼前仿佛出現怎樣的畫面和情景?

  (教師范讀)

  師:孩子們,睜開眼睛,現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現怎樣的畫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你仿佛處在一個怎樣的世界里面?

  生:我看見了士兵們翻山越嶺到山海關,外面風雪交加,士兵們躺在帳篷里翻來覆去怎么也睡不著,在思念他的故鄉。

  師:你走進去了。

  生:我看見了納蘭性德在那里思念家鄉,睡不著那樣的情景。

  師:你看到了作者輾轉反側的畫面。

  生:我看見了納蘭性德走出營帳,望著天上皎潔的明月,他思鄉的情緒也更加地重了起來。

  師:你看到了納蘭性德抬頭仰視的畫面。

  生:我還看到了山海關外,士兵們都翻來覆去睡不著,但是在他們的家鄉沒有這樣的聲音,睡的很寧靜。

  師:你們都看到了,是嗎?你們看到了跋山涉水的畫面,你們看到了輾轉反側的畫面,你們看到了抬頭仰望的畫面,你們看到了孤獨沉思的畫面。但是,同學們,在納蘭性德的心中,在納蘭性德的記憶里面,在他的家鄉,在他的故園,又應該是怎樣的畫面,怎樣的情景呢?展開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鄉,在作者的故園看到的畫面寫下來。

  (教師放音樂《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學生寫片段。)

  師邊巡視邊說:那可能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曠的田野上……那也可能是幾個志趣相投的朋友圍坐在一起,一邊喝酒,一邊唱吟著什么……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燈光下,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在……在故園,在家鄉,你將會看到很多很多美好的畫面和場景。

  (學生繼續寫片段,教師繼續巡視)

  師:好,孩子們,請停下你手中的筆,讓我們一起回到作者的家鄉,走到納蘭性德的故園去看看,在他的家鄉有著怎樣畫面和情景。誰來?

  生:我看見了納蘭性德的家鄉鳥語花香,納蘭性德的家人在庭院中聊天;小孩子們在巷口玩耍嬉戲;牧童趕著牛羊去吃草;姑娘們坐在家門口繡著花;放學歸來的孩童們放下書包,趁著風,放起了風箏;還有的用花朵變成了花環帶在了頭上,家鄉一片生氣勃勃。

  師:好一個生氣勃勃,好一幅鄉村樂居圖!這是她看到的。繼續看。

  生:我看見了晚上月光皎潔,星星一閃一閃的,他的親人坐在窗前望著那圓圓的月亮,鳥兒不在唧唧喳喳地叫,外面只聽見陣陣呼呼的微風,花兒合上那美麗的花瓣,親人是多么希望納蘭性德能回到家鄉與他們團聚啊!

  師:一個多么寧靜多么安逸多么美好的夜晚!

  生:我看到了那個晴朗的天氣,妻子正繡著錦緞,孩子們在門外的草地里玩耍,一會兒捉蝴蝶,一會兒逮螞蚱,漢子們正挑著一桶水回家做飯,做好飯后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喝酒,聊天。

  師:天倫之樂,溫馨融融,多美好的生活。但是現在,此時此刻,這樣的畫面全都破碎了,這樣的情景全破碎了。

  (板書:碎在身在征途,心系故園上寫“碎”)

  師:誰來讀《長相思》?在這里沒有鳥語花香,沒有親人的絮絮關切,在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學生讀《長相思》)

  師:在這里,沒有皎潔的月光,沒有在皎潔的月光下和妻子相偎依在一起的那份溫暖,那份幸福,在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學生再讀《長相思》)

  師:孩子,聽得出,你是在用自己的心在讀。在這里沒有郊外的踏青,沒有和孩子在一起的捉迷藏,沒有楊柳依依,沒有芳草青青,這里有的只是一起讀——長相思

 。▽W生齊讀)

  師:長相思啊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長相思!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長相思。孩子們,閉上眼睛,想象畫面,進入詩人的那個身和心分離的世界,我們再一起讀:長——相——思。

 。▽W生齊讀)

  師:同學們,《長相思》讀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那一顆破碎的心。我想,讀到現在為止,讀到這個時候,你是不是應該問一問納蘭性德。你的腦子里冒出了什么問題?想問一問納蘭性德。

  生:納蘭性德,既然你這么思念家鄉,那你為什么還要去從軍呢?

