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太宗十思疏》教案(含試題)
歷史經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竭誠待下取之易
縱情傲物守之難
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
………
理想政治: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 十 思)
………
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
【疑難指津】
·本文在論證上有何特點?本文所運用的論證方法主要是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文中用了大量生動的比喻,借以闡發治國安民的思想,言簡意賅,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如文章開篇談論治國要注重“積其德義”這一根本原則時,從兩個方面比喻論證,即“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和“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固其根本”是樹木長得高的必要條件,而“浚其泉源”,也是流水流得長遠的前提,運用自然中的現象而比治國的原則,淺顯易懂而又生動形象。同樣,魏征以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來比喻人民的力量的重要性,至今人們還記憶猶新。文中正反對比論證,加強了說服力。正反對比論證集中在一、二自然段,正反對比,使被說明的道理突出來了。如“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而從反面來說“根不固而求木之長”,“知其不可”,因此,根本與長的關系自然而然被人們接受了。再有第二段中引用歷史的教訓來勸戒太宗時,也注意了正反對比論證,“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一繁一寡,最能觸動太宗的心吧,即使不用再提具體的例子,已走過建國歷史的太宗也會有很多的想法,從而引以為戒的。