  師:問的好!再來問。

  生:納蘭性德,你快點回家吧!你為什么不回家呢?

 。▽W生說不出來了)

  師:我知道,你想問納蘭性德,你為什么不早點回家呢?是吧。好,繼續問。

  生:納蘭性德,如果你想回家,就應該早點用心打仗,為什么不用心打仗?不用心打仗,仗打不好,你還會死在途中。

  師:是!你身在征途,就一門心思去干你的事業,為什么對自己的故園又要牽腸掛肚,輾轉反側呢?問的好!誰還想問一問納蘭性德?

  生:你既然這么想念家鄉,那你為什么不把你所想念的,對家人想說的話寫下來,讓一個老鄉幫你送過去呢?

  師:好!孩子們,你們都問我是嗎?你們可曾知道這些問題納蘭性德也在問自己,就在征途上,納蘭性德還寫了一首詞,題目叫《菩薩蠻》其中有這兩句就是納蘭性德問自己的,誰來讀一讀?

 。ǔ鍪菊n件“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學生朗讀)

  師:問的好!問自己,孩子,問自己。

  (學生朗讀。)

  師:問的好!孩子們,請你們再想一想,除了納蘭性德在問自己以外,還有誰要問一問納蘭性德“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生:還有深深思念他的妻子。

  師:對!你就是納蘭性德的妻子,你問一問納蘭性德,孩子你問。

  生: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師:妻子問丈夫,那個“君”字改成——

 。▽W生說問“夫”)

  師:好,來,你再問一問。等一下,我們一起到一個地方去問一問,好嗎?長亭外,楊柳依依,妻子在送別的路上問納蘭性德——

  生:問夫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師:好一個賢德的妻子。還有誰會問一問納蘭性德?

  生:還有納蘭性德的兒子。

  師:兒子好。兒子問一問,你現在是納蘭性德的兒子,你問一問,把這個“君”字改成什么?

  生:父。

  師:“父”好!長亭下,芳草青青,兒子拉著父親的手問——

  生:問父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師:畢竟是兒子,感受還不是很深。

  師:誰還會問納蘭性德?

  生:還有他的父親。

  師:還有納蘭性德的父親是嗎?你是納蘭性德的父親。長亭下,秋風瑟瑟,白發蒼蒼的老人問納蘭性德:

  生:問兒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師:年紀的確已經很大了。還有誰也還會問納蘭性德?

  生:還有他的哥哥。

  師:他的哥哥是吧,你是他的哥哥。雖然納蘭性德沒有哥哥,但是你可以暫且做他的哥哥。

  生:問弟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師:是!孩子們,許許多多的人,他的老父,他的愛妻,他的嬌兒,他的長兄,還有他的朋友都在問納蘭性德。我們再一起問問納蘭性德: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生齊問: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

  師:孩子們,輕離別,你們居然說我輕離別?

 。ò鍟狠p?)

  師:我納蘭性德真的“輕”離別?再讀《長相思》,默讀,你從哪兒體會到我納蘭性德沒有輕離別呀?我不是輕離別呀!長相思的什么地方讓你體會到這一點。

  師:我是納蘭性德,我想先問問我的老父:“老父,我是輕離別嗎?”

  生:不是,我從“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敝锌闯瞿悴皇禽p離別,而是為了保家為國。

  師:好一位開明的父親!我再想問一問我的愛妻:“我是輕離別嗎?”

  生:你不是。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你是為了保衛祖國。你離別家鄉,是為了到前線去殺敵。所以我不怪你。

  師:請坐。好一位賢德的良妻。是的,我何曾是輕離別呀!我是那樣的重離別呀!但是我身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衛,我重任在肩,我責任如山,我不得不離,不得不別。¢L相思,我的重離別,我的重重的離別,我的一切的一切,都已經化在了《長相思》中了。

 。▽W生有感情朗讀《長相思》。)

  師:這就是為什么我身在征途卻心系故園的原因所在,這就是為什么我的那個夢會被破碎,我的那顆心會被破碎的原因所在。為了我的壯志和理想,思念家鄉的孤獨和寂寞,就這樣化做了納蘭性德的《長相思》。

  (教師出示“長相思”三個字,放音樂《愴》)

  師: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齊說:長相思)。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生齊說:長相思)。愛故園,愛祖國,字字化做(生齊說:《長相思》)。

  師:下課!謝謝同學們!

  生:謝謝老師!

思鄉情,如影隨——《長相思》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的

  1、認識“詞”這種文學體裁。

  2、學會“榆 畔 帳 聒”四個生字。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詞的大意。

  5、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教學重點

  1、感知詞的大意,懂得詞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2、引導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1、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21課的前兩首古詩,感受到了王安石和張籍那濃濃思鄉情。那么誰愿意給大家背誦一下古詩?請學生配樂誦讀。

  2、當“洛陽城里見秋風”的時候,張籍的內心涌動著“欲作家書意萬重”的思鄉之情。那么,在風雪交加的夜晚,納蘭性德又將流露出一份怎樣的思鄉之情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長相思》。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1、昨天已經布置同學們預習課文了,誰來說說你是怎樣預習的?(查閱相關資料、反復誦讀、試著理解古詩詞的意思)

  2、在預習時,你發現長相思與前兩首古詩有什么不同了嗎?點擊課件,出示詞

  教師介紹詞:詞是詩的別體,詞因為句子有長有短又稱長短句。詞一般都分兩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闋)

  教師補充:長相思是詞牌名,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通常用來寫思念之情。也是這首詞的題目。

  3、檢查朗讀

  下面誰來給大家讀一下這首詞。

  大家看,更在這兒應該讀幾聲?你怎么知道第一聲的?解釋更,古代夜間計時的單位,一夜分五更。

  再指名讀,教師評價:字正腔圓

 。糯,詞是可以配樂唱和的,有它自己的節奏,老師給大家標出來了,誰來試試。一起試著這樣字正腔圓,有板有眼的讀讀這首詞。

  三、學習這首詞

 。ㄒ唬 默讀 

  1、同學們已經把這首詞讀得字正腔圓,有板有眼但這還不夠,還要讀得有情有味才可以,這就需要我們讀懂詞意,體會詞人的情感。同學們,想想可以運用什么辦法讀懂這首詞?和我們讀懂古詩的方法一樣。

  2、請大家運用剛才提到的方法自學這首詞, 想想這首詞的大體是什么意思?把不明白的地方標記出來,可以請教同學,也可以請教老師。

  3、同位之間可以交流一下學習收獲。

  (二)學習上闕

  1、大家看,這是詞的上闕,誰來讀讀,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嗎?誰能幫他解決?

  誰能簡單說說它的意思。

  2、康熙21年,納蘭性德作為御前一等侍衛隨皇上從北京出發,出山海關去長白山祭祀,他們初春時節出發,現在已經到了寒冬時節,這期間他們豈止翻過一座山,跨過一道河,山一程水一程指的是?你從這一程又一程讀出這是怎樣的征途?板書:征途

  我們可以用那些詞語可以形容這種漫長艱辛的征途?(長途跋涉 千里迢迢、翻山越嶺、跋山涉水)

  3、告別了家鄉,告別了親人。納蘭性的他們風餐露宿,走了一程又一程學生讀,學生評價,你認為他讀得怎樣?他的讀,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4、夜深千帳燈,讀到這兒,老師產生了疑問,你有什么要問的嗎?

  是呀,將士們白天車馬勞頓,疲憊不堪,為什么夜深還不休息?

  (三)學習下闋 

  1、自己讀讀下闋想一想 ,為什么會夜深千帳燈

  2、誰來說說下闋的意思。

  3、和上闋的山一程水一程一樣,這兒的風一更雪一更,指的是,一整夜風雪交加。

  4、同學們,閉上眼睛,讓我們走進營帳、走進納蘭性德,邊聽邊想 ,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學生回答后,讓學生讀出自己看到的畫面,讀出自己的感受。

  5、同學們,出現我們在面前的,是一位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詞人。板書:身在,心系故園

  他行走在千山萬水之間,然而他那顆心,卻在故園,在家人身上。

  6、大家想像一下,出征前,在他的故園會有什么樣的情景呢?學生交流, 他多么希望可以,夢回故園,感受這份溫馨、寧靜、祥和,可是,現在,卻被吵得鄉心破碎,鄉夢難圓。

  7、此時,你就是納蘭性德,你來讀,

  8、對詞人來說,這,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齊讀)長相思

  師: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

  生:(齊讀)長相思

  四、拓展 

  1、同學們,這首如夢令也是納蘭性德在這次征途中寫下的佳作。 自己讀讀。

  萬丈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

  歸夢隔狼河,又被河聲攪碎。

  還睡,還睡,

  解道醒來無味。

  2、指名讀讀,

  3、仔細讀讀這首詞的注解,想一想這首詞和長相思,有什么相同之處呢?

  注解:將士們懷念自己的家園,不禁借酒消愁,希望沉醉不醒。但是,大凌河水,驚濤拍岸,把夢中人催醒了。當一覺醒來,這思鄉者又趕緊叮囑自己再睡一會兒,因為睡著了總比眼睜睜地思鄉好過一些。

  4、是呀,雖然,聒碎鄉心的聲音不同,但是納蘭性德的思鄉之情是一樣的,體會著詞人的思鄉之情讀讀這首詞。

  五、總結 

  同學們,故鄉,是游子心頭永恒的家。多年以后,當我們離開家鄉,遠離故土,我們的心中,也會情不自禁地涌起——再次激情誦讀《長相思》。

  六、課下請同學們繼續誦讀這兩首詞,,也可以搜集一些表達思鄉的歌曲唱一唱。

  板書設計:長相思

  身在征途

  心系故園

思鄉情,如影隨——《長相思》教學設計(精選14篇) 相關內容:
  • 于永正——《長相思》教學實錄(精選15篇)

    diyifanwen.com所有資源免費無限次下載。想要查找本課的所有資料,就在網站任何一個網頁搜索課文題目。diyifanwen.com地址:作者:于永正 資料袋:長相思,詞牌名,36字。前后片各四句。前人多用以寫人的思念之情,始見唐代白居易詞。...

  • 長相思教學反思(通用5篇)

    《長相思》教學反思放飛孩子的想象,可以激起更多的創作火花。這句話,在進行的古詩詞教學中我運用了,受益匪淺。對于學古詩,學生已經習慣于讀讀詩句、說說詩意,理解理解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 《長相思》教案設計與教學反思(精選8篇)

    【教學目標】1.能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地誦讀《長相思》,進一步感受詞的抒情韻律。2.通過想象、質疑、情境誦讀,體驗詩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園的矛盾心情,感悟詩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 《長相思》導學案(精選16篇)

    學習目標: 1、學習情景交融、虛實相濟的寫法 2、體味天涯羈旅之思及“容若詞自然真切”的特點。重點難點: 1、鞏固有關知識 2、把握羈旅之思的情感,體味身漂異鄉、夢回家園的意境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 長相思 教學設計(精選14篇)

    【教學過程】一、借助注釋,讀懂詞意1、導入: 在王安石的眼中,鄉愁是那一片吹綠了江南岸的春風;而到了張籍的筆下,鄉愁又成了一封寫了又拆、拆了又寫的家書。...

  • 長相思 教學實錄(通用2篇)

    一、復習導入1、師:我們已經學完了前面兩首詩,我們先把這兩首詩有感情的背誦一遍。生背誦古詩師:以前我們學過的詞有哪些?生:《漁歌子》、《憶江南》。(還沒等我問他們會不會背,他們自己開始背誦了。...

  • 詩意對話 語感共生——談王崧舟的《長相思》教學(通用15篇)

    特級教師王崧舟在教學中既注重學生語言系統的豐富和優化.又著力完善學生的精神世界。他在教學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長相思》時.以蕩氣回腸的朗讀、充滿對比的想象和拓展轉換的追問.向我們展示廠他著力構建的對話課堂、語感課堂和詩意課堂。...

  • 長相思教學反思(精選4篇)

    《長相思》是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是一首膾炙人口、情深意長的著名詩詞。一程山水一程歌,一更風雪一更愁。納蘭性德在隨扈東巡、去往山海關途中,寫下了這首思鄉之曲,成就千古名篇。...

  • 《長相思》教學設計(通用17篇)

    【教學過程】一、以詩引題 (出示王安石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在王安石的眼中啊,鄉愁是那一片吹綠了家鄉的徐徐春風。那么在納蘭性德的眼中,鄉愁又是什么呢?請大家打開課本,自由朗讀《長相思》這首詞。...

  • 《長相思》教學案例(精選14篇)

    《長相思》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第5課的一首宋詞。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看注釋、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并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 《長相思》教案(通用16篇)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朗讀、背誦詞《長相思》。2、技能目標:通過學習《長相思》,了解有關詞的基礎知識,提高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3、情感目標:理解詞中所表達的感情。...

  • 《長相思》教學反思(通用6篇)

    放飛孩子的想象,可以激起更多的創作火花。這句話,在進行的古詩詞教學中我運用了,受益匪淺。對于學古詩,學生已經習慣于讀讀詩句、說說詩意,理解理解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 長相思(精選16篇)

    一、教學目標1、 了解作者的身世經歷及生活時代。 2、 掌握詞的內容,體會詞的意境。 3、 領會詞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二、導入王國維曰:明月照積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靜如練、山氣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懸明月、大漠孤煙直、長河落...

  • 于永正——《長相思》教學實錄(通用13篇)

    diyifanwen.com所有資源免費無限次下載。想要查找本課的所有資料,就在網站任何一個網頁搜索課文題目。diyifanwen.com地址:作者:于永正 資料袋:長相思,詞牌名,36字。前后片各四句。前人多用以寫人的思念之情,始見唐代白居易詞。...

  • 王崧舟《長相思》教學設計(精選17篇)

    《長相思》清.納蘭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一、借助注釋,讀懂詞意。1、切入:在王安石的眼中,鄉愁是那一片吹綠了家鄉的徐徐春風。...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 亚洲大胆美女人体一二三区 | 大地资源网高清视频免费观看 | 伊人久久大香线焦AV色 | 农村妇女野外aaaaa视频对白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图片 | 91看片在线?看视频 传媒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一级毛片无码 | 夜夜春亚洲嫩草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 | 日本黄色片aaaa | 国语高清videossex | 91视频精品 | 玩麻豆国产?片对白日逼视频 | 免费看黄毛片 | 国产91嫩草| 国产精品资源在线观看 | 手机在线看黄色 | 亚洲xxxx视频 | 免费在线成人 |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品推荐免费 | 2014av手机天堂网免费 | 精品性影院一区二区三区内射 | 东北老夫妇啪啪嗷嗷叫 | 国产爆乳美女娇喘呻吟 | 在线中文日韩 |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中文av字幕 | 中文字幕.com | 国产日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久 | 成人乱淫av日日摸夜夜爽节目 | 桃子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网 | 提莫影院AV毛片入口 | 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女人与拘做受AAAAA片 | 免费无码专区毛片高潮喷水 | 狠狠色综合网久久久久久 | 777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 久久综合激情网 | 中文久久 | 久草三级 | 国产在线精品2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